姜 芳
(绥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绥中 125200)
肉猪养殖是目前养殖行业中经营范围最广的一个项目,因为猪肉的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因此,各个养殖场都在积极尝试进行肉猪饲养工作。一般要等到肉猪的体重、日龄达标后,将肉猪送去屠宰场,经过屠宰加工销售到市场上,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基于国家对饮食卫生与安全的管理规定较为严格,感染了疾病而死亡的病猪肉不能流通到市场上。因此,养殖场应在饲养管理阶段加大对各种疾病的防控力度。
养殖场要进行疾病的防治管理工作,必须要收集疾病的相关资料,了解疾病的病原体种类、易感染群体、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分析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给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以猪经常会感染的细小病毒病为例,在落实疾病的防治工作,给出具体的诊疗计划时,应先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疾病的主要病原体种类、特点。据了解,这种病症的病原体属于细小病毒科,是DNA病毒,病毒的体积相对较小,一般长度只有20nm左右。而且,病毒自身分为强病毒和弱病毒两种。以怀孕期间的母猪感染强病毒的情况为例,病毒入侵体内后,会直接造成胎儿死亡和母猪死亡的情况。而弱病毒的致死率不高,不会对母猪体内的胎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这种疾病的病原体具有耐热性、对常用的消毒液具有耐受性,环境的酸碱度不会影响病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因此,杀菌的难度相对较高,应要求养殖场积极有序地落实病毒的综合防治工作。
养殖场在开展肉猪养殖工作时,要具备对猪细小病毒病的防范意识,及时结合现有肉猪的品种、日龄大小来分析疾病的易感染群体,有针对性地加强疾病的防控管理工作力度。实际上,结合疾病的真实防治经验可以发现,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的肉猪在成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都有可能感染该疾病。这也说明了这种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任何时间段都有一定的发病概率。除此之外,通过统计病猪的感染数据后,能发现家猪和野猪的发病概率更高,母猪在初次怀孕时感染该病症的概率也比较高,需要养殖场建立全过程饲养管理机制,来研究如何规避这个风险问题。
养殖场要完成疾病诊疗和防治工作,必须要先找出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渠道,研究如何从源头上降低疫病的暴发概率。从传染源上看,一般传染源是携带病菌的病猪,如果将病猪与健康肉猪放在一个猪舍中饲养,就会出现传染的现象。同时,感染疾病的母猪子宫分泌物、产出的死胎都会携带大量的病毒,公猪的精液中也存在许多细小病毒的病原体。从传播渠道上看,垂直传播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播方式,主要表现为:带病的母猪将病菌传染给体内的胎儿,此时即便能顺利分娩,也会导致刚出生的胎儿感染猪细小病毒病,而新生仔猪的免疫力弱,这种疾病的致死率又相对较高,这些都是养殖场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此外,环境卫生质量不达标时,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饲料,经过消化道传染给健康的肉猪。
要针对猪细小病毒病给出治疗对策,首要任务就是应根据病猪临床上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初步进行病症类型、病症严重程度的诊断。据了解,感染这种病症会导致病猪的生育能力发生异常,出现屡次配种但无法顺利怀孕的情况,或者在怀孕后导致不良妊娠的结局。包括流产、产死胎、难产等多种症状。而且,病猪自身还会出现体温迅速升高、肢体瘫痪、四肢关节异常肿胀、行动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饲养人员具备对疾病的鉴别能力,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否则病猪在感染后会出现成长速度持续减缓的问题,严重时容易发展成僵猪。有些病猪还会出现腹泻的情况,病症进入后期阶段时,会直接导致病猪死亡的现象。一般主要是因为酸中毒、心力衰竭而死亡。
在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如果有病猪因为该病症而死亡,可以考虑安排工作人员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处理。这对于进一步确诊病症有重要的作用,是疾病诊断工作中的必要环节。通常来说,母猪在患有猪细小病毒病后,会出现黄体萎缩的症状。而怀孕的母猪死亡后,体内被感染的胎儿身体表面有明显的充血情况,剖开身体能发现多处器官存在积液的问题。而且,肝脏、肾脏都有发黑的迹象。对病死猪的头部进行解剖,则会发现大量灰白色的分泌物,明显存在细胞增生的问题,这些都是典型的猪细小病毒病的病理变化情况。
只依托临床诊断的方式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因此,应尝试配合实验室检验的方式做好疾病诊断工作。常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由于很多病症在临床上的发病特点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一些疾病在发病过程中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增加临床辨别病症种类的难度。基于此,在研究如何提升疾病诊断水平时,应由实验室专门的检验人员使用仪器落实疾病诊断工作。最基础的一种检验方法就是:开展病原体的分离操作,需要在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后,在出现病变的器官上取出一部分内容物,选择恰当的灭菌处理方式消灭其他病菌后,将病料放入培养基中使用活细胞进行组织培养。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生长繁殖情况,顺利完成病原体种类、危害性的综合诊断工作。
基于猪细小病毒病属于DNA病毒,检验人员在诊断病症类型时,可以根据DNA排列顺序的差异,选择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实验。主要操作原理是:选择一段DNA,人为进行扩增处理,分析病原体的结构特点及实际功能。与传统诊断方式相比,这种方法的灵敏度比较高,适用范围较广,能满足养殖场对于快速辨别猪细小病毒病的要求,适宜在新时期推广使用。
新时期,实际可以在疾病诊断实验中使用的技术方法及设备有很多。血清检测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操作思路是:通过抽取病猪的血液样本,将血液中抗体与病毒样本中和后,用以检测病毒的传染力。一般在肉猪感染病毒后,体内会自发产生抗体,提取这种血清抗体进行病毒中和试验,能为病毒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但基于这项工作的操作难度较大、工作流程复杂,无法大面积地推广使用,说明该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研究。
该方法是所有实验室检验方案中操作难度最低、获得结果速度最快的一种方法。需要实验人员购买专用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将被检测对象的血清样本滴入试剂盒中的指定位置上,加入酶标记物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试剂盒的显色情况。最终结果分为两种,阴性表示病猪没有感染猪细小病毒病,阳性表示确诊感染了这种病症。
基于肉猪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因为细小病毒病而影响身体健康,养殖场应着重结合现阶段的环境条件分析引发疾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管理工作。一般来说,在所有防治方法中最基础的一项防治任务就是:从饲养管理的角度出发,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比如,基于病毒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存,饲养人员应将工作重心放在环境温湿度管控工作中,保持猪舍内部空气干燥,温度适宜。具体应注意采用分类饲养的方式,将不同日龄、不同品种、不同成长状态的肉猪分开饲养,以此来灵活调整每个猪舍内的温度。另外,应从饮食管理的环节着手,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合理搭配各种饲料,注意保证营养全面、饲料卫生度达标,这可以有效提升肉猪自身对病毒的抵抗力。同时,养殖场应对饲养人员展开培训教育工作,确保人才具备专业的肉猪养殖能力,并具备责任心,能主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最终合理降低肉猪感染各种疾病的概率。
围绕着猪细小病毒病进行综合防治工作时,目前效果最好的方式是:及时为肉猪接种专用的疫苗。新时期,市面上的疫苗以灭活疫苗为主,这类疫苗的效果好、副作用小。注射1针疫苗通常能保证肉猪在半年内具备较强的免疫力,注射时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基于养殖场现阶段采用的饲养方法主要是自繁自养,在选择种猪进行配种工作时,应保证公猪和母猪都已经注射过疫苗,具备对病菌的免疫力后,才能开始繁殖下一代仔猪。与此同时,在有序落实疫苗接种工作时,应检查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果暂时不使用疫苗应进行低温存储。接种过程中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具,还要保证肉猪在身体完全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接种。接种后在2周左右的时间内,养殖场应通过血清检测的方式,及时判断肉猪体内是否已经形成了对病毒的抗体。
在全面开展猪细小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时,养殖场应加大内部卫生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机制。首先,常规的卫生管理任务就是安排饲养人员每日清扫猪舍,将肉猪的排泄物及时清理干净,避免粪便中滋生细菌。并应清洗食槽和水槽,保证肉猪入口的饮食卫生程度达标。其次,应在疾病高发期定时喷洒消毒水,或者用消毒水浸泡过的抹布擦洗猪舍内部的栏杆、地面。要注意记录好每日的消毒情况,包括消毒时间、消毒用品、负责人信息。据了解,猪细小病毒对常用消毒剂有抵抗力,应合理选择消毒用品。比如,使用稀释后的漂白粉或氢氧化钠来消毒。最后,应禁止外来车辆、人员进入养殖场,需要从外部引进新品种的肉猪时,要及时做好检疫、消毒工作,以此来全面提高疾病的防范效果。
如果饲养人员在日常进行饲养管理工作时,发现肉猪疑似患有细小病毒病,应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并第一时间对病猪采取隔离饲养措施。在隔离时,通过各种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判断病症种类和严重程度。确诊为猪细小病毒后应有序进行疫病源头的排查,将病猪所在区域划分为疫区,落实封闭式管理工作。还要及时对周围其他猪舍中的肉猪进行健康状况的检查,判断是否有肉猪已经被病毒感染。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对肉猪疫病给出的管理对策,科学合理地落实疫病处置任务。比如,应对病死猪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常见方法就是集中焚烧。另外,对于病猪接触过的物品也要及时焚烧,不能随意丢弃或继续使用,以免造成疫病扩散的问题。
由于已经确诊为猪细小病毒病,但处于疾病发病初期的肉猪仍然存在较高的治疗价值。因此,养殖场应及时咨询专业的兽医,购买专用药物,并询问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通常来说,发病后应及时为病猪补充水分和盐分,避免身体出现脱水的症状。与此同时,针对母猪来说,应使用具有抗凝血效果的药物,要根据母猪的日龄、体重来控制药物用量。一般常规用量是每日口服10ml,1d/次,持续用药3d后,观察母猪的身体恢复情况。实际上,这种病症在感染后并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根据病猪临床出现的症状来判断是否存在并发症,以对症治疗的方式给予一些缓解病症的药物,最终依托病猪自身免疫力来抵抗病菌,促进病猪身体康复。但如果连续治疗7d以上仍然没有明显疗效,则表示治疗失败,要考虑放弃治疗,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消灭疾病的传染源、阻断传播渠道。
具体进行猪细小病毒病的诊疗工作时,养殖场应严格遵守国家的防疫管理规定,定期为现有肉猪进行体检,评估其身体健康状况,按时为肉猪接种疫苗,并记录好疫苗接种的时间,方便在疫苗失效时及时补充加强针。同时,应提高饲养人员的工作素质及能力,确保其能够具备临床辨别疾病种类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对症给予隔离治疗措施。不过,因为这种疾病没有特效药,所以很多养殖场都会将工作重心放在对疾病的预防管理环节上,发现有治疗无效的病猪时,则会及时进行扑杀处理,以有效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