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依据

2023-03-05 06:54吴潜涛潘一坡
中国电化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吴潜涛,潘一坡

(1.清华大学 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2.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命题,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任何一个重要命题的产生,都是理论创新、实践发展与时代呼唤的产物。正确理解“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命题的涵义,必须深刻把握其形成与发展的逻辑依据,把握其蕴含的本质规定性和基本要求,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之魂”功能。

一、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逻辑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彰显,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的实际,不断推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内涵、内容逻辑、鲜明特点的阐释,在许多深层次问题上实现了创新突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形成了较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理论形态,展现出独特的理论品格、鲜明特质与逻辑魅力,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撑。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逻辑自洽、理论形态日趋完善,具有科学性。从其本质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属性、体现社会主义交往关系、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价值理念系统。从其形成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发展的产物,它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体系中,中国精神居于特殊地位、发挥纽结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进一步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从其功能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等领域都具有价值引领功能和作用,正是从这种总体功能的意义上我们常常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基本价值理念形式最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比,它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具有铸魂育人的强大功能,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育人之魂”。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强调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从其内容上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理念,居于最高层次,具有统领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理念,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具有衔接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理念,居于基础层次,具有基础性。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为一体,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结构。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具有民族性。价值观的理论形态,生成于特定的文化土壤,汲取着必要的文化养分。成熟的价值观理论形态,必然与本民族、国家的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观产物,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与思想精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时代特点与要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使其焕发出蓬勃的时代生机,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批判与超越,具有人民性。科学厘清与准确界定其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差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理论形态成熟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质的规定性差异。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与超越,其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哲学基础、利益关系、理念内涵、价值实质、实践基础等方面。从经济基础与制度属性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与制度上层建筑有着深刻的互动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是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在价值观层面的体现。从哲学基础来看,价值观与世界观、历史观有着紧密互动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体现为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唯心主义的价值超越。从利益关系、价值关系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体现为“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导向对“资产阶级利益至上”价值导向的超越。从价值实质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体现在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超越。从实践基础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实践超越,两种价值观形态的实践基础有着根本不同,前者是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历史实践,后者则具有历史暂时性。概括起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批判与超越,集中体现在后者的本质属性是“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前者的本质属性则是“人民至上”“集体主义”。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引领与支撑,具有开放性。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成熟的重要标志,还体现在其对待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态度上。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产生的一种价值诉求。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但又主张不能用共同价值取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从地位与性质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理论原则、实践要求必然是高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不同文明、民族、国家在长期价值实践中汇聚形成的共同价值追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反映社会主义这一先进社会形态要求的价值理念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相互联系、不可替代,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理念结晶,既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与实践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融入实践、引领实践。新时代十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的重要实践突破,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逻辑依据。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实现教育领域、环节、对象的全覆盖。例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程、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中。例如,《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将人权教育与国民教育、全民普法相结合,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权精神内涵,培育全社会尊重人权的文化”。

第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实践养成是在实践中体悟价值要求、习得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理念”向“价值实践”转化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更加生活化。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道德实践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实践养成载体,这些实践形式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践行的需要,推动更好地在实践中激发价值力量。例如,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就强调“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更有仪式感。习近平指出,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小到学校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大到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仪式礼仪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重要载体。

第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熏陶。广大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接受文化熏陶,能够潜移默化地内化价值准则与价值要求。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与文化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习近平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与文化产品生产,能够明确文艺创作的价值导向,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与价值性。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文化建设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风文化、家风文化、生态文化建设等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熏陶。例如,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

第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舆论宣传是凝聚社会共识、传递主流价值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实现多样化、精准化发展,展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协同发力、传统手段与创新形式相互促进、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辅相成的良好宣传态势。传统媒体通过新闻报道、时政评论、理论阐释、公益广告等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新兴媒体通过短视频创作、推送推文制作、直播互动等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既有内容、有深度、有意义,又有意思、有趣味、有特色,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叙事体系,提升价值感召力与舆论引导力。

第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新时代以来,国家制度建设的价值导向更为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有了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体系建设。例如,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政策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价的价值导向,确保公共政策体现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反映人民共同价值追求。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实践。价值观优势可以巩固制度优势并转化为治理效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能够起到凝聚价值共识、协调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团结的重要功能。例如,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内化为居民群众的道德情感,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逻辑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种价值观之所以能够被广泛践行,必然是因为其理论形态根本上适应于现实的需要,反映着时代的呼唤与要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逻辑依据,在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

第一,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坚持”行动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实践发展推动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其理论形态。新征程上,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价值诉求的理解,进一步推进新历史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

第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抵御资产阶级价值观影响的现实需要。新时代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但与此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着不少挑战,西方霸权国家利用所谓“普世价值”等进行的价值观渗透依旧存在,甚至出现了许多新的隐性传播形式与表现形式。新征程上,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壮大社会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坚定价值观自信,抵御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渗透与影响。

第三,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一个民族的复兴,都需要强大的价值力量作支撑。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服务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适应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现实需要,又适应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巩固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广泛”,不应简单理解为一种修饰性质的副词,而是应当理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范围的拓展、践行程度的深化、践行要求的发展。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广泛”上着力,继续在“践行”上下大功夫、硬功夫。一是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更好发挥红色资源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功能与作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二十大主题的重要内容,回应着新征程上“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前进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可分割地有机联系在一起。新征程上,要在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上下大功夫、硬功夫,着力探索传承革命文化与红色精神的新时代路径,创新通过红色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式、新方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激活伟大精神跨越时空的永恒精神力量,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人、鼓舞人。二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推动价值理念的践行。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是有机联系的、在目标要求上是根本一致的、在实践中是相互促进的。新征程上,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创新“四史”教育的开展形式,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党的光辉奋斗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明确价值追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历史主动与实践自觉。三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现实需要,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紧扣“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新征程上,必须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规律,将鲜明的价值导向、鲜活的价值要求、新鲜的价值实践融入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建设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等不同环节,在提升育人实效性上下大功夫、硬功夫,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铸魂育人功能。四是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持续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征程上,要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强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价值导向,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有利于广泛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制度环境与实践机制,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与传播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践行。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