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播应远离镜头话筒前“三无”状态

2023-03-05 06:25
新闻传播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无话筒主播

王 巍

(北京广播电视台 北京100026)

镜头话筒前状态指的是新闻主播在面对镜头话筒播报时展现出来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眼神状态、语言运用等,直接关系到了新闻主播能否以准确语气和情感基调播报新闻事件。新闻主播需要远离镜头话筒前“三无”状态,在此基础上形成具备鲜明特色的新闻播报风格,从而提高受众对于政府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及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新闻主持人镜头话筒前"三无"状态分析及远离方式

(一)“目中无人”状态

1.状态分析

导致“目中无人”这种镜头话筒前状态的根本原因是提词器,这在电视新闻主持中尤为突出。提词器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新闻主播主持及电视传媒行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是新闻主播从背稿压力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各项备播准备。但是另一方面也导致新闻主播对提词器形成依赖及人性化内涵被削弱的问题,尤其是在信息量大且来源复杂的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准确性时效性要求更显重要,如果新闻主持人的新闻敏感度缺乏,很难捕捉到有效新闻信息,从而不会与观众或听众在播报内容上产生共鸣,只是一个照着提词器念稿的播报“机器”,这样表现出来的状态与观众没有同频共振,是缺乏交流感的,是没有温度的。由于脑中无事,心无敬畏,目中无人,一旦提词器出现问题,就会丑态百出。

2.远离方式

远离"目中无人"做"目中有人"的新闻主播,首先,要有明确清晰的受众认知及对象意识。无论是在电视演播室,还是广播直播间,或是事件现场,心中永远要清晰你的受众是谁?你要与谁交流?有了这个认知和意识,就做到了"目中有人"的第一步。其次,保持积极播报状态。要明晰播报状态,包括语态语式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视听感受,不同主题、不同事件背景的新闻播报都要保持积极的状态,把握好新闻播报中的情绪基调,常态信息类的、喜庆的、悲伤的、突发应急的、重大新闻事件的,无论什么新闻态势,主播台前的状态都要与新闻内容相吻合,不能让观众感受到任何疲倦、懈怠或情绪失控、表达过度等,否则会影响新闻的正确有效传播。第三,做好备稿和信息储备。提词器稿件要内化于心,具有脱稿应对突发播出事件的能力。新闻主播首先是人,一个具有特殊职业标签的人。从人的视角去关注新闻信息,用职业特质去过滤筛选有效信息,充足的信息储备才可与播报内容建立连接,才能与受众内心的关注点产生共振共鸣,主播台前的状态才会言之有物、轻松自然、平和亲切。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目中有人。

(二)“脑中无物”状态

1.状态分析

导致"脑中无物"这种镜头话筒前状态的根本原因是新闻主播理解能力和专业素质不足,具体表现在无法对播报新闻事件形成深入分析、不能深入理解播报新闻稿件内容等,这些都会令新闻播报陷入到空洞、乏味、失真状态中,从而降低新闻播报及新闻节目传播效果,也不符合新闻媒体的宣传要求及受众需求。传统电视媒体在进行新闻播报时需要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条件,但并不代表新闻主播要冰冷无情,个人情感及观点剔除在新闻事件之外,如果是这样,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割裂感。事实上,新闻主播作为新闻媒体从业者、新闻资讯和新闻事件的传播者在客观陈述新闻事件本身的同时,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也是代表各级广播电视台的观点和态度,若脑中无物,有失分寸,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彰显个人观点和情绪,有失偏颇,有损传播效果,严重地会直接影响舆论导向而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

2.远离方式

想要远离"脑中无物"的主播台前状态,新闻主播首先做到镜头话筒前的"无我",无我既忘我,就是不要关注自己,而是关注新闻内容及受众的感受和反应。新闻主播是角色代称,更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或体验者,做好这个定位即可以有效提高在镜头话筒前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忘我的前提条件就是端庄得体到位的服装、发型及妆容,良好的外在形象会增加主播的自信心,不会因为关注外在的某个环节没做好而分散注意力。这是外在的无我。其次就要做到内在的"无我"。新闻主播不是冰冷的播报机器,而是有温度、有责任、有良知、有判断、有思考、有见地的人,需要将个人情感恰到好处地融入新闻事件,这种融入非突出自我,而是在陈述新闻事实和表达观点时要忘掉“小”我,因为在镜头话筒前你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官方媒体,你是媒体与受众的沟通桥梁,既是官方媒体的发声者,也是受众的倾听者。只有做到内外在的"无我",才能有条件做好“脑中有物”。第三,提高镜头话筒前"脑中有物"的真实状态。平时修好内功,做好知识和信息储备,上播前做好案头功课,脑中有物,成竹于心,镜头话筒前方能做到真诚理性不失亲和、情感适度表达准确、应对自如自然流畅。向观众传递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以镜头话筒前真实的状态营造新闻内容及事件的真实氛围,从而达到强化新闻播报内容的真实度、可信度、充实度。

(三)“平淡无味”状态

1.状态分析

“平淡无味”这种主播台前状态是“目中无人”,“脑中无物”状态共同影响的结果,与前两种状态是因果关系[3],这种平淡无味表现在语流语态、表情神态、播报内容及播报状态方面。如果新闻主播在镜头(话筒)前无法保持具有对象感、交流感的语流语态,无法传递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播报内容,无法做到因新闻内容不同而灵活转换播报方式和风格,在播报或主持过程中就会显得呆板生硬、平淡无味。新闻主播没有内功积累,外在技巧缺乏实践和练习,就会导致千篇一律的外在形态模仿,不能灵活运用语言及肢体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就无法通过语言、神态、肢体动作与新闻事件内容的契合进行新闻播报思维的准确传达,也会有失新闻传播语言的美感。此外,也有部分新闻主播在长期工作中形成惯性思维模式和固定的播报习惯,自我认知固化,难与时俱进自我调整,难适应受众不断变化提高的审美需求,自然也会带给受众平淡无味的感受。

2.远离方式

想要远离镜头话筒前"平淡无味"状态,第一,在内容上要有新闻背景储备,了解新闻内容或新闻事件背后的相关信息,更好地理解稿件,便于在新闻播报或直播节目中灵活应用。第二,对新闻稿件进行二次加工,除了时政新闻播报,很多新闻节目的语言表达都趋于说,更显亲和力。如何说好新闻,就需要对稿件进行二次创作,基于第一点对新闻背景的了解,将新闻稿件变成口语化的文字,运用相应的语气语流及适度的表情与肢体动作,生动准确地传播新闻内容。第三,练就过硬的播音基本功及灵活多样的表达技巧。灵活运用基本功知识和播报语言技巧,掌握不同类型新闻事件播报在语言风格上的不同要求,通过重音、停连、语流音变、基调把握等方式处理,使得新闻播报变得更加具有鲜活性、张弛性[1]。第四,保持内心积极的工作状态。在新闻直播常态化的环境下,难免会催生一种"求稳"心态,稳是为了播出安全,但同时也要克服求稳给工作状态带来的消极影响,一定要保持创作的积极性,因为新闻主播不光是简单地完成播报,更是要对新闻内容或事件进行有深度、有温度、有人情味的表达。

二、新闻主播远离镜头话筒前"三无"状态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职业担当和专业素养

避免在镜头话筒前出现"三无"状态的根本策略是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担当和专业素养。作为新闻工作者,职业担当这根弦时刻不能松,不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021年11月12日上午,天津交通广播《红绿灯》节目中,男女主播因意见不合发生争执,随后男主播因情绪失控摔门而出。电台直播间里只有话筒,少了面对镜头的压力,导致电台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的放松、随意,而这种随意也使主持人在工作中内心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放松,以至于在节目中发生争执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角色”,进而导致情绪失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主持人时刻绷紧"职业担当"这根弦,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就不会出现如此荒唐之事。避免此类事件,远离"三无状态",职业担当和专业素养缺一不可。新闻主播需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以此来挖掘面对镜头话筒时的思维状态及语言表达状态,避免在节目和直播中出现有失专业水准的错误。另外也要学会运用肢体语言、眼神、微笑,幽默、笑话等小技巧进行自我放松或缓解节目中的紧张情绪或气氛,特别要注意的是,新闻节目中任何“非语言类”语言不可过度设计,切忌表演做作。

(二)培养提高直播状态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和提高良好心理素质对于新闻主播十分重要,也是远离“三无”状态的重要因素。新闻直播中的气氛紧张是常态,直播中的变数也是常有之事,身在其中的新闻主播紧张也是难免,但如何面对这种紧张?如何应对直播过程中的变数或突发事件?就需要新闻主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9月15日《杭州新闻联播》出现的播出事故,提词器失灵,男主播狂按遥控器,一脸无奈,虽不是主播的直接原因,但是如果主播手中有稿件或是心理素质过硬,可能就会避免这种尴尬局面。如何规避上述现象,新闻主播需要提前做好直播中的各种心理预设,包括对直播环境和直播环节的熟悉、直播稿件及内容的设定及变化、导播口令或直播连线中断、突发事件的插播、信号中断的备播等等,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备,面对突发事件才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只有令身心均处于放松状态下,才能将全神贯注于镜头话筒前,从而清晰自如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语言、形体[2]。新闻主播作为公众人物,也要勇于倾听和虚心接受外界评价及受众批评,并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不断修正不足之处,持续锻炼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以在镜头话筒前时刻保持良好状态。

(三)树立新闻主持的绝对自信

自信对于新闻主播十分重要,只有保持绝对的自信心,语出才有底气,才能避免出现"三无"状态,才能将最为理想的播报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代入感和可信度。新闻主播的自信心不是孤立存在于镜头话筒前,而是培养和积累于台前幕后方方面面。新闻主播对自己要有清晰明确的认知评价,包括心理素质、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心理特征、与观众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只有正确认知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劣,才能进行修正完善,进而磨练和提高自己的绝对自信。只有建立起由内而外的绝对自信,在播报或主持过程中,才能呈现出自信的播报状态、自信得体的语音语调、肢体动作及表情,而这些播报要素的准确选择和把握也有助于新闻主播自信心的体现,传递给受众的自然也是极具可信度的新闻内容。新闻主播只有保持绝对自信,做到对新闻事件播报内容及新闻节目主持内容胸有成竹,才能够吸引观众对其内容的关注[3]。

(四)找准节目中角色定位建立交流对象感

在营造镜头话筒前状态中,保持交流与互动十分重要。有嘉宾在现场的新闻节目,有真实的交流对象,互动交流有载体,好体现。而在没有真实交流对象的新闻演播室或广播直播间与受众同样要营造保持互动交流感。做到这一点,才能做到目中有人,脑中有物,语出有情,从而避免镜头话筒前"三无"状态的出现。新闻主播的交流对象是在心里。新闻主播的角色定位是多重的:传播者,倾听者,转达者。首先作为新闻媒体的发声者、传播者,准确客观地播报新闻事实是职业职责,其次作为连接媒体和受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又是民意的倾听者和转达者,后两种角色在新闻直播中虽没直接体现,但要通过新闻主播与受众的内在链接来完成。这就要求新闻主播对新闻信息及事件进行综合了解,要关注社会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及反应,要换位思考去体会受众面对新闻播报及新闻节目时可能出现的情绪、心理等感受及想表达的诉求,从而将上述内容内化于心,在新闻播报中呈现出互动交流的表达状态,这种状态会让受众感到温暖、感到信息对等碰撞并产生共鸣,这就是新闻主播在播报中做好角色定位建立交流对象感的良好体现。

(五)调整镜前形象体态发声规范做到声形和谐统一

想要保持良好的镜头话筒前状态,新闻主播需要调整镜头前形象体态、发声规范,做到声形和谐统一,这也是规避镜头话筒前的"三无"状态的方法之一。从形体方面而言,新闻主播需要针对不同拍摄角度、不同拍摄方式选择相应的形象体态展现,使其变化符合画面内容要求。例如,拍摄高度、景别、拍摄角度、光线都要综合考虑,如何配合拍摄才更加自然完美,找到最佳的形象体态表现方式。声音语言的呈现方面,新闻主播要避免在播报中出现气息不稳、表达不流畅、发音不准确、吐字不清晰等问题,掌握好稿件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清晰准确地传播新闻信息,亲切生动且具感染力地表情达意。避免生硬机械地无感地播报。

结语

镜头话筒前的良好状态是新闻主播综合能力的体现。综上,目中无人、脑中无物、平淡无味"三无"状态的出现会直接影响新闻节目的主持质量和传播效果,由此可见远离"三无"状态的必要性,具体可以采取文中提到的五种策略进行自我完善。在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主播需据此合理调整镜头话筒前状态,以适应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与挑战。■

猜你喜欢
三无话筒主播
把话筒传给鹏鹏特
小话筒
第一次做小主播
简易无线话筒扩音系统设计及实现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三无”小区楼顶漏水 社区可出面申请维修金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自制大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