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坤
(新疆广播电视台 乌鲁木齐 830001)
民众的心声是听到实话、讲出心声、找到方向、对未来给予期待。民生新闻记者采访每一位新闻当事人,都要从民众视角出发去探寻契合百姓心声的好素材[1]。百姓呼声为重,客观评价为基,安身立命为本,家国天下事又该如何报道,对于每一位民生新闻记者而言,都值得深思和反思。故而,有必要深入探究民生新闻记者采访要素及视觉引导。
民生新闻要报道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这是民生新闻界定服务对象的一个标尺。但是鲜有人知的是,这标尺的高度并不在于老百姓关心与否,而在于民生新闻记者能否听到百姓心声[2]。以往时期记者专注于报道百姓呼声最高的话题内容,时至今日这也仍然是极具报道价值的内容。然而百姓能否听到记者的呼唤,则取决于新闻素材的距离感。新闻素材越发接得上“地气”才越发真实,由此便可真正为百姓发声。
通常来讲,记者采访新闻对象,并非只是挖掘新闻素材。更多情况下是为了探寻新闻线索,借此给出更为客观的实时评价。但是有些记者忽略了一个关键答案,也就是民众心中那个道德标杆的答案[3]。客观评价当然以真实性为准,但若脱离了社会视域下的公平尺度和道德标的,这样的评价毫无意义。因民众呼唤公平与正义,故民生新闻客观评价当引发观众的心理共鸣。所以,民生新闻的客观评价绝非给出一个冷冰冰的答案,而是探寻那个有温度的回答。
很多记者采访时似乎早已预谋了标准答案,所问之事恰逢雨后甘霖,已经由提问转向了一种暗示性较强的引导回答。这是民生新闻记者职业通病更是媒体行业诟病,如若民众所答之事并非记者心理预期,是否采访内容也要精简?那民生新闻的可贵之处又有何人知晓,新闻当事人又该如何安身立命?采访对象也许所答非所问,为了节目播出效果后期制作可以精简,唯有出镜记者不能擅自主张因势诱导,这是记者为百姓发声不可逾越的职业操守。
记者有安身立命的资本,源于民生新闻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在和谐社会下传播正能量,是民生记者为新时代发声的职业价值体现。但是记者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新媒体与自媒体兴起之后,民生新闻记者的职业光环正在逐渐淡去[4]。即便是如此,更要积极拓展合作,与更多媒体人一起做好新时代的民生新闻。采访中跨平台合作也并非不可取,共育家国天下的这份情怀被民众认可,民生新闻未来可讲出更为动听的中国故事。
民众呼声越高,民生新闻的报道价值越高。将群众视野引入百姓话题,替群众发声,感谢那些在民生之路上辛勤付出的人和事,方能架构起一个立足于社会道德高地的新闻价值。所以,引导民众视角,首先当迎合民意,以群众呼声为导向,描绘出那些触动人心的画面,才能体现出民生新闻必要的时代价值。
如民生新闻《护航高考有求必应!乌鲁木齐街头他们“最帅”!》中,报道了在乌鲁木齐市第98中考点,一名考生坐着轮椅准备进入考场,行动十分不便,执勤交警看到这种情况,立即上前帮助家长将这名考生送入考场,直至将考生安顿好才放心离开。乌鲁木齐交警在各高考考点为考生及家长提供贴心服务,及时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贴心的民警还在考试用品的笔袋上写上了“加油!”,让考生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考场。这是民生新闻记者记录的暖心瞬间,也是基于群众呼声,围绕民意展开的新闻报道实录。所以,这样的民生新闻才符合民意,是从民意视角去迎合群众呼声的重要新闻表达形式,视觉引导效果突出且新闻反响更佳。
新闻价值能否真实落地,取决于民生新闻记者是否敢说实话。揭露社会现实的勇气可嘉,哪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要有民众的支持,这样的报道也是有价值的,也是最贴近民生的心里话。民风朴实当探寻惠民之法,民风彪悍之时更要指出问题根源。所以,客观评价才是应有的民风视角,而这种视觉引导机制对记者而言更为重要。
如《“7·5”事件受害者:12年过去了,暴徒给我们留下的痛还没消失》,沉痛的记忆在民众心中难以释怀,新闻记者作出客观评价才能以正视听。社区民警沙依提江·沙吾尔在发布会上回顾12年前的往事,当时正在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巡逻的他和同事在巡逻、疏导游客时,突遭上百名暴徒袭击。“暴徒沿路追打无辜群众,打砸烧毁沿街店铺,气焰十分嚣张。”“7·5”事件受害者家属赵某回忆当时的情形,愤慨之余更是痛不欲生。赵某的丈夫受强烈刺激,被诊断为严重抑郁症,其子幼小的心灵受到重创,患上了自闭症。挖掘这样的新闻素材,必然是在民风视角下作出客观评价,民众也需要这样的价值引导去反思和谐社会的来之不易。故而,对民风视角做客观评价,尤为可取且实属必然,对提炼民生新闻价值意义深远。
契合民意是民生新闻道德标的,而探察民情显然是民生新闻安身立命之本。有价值的新闻看传播性,更要看能否指引大众视角解决困难、找到方向、调动潜能。新闻记者不是万能的,却可以揭露民情,帮助民众找到幸福生活的初衷和道路。所以,民生新闻当以民情视角为社会价值引路,以此为根基方能在新媒体浪潮的湍流中安身立命。
如民生新闻《新疆岳普湖:金银花开“金银”来》中,记者来到了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金银花种植基地,成片的金银花进入花期映入眼帘,采摘工正干劲十足地在田间采摘金银花。岳普湖县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金银花中药材种植,全县现有种植面积5万多亩,金银花盛开面积达1.8万亩。该县引进山东九间棚金银花加工企业,该公司建成集金银花生产加工、科技研发、质量检测、生物萃取、苗圃培育为一体的金银花产业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农户实现增收。民生新闻报道百姓赖以生存的“金银”,也是从侧面推广普及脱贫致富之法,在民情视角下安身立命,更利于提高民生新闻的可读性和传播性。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党和国家给予社会发展的一切有生力量,都源于人民群众最质朴的家国情怀。在这一立足点上,民生新闻的视觉引导终点,当置于国家利益。而这一国家利益也完全可以打破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芥蒂,是新闻记者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求助同行、求助民众、求助社会的根本驱动力。
如民生新闻《新疆是个好地方,端午假期新疆接待游客379.51万人次》中,报道了昌吉市华兴悠游谷以"汉服韵端午情"为主题,开展汉服文化展示、古风舞蹈表演、包粽子体验等端午活动;天山天池景区邀请书法、绘画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田地区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来自墨玉县文工团的演员们表演了油灯舞和桑皮纸制作舞。该篇报道的视频素材尤为丰富,其中有很多素材便来自民间。从家国情怀的最高利益价值上来看,民生新闻记者个人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能够报道出更多好新闻、更多中国的好故事,自然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所以,用民利视角绘家国天下,是融媒体时代呼唤民众自由发声的进步,而在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今天,每一位公众都有理由相信自己的发声必然会利国利民。
民生新闻采访应当始终围绕百姓所需来挖掘报道素材。如果报道素材并非百姓所关注的内容,那么也就难免脱离群众,新闻报道也会产生距离感。很多民生新闻并不一定具有多么精妙的语言,但仍然具有很高的传播力。究其根本,关键在于新闻稿已经在无形中拉近了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普通百姓在新闻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缩影,进而打破了新闻影像与现实空间的壁垒,为百姓带来了心之向往的内容。所以,民生新闻记者采访时,应当更加关注百姓所需的报道素材,如果能够将百姓所需作为第一要素,那么报道内容也会更加贴合民生实际,也就达成了从民意视角看群众呼声的目标。
诸如,民生新闻《自治区“互联网+督查”平台运行一年核查办理留言线索3741件惠及群众9万余人》中,报道了近一年来,自治区人民政府不断创新平台运用方式,推动“互联网+督查”平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政府督查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极大提升,构建起透明、高效、务实、快捷、亲民的督查新格局。将自治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基层核查线索、调查研究、帮难解困,有力督促解决了物业收费乱象、住户暖气供热不足、拖欠项目工程款等突出问题,有效排查解决了政策落地的难点堵点痛点。这些民生新闻素材,无一不是百姓最关心的内容,真正解决百姓身边问题,惠及普通群众的日常所需,必然能够在民生新闻视觉引导上达到百姓呼声可闻的效果,也就能够真正服务于民,体现出民生新闻对普通百姓的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不仅要在百姓身边挖掘报道素材,更要着眼于网络,从互联网平台上观察百姓呼声最高的那些近期言论。热议度已经成为评价新闻阅读量和分享数的重要衡量标准,与其说是新闻记者找到了具有报道价值的线索,不如说是普通民众早已在日常交流中给出了答案。新闻线索唯有延伸到那些热议度最高的舆论观点上,才能在后期报道中给出值得赞许的客观评价。民生新闻当然也要有评论,但是评论要符合大众观点,也要契合社会正面价值观。如果舆论倾向存在价值观认同的严重问题,新闻记者更要及时指出。所以,客观评论是建立在正向舆论之下的辩证视角,百姓舆论倾向若偏离这一价值观主线,则需要新闻记者提供新闻线索并加以引导,进而在客观评价之后主导公众舆论向正面价值观迁移。
诸如,民生新闻《道德的力量在于践行》中报道了第七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名单,在新闻中讲述了诸多感人故事。为让乡亲们喝上甜水而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被誉为开放在“民族团结一家亲号”列车上最美石榴花的“中国好人”米尔班·艾依提;为救落水群众而献出年轻生命的木塔力甫·托合逊。如何向道德模范学习?道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新闻记者给出正面评价,是基于社会道德公序良俗的价值观延伸。对普通百姓而言,只要当为者能为,不放过任何践行的机会,就能让小善聚大爱、汇溪流成大海,让整个社会更加美好和谐。20多年累计献血1万多毫升的无偿献血志愿者马勇、在湖南郴州勇救落水女子的海比尔·艾合麦提、帮助游客推车后拒绝酬谢并亮出党员徽章的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民生新闻报道人物,“新疆好人”层出不穷,与新闻媒体价值观引导密不可分,正是新疆各族群众学习道德模范,弘扬良好社会风尚的结果。所以,新闻记者应当结合舆论倾向给出客观评价,从而用客观评价找到民生情绪的心理共鸣,发挥好新闻媒体对公众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
民生新闻记者在具体的采访任务中,应当融合多方观点来叙事,让百姓观点能够在采访中真实呈现出来,在民情视角下做好记者应尽的职业操守和义务。家国情怀是聚合社会正义并升华新闻价值的民生视角,那么新闻观点在社会层面上达成共识,必然需要从多方视角引入百姓观点,并以此为新闻呈现方向,找到家国情怀在民生新闻中最具传播价值和影响力的正面观点,从而为民生新闻的广泛传播贡献力量,发挥好民生新闻记者在讲述中国故事中的职业力量。
诸如,民生新闻《融冰雪丨将挚爱融进细节!当五星红旗为冬奥健儿升起的那一刻》中,报道了在张家口颁奖广场上第四次征战冬奥会的老将齐广璞,终于站上了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最高领奖台上的感人一幕。再如,民生新闻《今年我区计划改造1273个老旧小区》中,报道了新疆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优先考虑退休职工多、老年人比例高且养老设施配建不达标、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困难多的城镇老旧小区;加快建立改造资金由政府、居民、社会力量共担的机制,统筹使用好各种资源,使各部门的相关资金、项目在老旧小区中形成合力;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各城市将选择1-2个老旧小区开展试点示范,激发群众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前者报道的是运动员为国出战的家国情怀,后者是民生新闻中最常见的生活场景。如果在同一主题下进行系列报道,采访视角将更为多元,而报道内容也正可以延伸出多方观点,进而让更多民生新闻素材找到可塑性更强的新闻话语,为百姓带来具有传播价值的高质量民生新闻。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记者采访要素,当关注百姓呼声,作出客观评价,探寻当代媒体人安身立命之本,保有朝闻天下的家国情怀。那么民生新闻记者对公众的视觉引导,必然需要更加多维的新闻素材架构。建议民生新闻记者,从民意视角看群众呼声,对民风视角做客观评价,在民情视角下安身立命,用民利视角绘家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