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病因学说探讨HMGB1 与IBS-D 的相关性∗

2023-03-04 12:25谢小玲何锦轶覃川峰
西部中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瘀血情志肠道

谢小玲,黄 适,何锦轶,王 凯,覃川峰,龚 纯

1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2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常见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的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消化门诊就诊患者中IBS占半数以上[1-2]。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因为该疾病,受访工人每月不得不旷工8 天,IBS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产效率[3]。根据粪质情况目前把IBS 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不定型(IBS-U)4种类型。IBS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的重点大多围绕胃肠动力、内脏感觉阈值及肠道菌群等方面。西医治疗IBS 主要从缓解腹痛、止泻、调节肠道菌群、抗焦虑抑郁等方面考虑。由于缺乏特效药,随访发现患者大多面临反复发病问题,因此研究该病的治疗将为患者、医院、社会带来益处。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由215个氨基酸组成,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所处位置的不同使HMGB1 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在核内主要维持核小体结构稳定,调节基因转录、复制和DNA 修复;而在细胞外则具有炎症因子活性,发挥促炎作用[4-7]。在结构上HMGB1蛋白由三个独特的结构域组成(A 盒、B 盒和酸性C 端尾)。A 盒在DNA结合和诱导抗炎反应中起重要作用,B 盒与HMGB1蛋白表现出的促炎症反应功能有关,酸性C 端尾的意义在于增加HMGB1 结构稳定性和对DNA 的损伤修复。功能上HMGB1 可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促进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内的促炎细胞因子过度表达,进而介导炎症反应[8]。除了参与炎症机制,HMGB1 与免疫应答也有联系,研究显示HMGB1 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9]。对IBS-D 患者肠道活检组织进行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HMGB1 在内的几种分子明显改变[10]。而从病因方面分析HMGB1 与IBS 的关系将为治疗IBS-D带来新思路。

1 中医关于IBS及其病因的认识

中医学中没有与IBS 完全对应的疾病名称,但对于该病的认识可以参考“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等关于病因病机及诊疗思路的论述。《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11]将IBS-D 的证型划分为肝气乘脾、脾虚湿盛、脾肾阳虚、大肠湿热4 个证型。其中尤以肝气乘脾为甚,治法以疏肝健脾为主,最具代表性的方剂为“痛泻药方”。目前医家较为肯定张仲景“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说法,其按发病机制将病因分为三部分。陈无择继承了张仲景观点,提出了“三因学说”。认为四时不正之气由外到内致病为外因;由脏腑经络气血逆乱致病为内因;虫兽、金刃、疮痈等因素所致为“不内外因”。现代对于疾病的病因大多从外感(六淫、疫疠、毒物)、内伤(七情、劳倦、饮食)、外伤(金石、水火烫伤、虫兽)及病理产物(瘀血、痰饮、水湿)等方面综合分析。因此,可从以上病因分析IBS发病机理。

2 外感邪气

关于外邪致病,《黄帝内经》中有“寒暑燥湿风火”之说。此六气就是六淫之气。由于外感邪气致病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特点,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三因治疗的指导原则。IBS-D 与中医学肝、脾、肾3 脏密切相关,外感六淫中与“风、寒、湿”三邪密切相关。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最先侵犯人体,同时可与其他邪气一起致病,如与寒、与湿一起形成风寒、风湿。关于风邪与腹泻的关系各医家都有不同看法,郭霭春[12]认为:“风在肠中,上熏于胃”;李中梓《医宗必读·卷七·泄泻》中提到:“经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邪气留连,乃为洞泄。”[13]认为泄泻与伏气有关;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中描述:“(戴复庵)飧泄者,水谷不化而完出,湿兼风也”[14]认为泄泻与风湿二邪有关。可见风邪侵犯人体,留滞胃(脾)肠,导致脾虚湿郁,胃肠清浊不分,水谷不化,从而引发泄泻、肠鸣等症状。关于寒邪与腹痛、腹泻的关系,《素问·举痛论篇》记载:“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15]包含了不通则痛的理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当寒邪克于胃肠时,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壅塞,引起泄泻、腹痛。《医方集解》提到:“风(防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16]李东垣认为:“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防风、柴胡等风药的运用在IBS 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研究证实,防风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减少HMGB1 蛋白及其mRNA 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炎症反应[17]。糖尿病小鼠腰段脊髓背角HMGB1表达上调,抑制HMGB1后其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减轻[18]。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早期,巨噬细胞局部分泌的HMGB1 参与了胰腺疼痛的发生机制[19]。HMGB1与疼痛机制密切相关,而诊断IBS的必备条件就是腹痛,可见HMGB1在IBS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 内伤因素

3.1 饮食失宜中医对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揆度以为常也”理论。这是对于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高度概括。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水谷精微充养,而饮食是后天水谷精微化生的来源。关于饮食致病,张仲景提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由此可知饮食失宜是疾病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饮食失宜主要包括过食、不洁、味道及食物的偏嗜等。《素问·痹论篇》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可见古人对于饮食致病有较为详细的认知。脾胃为仓廪之官,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是饮食物在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为气血化生之源,其化生的水谷精微可充养全身。当饮食失宜时最先受损的是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失调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小肠不能泌别清浊,易发生腹痛、腹胀、泄泻等疾病。

在IBS-D 发病机制中,胃肠道的状态也是因素之一,不管是胃肠蠕动功能变化、肠道菌群改变还是肠道屏障功能强弱,均参与IBS 的发病机制[20-22]。在1项对自闭症患儿的研究中发现,粪便HMGB1 水平与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甚至粪便HMGB1 可作为检测胃肠道症状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23]。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是急性胰腺炎发生的一个因素,抑制HMGB1 不仅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而且对于肠道微生物群改变有保护作用,可减轻肠道氧化应激[24]。目前对高脂饮食(HFD)ASC 小鼠的研究中发现肠道微生物区系紊乱,ASC-HFD 组肠黏膜损伤较其他组严重,而且HMGB1 在肠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增加[25]。HMGB1 不仅与疼痛的发生有关,而且其表达水平与肠道菌群、肠道屏障等肠道状态也有关联,参与了IBS-D的发病过程。

3.2 情志失调《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记载:“五脏六腑,共为十一,禀赋不同,情志亦异”,这里的情志指五脏的神智活动,主要为人类“喜、怒、忧、思、悲、恐、惊”情绪。随着对情志致病认识的不断加深,明代张介宾单设“情志九气”一篇来阐述情志与疾病。据统计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与情志相关的医案有296 例,涉及的疾病种类达60种[26]。由此可见情志因素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治疗疾病不可忽视的一面。正所谓“人活一口气”,气对于正常生命活动是必须的,“百病生于气也”“出入废则神机灭化,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的变化以及气的功能变化可导致诸多疾病。关于情志和气的关系,《素问·举痛论篇》载:“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可看出情志失调可引起气的升降出入异常,从而引发疼痛和胀满;甚至波及人体水液代谢时会出现瘀血、水湿、痰凝。情志因素致病与五脏中的心、肝、脾密切相关,叶天士归纳出以肝胆、心、脾为核心的辨治原则[26]。肝木曲直,具有向上生发之性,与上焦肺之肃降功能结合形成龙虎循环,调畅全身气机,为气血津液正常运行提供保障。若情志失调,肝失条达会产生诸多疾病,比如“瘿病”“积聚”。心主宰神智活动、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此二者与情志致病密切关联。IBS-D虽分为4个证型,但临床多见肝郁脾虚型。

随着快节奏成为生活的常态,情志致病率也逐年增加[27]。研究表明HMGB1 在抑郁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释放活跃,经阻断HMGB1 后可消除脂多糖或rHMGB1 诱导的抑郁行为[28]。为探讨HMGB1介导的炎症与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7 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研究表明HMGB1 与类似于动机缺陷的抑郁行为有关[29]。现代医学中的抑郁与中医学中“脏躁”“郁证”等对应,与肝、脾、心等脏腑有直接关联。可见HMGB1与肝郁脾虚的病机有关,在IBS诊断中或可作为检验的1项指标。

3.3 劳倦虚损劳倦虚损属三因学说中的内伤病因,乃人体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亏虚所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症状较轻的劳倦,二为症状较重损及脏腑的劳损。主要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纳差、心悸、少寐、面色不华、腰膝酸痛、精神萎靡等。关于劳倦虚损的影响,《素问·调经论篇》描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劳倦虚损最终会导致脾肾亏虚[30]。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脾脏是平衡肠道菌群的重要因素[31],中医治疗IBS也多用白术、茯苓等健脾药[32]。

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疾病属中医内伤劳倦虚损病范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脓毒症的研究发现,HMGB1、白细胞介素6或白细胞介素10 有积聚增加现象[33]。CHEN 等[34]研究发现阻断HMGB1 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在劳倦虚损疾病中HMGB1 表达异常,虽然其具体机制还不明确,但可通过降低HMGB1表达来治疗劳倦虚损疾病。

4 病理产物

病理产物泛指由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功能失调所致的病理结果,包括痰饮、水湿、瘀血等。从古至今有“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的说法;《黄帝内经·素问》载:“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陶春潮等[35]阐述了王清任的瘀血见解,王清任在原有瘀血的认识上,总结提出了50 余种瘀血病证,为后世治疗瘀血病证提供了经验。可见病理产物作为致病因素也是致病的重要环节。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气亏虚,不能上输津液于肺,水液代谢失常,易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生成,而脾土喜干燥恶湿郁,新生成的痰饮又加剧了脾虚状态,痰饮与脾虚相互影响,往复循环。当肢体淋巴水肿时,血清HMGB1、Caspase-1、serpin 等浓度升高[36],表明HMGB1 参与水液代谢。

5 小结

IBS-D 病因主要涉及外感、饮食、情志、脏腑虚损等方面,病机为五脏功能失调及气机逆乱。HMGB1 与机体炎症反应、免疫机制有关,与外感、饮食、情志、脏腑虚损等致病因素也有一定联系,可通过HMGB1来研究IBS-D,从而扩展其研究范围。

猜你喜欢
瘀血情志肠道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部采血后瘀血减少的影响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