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剪纸教学结合策略

2023-03-03 18:45梁月玉
家长·中 2023年11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剪纸美术

梁月玉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与文明都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跨越古今,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华儿女提供指引。文化向来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立身的根本,其中包含的各种经典文学作品和经典艺术作品更是为当代教育提供了無数有价值的素材,让当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自新课标的落实和新课改的推进以来,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对于人文气息更为浓厚的一些学科来说,美术就是其中一个。为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美术知识同步建立完整认知,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推进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结合,站在文化的视角下建立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本文主要围绕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剪纸教学的结合展开。

一、剪纸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一种手工艺术,主要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剪刀剪,另一种是刻刀刻,早在纸的发明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在薄片材料上进行镂空雕刻的技法来制作工艺品,金箔、皮革、绢帛、树叶等都是在纸出现以前“剪纸”可用的材料。剪纸在我国民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见证了不知道多少个朝代的兴衰。作为一种民间的美术工艺品,剪纸广泛的群众基础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剪纸不同的视觉造型和造型格式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包含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在内的多重社会价值,为民众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提供了载体。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剪纸的具体起源虽然无从考究,但剪纸的大发展时期可以被定位在唐朝,杜甫《彭衙行》中的一句“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足以体现当时剪纸风俗在民间的流传。到了造纸业发展成熟的宋代,以剪纸为职业的手工艺人开始出现,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也开始逐步扩大。再到了明清时期,剪纸这门手工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运用范围也变得更广泛,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全民性的艺术。直至现代,剪纸也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尤以春节的窗花最为知名。

剪纸在历史上从未中断过,剪纸艺术形态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被列入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剪纸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也以美术课程为载体进入了中小学课堂。

二、结合传统文化来开展美术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指的是文明演化过程中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在这数千年间,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佛家、道家为支柱的传统文化体系,包含思想、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美术、曲艺、节日、民俗等极为丰富的内容,这种世代相传、民族交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当代教育内涵的来源。结合传统文化来开展美术教育是一种大势所趋,是对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最大体现,让美术课程教学在最大程度上取得理想的效果,进而为学生在未来的艺术理解和文化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初中美术教材涉及的美术元素和美术作品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群众基础极广和艺术价值极高的,体现或包含传统文化的美术元素和美术作品也数不胜数,但受到版面的影响,教材中更多介绍的是这些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很少从文化视角出发展开对各类型美术作品的深入解读。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并开展的教学活动,是以传统文化为关键词,深度挖掘教材中美术作品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学生学习美术时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了传统文化上,引导学生在品味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的同时,也着重品味了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这更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魅力的感知,实现对学生文化视野的拓展。

(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文化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与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百废待兴中建立,又在围追堵截中持续发展,在人民的温饱问题和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今天,发展文化成了下个发展阶段最核心的任务和追求。中华民族本身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古人遗留下了远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富,为新时代的文化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结合起来成了一种必然和必要。以美术课程为载体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地将艺术和文化联系了起来,用美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美术更深层次的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让学生自觉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民族与国家的联系,让文化交融的步伐走得越来越快。中华儿女骨子里的谦逊造就了社会上“外来文化鼎盛、传统文化式微”的虚势,很多青少年对艺术和文化的认知陷入了信息茧房,认定拥抱外来文化才是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对传统文化的浅薄认知也让他们错判了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发展高度,进而使得部分青少年在鉴赏艺术作品时以西方审美为主导。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教学的结合有助于纠正学生的这种审美偏差,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站在更加多元的审美视角下鉴赏艺术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三、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剪纸教学结合的策略

剪纸既是一门源自社会生活的艺术,又是一门见证了社会变迁的艺术,民间的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到一起进行造型,组合生成多种吉祥物,形象地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和颂扬,人们对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朴素愿望的祈求也借助剪纸传达出来。站在这一视角下看,剪纸可以看作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传统文化与初中剪纸教学的结合有了两个主要的切入点,一是对美术教材中剪纸文化元素的挖掘,二是对剪纸文化中美术教学元素的挖掘。具体来讲,教师在课堂上一是引入优秀剪纸作品,开展鉴赏教学,二是从文化视角出发开展实践教学,三是融合传统文化,创设剪纸情境,关键是要站在不同视角下,借剪纸来引导学生展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思考。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剪纸教学结合的切入点

1.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剪纸文化元素。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和综合素养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开始更加积极地从外部环境中汲取知识。教材就是学生了解课程专业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教材表层展现出来的内容和深层蕴藏与提及的内容对学生來说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在对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教学的结合中,美术教材中的剪纸文化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是教师需要把握住的一个关键切入点,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断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借教材为学生提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空间与机会。

岭南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花卉与纹样》就蕴含着剪纸文化元素,花卉是生活中常见的剪纸元素,不同的花卉纹样在剪纸中有着不同的寓意。牡丹作为花中之王,在剪纸中代表着富贵、吉祥和美好,是一种有着王者风范,象征富贵显赫的剪纸元素;兰花作为花中君子,在剪纸中代表着典雅、高洁、爱国和坚贞不渝,有着俊雅且内秀、含蓄且柔美的象征意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为其赋予了纯洁、善良、洁身自好的寓意,剪纸中的荷花则有着和合、吉祥、清白的象征意义。此外,剪纸中还有象征清高、素洁、深沉、自信的梅花,象征百事合心、百年好合的百合等多种花卉纹样,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对教材展开更加深入的挖掘。

2.挖掘剪纸文化中的美术教学元素。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为主要感官,利用视觉来观察和感受艺术的学科,覆盖面广,主题和内涵也极为丰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一切通过视觉来观察和感受的元素都可以成为美术的教学元素。在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剪纸教学的结合中,教师可以将对剪纸文化中美术教学元素的挖掘当成切入点,从内涵出发对传统文化展开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剪纸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知艺术的同时感受文化。

回到剪纸本身,教师需要先从剪纸作品的分类出发,探究与分析剪纸文化中的美术要素。剪纸的分类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单色剪纸、彩色剪纸和立体剪纸。其中,立体剪纸是一种融合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多种美术技法的新型剪纸,与雕塑、浮雕近似,充分体现了现代美术写实和浪漫的特点。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主要有阴刻、阳刻和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折叠、剪影和撕纸等多种表现形式,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韵味。彩色剪纸则是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多种强调色彩的剪纸形式和剪纸技法的统称。不同类型的剪纸中蕴含着不同的美术元素,但都展现了传统文化内敛、表意的基本特征,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的教学需求来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

(二)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剪纸教学结合的关键点

1.引入优秀剪纸作品供学生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鉴赏教学是初中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对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结合了传统文化开展的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鉴赏的对象定位在“剪纸”上,开展以“剪纸”为主题的美术鉴赏活动,引入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供学生鉴赏,并引导学生从文化和艺术的双视角出发,解读剪纸作品要表现的内容,实现对学生文化感知和审美感知的培养。

例如,在岭南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明暗的造型”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美术中明暗关系的艺术特性以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剪影”这种表现形式独特的单色剪纸作品。然后,先从艺术视角出发,引导学生以透光为关键词,分析这种剪纸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再从文化视角出发,引导学生以意境为关键词,分析这种剪纸形式的文化表现力。最后,教师选择传统文化中处处可见的“谦虚”和“含蓄”作为切入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剪纸作品的鉴赏教学中,以此深化学生对剪纸艺术和剪纸文化的认识。

2.从文化视角出发开展剪纸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鉴赏之外,动手创作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尤其是在剪纸这种偏向工艺品的美术表现形式中。结合美术课程的特征和剪纸艺术的特性,在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初中美术剪纸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传统文化”为学生布置剪纸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体现特定传统文化的剪纸纹样,并运用合适的剪纸技法来将这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制作出来,一方面借设计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借实操培养学生指向剪纸的动手实践能力。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剪纸的基本形态和技艺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练习花、鸟、鱼、虫、草等特定剪纸纹样的剪法或刻法,帮助学生对剪纸建立基本的认知。第二个阶段尝试以古诗词为题,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尝试在剪纸设计中将诗词描绘的内容表现出来,如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第三个阶段是基于创新的剪纸实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对诗词内容的分析,对剪纸中基本和特定的纹样进行适当创新,融合传承型、原创型和绘画型这三种类型的剪纸技艺,自己动手进行文化视角下的剪纸创作,以此实现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与初中美术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3.融合传统文化来创设剪纸情境,以深化学生文化感知。

情境是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辅助要素,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和新课改的推进得到了推广,适用于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在结合传统文化开展的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加强传统文化、剪纸艺术和初中美术的联系,在情境中带领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多重刺激,让学生对民间剪纸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渗透形成系统认知。

岭南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剪纸与应用”主要介绍了民俗活动中剪纸的具体用途,如贺年卡、窗花、花灯等,缺少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的介绍。那么,教师可以先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剪纸艺术的发展过程、形成派别等相关内容,完成以“剪纸”为主题的情境创设。然后,带领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传统文化的发展对剪纸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如剪纸纹样的创造常采用比兴的手法,而比兴是中国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这体现了文学与艺术的互通性。基于这种互通性,学生在了解剪纸发展史的过程中也能实现文化感知的深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一项教学任务,旨在同步推进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发展。剪纸是初中美术课程中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是联系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的一条纽带,教师需要站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视角下,从不同视角出发开展不同形式的剪纸教学,在鉴赏课上带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赋予剪纸的文化与艺术内涵,在实操课上带领学生制作体现传统文化的剪纸作品,在拓展课上带领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发展过程和形成派别,帮助学生对剪纸和剪纸背后的文化建立完整的理解和认知。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剪纸美术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剪纸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于富业剪纸作品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