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当“搬运工”打破僵化模式

2023-03-03 14:12石艳娇
家长·中 2023年11期
关键词:首诗古诗词诗词

石艳娇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有效改革,将素质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到底。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创新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知识学习中,实现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共同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背景,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供参考。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以量取胜”,认为单纯地给学生布置更多的任务,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当前的教育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当学生遇到一些重难点内容时,比如古诗词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在课堂上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创新,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古诗词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核心素养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确保教学具有新鲜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追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忽视了古诗词真正的功能性价值。

(二)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古诗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更多只是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没有站在古诗词意境美和文化美的视角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性鉴赏。同时,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流利地背诵下来,常常要求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反复阅读,但大部分学生在背诵古诗词时,并不能体会古诗词中包含的意境与内涵,只是完成了对古诗词表面含义的掌握,难以真正养成良好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学生的情感观念不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古诗词的把握和定位出现偏差,导致教学效果受影响甚至出现错误。传统文化包含了字词优美、具有意境美的古诗词,因此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但是,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以古诗词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模式比较适合考试,难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古诗词教学主要集中在对重点句子和字词的解释上,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学仅限于诗词本身,使得课堂上的诗词教学显得太过平淡,缺乏充实的内容。诗词的创作与其所在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对其掌握诗词知识尤为重要。在为学生补充创造背景的过程中,教师应自然而然地引入更多与诗词有关的趣味小故事,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投入诗词学习中。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时,学生因为缺乏足够的知识,只知晓这首诗是唐代杜甫所作,除此之外,对这首诗以及作者的信息知之甚少。学生的这种知识盲区往往能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可以从此出发,为学生补充一些与此相关的小故事,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讲一讲杜甫所处的时代,或者李唐的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丰富学生的历史常识。教师也可以讲一讲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唐朝取得了短暂的胜利,杜甫心情愉悦,进而写下了这首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做一些课外扩展工作,如,和学生谈一谈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又或者为学生讲一讲杜甫与学生更为熟悉的诗人李白之间故事。杜甫与李白有着不少来往,杜甫为李白创作了十五首诗词。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个人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古诗词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不再排斥。

三年级下册《清明》一诗的作者是杜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对杜牧作这首诗的背景做详细介绍:因为杜牧与丞相的分歧导致被贬。在公元845年的清明时节,杜牧想到自身的境遇以及惦記着远方的亲人,心里免不了萌发无尽悲伤,下笔写出了这首诗。教师还可以针对这首诗中的“断魂”进行教学,“断魂”不仅是指拜祖的路人像丢了魂一样,还指杜牧的心情低落至极。在此以后,杜牧想起的便是借酒浇愁,因此便问牧童哪里有酒楼,这首诗便告一段落。教师可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牧童仅仅一指,杜牧寻找到酒楼了没有?”让学生依据自身对这首诗的了解展开续写,从而帮助学生深层次了解杜牧的情感。

(二)开展诵读,引导小学生感知诗情

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诵读教学法开展诗词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是通过教师亲身背诵示范,营造良好的诗词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读诗、学诗,带着兴趣诵读诗词。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诗词作者传达的情感,学习诗词所蕴含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诗词诵读示范,帮助学生读准生僻字的音,从而进一步理解诗词所传达的含义。在诵读过程中,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在诵读环节穿插字词讲解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诗词大意。古诗词具有差异性的节奏、韵律,传递着诗人的情感,或是低沉或是轻松,或是舒缓或是急促,这种差异化的韵律体现了诗词不同的意境。因此,教师也应在诗词诵读过程中读出诗词的韵律,引导学生关注平仄、声调以及押韵,把握诗词的节奏感,与作者的情感相互融合,实现精神和情感的共鸣。

再如,在四年级上册《出塞》这首诗教学时,如果教师直接带着学生进行阅读,翻译古诗词的意思,学生会感到无趣,课堂的活跃性也会随之降低。本首诗讲述了边疆战士生活的艰难,写出了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对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制作微课朗读视频,让学生跟随朗读视频的语调来感受整首诗的情感,或者进行情景描绘,通过动态的图画方式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抓住本首诗的感情基调,对古诗词形成初步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建立学习古诗词的自信,推动古诗词模块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利用现代教育,营造教学情境与氛围

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遥远的历史背景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学生难以准确把握诗词含义,难以理解诗词表达的情感。再加之我国的古诗词注重运用意象营造意境,这更导致学生在学习与鉴赏古诗词时困难重重。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再现诗词中的情境,以此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诗词含义,更深刻地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具体而言,融情入景、以景写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诗词中常见的写作手法,都与某一环境或者具体事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诗词教学的重点便是帮助学生拨开这些写作手法的迷雾,发现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情感,其中的关键点便是对“那时那地”的教学场景进行理解。想象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种方式,但是任何的方式都不如学生亲眼看到诗词创作的场景更为直观。因此,在关键诗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出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诗词创作场景中学习。

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古诗描绘了春夏秋冬季节时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的画面,借此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这种快乐、舒适的意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先通过优美的音乐进行导入,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的安逸,然后通过视频进行田间生活状态的模拟,让学生深入感悟诗词的意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源,能够满足自己的视听需求和感受,走入本首诗的情景之中,在更深的层面上理解诗的内容,体验作者想要表达、抒发的情感。

(四)组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诗词内涵

由于每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角度和深度都存在差异,其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想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可以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为目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并围绕古诗词为学生设计思考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从多元化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内涵,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山居秋暝》教学时,教师先围绕古诗设计问题,再带领学生分析古诗的内容,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探讨整首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如果呈现出一幅晚秋的山林景色,你能够创作出一首小诗吗?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时间供其在组内进行互相讨论,并让其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汇报学习成果。之后,教师结合学生对于古诗词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五)运用多维方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了解和弘扬,更要传承和发展,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让它源远流长。为此,教师不仅自身要有强烈的传统文化认同意识,还应运用多种形式将古诗词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虽然古诗词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以语文课堂和文字作品为主,但并非只能局限于此,除文字作品外,还可适当引入国画、古典音乐等内容。

例如,在《杨氏之子》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在赏析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问答句子,根据出示的石榴、龙眼创编古诗文。很快,学生写好并自信地大声朗读句子。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石榴是夫子家果。”龙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龙眼是夫子家果。”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渠道,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文化体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文字作品的积累学习。

再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国詩词大会》等,或者为学生组织诗词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空间得以拓展。

(六)进行双线教学,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基于科学发展、技术变革背景下而诞生的一种更具优势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强大的可视化、动态性、交互式、即时性功能,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高质量开展拓宽了路径,使学生可以在线上线下进行双线融合学习,大幅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效率。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与这首诗有关的动画片段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线上自学:诗仙李白年轻的时候最爱四处环游,他一路去了江陵、洞庭湖、庐山、扬州。后来,他结交了诗人孟浩然,诗仙李白用“吾爱孟夫子”来表述对孟浩然的钦慕。没多久,孟浩然要坐船去扬州游玩,诗仙李白就特意在黄鹤楼拦住孟浩然,然后为孟浩然写一首诗。这种形象、栩栩如生的详细介绍,使学生理解诗仙李白对好友孟浩然的情感。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动漫中的情节提出问题:“为何诗仙李白要在黄鹤楼拦住孟浩然呢?孟浩然要去扬州玩,为何是‘广陵呢?假如你的好朋友要出门游玩,你能用哪种方法来表述不舍之情呢?”结合多媒体系统的展现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在了解本诗所表述的感情的基础上,和作者诗仙李白产生共鸣,在朗读时的感受将更加强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古诗词教学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古诗词是一场诗意的修行,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感受古人的激情满怀。在小学教育时期培养学生的诗词学习兴趣、解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以重诵读、善构景、多活动等策略,构建高效的古诗词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首诗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