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艳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并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验式学习是学生通过获取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等方式获取地理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适用于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从不同的时空尺度,通过地理小实验、小制作、小调查等途径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困境
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但是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困境,不仅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和实践能力有所挑战,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学校方面的困境
由于初中地理实践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备支持,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日益更新,可是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和更新还不够充分。很多学校的地理实践条件有限,没有足够的实践场地和相关设备,这给地理实践的开展带来了困难。比如,在进行地理野外考察时,由于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学校较少让地理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学生因此缺乏与实际环境接触的机会。此外,缺乏现代化的地理实践设备也影响了对学生实践力的培养。
(二)学生方面的困境
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还面临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地理知识的学习往往更注重理论,而实践环节较少,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乏味,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往往更喜欢通过书本和网络获取地理知识,而对于实地探索和实践活动却兴趣不浓。这给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设计出趣味性和实用性兼具的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困境
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因素也会影响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可能来自农村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他们缺乏与地理实践相关的经验和机会。这使得他们在进行地理实践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和自卑心理。教师需要关注并积极引导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多参与地理实践的机会,降低他们参与实践的门槛。
二、地理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一)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
体验式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和直观的学习环境。传统的黑板白卷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是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层面,而地理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当学生实地考察时,他们会通过体验地理现象、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亲身感受地理的魅力和实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例如,条件允许的学校,地理组可以组织学生到地理景点参观研学,让他们目睹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亲自感受气候的变化和地域间生态环境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理解一些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概念和理论。再比如,若无法走出教室,或者当地没有相关资源的,可以借助现代智能设备(VR等)虚拟构建地理环境,进入虚拟地理环境进行体验,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发展空间思维和地理思维
地理体验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地理思维的发展。地理学涉及地球表面的空间关系和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空间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可以参与到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中,如地图制作、模拟实验、地理调查等,不仅可以提升动手能力,还能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体验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实地考察农田的地形和土壤水分状况,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农业发展方案。
(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
体验式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需要与同伴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进行沟通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课堂体验式学习的形式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行动能力,也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地理实践力培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和地理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其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地理环境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获得真实的、基于自身理解的经验积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地理课堂体验式学习的形式以供参考。
(一)小调查
地理课堂教学经常将周边的地理事象引入课堂,通过布置一些特色作业,使学生亲自观察、感知和体验地理现象和过程。教师在采用“小調查”体验式教学形式时,要做好小调查的科学设计,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为了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教师需要仔细选择调查的主题。比如,选择“中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为调查主题,让学生参考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31—32页,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民居展开调查,制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所选民居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简图,了解它的建筑特点以及在世界对应的分布地区,进而分析建筑特点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等诸多要素具有怎样的关系。这个主题的选择符合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关。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如何遵循调查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客观和争取更多的参与。
其次,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选择的民居进行专项调查。在调查完成后,学生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协作完成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更直观地展示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和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提升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举行一个成果展示活动。学生把自己的调查成果和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和老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让其他同学从中学习和借鉴。此外,教师应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价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小实验
在地理小实验中,学生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地球仪、温度计、磁力罗盘、铁架台等,进行一些简单的地理实验。实验可以涉及地形、气候、水文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地理概念。通过小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见证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利用周边事物对地理现象、规律进行探讨的习惯,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组织“测量影子在一年中的长短变化”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测9月23日竖立的笔影子长度比10月18日的影子短,亲身体验随着地球公转运动,太阳高度在发生由大到小的变化,从而导致影子长度也发生了变化,从而明白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即形成四季。
再如,组织“探究不同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两个相同坡度的黄土堆代表山坡,一边的山坡有植被覆盖,另一边则是地表裸露,两个喷壶同时洒水代表暴雨天气,让学生观察两山坡产生的水流,它们的水量和水体的颜色有何区别,然后调整洒水桶流水的强度,对比降水等级不同时,它们的水量和水体的颜色有何区别。通过实验观察,明确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受植被、降水强度的影响这一抽象的知识点,既形象又容易理解。
(三)小游戏
游戏类活动最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受初中学生的喜欢。为了提高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将难点、重点知识和室外的游戏活动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比如,在“地图的阅读”中“如何辨别方向”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寻宝小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提供不同方向提示的校园地图,要求学生在“地图的阅读”的基础上,即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等方法的引导下,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寻找隐藏在教室内或校园中的“宝藏”。教师应事先布置好寻宝的范围和规则,并将宝藏隐藏在特定的位置。学生则被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解开谜题、回答问题或者完成任务来逐渐获取线索,最终找到宝藏。通过寻宝游戏,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与合作,不仅能够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宝过程中的乐趣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热情,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地理知识。
(四)小制作
教师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地理手工小制作竞赛、主题小报制作竞赛、简易教具制作等竞赛活动,让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地理模型,用来模拟地球的地貌和地理特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大洋分布、陆地的分布以及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
首先,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包括泡沫板、纸张、颜料、剪刀、胶水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开始制作地理模型。第一步,使用泡沫板构建一个地球的基本形状。第二步,根据地理知识,在地球模型上标注出山脉、河流、大洋和陆地等要素。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和颜料来呈现不同的地形特征。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讨论和解释,如高原和山地的形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某些地方形成了河流和湖泊?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书本上抽象的各种各样地形的判读和复杂现象的理解。
最后,完成地理模型后,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解释制作地理模型的过程和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从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些简单可行的地理小制作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这也是一次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机会,通过相互合作和分享,学生能够更好地與他人沟通和互动。
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小制作活动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力也提升了。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带领学生用创意和想象来制作地理模型,探索地球的奥秘,丰富地理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地理概念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五)小VR
在一些硬件设施条件较好的学校,地理组拥有自己的VR教室,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地理环境,感受到地质、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真实性。学生可以在虚拟现实世界中亲自探索雄伟的山脉、广袤的草原、神秘的沙漠以及湍急的河流。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经历不仅可以提供独特的视觉体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全貌,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形式只是初中地理课堂体验式学习的一部分示例,教师可以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体验式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体验式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体现了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核心素养的初心追求,注重学生的经验积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将学生的自由生长、思维伸长、能力发展放在教学中央。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值得深入探索和应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