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致病基因SOX18新突变的识别与功能研究

2023-03-03 05:41董斌斌冒山林陈果刘兴元杨奕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散发性突变型基因突变

董斌斌 冒山林 陈果 刘兴元 杨奕清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一,在足月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5‰,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高达8‰[1]。先天性PDA 可因持续的主—肺动脉分流导致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1]。既往研究表明,遗传缺陷和环境危险因素均可导致先天性PDA[1]。除了染色体异常可导致先天性PDA 外,单基因突变也可导致先天性PDA,包括PTPN11、TBX5、TFAP2B、MYH11、GJA5、PRRX1、KLF13、ILS1和MEF2C[1-5]。Shi 等[6]发现,转录因子基因SOX18突变可导致家族性PDA。然而,SOX18基因突变是否可导致散发性先天性PDA 仍有待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18 年4 月至2022 年7 月,来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34 例汉族散发性先天性PDA 患儿入选本研究病例组,其中79 例为男性,55 例为女性,年龄为2~14 岁,平均年龄为(6±4)岁。同期202 名汉族健康体检者入选本研究对照组,其中男性120 名,女性82 名,年龄为2~14 岁,平均年龄为(6±3)岁。全部入选者均经过家族史及病史调查、详细体检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或心脏手术病史记录诊断PDA[3]。2 组入选者均排除了已知的可诱发PDA 的环境危险因素。本项研究遵守医学伦理学规范,并且获得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经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收集其临床信息和血液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

1.2 方法

1.2.1SOX18基因扩增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OX18基因编码区和剪接位点,引物序列见参考文献[6]。以入选对象的基因组DNA 为模板,应用合成的上述SOX18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和DNA 聚合酶(德国Qiagen 公司)等试剂,在PCR 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上通过PCR 扩增SOX18基因。PCR 混合液的总体积设定为25 μL,其中包含有双蒸水12.25 μL、5×Q 液5 μL、10×PCR 缓冲液2.5 μL、上、下游引物(20 μmol/L)各 0.5 μL、DNA 聚合酶(5 U/μL)0.25 μL、dNTP(2.5 mmol/L)2 μL 和模板基因组DNA(30 ng/μL)2μL。PCR 的条件见参考文献[7]:首先95℃预变性15 min,随后进入35 个热循环,每1 个循环包括94℃变性30 s、62℃ 退火30 s 和72℃ 延伸1 min,最后72℃ 延伸5 min。PCR 产物经过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割胶回收,使用凝胶DNA 纯化试剂盒(德国Qiagen 公司)进行纯化。

1.2.2SOX18基因的PCR 测序分析 以经过纯化的PCR 产物为模板,使用1 条SOX18基因扩增引物和DNA 测序试剂盒(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在PCR 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 上进行Sanger 测序PCR。测序PCR 混合液的体积为20 μL,其中包含有PCR 产物即SOX18基因DNA 片段(20 ng/μL)2 μL、正向引物(2 μmol/L)1 μL、双蒸水9 μL 和预混合液8 μL。测序PCR 条件见参考文献[7]:总计30 个循环,每1 个循环包括95℃变性20 s、50℃退火15 s和60℃延伸l min。测序PCR 产物经纯化试剂盒(德国Qiagen 公司)纯化后在遗传分析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上进行凝胶电泳测序。通过比较分析所测的SOX18基因序列与核苷酸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Nucleotide)中的SOX18基因序列(登陆号:NM_018419.3)可识别出SOX18基因突变。一旦发现SOX18基因突变,则测序分析202 名健康对照者的SOX18基因,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https://s.wanfangdata.com.cn/advanced-search/paper)、PubMed 数据库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 (http://www.hgmd.cf.ac.uk/ac/index.php)和单核苷酸多态数据库SNP (https://www.ncbi.nlm.nih.gov/SNP),以明确所检测出的SOX18基因突变是否已有报道。

1.2.3SOX18基因突变的效应 通过在线计算机程序Mutation Taster2021(https://www.genecascade.org/MutationTaster2021/#transcript)模拟分析所发现的SOX18基因突变的致病性。

1.2.4SOX18基因突变体的功能研究 野生型SOX18的表达质粒SOX18-pcDNA3.1 及其靶基因NR2F2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即萤火虫荧光素酶(luc)基因表达的NR2F2-luc 的重组构建见参考文献[6]。以野生型SOX18-pcDNA3.1 为模板,合成一对以突变点为中心、长各31 个碱基的互补引物(正向引物序列:5'-CGCAAGCGGCTG GCTTAGCAGAACCCGGACC-3';反向引物序列:5'-GGTCCGGGTTCTGCTAAGCCAGCCGCTTG CG-3'),使用定点诱变试剂盒(美国Stratagene 公司)通过PCR 产生突变型SOX18-pcDNA3.1。经过DNA 酶Dpn I(美国NEB 公司)切除野生型SOX18-pcDNA3.1 模板、Sanger 测序证实获得突变型SOX18-pcDNA3.1。培养及表达质粒的共转染方法见参考文献[6]。转染质粒后48 h 收集、裂解HeLa 细胞。应用双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分析系统(美国Promega 公司)在荧光分析仪(美国Promega 公司)上定量分析荧光素酶活性(荧光强度)。以萤火虫荧光素酶与海肾荧光素酶的活性比值(比活性)表示靶基因NR2F2启动子的转录活性[6]。

1.3 统计学分析

2 组连续变量参数如入选者的年龄、靶基因NR2F2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等的比较使用Student’st检验;2 组分类变量参数如入选者的性别、种族等的比较使用Pearson’sχ2检验。以双侧检验值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现SOX18基因致病新突变

本研究中入选先天性散发性PDA 病例组(n=134)和健康对照组(n=202)均为中国汉族,2 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sχ2检验P>0.05),年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经Student’st检验P>0.05),均无先天性心脏病阳性家族史。对SOX18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在1 例4 岁的散发性先天性PDA 患儿中发现了1 个杂合无义突变,即NM_018419.3:c.313C>T;p.(Gln105*)突变。该SOX18基因突变在其他PDA 患儿和202 名对照者中均没有检测出,在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HGMD 和SNP 数据库也均无报道,表明该SOX18基因突变是新发现的突变。该例散发性先天性PDA 患儿的SOX18基因c.313C>T 杂合突变及纯合野生型对照DNA 序列见图1。

2.2 SOX18基因新突变c.313C>T有致病性

SOX18基因新突变c.313C>T 被Mutation Taster 2021 在线软件预测为致病性突变(deleterious),且该突变也不存在于ExAC、1000G和gnomAD 这些群体遗传学数据库(https://www.genecascade.org/MT2021/MutationTaster102.cgi),进一步表明该SOX18基因突变是1 种新突变。

2.3 Gln105*-突变型SOX18对靶基因NR2F2的转录激活功能丧失

在转染了多种基因表达质粒的HeLa 细胞中,0.6 µg 的野生型SOX18-pcDNA3.1 表达质粒和相同剂量(0.6 µg)的Gln105*-突变型SOX18-pcDNA3.1 表达质粒对靶基因NR2F2启动子的转录激活效应分别约为12 倍(12.41±1.30)和1 倍(1.11±0.52),纯合野生型与纯合突变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4,P<0.01);而在同时转染0.3 µg 的野生型SOX18-pcDNA3.1 表达质粒和相同剂量(0.3 µg)的Gln105*-突变型SOX18-pcDNA3.1 表达质粒时,所诱导的转录激活效应约为6 倍(6.29±0.92),显著低于0.6 µg 的野生型SOX18-pcDNA3.1 表达质粒所诱导的转录激活效应(约12 倍),纯合野生型与杂合突变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P<0.01)。

3 讨论

本研究在1 例先天性散发性PDA 患儿发现了新的SOX18基因杂合无义突变即NM_018419.3:c.313C>T;p.(Gln105*)突变。Mutation Taster 2021 软件模拟分析显示该SOX18基因突变有致病性。双报告基因定量分析表明Gln105*-突变型SOX18对靶基因NR2F2启动子的转录激活效应丧失。这些研究结果表明,SOX18基因新突变c.313C>T 即p.(Gln105*)很可能是该例散发性先天性PDA 患者的分子病因。

SOX18基因定位于人类20 号染色体20q13.33,编码1 种由38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转录因子,属于SOX 家族转录因子成员[6]。人类SOX18蛋白有2 个关键结构域,即转录激活结构域(TAD)和高移动基团结构域(HMG)。位于N 端的HMG 负责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中一致的SOX结合DNA 序列(A/T)(A/T)CAA(A/T)G(核心序列是AACAA TG)特异性地结合;而位于C 端的TAD 负责转录激活靶基因,也可与转录合作伙伴结合一起协同转录激活靶基因的表达[8-9]。在胚胎发育期间,SOX18大量表达于心脏和血管,对胎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具有关键调控作用,可能通过单独或与其转录合作伙伴NKX2.5和MEF2C协同调节对心血管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的靶基因,如NR2F2和GATA4的表达[8-13]。此外,已经发现NR2F2、GATA4、NKX2.5和MEF2C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均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甚至PDA[5-6,14]。本研究所发现的错义突变预计会产生1 种截短的SOX18 蛋白,缺失了TAD 结构域和部分MHG 结构域,推测会导致功能异常。生化分析证实Gln105*-突变型SOX18 对靶基因NR2F2的转录激活功能丧失。这些研究结果表明SOX18基因单倍型不足是人类PDA 的分子病理机制之一。

在脊椎动物中,目前已经克隆了至少20 种SOX基因,这些基因被分成10 组(从A 到I),其中SOX18、SOX7和SOX17基因属于SOX基因族中的F 组(SoxF)。既往研究表明,SoxF 成员共同表达于心血管系统,在心血管发育期间调节细胞的特化与组织分化[15]。SOX18基因缺陷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其所致的心血管异常发育有关。在人以及一些动物如小鼠、蟾蜍和斑马鱼中,SOX18在胚胎发育期大量表达于心脏和血管,在心血管正常发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调节内皮细胞和心脏起源的中胚层的特化和分化[8,11,15-16]。在蟾蜍中,Sox18或Sox7基因单独沉默均可导致心脏发育被部分抑制,而Sox18和Sox7基因同时沉默则可导致心脏发育被强烈抑制[16]。Sox18 mRNA 可以减轻Sox7基因沉默的心脏发育抑制效应,反之亦然,表明Sox18和Sox7基因功能上相互代偿[16]。在斑马鱼,Sox18或Sox7基因单独沉默仅导致轻微的血管畸形,而Sox18和Sox7双基因同时沉默则可导致严重的动静脉畸形而且完全外显[8]。在小鼠中,Sox17基因敲除可导致胎心环化异常、大静脉扩张和动脉畸形,而Sox18和Sox17双基因敲除则可导致更加严重的动、静脉和微血管畸形以及心内膜细胞分化异常;在过表达1 种显性抑制性突变型SOX18的小鼠中,发生了心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出血、水肿和胚胎死亡;单独敲除Sox18基因的小鼠无明显心血管发育畸形,可能主要由于Sox7和Sox17有代偿作用[15]。在人类中,SOX18、SOX7和SOX17这3 个基因的功能丧失性突变均被发现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甚至PDA[6,10,17]。另外,TFAP2B基因突变可导致综合征型PDA,主要机制是通过干扰TFAP2B 对经典的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抑制[18]。小鼠、蟾蜍和人的SoxF 组转录因子的C 端均有保守的β-catenin 结合域并且可与β-catenin 相互作用,抑制β-catenin/TCF 转录复合物的活性,进而抑制Wnt/β-catenin 信号[8]。本研究所发现的SOX18基因突变很可能通过相似的机制导致PDA。

值得注意的是,SOX18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已有报道。Shi 等[6]对1 个PDA 家系(部分PDA 患者合并有肺动脉狭窄,全部患者均合并毛细血管扩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了SOX18基因新突变NM_018419.3: c.349A>T;p.(Lys117*),功能研究表明Lys117*-突变型SOX18 对靶基因NR2F2和GATA4的转录激活作用丧失。此外,SOX18基因突变还可导致主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及毛细血管扩张-淋巴水肿-毛发稀少综合征等[19]。本研究发现SOX18基因新的突变导致PDA,扩大了疾病相关SOX18基因的突变谱。

总之,本研究识别出1 种新的SOX18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该突变可导致先天性PDA,这不仅揭示了PDA 新的分子病理机制,对PDA 的精准医学防治也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散发性突变型基因突变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外周血中散发性染色体畸变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浅谈探究式学习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放疗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31例临床观察
肾脏肿瘤中突变型p53和CD44v6基因产物的表达分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治疗有效1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