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垦农发白马湖分公司小麦丰产增效技术集成应用

2023-03-02 14:51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白马湖小麦品种

陈 飞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白马湖分公司第八管理区,江苏淮安 223216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与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江苏是小麦生产大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40万hm2,位居全国第四[1]。2019—2023年全省小麦总产1 080万~1 365万t,近5年平均产量5.50 t/hm2。虽然小麦小面积高产攻关纪录屡有突破,但在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总产、促进大面积平衡稳产的过程中,同样面临小麦迟播、烂播矛盾突出,以播量补产量较为被动;农药化肥用量居高不下,缺乏控量增效的有效途径;规模化高产规律不明确,小麦标准化生产尚未实现等瓶颈问题。存在对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的巨大技术需求[2]。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位于淮安市淮安区西南郊,地处淮南和淮北的交界地区,里下河地区北部。规模化经营耕地面积近3 500 hm2,土壤分类主要有水稻土和潮土。近年来,小麦单产持续提升(除2021年春季特大干旱减产外),小麦单产稳定在7.14~8.82 t/hm2,较全省平均产量高1.88~2.63 t/hm2,2023年,白马湖分公司小麦平均产量达588 kg/667 m2,创白马湖分公司小麦产量历史最高。就白马湖分公司近几年的小麦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白马湖分公司小麦产量提供参考。

1 小麦高产理念和穗粒结构

1.1 小麦丰产增效栽培理念

小麦丰产增效栽培理念的核心在于确保足穗,防止倒伏。关键要适时抢种,并建立适期、适量的基本苗群体。改进完善机械作业流程,提高播种作业质量,着力实现“早、适、匀、壮”的麦苗素质。集成应用丰产增效栽培技术措施,构建健康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从而达到丰产增效的目的。

在栽培方面:强化前茬水浆管理,保证稻茬有良好的机耕作业基础,优化作业程序,提高机械作业质量,播深适度,立足浸种催芽原墒出苗;播量适中,基本苗与播期匹配,建立优质高光效群体;确保水肥合理,科学调控,足穗、大穗、不倒伏。

在植保方面: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基础,以“防控为先、一喷多防、兼防统治”为策略,推广应用高效、长效、低毒农药,进行简化植保试验,建立农药减施技术规程与标准。农机农技高效结合:采用反旋带状导航播种、排种监控系统、北斗卫星定位、导航双圆盘开沟技术、无人机肥药施用等新技术,为白马湖分公司农业发展保驾护航[3]。

1.2 品种种植结构和产量

受前茬作物水浆管理、穗肥运筹、成熟期气候的影响,2019—2023年半冬性和春性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不断调整,比例接近7︰3(表1)。在10月20—25日适期早播选择了皖麦50、郑麦0943、淮麦44等具有丰产增效潜力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充分发挥其225~235 d长生育期的优势,保证稳产高产,5年平均产量稳定在8.81 t/hm2。在10月25日—11月5日适期播种选择了淮麦39、淮麦43、华麦8号、西农979等兼具高产与早熟特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5年平均产量稳定在7.71 t/hm2。在11月5—10日适期晚播选择了淮麦30、华麦1028、镇麦10号、华麦11等早熟小麦品种,充分利用茬口优势、气候因素实现晚播稳产,并为下茬作物高产奠定了基础,5年平均产量稳定在6.60 t/hm2以上[4]。

表1 2019—2023年产量情况及种植结构

1.3 小麦品种穗粒结构

1.3.1 主要小麦品种的有效穗由表2可知,不同产量水平的主体品种的有效穗在年度之间存在差异。2021年,各主体品种有效穗异常偏低,是因为年度小麦自播种后至成熟期遭受了长期干旱,尤其是春季干旱对小麦生长影响巨大,小麦整体表现为成穗数不足、千粒重明显降低,各品种产量潜力,尤其是本身植株较矮和耐旱性差的品种受限严重,各品种产量水平总体偏低;适期早播超高产品种有效穗5年平均值为531.26万/hm2,适期播种稳产品种有效穗5年平均值为521.80万/hm2,适期晚播稳产品种有效穗5年平均值为472.25万/hm2。即不同产量水平主体品种的有效穗总体表现为适期早播超高产品种最高,适期晚播稳产品种最低。这表明适期早播可确保群体高总茎蘖数,从而实现更多分蘖成穗,满足超高产的群体数量基础。通过浸种催芽、原墒出苗,镇压保墒,调整作业程序,实现出苗匀、齐、早。

1.3.2 主要小麦品种实粒数由表2可知,不同产量水平主体品种的实粒数在年度间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适期早播超高产品种年度之间差值为7.51粒,适期播种高产、稳产品种年度之间差值为5.99粒,适期晚播稳产品种年度之间差值为5.50粒。

1.3.3 高产稳产产量结构春性品种:适期播种目标产量7.87 t/hm2:有效穗495万~570万/hm2;实粒数36~40粒;千粒重39~42 g。适期晚播目标产量7.50 t/hm2:有效穗525万~600万/hm2;实粒数33~36粒;千粒重39~41 g。

半冬性品种:适期播种目标产量8.25 t/hm2:有效穗540万~675万/hm2;实粒数32~36粒;千粒重39~42 g。适期晚播目标产量7.50 t/hm2:

冬性品种:有效穗570万~645万/hm2;实粒数28~34粒;千粒重39~40 g。适期早播有夺取更高产量的潜力,但必须控制基本苗与高峰苗,提高分蘖数为3、4穗以上植株的比例,减少分蘖数为1、2穗植株的比例和独杆成穗的比例,增加大穗比例夺取高产。同时通过逐年优化小麦肥料高效运筹,注重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基肥尿素量,减少灌溉流失;补施苗肥,氮肥基肥不足苗肥补,促分蘖保足穗;适当使用接力肥,满足小麦正常生长需求,促进个体健壮;重施拔节孕穗肥,争粒、争重。

2 农机与农艺措施相结合

根据当前农机具配套、土壤墒情、作业流程等,确定耕、旋、播、开横沟等作业标准。

2.1 耕地

耕深达20~22 cm,深浅一致,前铧与尾铧深度误差不超过1.5 cm,耕后地表平整,不重不漏,到头到边,接垄覆盖良好。

2.2 旋耕

旋耕作业深度12~15 cm,旋后土壤松碎、地表平整,无漏旋,到头到边,秸秆覆盖性好。

2.3 播种

导航播种,到头到边,不重不漏、种子深浅一致,播深2~3 cm,误差不超过±0.5 cm,无露籽、堆籽和断垄现象。播种机单口排量偏差不超过±2%,亩播量偏差不超过±3%。播行直,且行距一致,与规定行距相差不超过±1 cm,覆土镇压良好。畦面宽度一致,沟口宽28~33 cm,深度大于20 cm,底宽10~12 cm,沟边无垄土,沟底无虚土,畦面平整。

2.4 开横沟

每50 m一条横沟。开沟犁开出的土块抛撒均匀,沟边无堆土,沟壁光滑,沟底无积土,沟深一致。横沟上口宽25~30 cm,底宽10~12 cm,深大于25 cm。

2.5 施肥

抛撒均匀,不重不漏,到头到边,无漏撒,施肥量符合标准,误差±3%。

3 主推农艺技术措施

3.1 抢收争早播技术

一是加强稻田后期水层管理,高标准开挖好稻田丰产沟,水稻后期适时断水,为秋播工作创造良好的土壤墒情条件。二是水稻成熟时及时组织抢收腾茬,坚持打破“不霜不收、不枯不收”的传统观念。三是加快场头粮食周转工作,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加快场头粮食周转,保证收种进度。四是密切关注播种期间的天气情况,优化农机作业程序,合理安排收种进度,既要抢进度,又要保质量。11月10日前播种结束,11月5日前播种结束的面积占比80%~100%。

3.2 浸种催芽原墒出苗技术

浸种催芽播种技术是“晚中争早”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采用浸种催芽技术播种,争取35~40 ℃的有效积温,缩短播种至出苗的时间,小麦播后提前出苗,促进晚播麦壮苗越冬。一是浸种催芽种子吸水量要控制在种子干重的30%~35%,具体浸种时间要根据品种特性和浸种水温确定;二是雨前2~3 d播种的田块采用浸种催芽技术播种,降低雨后闷种不出苗概率,提高成苗率;三是浸种催芽的种子必须脱水晾干、药剂拌种后再进行播种。

3.3 科学肥料运筹

小麦高效施肥要遵循“减氮、稳磷、补钾”的原则,在氮肥的使用上,应增施基肥、控制返青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肥料的使用上应尽可能采用机械深施,减少面上撒施,提高肥料报酬率。正常年份小麦一生用纯氮270~300 kg/hm2、P2O5105 kg/hm2,如遇渍害、倒春寒等极端灾害影响,肥料用量可酌情增加10%~20%。基蘖肥占比为50%~60%,10%左右用于促黄塘促平衡,穗肥占比30%~40%。晚播小麦随播期推迟投肥总量减少10%~15%,以重施基肥为主,根据苗情适当补施返青肥,拔节孕穗肥原则上一次性使用。

3.4 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基础,遵循“防控为先、一喷多防、兼防统治”的原则。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机械除草技术、植保航化技术等绿色植保技术,严禁使用高毒性农药,推广应用高效、长效、低毒农药,进行简化植保试验,建立农药减施技术规程与标准。

小麦种子全部实行种子药剂拌种,防治以种子带菌传播的小麦黑穗病。目前白马湖分公司麦田在播后苗前以封闭化除为主,茎叶化除为辅。针对冬前的蚜虫和麦圆蜘蛛,返青拔节期的白粉病、锈病和蚜虫,孕穗抽穗期的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黏虫和蚜虫,在最佳时期选用防效好的药剂,避免各种病虫草为害。

3.5 精细管理

3.5.1 同品种补种一是播后及时盖露籽,提高成苗率;二是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做好补种工作。

3.5.2 捉“黄塘”促平衡一是目前白马湖分公司推广的抛肥机为后置双盘不锈钢抛肥机,机动性好,有手动拉线控制肥量和开关装置,并有边界施肥、定量施肥等功能,但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边界施肥效果有待增强,单幅边界的肥量低于中间。二是考虑到条田边行的边际效应:第一边际群体遮阴少、光照充足;第二边际通风好、湿度较小,能够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第三边际小麦根系范围大、发育旺盛,往往能够获得比条田内部更好的生长条件,有利于个体的发育。因此,大田每普施一遍肥料,边行同时用背负式电动施肥机进行等量补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边行优势,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3.5.3 抗逆减灾主要针对本地区小麦生产常出现的干旱、渍害、冻害、后期高温逼熟、倒伏、因特殊气候造成的晚播等灾害,应及时采取抗逆应变技术。

(1)干旱与湿害。做好开沟与灌排水工作。及时清沟理墒,保证田间沟系畅通,建设好外三沟灌排水设施。

(2)冻害。小麦受冻后应根据冻害程度增施恢复肥:冬前或冬季受冻,可施用壮蘖肥,促使其恢复生长。拔节后发生冻害,应及时补施恢复肥,减少冻害损失,可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3)高温逼熟。第一,适时播种,尽量减少晚茬麦,使小麦尽早进入蜡熟期,躲避或减轻干热风危害;第二,合理密植,培育壮苗,提高小麦抗性;第三,后期叶面喷肥。在小麦生育中后期出现干热风时,可及时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细胞酶,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4)化控防倒。正常长势小麦在4~5叶期用矮壮丰40~60 mL/667 m2进行合理调控。播期偏早或群体略大的田块在返青期用机械镇压,控旺促壮。针对群体较大,在常规年份有倒伏风险的田块,叶面喷施矮壮丰,可显著增强小麦的抗倒性。

4 推广建议

小麦生产“播重于管”,重抓秋播是关键。第一,要规划好早、晚熟品种的比例,早播适宜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小麦品种,晚播选择较短生育期品种,保证大面积生育进程与季节同步;第二,提高秋播质量,从收割到播种结束的作业流程,配合浸种催芽和适期、适量苗等措施,实现早苗、匀苗、齐苗,为高产奠定基础;第三,重视沟系的建立,提高排、灌效率,增强根系活力,为小麦后期增粒奠定基础;第四,做好对病虫草害的科学防治工作,重视前期种子处理和土壤封闭,减少杂草和病原菌基数;第五,重视精细管理工作,及时对田间缺苗断垄地段进行补种,并在关键生育期黄苗僵苗的地段适当增加肥料量,力争大面积平衡增产。

猜你喜欢
白马湖小麦品种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春日里的白马湖公园
游白马湖公园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开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怀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种什么品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