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后张大千捐赠中国艺术藏品探赜

2023-03-02 17:19:11王长安袁一田傅佑全王冬妮王铃茜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张大千壁画敦煌

王长安, 袁一田 , 傅佑全 , 王冬妮 , 王铃茜

(1.内江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 四川 内江 641100;2.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3)

张大千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在他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被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佳话至今广为流传。在20纪30代中后期,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徐悲鸿评价张大千的艺术造诣称“中国美术史500年来第一人”。张大千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酷爱艺术。经由自己的哥哥和姐姐的悉心辅导,张大千的艺术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成名较早,是中国近代画虎成名的第一人,有“虎痴”的美誉,是张大千亦兄亦师的至亲。抗日战争期间,张善子去海外义卖自己的绘画作品,将所获钱款全部捐给国家用于抗战。张大千跟随二哥张善子去日本留学,回国后游居上海、北京、成都等大城市。先后拜艺术大师曾熙、李瑞清为师。这两位大师都曾任晚清政府官员,在收藏、绘画、书法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回望张大千的艺术人生,曾熙、李瑞清、张善子对其影响极大。他们亦师亦友亦亲人,既教张大千绘画艺术,也教张大千为人处世。在其帮助下,张大千的人生目标与艺术梦想逐渐得以确立。在老师李瑞清的教导和熏陶下,张大千把临摹变成了深入研究古代艺术绘画的主要路径与渠道。在所有的临摹对象作品中,张大千最喜欢石涛的作品。而且,临摹的石涛作品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张大千的收藏与临摹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实现了对古人的超越,使其对古代艺术精品的真伪鉴定也实现了对前人的超越,成为艺术交易市场最具权威的精鉴大师。张大千在中国收藏的质量与数量以及精鉴水平方面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记录,堪称中国美术史五百年来第一人。临摹与收藏成为张大千早年艺术人生的主题,更为张大千精彩的艺术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张大千先生实现文化兴国,艺术报国的人生目标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艺术人生之路。

一、张大千将《韩熙载夜宴图》等珍贵藏品低价转售给国家

张大千一生追求绘画艺术真谛,不愿为官从政,也不愿走进高等学府执教为师,只愿做不受制约的自由职业画家。张大千人脉关系极广,艺术界朋友众多。包括艺术界名家也常邀年龄小得多的张大千去他们家里赏画与交流。各地画商也很喜欢请张大千鉴画,只要手里有珍贵画卷,首邀大千先生前往鉴赏。当时民国政府的很多高官也与张大千交往甚笃,常邀请其做客。但张大千一生不喜欢从政也不主动邀约达官贵人聚会。后来,张大千画了一幅荷花图转赠给毛泽东。张大千喜欢自由不受羁绊,又有大家庭靠他售画维持日常生活,因而他选择了当时经济发达、文化艺术市场活跃与繁荣的地方,以维持大家庭的生活。1952年,朋友推荐张大千前往南美洲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个人画展。张大千的这次画展获得了阿根廷文化界、艺术界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来自美洲艺术家对东方文化艺术的赞美。他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热情与兴趣。这次画展的成功举办使张大千决心把自己的首旅地选定在阿根廷并开始筹迁准备。当张大千决定旅居阿根廷时,夫人徐雯波担心阿根廷距中国太远,华人又少,阿根廷人不懂中国文化艺术,张大千去了会各方面不适应,委婉建议张大千认真考虑后再做决定。张大千经过多天的思考,对家人及朋友解释首旅放在阿根廷的几点理由:第一,阿根廷距中国万里,在那里无亲无戚,正好能静下心来,多绘些画,多做一些艺术研究,能减少很多会客访友等方面的应酬接待;第二,作为自由职业画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一个大家庭连同学生十多口人的日常生活需要维持运转,这次去南美洲开画展受到好评,证明那里有潜在的艺术市场值得去发现与开垦;第三,通过首游南美洲,在那里静下心来,多作些画,以后前往欧美市场做画展才有资源,也还能在欧美各国传播中国文化,做中国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同时也希望在欧美各国旅居期间,将早期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艺术珍藏品尽自己之力做一些收藏。所以,张大千对来劝说的朋友说:“如果有条件,我将尽可能把流失海外的艺术珍品收藏并送回到祖国,以完璧归赵。”[1]当时很多人对阿根廷这个国家都不了解,家人有担心和疑虑也非常正常,尤其张大千一大家子在中国过惯了几十年的富裕的生活,突然要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定居还前途未测,其不安情绪可想而知。所以,张大千对家人耐心地劝说:“就是要去没有中国文化的地区,去弘扬与开辟中国文化,我手中仅有的只不过是几只小小的羊毛笔而已,可我就要靠我手中的这笔杆去叱咤乾坤,为中国艺术在海外打天下。”[1]

张大千虽然是自由的职业画家,但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并非处处事事以商人的眼光去决策定向,而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来考虑自己的选择,并把今后旅居或者游居的任务确定为传播中国文化、收藏流失国外的艺术珍品,这就是他作为艺术家的使命与责任,也是张大千文化报国艺术人生的梦想与目标。

在张大千决定准备迁往阿根廷之时,他对自己早年收藏的稀世珍宝犯了难。有几件珍宝从张大千收藏后每次迁家都随身携带,从不离开自己,而这次举家迁移到离家乡万里之遥的南美洲,把国宝带出国境,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太多,稍有闪失,国宝丢失,国家损失太大。何时归来,能不能回归故土也未可知。而自己旅居海外就是想在海外寻宝并把它作为自己旅居的目标任务,把稀世珍宝带出国境,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为此,张大千下定决心,把这几件稀释珍宝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转给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永久保存。后来,张大千找到了一个香港画商商谈出售自己的藏品,拟作价两万美元低价转售《韩熙载夜宴图》。该画作是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所作。这是大千先生早年倾其家产500两黄金所购。收藏该画以后,张大千还特意刻了一枚“东西南北,只有相随无别离”的印章印在这套图上。该画作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使得收藏家们趋之若鹜。“《韩熙载夜宴图》多处运用了绯红、朱砂、石青、石绿等色,对比强烈,而且整个画卷完全统一在墨色丰富、层次变化相对缓和的布局当中,墨色相映,神采生动。”[2]“题材中暴露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生活情况的一角落,是一幅现实主义杰作,艺术技巧很高,定为一甲。”[3]一甲是文物鉴定的最高等级,由此可见其珍贵程度。张大千把这幅画视如生命,予以珍藏,几年间走到哪里都将其随身携带,从未分离。转售的画卷还包括著名画家董源的《潇湘图》、宋代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元代方从义的《武夷放棹图》等一批稀世珍藏。当时,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得知这一信息后,派出文物专家前往鉴别文物真假。张大千当年自己收藏的这批文物花了1 500两黄金。若按1950年初文物市场价格,其市值应当在2 000两黄金以上。当香港传出张大千要出售这批稀世珍宝之后,各路画商闻风而动,都愿意高价收藏这批稀世珍宝。后被国家文物管理局用二万美元将这批文物购得。按照当时外汇计算,二万美元只相当于200两黄金。所以中国美术史上把张大千这次定向定价转售给国家文物管理局的售卖价格称之为“白菜价”。张大千将这批曾经耗尽家产做梦都要收藏的稀世珍宝以如此低的价格转售给国家文物管理局永久保存,蕴含着张大千文化强国、艺术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更蕴含着张大千不为金钱利益所动的家国情怀。

二、捐赠临摹的敦煌壁画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东南方向约50里,南北长约3里,总面积4 500多平方米。洞内布满了自北魏以来的各种壁画。据统计,洞内壁画达到2 400余件,汇集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历史朝代的具有千年历史的艺术画像[4]。石壁上为千年以来著名的艺术变经画、仕女图、飞天画等彩塑和绘画。这些彩塑造型优美,神态各异,色彩生动,艺术精湛,汇集了中国古代千年绘画艺术精华,也超越了任何时空、地域的佛教艺术成就,简直就是艺术界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敦煌壁画是中华艺术文明的瑰宝,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的大成,人类文化的奇迹。敦煌壁画代表北魏至元一千年来中国美术发达史。敦煌壁画是中华民族前代优越艺术天才的表现。敦煌壁画早于欧洲文艺复兴约一千年,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敦煌壁画足以激发对先民的崇敬,启迪后人。敦煌壁画宣示我国中古人士的生活及衣冠的制度。敦煌壁画是佛教人物的最高表现。”[5]早年间,张大千的曾、李两位老师曾多次提及敦煌壁画,并盛赞敦煌艺术的伟大,张大千受到极大震动。张大千后来回忆说:“谈起敦煌面壁的缘起,最先是听曾、李两位老师谈起敦煌的佛经、唐像等,不知道有壁画。抗战后回到四川,曾听到原在监察院任职的马文彦讲他到过敦煌,极力形容有多么伟大。我一生好游览,知道这古迹,自然动信念,决束装往游。”[6]叶恭绰也曾劝张大千重振人物画一脉,以改自清以来的颓势。多年之后,张大千在回忆中感念叶恭绰:“西去流沙,寝馈于莫高、榆林二窟者近三年,临摹魏、隋、唐、宋壁画,皆先生启之也。”[7]

1941年,张大千动身前往敦煌,开始临摹敦煌壁画。临摹敦煌壁画是张大千重要的艺术经历。在这之前,张大千在艺术界已然享有“500年第一人”的艺术大师荣誉称号。而临摹敦煌壁画是张大千功成名就之后最耀眼的彩虹,更是大千艺术事业达到巅峰的标签。虽然临摹古代绘画是张大千艺术人生之所爱,但临摹敦煌壁画比以往临摹更具挑战性。临摹敦煌壁画需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破坏壁画的社会压力,还要面对临摹环境等的不可预测的困难和问题。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按一比一的比例对石壁上的古代绘画临摹困难极大,这是对张大千一行人在绘画技术上的巨大考验,也是对张大千面对各种困难与压力能否持续坚持的严峻考验。面对各种困难,张大千始终不动摇,坚守到底完成自己所定目标。在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之前,虽然也有中外艺术家曾去过那里考察学习。但都没有留下多少文字宣传,更没有将那些壁画临摹下来向国内外广泛宣传,所以了解读懂敦煌壁画艺术价值的人不多。只有张大千到了那里,才真正发现了敦煌艺术价值所在,并克服了各种困难,挑选出了几百幅壁画,按照原有的尺寸将其临摹下来。最初,张大千计划在敦煌临摹壁画的时间为三个月,但最终花了两年七个月。张大千在敦煌不但临摹了石窟内的各朝代有代表性的壁画276幅,还做了前人未曾做的几件大事:第一,发现了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呼吁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第二,写下《谈敦煌壁画》一文并发表,开启了中国“敦煌学”艺术研究新学科;第三,留下300多幅在临摹前的白描壁画的珍贵的粉本草稿;第四,在全国几个大城市开展了敦煌壁画巡回展览,让世人了解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传播中国古老的艺术文化;第五,第一次系统全面地研究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为后人研究敦煌壁画奠定了基础,厘清了思路,指明了研究方向。就在张大千在全国举办敦煌壁画展览期间,国内外画商爱好收藏者纷纷愿意高价收藏张大千临摹画品。然而,每场展览张大千都将临摹画标为非卖品。

张大千对要求购买的客人说:“这些敦煌壁画,皆是我们珍贵心血结晶,来之不易,虽然我为他们耗费了许多经费,我现在也还需要钱,但它对国家来说就更重要,因而哪怕你给我一座金山,我也绝对不会卖的。”[1]105张大千为了负担在敦煌两年多巨大的开支,或向朋友借钱,或变卖家里的艺术收藏,或向银行贷款,既不接受国家拨款资助,也不接受社会资助,宁愿向银行借贷,也要完成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始终坚持自费。民国政府官员于右任视察敦煌壁画时看到如此浩大的工程,表示向政府申请财政专款,支持张大千完成敦煌壁画临摹。但张大千说,政府正在抗战,需要大量的经费,他自己可以筹到所需费用。于是,张大千没有接受于右任提议政府拨款的好意,继续向银行举债。后来张大千对朋友说:“我是下定决心豁出一切,哪怕是把我身家性命都抵押出去,我也要设法尽心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完,做圆满。我这样做不为别的,就想把我们先民创造出来的这些优秀,卓越,光辉灿烂的艺术奇迹给保留下来,传扬出去,要让世界人看一看,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了不起的民族,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艺术,为确保敦煌壁画完成,为了筹措这笔经费,忍痛卖掉了自己的收藏的大量艺术画精品。”[1]83由此可见,张大千高度认同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保护与传承中国文化艺术。张大千耗巨资冒险到那些艰苦的戈壁沙漠去临摹壁画,不是商业投资更不是盗宝,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文化报国、艺术报国的理想与信念。临摹敦煌壁画既是张大千艺术思想的转折点,又是张大千人生信仰走向成熟的转折点。所以,1955年,张大千吩咐在成都的大夫人曾正容将存放在成都家里的近200幅敦煌壁画临摹品和几百幅粉本白描等相关敦煌壁画资料,全部捐赠给了四川博物馆做永久收藏。1969年,张大千又将放在台湾的62幅自己临摹的敦煌壁画全部捐赠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样,张大千早年耗资50万银元所临摹的几百幅壁画全部捐出,一幅也没有出售。张大千后来对儿子张心智说:“我们费尽千辛万苦临摹的敦煌壁画,一副都不能卖,其原因就是我早已决定今后要把这批临摹品全部献给国家。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艺术藏品。”张大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去敦煌不是盗宝而是临摹壁画。过去说他在敦煌盗宝、破坏敦煌壁画等说法都是不实之词。张大千临摹敦煌艺术和捐赠充分体现了其思恋家乡之情。

三、多次捐赠珍藏艺术品,践行艺术报国梦想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张善子和张大千昆仲便将自己所画的艺术作品前往欧洲义卖,筹措抗日善款。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张大千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旅居在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但他始终不忘故土。1976年,张大千从海外归来在台湾定居后,加快了将自己的毕生收藏进行料理的工作。1979年,张大千立下遗嘱,将自己所作的书画一部分分成了16份,分给子女与妻子,把早年收藏的作品及一部分自己的作品全部捐赠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1]627。1982年,张大千又将自己用过的画具、印章甚至还将自己在台湾修建的“摩耶精舍”都捐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在这一年,他完成了内江家乡人的委托,亲笔书写了“内江市志”“内江县志”两幅墨宝留给家人转赠给家乡地方政府。还应青城山主持之托,又书写了“青城山上清宫”,托人将墨宝带回青城山,作为他曾经在那里绘画经常居住的回报。

张大千是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的自由职业画家,一生收藏国宝级的中国古代名人名画无数,经历充满许多收获的传奇故事。后来,他虽然离开了家乡,但并没有忘却故土的养育之恩。内江是张大千出生之地,四川的青城山、峨眉山是张大千早年艺术创作写生、居住的地方。至今,成都的犀浦、金牛坝都还完整保留着张大千的故居。张大千不管走到哪里,他那浓浓的乡情都从未改变。张大千在旅居海外的27年时间,说的是四川话,吃的是四川菜,画的是中国画。张大千思恋故土的情怀,越到晚年乡情越浓。所以在全国的博物馆所收藏的大千艺术品中,四川博物馆受捐赠的数量达几百件。

四、结语

张大千的艺术报国情怀影响着他的弟子及后人。2019年,张大千弟子孙云生的儿子孙凯将其父一生珍藏的张大千艺术作品、粉本、遗物共计648件,全部捐赠给了成都市政府[8]。孙凯所捐的艺术作品涵盖了张大千各个时期所画的作品,其中有384件是曾被张大千称为无价的粉本。孙凯从小生活在张大千身边,常陪大千散步,观看张大千绘画。按照父亲遗言,孙凯将父亲收藏的张大千作品与张大千所用物件捐赠给成都市政府。孙凯说,无论太师爷走到哪里,都经常讲述家乡故土对他的养育之恩,教育子弟要有家国情怀,要把一生所学报效家乡与祖国。正因为太师爷张大千那种浓浓的乡情感染了孙凯,孙凯特将其父一生所藏的张大千遗物,全部捐赠给了太师爷的故乡,实现了父亲与太师爷的愿望。

虽然张大千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自由职业画家,但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张大千在成都完成了敦煌壁画的后期整理,并举办了若干次个人画展。所以,今天成都的四川博物院藏有张大千捐赠的几百件敦煌壁画和孙凯所捐赠的几百幅大千画品物件。张大千及其弟子徒孙凯慷慨捐赠,用行动践行了张大千感恩家国的情怀。他的艺术作品,馈捐家乡人民,实现了艺术报国的梦想。

猜你喜欢
张大千壁画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传奇大师张大千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0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24
壁画上的数学
亮丽的敦煌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吃货”张大千
绝世敦煌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北朝、隋唐壁画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