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音乐鉴赏能力;培养
音乐学科在教学的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很久。随着中学教育多元化的展开,音乐教育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学内容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动。从传统的学唱歌曲,到现在的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使得音乐教学质量得以升华。在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音乐老师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中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比较活跃,对于问题的见解比较灵活,对于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肯定各有千秋。这时候需要音乐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方向,充分展现出音乐鉴赏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意义。
音乐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语言,传达了人类的各种情感。音乐在加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体会音乐中的悲欢离合,感受作曲者谱曲时流露出的情感色彩,在心灵和精神上达到共鸣。学生在品味到曲子中丰富的情感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音乐,联系实际,让学生寓情于景,陶冶情操。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精神建设,防止学生沉迷于低俗音乐中去。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所有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中学生思维的发散,有助于他们所有学科的学习。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可以很好的发散学生思维,对开拓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不仅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使得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升审美能力,全面发展。学生通过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深层含义来品味精神,吸收精华。
对于小县城农村等地方的中学,由于教育局检查力度不大,针对学校开课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学校仅仅把音乐课写入课表里,而实际上课时却用别的主科代替。由于中学生面临着高考,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校和教师都想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者其他艺术课的时间,以至于许多中学音乐课暂停,改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或者把音乐课当作自习课。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都是由老师教会学生唱几首曲子,这样的教学并不能推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长时间接受这样的音乐学习,很容易产生对音乐的厌恶心理。此外,还仍有教师照搬教材里的音乐知识,生硬的给学生讲解,这对学生来说,很难提起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教师不能把课堂变得太死板,要改变教学理念,积极适应新型教学方式。
大多数中学都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音乐课堂的建设中去,音乐课堂没有基本的器材,这样的环境怎么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只靠生硬的图片来感受音乐器材,这种不带感情色彩的学习,很难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重要性。音乐器材的不完善,让老师的教学也变得为难,没办法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
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越丰富多彩,学生们就越期待音乐课的到来,很容易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现代的大多数学生都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同学们体会不同的歌曲元素,潜移默化中接受古典音乐进一步提升鉴赏能力。通过各种类型音乐的对比,学生更直观迅速的发现它们的异同,从而深入了解音乐的魅力。对于有故事背景的名曲,可以播放一段音频,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学唱为主的教学模式,顺应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品味不同乐器的声色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相关乐器,进一步掌握乐曲的旋律。在学习红歌或者能体现民族精神的歌曲的时候,要充分展现出作曲者的感情基调,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深刻感情。再多给学生展示一些音乐,让学生独自品味其中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品味音乐的习惯,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靠着音乐课堂上老師的引导,还需要学校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积极开展丰富的音乐艺术活动。例如组织红歌比赛、乐器才艺展示,观看音乐剧、音乐剧小品大赛等。这些艺术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开发具有促进作用。让学生切实走入音乐,倾听音乐,感受音乐。
总的来说,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老师长时间的悉心教导,以及中学生的积极配合。学校也要更加重视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音乐教师,要积极顺应教育体制,把握教学的重点,构建有趣有内涵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惠霞.论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北方音乐,2019,39(03):133-134.
[2]张妍星.论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黄河之声,2016(08):48.
[3]刘晓曼.谈谈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师,2020(S1):181.
[4]葛春先.改革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3):68-69.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吴堡中学高中部 齐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