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峰
新钢中心医院普外科 (江西 新余 338000)
近年来,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加之生活节奏加快致使精神压力上升,肥胖发病率日益增加,并且肥胖和超重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1]。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相比于非肥胖者,血糖控制情况较差、并发症出现较早,生活质量显著降低[2]。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可简单有效的反映个体肥胖程度[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临床上常用来评估糖尿病患者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的指标[4]。老年人整体机能下降,加之糖尿病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本研究旨在分析BMI指数、HbA1c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的9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8例、女性16例,年龄60~75岁,平均(65.64±3.33)岁。
纳入标准:符合腹股沟疝诊断标准[5];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单侧发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随访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存在手术或麻醉禁忌症;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精神神经状况无法配合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根据术前相关检查记录疝囊大小、类型、位置。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术后随访,依据术后有无并发症以及疝复发情况来判定患者预后。切口处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并且菌培养阳性,判定为切口感染;皮下触及包块,皮温不高、波动感明显,B超示液性暗区判定为并发血肿;突发排尿困难、下腹部满胀感、查体可触及充盈膀胱判定为并发急性尿潴留;术后同侧腹股沟区域出现与术前相同或相似的包块,B超进一步确诊,判定为术后复发。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表示,采用2检验;采用ROC分析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不良预测价值,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随访情况经为期12个月的随访,94例患者中79例患者未复发且无术后并发症,纳入良好预后组;6例患者切口发生感染、3例患者并发血肿、1例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5例患者出现复发,共计15例患者纳入不良预后组。
2.2 预后不同的两组腹股沟疝患临床资料比较预后不同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疝类型、疝位置、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预后组BMI、HbA1c水平、疝囊大小均明显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见表1。
表1 预后不同的两组腹股沟疝患临床资料比较
2.3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不良的多因素 Logistic分析 将患者BMI(>24kg/m2=1、≤24kg/m2=0)、HbA1c(>6%=1、≤6%=0)、疝囊大小(>5cm=1、≤5cm=0)等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与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情况(不良预后=1,良好预后=0)进行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BMI>24kg/m2、HbA1c>6%、疝囊大小>5cm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不良的多因素 Logistic分析
2.4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的ROC曲线分析 将患者的BMI指数、HbA1c、疝囊大小与随访12个月的预后情况(不良预后=1,良好预后=0)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疝囊大小、BMI指数、HbA1c以及BMI与HbA1c联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不良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33、0.666、0.731、0.798。详细数据见表3、图1。
图1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的ROC曲线
表3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的ROC分析
腹股沟疝主要是由于腹股沟局部腹壁薄弱或缺损,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由此突出体表形成的包块[6],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早期包块体积相对较小、肿块常可回纳,大多表现为轻度坠胀感,随病情发展疼痛加剧,一旦嵌顿引发血运障碍,导致疝内容物缺血坏死可危及生命[7-8]。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疝气的常见手术方式之一,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等优点[9-10],但患者术后仍有可能再次复发。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胶原代谢减退、组织力量丧失,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更高[11],而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术后并发症联系密切,因此本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情况以及BMI指数、HbA1c进行分析,研究BMI指数、HbA1c对其预后的影响,以期能够为临床老年糖尿病患者改善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的预后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为期12个月的随访,94例患者中79例患者未复发且无术后并发症;6例患者切口发生感染、3例患者并发血肿、1例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5例患者出现复发,共计15例。本研究通过比较预后不同的两组腹股沟疝患临床资料发现,不良预后组BMI、HbA1c水平、疝囊大小均明显高于良好预后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对上述单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患者BMI>24kg/m2、HbA1c>6 %、疝囊大小>5cm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指数较大的患者,脂肪厚度也相对较大,可能需要增加创面游离面积才能满足修补要求,手术难度增大、用时相对较长,同时形成死腔的几率增加,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上升;BMI指数较高的患者术后行动相对受限,为减轻腹部张力,卧床时间相对延长,不利于血液循环,导致伤口恢复减慢,使术后复发的概率增加[12-13]。糖尿病患者对手术耐受程度较低、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复杂多样,HbA1c水平较高意味着患者近期血糖控制不佳,使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大。疝囊直径越大,其与疝环的摩擦时间及面积相对越大,致使局部黏连情况越重,术中游离疝囊困难增大,易损伤周围组织,使术后尿潴留、出血等风险增加[14];同时疝囊越大意味着凸出体表的组织越多,越易发生嵌顿,发展为绞窄性疝及术后并发血肿的风险也随之增加[15]。ROC 分析 显示疝囊大小、BMI指数、HbA1c、BMI与HbA1c联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不良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33、0.666、0.731、0.798,表明疝囊大小、BMI指数、HbA1c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不良预后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BMI与HbA1c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单项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BMI>24kg/m2、HbA1c>6 %、疝囊大小>5cm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指数联合HbA1c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改善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后的预后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