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研究
——以六盘水市水城区为例

2023-03-02 02:58黄璐琳
山西农经 2023年1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六盘水市人才队伍

□黄璐琳

(六盘水市社会科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第十篇第三十二节章明确指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展才能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六盘水市水城区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已顺利摘帽,136 个贫困村均已顺利脱贫。然而受自然环境、人口老龄化、人才流失严重等多方面影响,六盘水市水城区的乡村振兴存在难题。

1 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1.1 人力资源政策实施现状

六盘水市是一个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主,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型的新生代发展城市,“十三五”规划时期,重点关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速、城市转型,同时高效开展攻坚脱贫、乡村振兴等工作,致力于改善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更加具体地提出与人才建设相关政策的3 方面精准规划: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强调优化六盘水特色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1]。

六盘水市“十四五”规划中详细阐述了引进人才的领域、类型、数量;强调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加大对基层人才队伍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流动,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人才服务网络;健全人才资金激励制度,促进人才创新成果有效转化,鼓励人才勇于创新、敢于冒尖。同时,重点推进六枝特区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水城经开区公共实训基地、钟山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不断提升人才积极性与创造性。

1.2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现状

六盘水市2020 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2019 年,城市人口由80.58 万人增至133.43 万人,2016 年乡村人口数最多,为260.41 万人,之后3 年均呈缓慢下降趋势[2],如图1 所示。

图1 六盘水市2015—2019 年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由图1 可知,六盘水市城镇人口逐渐增加,乡村人口逐年递减。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城乡融合发展,这十分有利于重塑城乡关系。

乡村人口变动大致归为3 类原因:一是自然变动,六盘水市因地理环境因素,一些少数民族村落较为封闭,人口向外迁移流动不大,人口出生与死亡影响着人口数的变动,现将路修到村民家门口,这类自然变动随之减少。二是迁移变动,村民放弃在家务农,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当地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对未来人口增长趋势产生影响。三是社会变动,一些乡村学生考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或高中毕业进入社会从事生产劳动,都会引起当地人口阶级、行业、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变动,受影响的规模和比例对当地劳动就业和人力资本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3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现状

六盘水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5 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情况见表1。

如表1 所示,六盘水从事农业经营人员为80.88 万人,男性人数多于女性,但人数相差不大。在年龄结构方面,4 个地区36~54 岁年龄组占比超过1/2,35 岁及以下与55 岁及以上占比较小。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大多集中在小学与初中,大专及以上的占比较低,其中钟山区与盘州市超过1%,六枝特区与水城区不足1%[3]。

表1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

个人受教育程度偏低会影响其劳动生产率,产生创造财富能力的差别,劳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健康程度即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这在提倡“知识经济”的当代社会尤为突出。

2 乡村人才振兴面临境况

2.1 乡土人才内外部环境资源匮乏

2.1.1 农业从业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教育普及和发达程度,反映了该国或地区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本情况,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六盘水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小学与初中。调研发现,一些乡镇的农业从业经营人员不识字或识字少,不了解从业相关规章制度,难以使用计算机等设备,综合素质偏低,导致各乡镇府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帮助这些“困难户”。通过政府多年努力,乡镇人口受教育程度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但受过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才少之又少。

2.1.2 传统农业转型为现代化农业

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水平,传统农业势必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六盘水市地处云贵高原,现代高科技农业受地理因素,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成本高、收益慢、风险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产品特色加工、生态康疗、生态旅游等农村新兴产业投入大、收效慢、外部资金难以入村,使六盘水市一些农村地区无法形成规模较大的特色优势产业,产业的缺失导致人才难以固守和回流。

2.1.3 乡村人才流失严重

六盘水市受地理环境、文化氛围、生产力水平等多方面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为改善物质生活水平、开拓自身眼界,许多有技能的劳动力人口偏向于外出务工,初高中毕业的青少年大量流向发达地区,回村建设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甚少,目前农村大多是文化程度偏低、技能缺乏的老弱妇孺。

2.2 乡土人才质与量的匮乏

2.2.1 乡土人才数量匮乏

实地调研发现,六盘水市内各地乡镇工作人员数量少,许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分身乏术成为常态,正式编制工作人员日渐趋于老龄化。各乡镇为解决用人问题,临聘许多年轻工作人员,但因乡镇事务繁重琐碎,临聘岗位工资福利待遇较低,造成工作岗位流动性强、稳定性低,留不住人成为乡镇工作岗位的常态。

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推广,各村仅设有一名科技特派员负责咨询联系,用于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实地调研等需要乡镇派人,乡镇政府人员疲于工作且缺乏专业知识,收集的数据缺乏专业化、系统化,各村进行因地制宜的产业规划成为难题,技术性人才成为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乡土人才质量匮乏

受我国历史文化影响,从事农业的生产收入相对较低,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也较低。调研发现,六盘水市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大多靠祖辈传承、经验交谈从事农业生产,对农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方面了解甚少。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六盘水市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受教育程度影响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2.2.3 乡土人才概念局限化

提到“人才”,许多人习惯将“高学历、高层次”等词汇与人才相关联,未客观全面认识人才概念,使概念局限化。乡土人才概念不明确,忽视了许多在乡村从事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等产业的优秀人才,使乡土人才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各乡镇乡土人才“各自为政”,难以使人才效用最大化,无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2.2.4 人才资源开发意识薄弱

六盘水市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优于乡村,教育资源不断向城镇倾斜,乡村居民受教育意识淡薄,思想闭塞,缺乏创新性思维与能力,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劳作与生活。一些乡镇难以解决用人问题,无法与时俱进地开展人才相关工作,部分领导认为书本学习与工作实践相差较大,实践型人才更适用于乡村振兴,未客观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关系,难以整合人才资源。人才不愿长期留在乡村工作生活,农业技术推广与生产受影响较大,本土化人才偏向于实践型,理论知识匮乏,仅靠经验来进行农业生产,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的推广与发展。

2.3 乡土人才制度有待逐步完善

2.3.1 乡土人才资源缺乏优化整合

调研发现,各乡镇特色产业都有当地的“土专家”参与,他们根据各地不同气候、海拔、湿度等自然条件,研发培育出当地地标性的产品,例如玉舍的白草莓、发耳的玛瑙红樱桃、蜂糖李等,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然而乡土人才资源分散在各乡镇,缺乏机会与平台进行经验交流,人才资源缺乏优化整合。

2.3.2 乡土人才福利待遇缺乏保障性

目前,六盘水市乡土人才福利待遇的保障政策措施较少,国家推行有关人才建设的政策在六盘水市尚处于萌芽阶段,乡土人才福利待遇未得到相应的保障,人才缺乏内生性乡村振兴动力。城镇对于人才大多以引进为主,主要进行宏观规划与指导,较少考虑到人才自身需求及对未来的规划发展,乡村则频频发生人才“难引进”“不愿去”的现象,导致乡村乡土人才资源匮乏,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2.3.3 乡土人才资源结构缺乏完整性

六盘水市地形以山地为主,主要组成地区连贯性较弱,各区(县、市)之间相隔较远,导致六盘水市人才资源分化,各地区乡土人才分布不均,人才资源整合配置困难,社会经济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六盘水市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各类人才比例不断提升,因地制宜地解决当地许多问题。从六盘水市整体出发,人才分流会导致六盘水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局限性,物质资源浪费,弱化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保障。乡土人才在第一产业比例较高,而产业经营型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十分匮乏。

3 建设乡土人才队伍的对策与建议

3.1 优化乡土人才内外部环境资源

3.1.1 教育振兴

以教育振兴促进人才振兴,加强六盘水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为乡村教师提供生活物质保障,发展优秀农村教师培养计划。在教育振兴中,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重。提升乡村义务教育质量,降低乡村文盲率;加强职业教育,使农村学生有一技之长,提升农村劳动力质量;重视高等教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接受高等教育后建设家乡,提升乡村人口受高等教育率,从教育上保障乡村振兴人才资源[4]。

3.1.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以“农民”为职业,建设相关制度,培养新生代懂技术、爱农业、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丰富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负责培训。鼓励各地区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5]。

3.1.3 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为解决乡村人才流失问题,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技能人才、专家学者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同时,开展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计划”,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保障乡村和谐发展。

3.2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2.1 加大“三农”领域实用性专业人才的培育力度

研究“三农”,以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为基本,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而乡土人才则是乡村振兴队伍的主要力量,其能力水平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有效开展与实施。六盘水市部分山区乡土人才匮乏,质与量均得不到保障,政府应在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时,根据专业领域的不同,注重各领域人才队伍的实用性与专业性,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

3.2.2 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应深刻认识到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开展的重要作用。现今,乡村振兴需要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应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各方面都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出谋划策。应不断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可采取外聘农业专家与培育本土专家相结合的办法,允许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获得合理报酬。

3.2.3 加强涉农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

六盘水市有多家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可引进与农业人才,设置相关学科专业,不局限于种植业,还需考虑从种植、培育转化为产品、销售等一系列与产业发展的相关学科,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人才,形成属于六盘水市本土化专业人才队伍。增设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鼓励和吸引农业科研人才来六盘水市谋发展、为六盘水市农业发展作贡献,政府应对成果显著的人才给予表彰。

3.3 完善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度

3.3.1 优化整合乡土人才队伍资源

重视人才队伍资源整合,建立乡土人才专家库,将高学历人才、“土专家”“田博士”等纳入专家库,建立一支属于六盘水市本土化的专家人才库,为六盘水市产业发展储备人才资源。定期开展人才交流会,搭建平台让人才有机会交流与借鉴成功经验,因地制宜规划当地产业发展,节约探索发展路程的时间与精力,节约物力与财力,将人才资源效用最大化。

3.3.2 优化乡土人才队伍资源结构

从物质文化到精神发展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政府与各职能部门应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优化乡土人才队伍资源结构。要想不断提升乡村人才培养能力,就要制定相关机制,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和形式,积极推进技术的运行和发展。各地区人才资源应相互整合,人才并不拘泥于在一个地区固定从业,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配。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振兴,还应注重文化振兴等方面。引导和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党政干部、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法律服务等方式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不局限人才长期驻守乡村,鼓励人才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3.3.3 系统性完善岗前培训制度

完善乡土人才培训制度。要建立各乡镇培训乡土人才的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协调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规划,优化配置培训力量。根据本区域产业分布类型,对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针对性培育;根据乡土人才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等实际情况,开设不同的培训班次,有规划、有体系地开展培训,使培训资源效用最大化。

坚持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六盘水市农业从业者受教育程度大多分布在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低,影响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导致他们缺乏内生致富动力。因此,在技能培训时,应多注重实践型、操作型培训,将书本知识带到田间,以“看得到、摸得着”的方式授课;改变他们的思想,注重文化与道德法律的培养,优化培训课程。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学习平台,拓宽受教育范围,加强学习监督。建立修学分制,鼓励人才多学多看多想多练,激励人才主动学习,重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在年终考核时,对积极学习的乡土人才给予肯定与表彰。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乡土人才积极弥补自身不足,保障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

3.3.4 保障乡土人才队伍的福利待遇

要想建设好人才队伍,提升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必须正视人才的所需所求。针对实际情况引进人才,激发人才提高能力,为其提供更多的保障,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人才积极投入到创业发展中,推动人才、资金以及技术共同发展。针对六盘水市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个性化与特色化管理,鼓励各专业人才“百花齐放”。以保障福利待遇方式吸引和培育人才,积极开展本土化人才培育,发挥六盘水市本地人才的价值和优势,调动乡土人才的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六盘水市人才队伍
一线光阴入洞中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山的国度
My Room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