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明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的高度把握,有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在新媒体之中的变化予以全面的认识,更好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理念不足、举措欠缺、权威消解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困境,有针对性从理念培养、机制应用、平台表达等方式探讨路径的选择,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析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169—03
近些年来,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媒体的情况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很多困境。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形势下需要作出一些调整,并在作出调整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和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其路径的研究是极其有必要的。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新媒体
新媒体包括数字化的所有媒体,即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以及数字报刊,这就是说所有以前的媒体现在获得了新形式的传播。此种形式是为了迎合人的休闲娱乐而发生的碎片化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是适应了人们的快节奏的生活与分散化的信息需要。另外,这种形式还是为了满足受众表达娱乐化、信息自主化、选择主动化、内容个性化等需要[1]。
其一,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概念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这个概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宽泛上说,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数字网络技术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载体中的互联网、局域网等,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中的电脑、手机等各种终端,将所要传递的信息给予宽泛的各种途径,对用户受众予以输送和传播。
其二,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极快、传播之信息量极大、传播方式之立体化等各种表面特征。因此归结起来,新媒体的自身的特点可以被归结为四种。第一,即时性与高效性。这意味着对于过去的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传播周期获得了极大的缩短、新闻媒体的审核内容更加丰富[2]。即时性与高效性还表现在,新媒体可以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将信息传播和输送的效率借以极大的速度获得提升。第二,互动性与平等性。新媒体的出现,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信息的大众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意味着大众可以实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传播者可以随时接受受众的监督和回馈,对新闻内容的质量予以提升。第三,海量性与共享性。海量的信息在新媒体之中的各种发布,意味着新媒体的大量的实时的信息在整个网络之中的流动与运转,这种对受众的海量的信息的投放,意味着信息爆炸的同时会对受众的信息索取欲望获得极大的满足感。第四,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大众化。多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同时也实现了信息发布主体的自由流动。在整个平台中,多媒体的个性化与大众化就是讲信息发布者的个性化与大众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之下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门大学课程,它承担着教育社会成员、规范社会心理、引领社会发展的一门重要的思想课程。在现在的市場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体所接受的思想纷繁复杂以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也比较多样,这就驱使社会主义中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以解决各个微观主体的矛盾进而和谐社会关系以构建出和谐的社会之间的人际关系。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很多困境,迫切的需要得到实践路径予以解决[3]。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把教育输送者将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教育接收者产生影响,并在这个影响的过程中使得接收者被有目的、有计划的发生所预期的改观,并最终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保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指定的在国家的、社会的、公民的层面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它是整个社会的精神的主要核心,其精神的贯彻和执行的情况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民族凝聚力的主要推动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步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会极大地提升民族内部的凝聚实力。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会构建起一个社会的、个人的安全的且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家园[4]。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特征概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往往通过其传递的价值方式,对大学生的价值趋向和精神形态进行一定的影响和引导,并最终对其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规范和塑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特征概况呈现出思政载体多元化和大众化、思政话语便捷化和高效化、思政传播交互性与隐匿性。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多元化、大众化
传统的媒体中的信息输送采取口耳相授、报纸等纸质媒体、电视电影等电子产品等的形式,但是在新媒体的视域下,信息传送的种类趋于多元化和大众化。在这种现状之下,新媒体的信息传送具备信息覆盖面积大、信息分享频率高、信息传递影响广,这就意味着新媒体视域中的信息传递已经实现了个体化局限化走向大众化普及化的质变过程。现如今,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力量,其所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责任具有极大的意义[5]。在新媒体的环境中,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获得了极大的拓展和延伸,信息传送的速度和数量将会使得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趋于极大的发展。长期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托传统的课堂这个主阵地传播和实现教育的目的,以社会的实践为第二种辅助的形式来实现其教育的目标的。但是,随着新媒体的急速发展,大众表达思想的主阵地逐渐从课堂和社会实践这样的小范围转移到了新媒体这种平台的大范围之中,这就促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获得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元化和大众化的新媒体的形式。在当今的新媒体的形势下,大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达观点的阵地是在新媒体的平台上,这就必须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和选择性调动到与教育者的互动中来,这种互动的阵地也应该转移到新媒体中来。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政话语发布便捷化、高效化
过去的传统媒体中的人们几乎没有自主发布话语的平台和资源。但是在新媒体的视域下,由于这个平台的丰富的碎片信息广布在人们的日常的生活之中,而且在每个领域中都发生着很大的影响。在以新媒体不断扩张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逐渐趋于便捷、高效、频繁。在过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教育者是整个思政教育的计划、控制者,而我们的受众大学生却只是知识与行为的被动接受者。但是,在新媒体的环境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够实现平等的交流,学生可以自由的提出质疑和发表自己的真实的见解,因而实现了信息发布与信息接收的主动性和双向互补性。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交互性、隐匿性
新媒体的环境使得这种环境下的各个主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变得频繁起来,这种频繁的程度将会是原本相互割裂的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主动化了。这种主动化使得双方在交流交互的过程中,完成了各种信息行为和信息类型交互。于是乎,在新媒体的环境中,每个被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可以采取虚拟身份,用虚拟的身份信息发表自己的价值观念、思想观点等,这种发表一定程度上不接受物质条件、人际关系、生存环境的影响。而大学生在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用户,其所进入的信息氛围可以完美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交互特性和信息传递的隐匿风格。这就使得新媒体之中的思政教育的表达和传播走向了交互性和隐匿性的环境之中。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困境分析
由于新媒体视域中的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呈现出思政载体多元化和大众化、思政话语便捷化和高效化、思政传播交互性与隐匿性。这些特征使得在新媒体这个环境之中,新媒体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有很多,其重要分为:教育理念不足、教育举措欠缺、教育权威消解等。下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不足
大学生的话语表达从课堂上移动到网络上,这种变化并没有引起高校教育理念的变革,高效的教育理念还是没有转变过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出现在课堂上不敢说、在网络上大说特说。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表达的过程首先应该在教育理念上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必须发生在新媒体的阵地之中。高校应该充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途径是在以新媒体的圈子里,并且以此为根据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二)新媒體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举措欠缺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无疑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而在庞大的网络主力军面前,他们急切地需要通过信息的互动产生思想的交流,这个交流意味着新媒体必须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现在的网络平台中很少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没有一个权威的平台可以提供一个大学生表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机会,他们只是作为受教育者的角色的被动方。这一被动的地位意味着高校很少提供给大学生自由表达话语权的机会。这种机会的缺失意味着新媒体之中表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是缺失的。因此,应当逐渐扩大受教育者在新媒体中表达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消解
新媒体的信息承载数量极度扩张,其所涉及的信息内容逐渐的宽泛。这个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获取变得快速与高效,大学生只需要借助键盘和鼠标就可以实现新媒体话语的表达,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的学生将会弱化对老师的依赖度。这种依赖型的降低,也会在实际层面上降低老师的权威。这种种发生与变化的现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得到了很大的消解。
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解析路径
面对上述的理念不足、举措欠缺、权威消解的困境,需要从加强大学生思维的培养、建立大学生话语机制、建设大学生话语表达平台等方面对困境予以解决。
(一)用发展的理念加强对大学生思维的培养
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活动环境已经与新媒体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高校需要树立起与新媒体相适应的教育理念。首先,用平等的话语权力理念指导教育工作,改变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家长式教育方式,实现用平等的话语体系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过去老师与学生的僵硬机械的课堂关系,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平等的良性互动;最后,树立包容的理念,这种理念有助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良好关系的稳定发展。
(二)用长远的眼光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用机制
为了解决新媒体环境中的教育困境,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权,以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主体交往关系。高校应当加强外部机制建设,搭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自由的平台。首先,主动搭建网络交流工具平台;其次,受教育者搭建话语平台;最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建设校园思政平台。
(三)用先进的方法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平台
新媒体已经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因此,利用新媒体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是短时间的行动,而是长时间的规划。首先,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机制的实施;其次,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效媒体平台的管理;最后,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行为主体,需要自行搭建自己的发布平台,把控思政教育的发布。
五、结语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6]”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这种困境,应当利用发展的理念培养大学生的思维、用先进的方式建立大学生的思政话语平台、用长远的眼光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机制。在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中不断努力,贡献出大量的解析路径以解决此种困境。
参考文献:
[1]韩楚奇.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路径探究[J].传媒论坛,2021(22).
[2]赵振,李梦妍.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12).
[3]翁贤锋.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传媒论坛,2021(22).
[4]张柯.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1(34).
[5]房雪松.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与新媒体融合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3).
[6]温璐,秦华.习近平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N].人民网,2021—12—07.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SSKLZXKT2015032)。
作者简介:范文明(1979—),男,汉族,山西洪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