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下海南黎锦的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

2023-03-01 10:08王晓慧邓晰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保护传承

王晓慧 邓晰

【摘 要】在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保护并传承发展海南黎锦时,可分别从保护、展览、创新三方面入手,第一,采集黎锦图案及纹样,打造黎锦数字博物馆,实现黎锦数字化保护;第二,数字成像模拟真实,丰富黎锦触摸体验,实现黎锦数字化展览;第三,创新设计黎锦图案,推进黎锦文化产业发展,实现黎锦数字化创新。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多形式培养海南黎锦传承人,另一方面利用新旧媒体全面推广海南黎锦文化,以此实现对黎锦文化的广泛传播及世代传承。

【关键词】数字技术;海南黎锦;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40—03

海南黎锦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研究价值,黎锦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被称为纺织业的“活化石”[1]。2009年,海南黎族织锦纺、染、织、绣技艺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黎锦传统技艺是海南的宝藏文化,做好黎锦的保护和发展可以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锦上添花。”当前是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日臻成熟,为海南黎锦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通过数字技术保护并弘扬海南黎锦文化,促其实现广泛传播及代际传承。

一、关于海南黎锦的简要论述

黎锦即黎族织锦,是我国海南佤族的一种民俗织锦,拥有3000余年的久远历史以及厚实文化底蕴。早在商周朝代,海南棉纺织技术就通过调征的方式输入宫廷。在宋朝之后,黎锦的制作工艺更加成熟,工序也日臻完善,制作的图案不仅样式繁多、内容丰富,并且色泽鲜艳,甚至与蜀锦、苏锦相比肩,在海南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2]。

黎锦的种类有女性筒裙、上衣外套、裤料、床单、方巾、裤带、挂包、披巾、服装鞋帽等。黎锦的图案设计有马、鹿、斑鸠、蛇、小青蛙、孔雀、鸡及其竹、稻、盆栽花卉、水、云朵、星空等百余种,反映女性的审美观观念、日常生活面貌、文化习俗及造型艺术累积的社会现象。在内容上,多体现佤族社会发展生产制造、日常生活、婚姻爱情主题活动及其传说中吉祥如意或幸福形象物等。在图形上,大多数由简易的平行线、直线和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图形组成。在颜色上,善于应用明暗交界线间色,青、红、黑、白等色相互配合,产生对比色明显的表达效果。黎锦图案设计纹路精致、颜色调和,禽鸟、花草植物惟妙惟肖,在纺、织、染、绣层面均彰显了本民族独特的风格。黎锦以织绣、染织、织花为主导,刺绣图案较少。佤族老百姓自主探索出了一种能够双面生产加工的彩绣,制作精密,绚丽多彩,颇具特点,有苏州市“双面绣”之美誉[3]。

二、数字技术下海南黎锦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思路

(一)数字化保护:采集黎锦图案及纹样,打造黎锦数字博物馆

如今,海南黎锦文化在时代变迁中陷入了濒危困境,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黎锦图案收集工作复杂、记录方法单一、传承人短缺等。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数字技术的日臻成熟则为海南黎锦这一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当今时代,可通过数字技术搜集、刻录并保存黎锦图案,创建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查询便捷的海南黎锦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博物馆实现对各类黎锦文化的全面整合及网络化管理,为人们了解海南黎锦文化提供便利。

首先,采集黎锦图案及纹样信息。全面收集海南黎锦文化元素是保护及传承黎锦文化的重要前提。当前,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黎锦图案及纹样等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与整合。其一,通过田野调查拍摄方法采集信息。具体来讲,非遗文化信息采集人员可深入海南省哈、杞、润、赛、美孚五大方言传承地,与当地群众进行深入交流,争取获得更多关于黎锦技艺、黎锦文化的资料。与此同时,前往黎锦博物馆、黎锦研究所等机构整合、梳理并拍摄黎锦实物、书籍文档等,以此得到更多关于海南黎锦的资料。其二,通过正版书籍扫描方法采集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关于海南黎锦图案、黎锦服飾、黎锦文化的正版权威书籍,在正版书籍中找寻经典且极富特色的黎锦图案素材,按照一定标准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以期在丰富黎锦资料的基础上为后续创建黎锦数字博物馆提供重要素材。其三,通过互联网搜集海南黎锦资源。虽然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存储了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并且这些资源都是实时更新的,便于人们查询到可用的资源信息。工作人员可通过数据爬取技术在全网搜集各种与黎锦技艺、黎锦服饰相关的资料,将其进行整理之后导入海南黎锦数字博物馆进行存储和展示[4]。

其次,对黎锦图案进行数字化建模及处理。工作人员可结合黎锦图案的内容、特点等,选取合适的模型及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建模,在构建黎锦图案模型之后,通过图形图像技术合成清晰的黎锦图案及纹样,将其蕴含的文化底蕴进行充分呈现,并将数字化图案集中存储于海南黎锦数字博物馆或者专项数据库,便于人们观赏。与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建网络化的数字遗产保护平台,利用平台保存、管理、展示并宣传黎锦等一众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能够实现对黎锦技艺、黎锦文化的科学分类及可靠保管,有利于保护黎锦文化;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向人们推送关于黎锦的信息,增进人们对黎锦技艺、黎锦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鼓励他们自觉肩负起保护和传承黎锦等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实现对黎锦技艺、黎锦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数字化展览:数字成像模拟真实,丰富黎锦触摸体验

数字化展示能够使人们直观地观赏黎锦图案,甚至可以使人们在触摸控制中感受黎锦服饰,产生独特的体验,深入领悟其蕴含的内涵及其承载的民俗文化、思想情感。所以,在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海南黎锦时,应以现代技术为依托,推进数字化展览,让更多民众在近距离观赏海南黎锦图案或者服饰之后,真正地感受到该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超过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引导他们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保护和弘扬海南黎锦文化之中。

首先,海南博物馆在陈列和展示黎锦服饰、黎锦物品时,可尝试通过成熟的巨幕投影技术实现对展品的360度无死角展示。相较于传统的投影技术而言,巨幕投影的优势在于利用多个投影组合对展品进行全面清晰地展示,不仅展示的内容更丰富,展示清晰度也更高,便于人们看清黎锦展品的图案、纹样。与此同时,海南博物馆通过对展品区光线、声音的协调,营造接近真实的展示场景,促进观众更深入地感受黎锦展品,在近距离的观察中、逼真的触感中增进对海南黎锦的认识与理解[5]。

其次,海南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向外界展示黎锦物品、黎锦图案时,可借助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触摸控制技术为观众打造“身临其境”般的虚拟场景,参观人员可在显示屏上进行手指触摸及操控,以更细微的视角欣赏展品,获取更多关于展品的资料信息。在实际操控中,观众既能够在屏幕上缩小展品,也可以放大展品,还能够直接点击显示屏上的资料库,实现对黎锦展品的深度了解。

最后,通过数字成像模拟现实。在对海南黎锦进行数字化展览时,博物馆结合黎锦服饰的特点、图案形式以及黎族民众的生活环境,运用虚拟成效技术,并在声音、光线的配合下,模拟真实的展览场景。与此同时,借助展览屏幕的触摸控制功能,引导参展人员结合个人需求与展览进行互动,了解黎族民众制作黎锦服饰的过程,近距离地观看黎锦图案及其采用的技艺,由此使参展人员在了解更多关于黎锦资料的基础上,激发对黎锦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数字化处理:创新设计黎锦图案,推进黎锦文化产业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迎合广大民众需求的物品、文化才能够永葆活力,实现广泛传播及代际传承。对于海南黎锦而言,若想实现全面保护及深度传承,应以先进技术为工具,以民众需求为导向,进行黎锦图案、纹样数字化处理,创新纹样形式,丰富图案内容,逐步赢得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从而使海南黎锦在创新中实现传承与发展。

首先,抠取黎锦图案再对其图案元素进行处理设计。黎锦图案多是对黎族民众生产生活场景的还原,同时也有很多承载了黎族民众对祖先崇拜之情、对美好生活抱以期待的图案。可以说,不同的图案蕴含着不同的涵义及情感,切勿随意调整和修改图案,应在保留黎族文化特点及图案经典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再处理和创新设计。简单来讲,第一,选取具有特色且经典的黎锦图案,再将图案图像化,运用PhotoShop技术对图案进行裁剪、抠图等一系列处理,得到图案的纹样主元素,通过渲染、组合等方式将纹样主元素与现代元素进行巧妙融合,以此是实现对黎锦图案的数字化处理及现代化创新,这样不仅能够保留黎族文化的精髓,也能够使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迎合现代民众需求,对黎锦文化实现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6]。

其次,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提取黎锦图案特征,利用模型完成图像新输入。很多业内人士尝试通过matlab软件处理图像,也有一些人员通过分形艺术处理和设计图像,不过均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缺陷。如今,也有人尝试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处理图像,特别是运用卷积神经网络等方法识别、提取图案特征,再利用相关算法对图案进行组合设计,以此实现对黎锦图案的创新设计。在对黎锦图案进行创新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一点,不管采用何种技术、何种方法处理图像,都要注重保留图案的核心元素及其特色,要正确理解不同图案蕴含的涵义、情感以及思想,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元素赋予黎锦图案新的内涵,使其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满足现代民众需求,从而赢得民众的喜爱。

三、保护及传承海南黎锦的保障措施

数字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海南黎锦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支持,但是在发挥数字技术作用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探寻其他措施推广海南黎锦,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历史悠久的黎锦文化,鼓励更多人成为黎锦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

第一,多形式培养海南黎锦传承人。首先,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传承人研修培训,继续扩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提高黎锦技艺保护单位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鼓励社会化力量组织开展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黎锦创意设计培训。其次,启动相关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设立民族织绣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此外,注重中青年传承人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培养,以市场和年轻消费群体为目标,为黎锦技艺传承人量身定制研培课程,培养大批黎锦致富带头人,推进黎锦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第二,新旧媒体全面推广海南黎锦文化。如今,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在融媒时代,应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传播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宣传黎锦文化。作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年逾五十的符秀英在抖音开设账号发布第一条视频,着重向网友分享黎族文化、黎錦服饰的制作工艺等,为广大网友了解海南黎族及其黎锦文化提供了重要渠道。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海南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积极拥抱网络,不仅身穿黎族服饰录制小视频,还通过抖音、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人看见黎锦之美。所以,要通过抖音、微博、电视广播等各种新旧媒体加强对黎锦文化的宣传。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在保护和传承海南黎锦等一众非物质文化时,我们要善于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探寻更有效、更合理的保护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海南黎锦传承机制,促其在多方举措下实现全面保护和广泛传播。与此同时,我们要以现代社会发展为视角,创新和优化黎锦图案及纹样,使其更符合现代人需求,以此使其永葆活力,实现创新发展及永续传承。

参考文献:

[1]宋春枝,何瑞如.自贸港背景下海南黎锦的保护与传承[J].青春岁月,2022(5).

[2]左曼丽.海南黎锦与苗绣、苏绣的传承与发展比较——贵州苗绣、苏州苏绣的参观考察报告[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6).

[3]李新宇,饶永.海南黎族织锦纹样设计再生与应用研究——以动物纹样为例[J].设计,2021(11).

[4]薛苗苗.数字化艺术在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中的策略探析[J].文化产业,2021(35).

[5]臧公胜,杨丽.基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海南旅游商品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2).

[6]杨洁.海南黎锦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推广[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由黎锦与东南亚织锦艺术同异性研究谈黎锦的保护与传承”(课题编号:HNSK(ZC)22—223)。

作者简介:王晓慧(1982—),女,汉族,海南海口人,硕士,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画创作、数字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邓晰(1982—),女,汉族,海南海口人,博士,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画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保护传承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