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多模态传播*

2023-03-01 19:10:03
关键词:译介英美译本

李 平

(江苏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早在19世纪末期,英美世界的传教士、汉学家等就协同努力开始《西游记》的译介工作,其英译作品逐渐由片段译本走向简译本和全译本。此外,译介主体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西游记》进行重译和适度改写,增加了《西游记》英译作品的文学效果,满足了英美世界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有效促进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传播。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受众群体的增多和科技的发展,《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传播不再仅仅依靠文本形式,《西游记》传播呈现出“百家争鸣”和多模态的新时代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包括图像、视频、超链接等符号资源的多模态语篇成为交际与传播的基本方式[1]。在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的大背景下,以《西游记》为研究载体,探索其在英美世界的多模态传播,为扩大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探索有效路径。

一、《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百年流传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和重要的文化载体,是《西游记》译介使用范围最广、英美读者使用数量最多的语言。“译介是两个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发生交换作用的主力军,惟有它才能开启信息再传输、文本传播、文学交流、文化互通等功能。译介给《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本土化提供了发生缘起。”[2]《西游记》英文译介代表着这一中国文学经典融入世界文学之中,其被广泛阅读并流传至今,打造出了全球知名度较高的中国文化符号。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名著,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现有英译本60余种。在《西游记》的译介、改编和再创作的基础上,产生了诸多文本和非文本作品,使得这部中国的经典著作在英美世界广为流传和日益经典化。《西游记》经由传教士、汉学家等的译介传播到英美世界,经历了片段译本、简译本到全译本的发展历程。《西游记》在英美流传的百年间,受众对其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兴趣,乐此不疲地研究和探索该古典名著中所蕴含的文学魅力,在作品中探究并发现所喜爱的角色形象、故事话题、精神品质等。在英美世界的热点书目中,《西游记》始终占据着重要的榜位,促使西方译者不断进行独立翻译或团队合作翻译,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结合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社会环境,创作出的译本既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兼容,同时也带有较强的时代特征,使《西游记》在英美世界拥有更广阔的译介空间,推进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流传。

英美世界的《西游记》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作者、成书、版本、传播与思想、艺术等基本问题[3]。随着受众的增多和科技的发展,中西双方的传媒机构及其合作团队也将《西游记》这一古典作品转变为多样化产物,出现了以《西游记》为蓝本创作的影视作品、动漫作品和舞台剧等。在当今“视觉时代”,对《西游记》活灵活现的演绎刺激了受众的感官,获得视觉上的享受与精神上的愉悦,从而使《西游记》在英语世界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获得广大受众的接受和认可,产生深远的影响。

纵观《西游记》作品在英美世界的多模态流传,可以总结为译介启蒙期、译介普及期、译介和非译介深入期三大阶段。《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流传呈纵、深、广和多模态化趋势,有效增强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接受度、贴合度和流传度,使《西游记》被广大读者所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方跨文化交融。《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流传已长达百余年,其最初以译作的身份进入域外接受空间时,就凭借其大变形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并不断释放出新的文学和文化因子,最终在英美世界中深植并流传,演绎出一系列经久不衰的文本与非文本作品。

二、《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译介和传播

纵观历史,享有盛誉的成功译本多是通过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双方译者通力协作完成。基于译介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流传并非仅限于语言研究,更是对文学、文化的深层探索,要确保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保证《西游记》译本在文学和文化等诸方面得以完整化和全面化地呈现。《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流传过程中,要依托《西游记》译介融入英美世界,同时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真正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在英美世界中,《西游记》译介作为文化传播行为,涉及到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以及译介效果等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了完整的译介传播模式。

(一) 译介主体

《西游记》得以在英美世界广泛流传的关键原因就在于获得了受众的认可,而受众的认可度取决于译本是否满足受众需求。正因为译介主体从根本上保证了《西游记》译本质量,调动起受众的兴趣,使西游文化在英美世界深深扎根,才有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广泛流传。《西游记》译介主体主要有传教士、职业汉学家、大学教授以及其他文化学者,他们应用异化、归化等多样化的翻译策略在译本中充分表达自身对西游文化的理解,推出了片段译本、简译本和全译本,使西游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走入英美世界。 其中,Samuel I. Woodbridge开展了《西游记》第十回和第十一回的英译工作,标志着《西游记》进入英美世界并开始其传播之旅; Timothy Richard进行了《西游记》的英译工作,其英译单行本描绘了《西游记》中诸多英雄以及各路神仙的英勇行为,传达了敢于挑战并且在挫折和磨练中不断成长的积极向上的信念; Herbert Allen Giles在A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中介绍了《西游记》第七回和第九十八回的内容,对于打开《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传播之门发挥了重要作用。

Arthur Waley出版的《西游记》英译本Monkey,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通过对美猴王形象的塑造,表达了民众对自由与和平的期盼,对英美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W. J. F. Jenner利用五年时间完成了JourneytotheWest四卷全译本,该译本极具流畅性与通俗性,发行量较大;James Ware在EastofAsiaMagazine上发表文章,对《西游记》整个故事主线、历史渊源进行了论述,作出了点评,详细剖析了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Julia Lovell的简译本MonkeyKing:JourneytotheWest是当前最新的《西游记》英译本,该译本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满足了学界研究者和一般读者对《西游记》英译本的要求。

(二) 译介内容

《西游记》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性古典文学作品,其中包含受难、冒险、游历、取经和修成正果等多样化的主题,涉及宗教、历史、社会、自然、神话及政治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彰显出惩恶扬善、挑战权威、不屈不挠、蔑视权贵等精神。就《西游记》译介内容进行分析,译者在英译过程中,会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针对性地选择几个主题进行节译和全译。比如Timothy Richard的《西游记》译本,保留了故事中对于基督教而言具有挑战性的内容,揭示出孙悟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找到儒释道和基督教的类似之处,在他看来,《西游记》是融合了搞笑、预言和冒险几大主题的故事,蕴含着大量的基督教元素,孙悟空的取经之旅代表着个体寻求启蒙的过程,要克服内心的魔鬼与贪念,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Helen M. Hayes认为《西游记》具有启智的功能,因而在其译本TheBuddhistPilgrim’sProgress中,将译介内容提升到启发智力的层面,翻译了《石猴》《大闹天宫》《游历地府》《天路历程》等代表性内容,传达出反抗权贵、因果报应、努力取得成功的道理,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4];W. J. F. Jenner在《西游记》的节选翻译中,以娱乐性较强的第34回为例,在表达原著情节的同时,还对其所蕴含的道教、佛教的象征符号进行了研究,使英美世界的观众不仅可以阅读到奇妙的故事,领悟到西游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余国藩教授在TheJourneytotheWest中,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并添加尾注等形式,使得《西游记》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接受度更高,对于《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传播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 译介途径

长久以来,《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主要传播途径和模态形式是书籍,通过本土及海外出版社、报刊杂志及书展等媒介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其中,Monkey英译本就是由伦敦乔治·艾伦与昂温出版有限公司(George Allen & Unwin Ltd.)出版发行,该译本被多个海外公司重印,发行总量可观,在西方影响较大;外文出版社也对W. J. F. Jenner的JourneytotheWest四卷全译本陆续进行了出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西游记》的传播方式也逐渐改变,其传播途径也更加丰富,电影、电视剧、动漫及网络等全新的多种模态成为《西游记》在英美世界传播的重要渠道。以美国Dragonball:Evolution(《龙珠:进化》)电影为例,该作品围绕孙悟空这一角色,将人物所具有的情感、精神品质直观化地传达了出来,通过全球公演的形式促进了《西游记》的广泛传播。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创作出《西游记》动漫宣传片,以智能终端、互联网及广播等手段,支持受众在平台中观看宣传影片,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5]。2015年,美国AMC有线电视台推出了改编自《西游记》的6集功夫题材电视剧IntotheBadlands(《不毛之地》),该剧对原著的故事和角色进行了天马行空的美国式改编,借《西游记》题材阐发美国式的创意,赢得了可观的收视率。网络技术的完善使英美受众在网上拥有无限的西游空间,英美传播集团开发的科幻《西游记》网络游戏Enslaved:OdysseytotheWest(《奴役:西游记》),玩家可以在这款游戏中思考人工智能的趋势,探寻未来可能的世界。

(四) 译介效果

《西游记》作为一部文学宝藏,具有中国式的故事情节、表达方式、叙述逻辑和思想情感,可用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及再创作。《西游记》在文本译介的推动下,在英美世界的译介效果取得了成功,不仅被英美世界的出版社广泛发行,也被读者广泛接受,得到了较高的文学评价。《西游记》作品中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契合了英美世界受众喜欢猎奇、乐于了解异国风情的喜好,所呈现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也满足了受众的审美需求、接受取向,使受众和译者在认知上相统一,确保不同译本忠实于原著内容及思想精神,促进西游文化的传播。其中,Arthur Waley结合二战时代背景创作的Monkey英译本体现出对和平的向往,表达了协同努力、团结取胜的意愿,取得了爆发性的传播效果[6]。余国潘教授的《西游记》全译本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添加较多注释,使译本更具科学性、忠实性;W. J. F. Jenner的全译本较少使用注释,近于英汉直译,更具流畅性与可读性,这两个全译本均受到来自学术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英美世界的读者可以在具有时代性的《西游记》译本中找到所喜爱的版本、话题及人物,不同译本打造出了丰富的译本群,可以持续获得读者的反馈,加深读者对于西游文化的认知,与此同时,译者也可以进行释疑及矫正。

三、《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非文本变形和多模态传播

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文学名著与西方影视界、现代传媒的融合愈发紧密,创新出多模态化的作品,多模态作品中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资源能够比语言文字更好地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多模态传播不仅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范围,还提升了传播效果。《西游记》译本在英美世界广泛传播的同时,西游故事深入观众内心。在当今“视觉文化”时代中,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影视剧、动漫、舞台剧、网络作品等非文本作品层出不穷,实现了《西游记》从单一模态文本向非文本多模态传播的有效变形,重新演绎了西游文化。《西游记》的非文本形式顺应了英语文化和接受语境,传播呈现出更强的自由化、信息化和多模态化,以受众需求、偏好为导向,形成了全新的传播热点,拥有民族文化属性,迎合了市场化发展趋势,极大地促进了西游文化有效融入到英美世界中。

(一) 《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影视加工

《西游记》在美国的影视改编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当前主要以电影和电视剧的方式将《西游记》推介到美国,使得《西游记》赢得更广泛的受众,集多种信息模态于一体的电影和电视以其视听兼备、现场感强以及寓教于乐等特点,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获得更多受众。围绕《西游记》文学作品所创作的英美影视作品数量较多,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7]。其中经典电影包括TheLostEmpire、TheForbiddenKingdom、TheMoneyKing、Dragonball:Evolution,电视剧有IntotheBadlands。这些影视作品中的武打场面蔚为壮观,蕴含了特定的中国文化元素,对中国古典文化符号进行了加工处理。为了契合观众的审美及观影习惯,剧情倾向于英美式的审美趣味,表达西方式的英雄主义,被英美观众所认可和接受,掀起了中国武术风。其中,Dragonball:Evolution围绕孙悟空这一角色,将整个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依靠先进的科幻技术、仿真技术,模拟了真实的东方场景,将中西方文化、跨时空现代理念进行了整合,彰显英雄主义色彩,使观众沉浸于幽默的故事中,深化了对中国元素的理解,做到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8]。

斯皮尔伯格对中国文化有极大兴趣,他对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四个角色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表示将拍摄3D《西游记》电影,在影视作品拍摄中,更加关注《西游记》叙事性的表达,遵循文学作品美学性的原则,希望能够改编出集文学、文化、科技与商业于一体的新产品,实现中西方文化在精神和价值观的和谐契合,传达出西游文化的深层内涵。此外,北京儒意欣欣影业联合美国Paramount Pictures Inc,也有意向协同制作《敢问路在何方》3D影片,旨在通过中外合作的编剧形式,尽可能保持角色造型不变,运用特效技术来讲述魔幻西游故事,在传播西游文化的同时,契合西方观众的审美习惯,该剧备受人们的期待。

通过电影、电视剧的传播,《西游记》已经全面呈现于英美世界受众视野中,激发了受众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做到了寓教于乐,为西游文化的高效传播提供了保障,促使各层次和年龄段的受众充分理解、接受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从整体角度看,《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影视传播涉及到多方面的要素,包括角色特点、叙事风格、价值理念等,使影视作品烙上多元文化印记,也为西游文化走进英美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通过影视艺术的形式实现由东方到西方的经典跨越。在开展西游文化在英美世界的传播工作时,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需求,以中西方合作的方式,结合《西游记》内容对影视作品进行加工和创造,创新文化形态及传播模态,保证中国文学和文化被英美世界所容纳和接受,推动中国文学“出海”,向世界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二) 《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动漫接受

动漫作为一种特殊的国际语言、传播载体和传播渠道,不可避免地对《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再创作和传播产生深远影响。为迎接当年的北京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打造了时长两分钟的动画宣传片Monkey:JourneytotheWest,并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推出,此后该片被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平台陆续转载,迅速成为全球各大网站的热搜视频。基于此,英国广播公司还设计出10秒至60秒不同时长的精简版动漫视频,在奥运会的转播节目中进行插播宣传,将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抵达北京鸟巢取得“真经”的历程生动展现出来,揭示出奥运的主题,无论是在视觉效果、构思设想还是创意上均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西方观众对于Monkey:JourneytotheWest动漫作品的关注点各异,或是赞赏动画宣传片中具有东方韵味的音乐,或是欣赏中国传统乐器,又或是观看独特的角色造型、中国武术功夫,无疑是一场丰富多彩的多模态感官盛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英美世界影视创作逐渐开始引入中国元素,能够主动接纳中国文化,这明显促进了西游文化的跨文化交流。

中国在法国戛纳电视节期间也制作出《西游记》动画片,成功打开了英美动漫市场,在推进中国动漫走向全世界的发展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动漫作品契合了国际动漫主流习惯,给予原著充分的尊重,重现了和谐、愉快的娱乐氛围,做到了东方神韵与好莱坞动画风格的完美整合。该作品备受英美发行商的关注,市场接受效果可观,展现了国际动漫市场对中国文化的强烈需求,表明《西游记》动漫产业和西游文化的传播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Aquamen娱乐公司在中方持股下围绕《西游记》的主题内容拍摄3D动画片KONG,以此来挣脱以往二维动画放映的束缚,将身临其境的体验带给观众,实现《西游记》动漫传播的突破式发展;2015年,动画电影MonkeyKing:HeroisBack(3D)/CUG:KingofHeroes(3D)正式上映,在神话故事中融入了侠义情怀,独特的东方风格场景和武术动作设计有机结合,不仅满足了不同类型观众的观看需求,还塑造了国际化的角色形象,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外,由中美联合编剧和监制的MonkieKid动画片选材于《西游记》,阐述了主人公击败怪兽并完善自我的故事,备受低龄观众的青睐,带动了相关动漫产品的销售。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基于多模态语篇的动漫产品均与国际多模态传播相接轨,有效服务于将西游文化推向全世界的发展战略,使改编的《西游记》动画片与国际动漫品味和传播方式相契合,这就保证了西游文化在英美世界的接受度,使《西游记》动漫呈现出良性、可持续和多模态化发展的传播势头,有助于树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漫化品牌,打造出崭新、鲜明的东方文化名片。

(三) 《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舞台效果

在英美世界中,《西游记》也常常被改编为舞台演出剧,通过画面、场景、独白、灯光、造型以及唱腔等多模态的形式来演绎《西游记》,使《西游记》的受众更加广泛,提升了在英语文化领域的传播效果。同影视剧相比,《西游记》舞台演出剧的形式相对固定化,对成本投入的要求也较高,普及度相对有限,但却呈现出的全新的审美特征、价值表现力,所以也成为西游文化在英美世界的一大非文本传播载体。

美猴王题材的话剧一度成为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戏剧学院的中国代表性戏剧。在极具空间感的舞台上,通过舞台造型、现代话语及形体动作,生动演绎了孙悟空的境遇,并有效塑造了孙悟空英勇侠义、不屈不挠的形象,此舞台戏剧将《西游记》的故事内容与英美观众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有机衔接,以跨时空的方式生动有效地凸显了孙悟空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反映了英美新一代青年充满幻想和不乏过于自信的社会心态,激励他们学习孙悟空勇于面对艰难困苦、乐于接受挑战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在英国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期间,连续开展了12场Monkey:JourneytotheWest歌剧表演,将中西方戏剧元素同美猴王角色融合在一起,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带给他们酣畅淋漓的视觉体验。该剧在不断打磨和凝练之后,于Sottile Theatre进行了表演,表演极具现代感,不仅歌剧设计、表演及音乐整合了中西方文化艺术元素,还参考了中国传统戏剧表演方式,实现了不同场景和故事情节的顺畅转换,也做到了演员与观众间的良好互动,以其迥异的音乐风格被誉为经典歌剧之一,在促进西游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后,该歌剧还被凝练为90分钟的音乐剧,针对惩恶扬善的主题选取了智闯火焰山、三打白骨精等经典片段,使音乐剧同时具有流行音乐会、京剧、数码动漫技术及西方歌剧的多重文化特质,向西方观众讲述了西游故事。此外,Monkey:JourneytotheWest还被编写为音乐杂技剧,通过对叙事方式、京剧脸谱、趣味化造型及国际语言的整合,将西方音乐、英雄主义精神传达出来,使惊险的杂技表演相对柔和化,在林肯中心上映后吸引广大西方青年观众前来观看,荣获了“年度盛宴”的称号,将《西游记》演绎出全新的趣味,传达出西游文化的价值观,影响了一大批西方观众。

同时,北京根华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合音乐剧创作理念及表现方式,围绕大闹天宫的片段推出了MonkeyKing:ABroadway-styleMusical音乐剧,塑造出神猴英雄形象,凸显出孙悟空的刚毅和无畏精神,使传统音乐剧与中西方文化、舞蹈及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迎合了西方观众的喜好和兴趣,在英语文化市场占据很大的比重。在英美世界中,《西游记》舞台演出剧属于传统高雅艺术,积累了一定的观众群体。随着《西游记》舞台演出剧的不断发展,逐渐应用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戏剧性,另一方面还要凸显多元、异质、创新等时代特征,使舞台剧拥有更强的现代感,增强舞台的综合性功能,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呈现出真实、震撼的表达效果[9]。在《西游记》舞台剧的表演过程中,还要有效引入舞蹈元素、动漫技术以及音乐旋律,保证观众可以真正理解、领悟西游文化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反思。

(四) 网络传播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美民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线上西游”,网络赋能新媒体传播,使《西游记》以丰富的多模态资源有效实现了与英美民众的沟通并建构互动关系,网络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像、视频和链接等多模态符号和资源,能够比语言文字更好地实现读者互动。正是在网络平台的助力和造势之下,《西游记》的网络传播才呈现出遍地开花、异彩纷呈的局面[10]132。例如,英国流行音乐家Shaun Gibson游历中国时,受到《大话西游》和中国现代广场舞的启发,萌发了把《西游记》和现代流行的音乐舞蹈元素有机结合的创作灵感,于是,2014年Shaun Gibson录制了时长4分多钟的中英双语音乐视频,随即将西游音乐视频发布在互联网上,该视频于一周内风靡全球互联网。此类视频的网络传播案例不胜枚举,《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的生命力通过网络在英美世界得到了延伸与继续。

此外,网络游戏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西游记》网络传播方式之一。英美世界的游戏玩家可以下载和畅玩一款后现代版本《西游记》在线科幻游戏,其英文游戏名为Enslaved:OdysseytotheWest,即《奴役:西游记》。这款网络游戏于2013年10月由 Namco Bandai 公司发布,描绘了一个被战争摧毁的150年后的世界。然而,在那个世界里,生命并未被消灭殆尽,人类复兴的希望犹存,但是由于战争爆发,人口锐减,机器人取而代之,统治了那个世界。因此,为了重新夺回人类的统治地位,幸存之人必须为重掌命运而战。该款网络游戏的主人公是一位被奴役的伟大战士Monkey(猴子),他机智勇敢地逃出奴隶贩子的监狱,巧遇精通电脑和电子游戏但化为女儿身的 Trip(唐三藏)以及精通机械制造的Piggy(猪八戒)。他们用金箍棒等各种兵器和魔幻技能一路拼杀,从而成功护送和保卫唐僧返回乐土,重建人类世界。这款游戏为《西游记》和英美世界玩家群体之间搭建了联系的桥梁,刺激了英美受众置身西游世界之中的欲望,为《西游记》的对外传播发挥着重要的推介功能。

四、结语

在英美世界,名著《西游记》通过文本、非文本两大传播形式和多模态传播途径,实现了西游文化在西方的有效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游记》译介在英美世界的推广、宣传得益于其在西方的主动译介和接受,同时也与其译本数量和版本质量方面的积累、沉淀有很大的关系,形成了基于西方本土化的文化场域,在英语国家广为人知。《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译介传播虽然在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面向英美世界受众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效。

推进《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传播工作,还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优势,通过影视、动漫、舞台等演绎形式,有效利用多模态符号资源丰富的网络新媒体,建立新型西游文化多模态传播模式,促进西游文化在英美世界的深植,将中国多元文化元素推向全世界,进一步改善中国文学及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和谐发展,丰富人类文化色彩,以跨文化交流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构建各种文化兼容并蓄的世界文化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译介英美译本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16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
军事历史(1996年3期)1996-08-16 03:05:20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军事历史(1993年5期)1993-08-21 06: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