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建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2023-03-01 01:50:47张琰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3年12期

张琰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国企党建工作的开展不但应提升党建水平,而且需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从而推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实现国企核心竞争优势的增强。换言之,国企党建不但应凸显公益性职能,而且应凸显营利性职能。国企党建本质上是政治领域分析的课题,而企业治理则是经济领域的内容,两者分属不同的制度,两者坚持的基本规则也存在差异性[1]。并且,尽管企业发展中两者之间会形成矛盾,可是两者之间不会形成排斥,国企只有探究两者融合的方式,才能够很好地凸显国企党建跟企业治理的作用,进而深入促进国企的发展。下面,笔者主要对国企党建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以及跟治理结构相融合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国企党建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转化党组织政治优势为企业制度优势

国企发展中需要凸显制度制约效应,然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太过关注内部利益,而不重视外部利益。企业治理中凸显党建跟社会责任的融合作用,能够保障企业内部利益跟外部效益的协同发展,兼顾社会效益与企业发展效率,从而促进企业跟市场、社会的融合发展。

(二)有利于企业治理架构中党组织的渗透

国企发展在法人治理环境以及制度框架管理要求下,需要界定权力制衡、效率、产权制度等,企业治理结构中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能够很好地体现其政治领导优势[2]。企业管理中凸显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可以保障党的核心思想跟企业经营发展的统一,推动企业不断完善治理结构,确保人才的双向准入、互补、培养。

(三)有利于以党的理念调整和指引企业的发展

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受到党的理念的直接影响,只有在企业中凸显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有效统一企业发展战略和党的理念,才可以提升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我党始终以人为核心,倡导创新、共享、绿色发展,不但契合基本国情,而且跟国际战略定位相符合,跟新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有效统一党的发展理念和企业经济建设,可以凸显党组织对企业发展的领导和推动作用。

(四)有利于在企业文化中渗透党建文化

国企文化旨在由思想层面增强员工认知,而党建跟国企文化都是思想引导的范畴,都是指引企业和员工通过奋斗实现发展目标。企业治理结构中渗透党组织,可以凸显彼此推动和互相融通的效果,以党建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和进步,从而有利于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建设也需要跟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相符合,跟国家发展要求相适应,坚定党的方向,凸显企业文化自信,从而以企业文化推动国企和谐与稳定发展。

(五)有利转化党组织群众优势为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优势

党组织通过对群众的服务,可以显著提升组织向心力和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和谐发展[3]。企业发展中党组织具备纽带作用,无论是工会,还是共青团等组织,都为国企发展创新了思路。国企党组织建设有助于强化员工的主体观念,激发基层群众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深入,实现互相团结、一起发展的目标。党组织制度中需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关注企业发展中员工的决策建议,凸显基层职工的主体性。

二、国企改革发展形势下党建工作的任务

(一)协调处理复杂利益关系

当前时期,为了进一步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进步,同时也是为了使国企股权具备多元化结构特点,迫切需要党组织对一系列复杂利益关系进行协调处理,激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以置换以及收购股权、认购转债等有效地参与国企改革,支持国有资本在非国企中入股,实现彼此渗透、交叉持股混合所有制(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国有资本等)经济的进步,确保其逐步转变为一种固定的经济发展制度体系。资产所有者具备的权益非常之多,诸如选择经营者、决策关键问题等,在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的情况下,其也会具备非常繁杂的利益关系。在利益复杂化以及股权多元化的发展形势下,国企党组织需要在生产经营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即对股权投资方利益进行协调,需要从整体利益出发,维护国家和一系列主体的正当利益。

(二)创新履职方式

无论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还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都迫切需要国企党组织实现履职方式的创新。国资委监管作用的变化是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核心和主导,其需要从管资产管事管人转变为以管资本为主导,在界定企业经营权跟国有资本所有权的基础上维护国企的独立法人财产权,确保国企运行效率的提升。为了凸显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党的领导是不可缺少的一环[4]。这就需要强化国企党建工作,国企党组织业已变成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日益完善,国企应确保关键部署决策或中央方针的落实,推动国有资本实现保值以及增值的发展目标,而这需要实现履职方式的进一步创新,依法履行经济发展指引、依法依规运营的监督、关键决策的参数、职工正当利益的维护、关键干部选拔的主导等责任。

(三)跟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权利相协调

在国企综合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深入贯彻依法治企内容,都需要国企党组织凸显领导职能,跟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权利相协调。需要实现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办事环节、议事准则的规范和完善,通过相应的制度体系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在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中落实党组织的法律地位,有效凸显其领导价值,需要优化传统的国企党组织跟企业生产经营相脱离的情况,以及根据现代企业发展趋势完善和优化党的领导。一是应注重国企党组织建设,在国企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贯彻实施;二是应综合落实依法治企工作,界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国企党组织的权责联系,保障国企法人治理结构行使有效的权责。

三、国企党建工作跟企业治理相融合的有效方式

(一)应用内部结构融入方式,确保一系列党建要素变成企业治理的驱动力

一是鉴于国企党组织跟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互补,因此组织融合的实现务必清楚彼此间的权责联系。在国企治理工作中,党政联席可以很好地代替董事会以及党委会,换言之,对于董事会而言 其跟党委会成员之间存在较高的重叠率,而职工董事以及外部董事的制度组织缺乏,这是因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职责权限模糊等。为此,应依法依规进一步地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相关章程,从而以此为根据有效地界定党委会跟经理层、监事会以及董事会间的权责界限问题,以及厘清企业党委的相关工作机制、履职内容等。与此同时,务必有效地构建企业党委跟经理层、监事会、董事会的彼此支持和协调治理体系。二是界定国企党组织的履职方式以及内容,结合组织、思想、政治领导协调治理主体的作用。贯彻落实监督保障责任,保障企业落实党中央关键部署和重大方针政策,在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实现公平竞争市场目标的基础上体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三重一大”决策的贯彻实施中体现参与责任,阐述影响企业稳定发展和改革的关键问题的建议或意见,扶持国企的经理层、监事会以及董事会等充分地履职。三是资产管理部门应实现自身职能的转化以及升级,即进行所谓的放权或者是简政,从而使董事会以及党委会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稳定化和和谐化。并且,资产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资产管理的指标体系,有效落实出资人代表的神圣职责,在考核指标中划归资本经营效益为唯一性的指标,减轻对行政的干预程度,国企经营决策的中心环节是董事会,因此,应实现其职权的拓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建设董事会,以董事会跟党委会关系的协调处理为视角进一步界定彼此间的关系、议事规则、工作权责等。确保薪酬划分、经营管理者选择、关键决策上董事会的职权。

(二)建设国企党委在关键决策问题中的参与机制,有效融合党委领导跟企业治理

结合《公司法》《党章》等在企业章程中写入党委在关键决策问题中参与的流程以及内容。只要是关于企业决策的重要内容,都务必有效地开展党委的一系列集体讨论工作,换言之,无论是在董事会上,还是在经理层上,都应真正地凸显党委的监督效果和目的,并且一旦形成决策,就应有效推动职工群众真正地贯彻落实下去。其中,对于国企党委而言,其在重要决策内容中的参与涵盖非常多的方面,牵涉到国企党建工作、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属于党组织凸显中心价值的关键方式[5]。在参与决策过程中党组织并非充当“陪衬”,务必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保关键决策问题中党组织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国企具体工作经验,建构党委在关键决策问题中参与的“六步法”。具体来讲,第一步是明确议题。原则上需要企业关键领导确定议题,即企业班子成员阐述议题,要么是职能部门获得分管领导审核之后上报关键领导加以确定。第二步是准备工作。领导班子一起分析决策的关键问题,决策之前要求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进一步的调研。若牵涉到企业关键项目组织、重大经营的问题,应在决策之前根据流程开展法律审核、专业技术论证、风险评价等工作;若牵涉到职工自身权益的关键问题、设计重要规则制度等,则需要听取工会的建议或意见,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职代会审议以及通过。第三步是开展会前党委分析探讨工作。在仔细听取其他成员建议之后,主导责任人需要阐述自身的看法或观点,党委立足于对各方建议或意见的听取、调研论证阐述关键决策的建议或者是意见。第四步是密切结合党委会的相关工作建议,不断地改进以及完善若干方案。立足于深入调研,然后将改进以及完善的决策正式地提交董事会。第五步是有效地开展董事会决策工作。无论是党委还是董事会,都需要将探讨的建议很好地融入相关的决策体系当中,纪委书记和监事会主席发布有关议题的建议而不进行表决。第六步是实现决策执行考核的深入完善。针对表决通过的决策有效凸显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作用促进执行,构建决策失误容错纠错以及决策后的考评制度体系。事实上,建设党组织依法渗透企业重要方面治理决策体系有利于防范国企党政彼此代替和脱节,很好地处理经理会执行如何做、董事会决策是否做、党委会决定可否做等问题。

(三)实现企业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治理,有效融合依法治党和治企

一是结合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层级、功能等不同之处以及发展时期、产业质态等的细微差异,探究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管理方式以及责任定位等。无论是在国有资本参股企业中,还是在有控制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党组织都应凸显政治核心价值,以国企班组组织相应的党建工作。二是务必确保企业章程中有效地写入国企党建的若干重大问题,从而真正地界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6]。在企业工作规范、管理制度体系、管理系统中纳入党组织的机构设计、责任分工等,同时界定党组织在企业一系列相关的流程的工作模式以及权责。三是务必真正实现“三重一大”相关的决策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动依法依规、有序、稳定地执行相关政策。务必进一步细化决策的范围以及相关的权限等,切实落实监督,像是集体决策、职工参与、专家论证等等,以及建设相应的违规决策追究的完善化的责任制度体系。四是保障进一步规范重要领域以及关键环节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体系,真正依法推进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7]。在国企招投标、物资采购、投融资、重组改制中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优势作用,以及依法依规改革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问题,确保相关制度流程的公开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确保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监督体系中融入的完善化,有效融合企业依法治理工作跟党组织监督保障权责的履行

一是设计党组织务必通过监事会贯彻实施监督保障权责的制度体系。为了实现党组织监督功效的提升,需要由党委专职副书记来担任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担任副主席,务必保障至少一半的党委和纪委成员充当监事会成员。并且,无论是在董事会会议上还是在经理层会议上,都要求监事会人员的参与。这样一来,国企会受到监事会、党委、纪委的共同监督,确保企业治理中很好地执行纪委和党委的监督保障责任[8]。二是在内部监督机构的组织协调或统一中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优势作用。务必将监事会的具体权责规定于国企章程中,真正赋予监事会对企业高管的监察权、对企业财务的检查权、对企业经营异常的调查权、对董事会决议的建议或者咨询权等,即监事会具备绝对性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针对企业存在的监督主体比较多、监督效果差等一系列不足之处,监事会应懂得跟其他监督机构深入协调,有权要求它们的配合,从而真正地构建高质高效的监督运行机制。三是务必建设监事会为职工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制度。在监事会中组织职工代表融入,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的热情,提升国企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在国企建构互相协作、上下一心的监督效应。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企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动力源,也是党执政兴国的关键组成部分,国企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为此,国企在发展中需要一贯遵循党的正确领导,主动探究有效方式融合国企党建跟企业治理,这就需要国企党组织应用内部结构融入方式、建设国企党委在关键决策问题中的参与机制、有效融合依法治党和治企,以及健全党组织融入企业治理监督体系。只有如此,才可以推动国企的稳定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