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跨界合作探究

2023-02-28 10:00胡宇
艺术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数字艺术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索数字艺术(Digital Art)与“非遗”保护之间的跨界合作,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了解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之间的潜在合作机会和挑战,并探索如何通过跨界合作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法:首先进行广泛的文献综述,以了解数字艺术和“非遗”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数字化艺术与“非遗”保护领域的合作模式,包括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数字艺术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等。其次展开调研,深入了解数字艺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就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与可持续影响探讨两者的跨界合作。通过跨界合作,数字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结果: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之间的跨界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数字化技术如AR、VR技术可以为“非遗”保护提供全新的展示和传播方式,激发大众对“非遗”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同时,“非遗”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也可以为数字艺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结论: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的跨界合作是一种有益的合作模式,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数字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这一研究对于推动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的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数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探索

中图分类号:J0;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4-0-03

0 引言

第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于两个不同领域,它们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数字艺术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非遗”保护的意义是保证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存续和不断发展,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跨界合作可以促进两个领域的互补和共同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作出贡献[1]。

第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跨界合作,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具体而言,研究目的主要包括:分析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利用数字技术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支持;探讨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模式和机制,提出有效的合作策略和方法。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将为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跨界合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指导。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艺术之间的关联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头传统、行为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知识与实践、手工技艺等形式创造并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多样性、传承性、创意性、社会性为主要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一个社区或群体特有的文化身份和认同。

1.2 数字艺术的概念和发展

数字艺术(Digital Art)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媒体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数字绘画、数字雕塑、增强现实(AR)艺术、虚拟现实(VR)艺术、互动艺术等。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媒体的普及,数字艺术不断发展,能为艺术家提供更多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段。

1.3 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衔接与互动

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两者缺一不可。首先,数字艺术能够提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方式、新手段。其次,数字艺术可以与“非遗”跨界合作,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2]。此外,通过互动、参与等方式,还可以推动数字艺术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2 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领域的合作模式

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合作,可以通过数字艺术在“非遗”保护展示和活动中的应用,以及“非遗”保护档案、数据库建设来实现。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为数字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2.1 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合作

2.1.1 在“非遗”保护展示和活动中应用数字艺术

在“非遗”保护展示和活动中,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艺术可以通过VR、AR和互动装置等技术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给观众,使其更加生动和具有参与感。比如,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通过VR技术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韵味。此外,数字艺术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展示和多媒体交互等方式,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背景知識,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3]。

2.1.2 发挥数字化技术作用,建设“非遗”保护档案资料和数据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为了记录、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建立和管理大量的档案和资料库。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这些资料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可以更加方便地存储、检索和共享相关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也可以应用数字技术对受损的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和重建,以便开展修复和保护工作。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机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数字化地展示和推广给更多的人。

2.2 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的联合

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的合作是推动“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这种合作形式涉及数字艺术家与“非遗”传承人之间的合作,以及数字艺术社群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

2.2.1 数字艺术与“非遗”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数字艺术与“非遗”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是一种跨界合作模式,旨在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实现对“非遗”的再现和传承。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为“非遗”艺术家提供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工具,还能为数字艺术家提供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元素。

首先,数字化艺术创作在再现和传承“非遗”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将“非遗”的元素融入数字艺术作品之中,以更加生动和直观的方式展现“非遗”的独特魅力[4]。

其次,“非遗”艺术家对数字艺术的创新借鉴也是这种合作模式的重要内容。通过合作,可以借鉴数字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技术手段,为创作注入新的元素和思维方式。数字艺术的创新性和实验性特点可以激发“非遗”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使其在传统的基础上得以创新和突破。

在文化遗产保护展览中,数字艺术家可以通过VR、AR技术,将场景和元素呈现给观众。它们能够创造出让观众身临其境的虚拟文化空间,感受“非遗”的文化底蕴。例如,艺术家Woongki Sung和 Takehiko Nagakura 创作的AR Mail from Harbin(《来自哈尔滨的AR邮件》)。同时,数字艺术家还可以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将“非遗”技艺以数字化的方式加以记錄与呈现,确保“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2.2.2 推进数字化艺术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数字艺术社群在“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数字艺术社群由数字艺术家、文化学者、技术专家和“非遗”保护从业者组成,他们共同致力于探索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的交叉点。

数字艺术社群通过举办研讨会、展览和艺术节等活动,促进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机构之间的合作。他们提供平台和资源,使数字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能够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数字艺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此外,数字艺术社群可通过研究和创新,促进“非遗”保护档案建设过程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他们致力于开发用于“非遗”信息和知识的收集、存储和传播的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而这些数字化的档案和数据库不仅可以提供给研究者和学者使用,还可以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参考和学习的资源。

3 跨界合作创新和可持续效应推动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的跨界合作,不仅在合作模式上有所创新,还将对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产生重要影响,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3.1 创新性影响

3.1.1 创新运用数字艺术的“非遗”保护

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遗”保护艺术形式,在应用上带来了诸多创新。如以虚拟形式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如VR技术,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其所散发的魅力。这种创新应用不仅能够保障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还能保护“非遗”的原始性和独特性。

除了这些之外,对“非遗”的记录和保存,还可以实现数字化,如NFT艺术、区块链加密技术的应用。建立全面的“非遗”档案和数据库,能够详细记录、分类整理“非遗”各方面的情况。

3.1.2 跨界合作对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的推动作用

在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创作出更多新成果。数字艺术家可以通过创新的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将“非遗”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这种创新的呈现方式,既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又能激发观众对“非遗”的兴趣和热情,给“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使“非遗”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感。这种创新的艺术形式,既能吸引更多观众,又能给“非遗”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2 可持续性影响

3.2.1 数字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跨界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跨界合作在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领域的合作模式中,对“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数字艺术和“非遗”保护机构的合作可以起到推动作用。将“非遗”以更生动多样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通过对数字艺术的创新运用,增强“非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数字化的存储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和数据库。这样一来,“非遗”的信息可以更加方便地被保存和传播,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可以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保护和传承方法。

3.2.2 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模式产生的影响

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模式对“非遗”传承和传播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一是通过数字艺术家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可以将传统的“非遗”技艺与数字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还可以将新的活力和创新注入“非遗”传承。

另外,数字艺术社群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也对传承和传播的可持续性产生了积极影响。数字艺术社群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非遗”在更广范围内传播。比如,digitalarts社群成员可以将“非遗”资讯通过数字化平台和社交媒体等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从而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结语

4.1 总结

通过研究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跨界合作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在“非遗”保护展示和活动中运用数字艺术,意义重大。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其次,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档案与数据库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化的档案和数据库不仅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方便研究者和保护机构进行数据管理和共享。

4.2 数字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跨界合作的启示

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的跨界合作提供了一条创新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之路。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将“非遗”以更多样化、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同时,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非遗”保护机构有了更加高效便捷的资料管理和分享方式。这种跨界合作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数字艺术的发展,还可以推动“非遗”的传承和传播。

4.3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只对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的跨界合作进行了初步探讨,还有一些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可以进一步探索数字艺术家与“非遗”传承人之间的合作,深入了解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互动和合作模式。同时,可以围绕参与度和对“非遗”保护的影响,研究数字艺术社群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今后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的跨界合作,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字艺术与“非遗”保护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博.数字技术对宝坻皮影戏的创新传承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24):321-325,357.

[2] 赵希岗,纪天驰,曹东.基于AR技术非遗京绣的价值阐释策略研究[J].艺术教育,2022(11):221-224.

[3]冷荣亮.数字媒体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J].邢台学院学报,2018,33(3):76-78.

[4]吴健.文化遗产数字艺术呈现新模式:以数字敦煌展陈理念与视觉传达为例[J].美术观察,2022(10):18-22.

作者简介:胡宇(1985—),女,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当代艺术、数字艺术、“非遗”文化、数字艺术与“非遗”融合。

猜你喜欢
数字艺术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艺术在云南景颇织锦工艺传承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数字艺术教育
电子商务包装的互动研究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数字艺术设计原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