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民 焦广明
砀山梨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从2008 年开始注重对砀山酥梨炭疽病(黑点病)的防治研究,试图筛选出效果理想的防治药剂, 用以指导生产。 参与试验的药剂有甲基硫菌灵、苯菌灵、代森锰锌、施纳宁、咪鲜胺、噻霉酮、二氰蒽醌、溴菌腈等,砀山本地市售的,与炭疽病(黑点病)有点联系的杀菌剂几乎全部参试。
从2009 年开始,我们在酥梨园里实施了系统试验。全年用单一药剂防控炭疽病,年终调查防治效果。 药剂浓度用的是高限, 例如大生(80%代森锰锌) 通常用800 倍液, 我们用到500 倍液;世高(10%苯醚甲环唑)通常用3 000倍液,我们用到1 000 倍液。 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80%代森锰锌、22.7%二氰蒽醌、50%咪鲜胺锰盐、 50%咪鲜胺铜盐、30%肟菌酯等。
2010 年以来,我们又把试验重点放在了配方上, 看哪两种或哪3 种药剂复配能够更好地控制病害。这个试验参试药剂很多,浓度也达到了极限,复配种类多达3~4 种,用药间隔不超过10 天。 2019—2022 年,我们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配方:30%肟菌酯3 000 倍液+22.7%二氰蒽醌1 000 倍液;80%代森锰锌600 倍液+22.7%二氰蒽醌1 000 倍液;22.7%二氰蒽醌1 000 倍液+50%咪鲜胺铜盐(或咪鲜胺锰盐)1 200 倍液;80%代森锰锌600 倍液+22.7%二氰蒽醌1 000 倍液+50%咪鲜胺铜盐1 200 倍液。以上配方在正常年份防治梨炭疽病效果较好,但若遇到多雨年份, 特别是6—8 月降雨量大、降雨次数多的时候,梨炭疽病依然不好控制,果农很头疼。
针对这些年防控梨炭疽病的实际情况,我们产生了一些反思: 是不是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除了药物防治,能不能从栽培上找出一些解决路径?
经过探讨分析我们认为,中医讲究“扶正祛邪”,讲究“标本兼治”,讲究“阴阳平衡”,这些理论对果树植保工作也是适用的。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扶正祛邪”的关键是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毋庸置疑, 炭疽病的发生蔓延与近几年树势变弱有很大关系。 据砀山县梨产业发展服务中心2007 年调查统计,砀山果农对肥料的投入与植保成本同比均增长了1 倍(按常规计算,肥料成本应高于农药成本2~3 倍),有机肥施入严重不足,“本不固,则邪气入”,这就不难理解炭疽病为什么爆发了。植保上有个名词叫“侵染”,这就说明病害几乎全部来自外界,中医曰“正气充盈,则邪气难入”,只要增强了树势,叶片和果面的蜡质层就会增厚,枝条就会充实紧密,果实细胞液的浓度就会提高, 外界病菌孢子很难侵入,即使侵入也难以生根,所以“扶正祛邪”是当务之急。
近几年我们在防控炭疽病上注重的是“化疗”(化学方法治疗),按医学观点说,化疗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少副作用,在杀伤病灶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正常细胞。同样,我们使用大量农药防控炭疽病,也会对树体、果实造成肉眼不可见的隐性破坏, 比如内吸性杀菌剂混配高渗透助剂, 很容易使叶片和果实表皮的防御能力减弱;超量用药造成药害频发;长期刺激叶片,导致树体枝干和果实的皮孔、气孔钝化,自我调节能力下降;药水落到地面上,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肥力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
“扶正祛邪”的最大误区是,许多果农把偏施氮肥所造成的枝叶旺盛误认为是树体健壮。其实营养均衡、各器官协调、各组织充实才是壮树的指标。 所以,“扶正”不单单是追肥的问题,还必须有其他栽培措施辅助。
其次,“标本兼治”提倡综合管理, 内外兼顾。
炭疽病产生的黑点是“标”,是表象,是症状,光治标不治本,肯定会走弯路。 中医讲究“标本兼治”,讲究“本愈而标消”,针对炭疽病也要先治本,这个本就是增强树势(这是老本),就是“防病于未然”(这是根本),就是规范用药(这是正本)。如果不从“本”上解决问题,就是把黑点硬压下去,其他诸如褐点、红点、灰点同样会出现。
保住老本的做法是科学施肥, 增加土壤有机质;合理修剪,调好光路水路;疏花疏果,看树势确定产量。掌握根本的做法是搞好预测预报,适时用药。 然后就是要对症选药,不违规用药,不超量配药,不大量混药。 彻底改变“重标不重本”的观念,不能老是把眼光放在选择农药上,总希望研究出一种特效药能把黑点除净, 而忽略土壤、树势、环境等因素。
“标本兼治”目前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在农药中混加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用药治标,用肥固本,标本兼治,这是植保和栽培紧密结合的措施。 从长远来看,“治标想着本, 治本兼治标”是果业发展中的一个系统工程,有待继续研究实践。
最后,就是“阴阳平衡”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阴是雨、雪、雾、霜,阳是晴天、干旱、光照,“无阴不生,无阳不长”是规律,不可抗逆。 多雨多湿是病菌产生和病害发展的先决条件, 近几年砀山地区阴雨较多,降雨量超过往年,再加上管理粗放,间作太密,树冠郁闭,整体环境和局部气候都造成阴气太重,阳气甚弱,这就是炭疽病爆发的环境诱因。 酥梨炭疽病爆发最重的2007 年, 7 月份雨天15 天, 降雨量440 mm,8 月份雨天9 天,降雨量192 mm。 这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天灾,无法抗拒,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人为应对措施, 这几年我们指导果农“增阳减阴”,间伐密度较大的郁闭园,合理修剪,调节局部通风透光,开沟排水,尽量达到“阴阳平衡”。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梨炭疽病,明显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