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潇
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报党刊要迅速行动起来,审时度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迅速抢占新的舆论场,牢牢把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充分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作用,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工作都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都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党报党刊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阵地,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回顾党报党刊百年发展历程,党报党刊历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引领舆论的主流阵地。
党创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向导》周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在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祸国殃民的罪行,批判各种错误主张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土地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经常刊登毛泽东、周恩来、项英等苏维埃中央政府领导人论述健全苏维埃政权重要性的文章,指导基层苏维埃政权建设工作,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周刊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宣传和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起到了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至今,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心同德,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着“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报党刊步入繁荣兴盛时期,地方党报党刊陆续大量创办,从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角度、方式和层面传递党的声音,形成合力,在记录时代、服务大局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由此可见,党报党刊自创立以来,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斗争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着舆论“风向标”、思想“坐标系”价值“主心骨”的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党报党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党报党刊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因此,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
而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演进,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网络影响力变得更强,影响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报党刊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让党的思想、党的主张迅速抢占新的舆论场。
近年来,党报迈开步伐,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23年,人民网研究院对全国1330家主要报纸在2022年的融合情况传播情况进行了考察,形成了《2022-2023报业融合发展观察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以来,各级报纸加快渠道建设步伐,广泛连接用户,占领新兴传播阵地,扩大影响力版图。考察的1330家报纸中,电子报在自建平台中开通率最高,网站开通率次之。自建客户端的开通率虽然较低,但覆盖用户最广,远高于其他渠道用户。13家报纸的客户端新增下载量超过千万。[1]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队”在新的舆论场上,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强。以党媒的排头兵人民日报为例。全媒体时代,短视频正处在黄金发展赛道。在短视频方面,抖音、快手两家公司仍占据两强位置,抖音月活突破5亿,快手月活突破4亿。[4]2018年9月,人民日报正式入驻抖音。截至2023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抖音粉丝数量超过1.7亿,发布作品5907条,获赞120.1亿,远超同类抖音账号。截至2023年11月,人民日报粉丝量6720万,人民网粉丝量4028万,许多单条视频播放量超过4000万,在快手媒体号生态中表现优异。由此可见,党报党刊在新媒体时代仍能大放异彩。
然而,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党报党刊的媒体融合之路仍然充满挑战。2021年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党报微博分化明显,除五家党报外,34家省级党报及293家地市级党报共计开通了485个微博账号,平均粉丝量为67.6万,粉丝量中位数为13.3万。与2020年相比,党报微信公众号平均发文量及阅读量下降。[2]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党报党刊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把稳方向,就要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利用发挥好自身优势,不断改革创新,与新兴媒体共同发展。
1.不断提高党报党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对于自媒体,党报党刊信息来源正规、把关严格、内容全面,因此权威性、可信度也最高,这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
随着网络发展,信息出现爆炸式增长,随之出现的是虚假新闻大量充斥网络。网络新闻反转的现象屡见不鲜,新闻公信力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在面对网上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时,网民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理性。在网上读取新闻时不少网民更倾向于选择可信度更高的党报党刊等“官方媒体”或是不再立下判断、盲目相信,而是选择“让子弹飞一会”。由此可见,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越是关键时刻,党报党刊“定海神针”的作用就愈加显现,其与生俱来的权威性能够给予公众极大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对党报党刊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与之相对应的是,相较于其他新媒体而言,党报党刊报道一旦出现偏差甚或失实的话,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更大,“掉粉”更快,对公信力的损害也更直接。这就要求党报党刊要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办报质量,维护好权威性,才能吸引更多受众关注。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报党刊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在传递党的声音的同时,收集民情民意,做好答疑解惑工作,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方面,党报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的优良传统,到田间地头去、到学校工厂去、到居民小区去,访民情、察民意、听民声、汇民智,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最真实的意愿有哪些;另一方面,及时将党的好政策好消息传达到百姓心中,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党报的信息来源于各级政府,内容真实可靠,因此在答疑解惑、服务群众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位如何划分、今年高考形势怎么样,创业就业有哪些利好政策,养老金多少如何发放等等,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关乎民生的点点滴滴在党报都能得到最权威的答案,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对党报把稳舆论场的主导权有促进作用。
3.坚持“内容为王”
全媒体时代,优质的内容仍然是稀缺资源、融合之本。党报党刊在人才调配、信息获取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更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优质作品进行推广,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树立新风尚。2022年,内容更加优质成为媒体融合呈现出的特点之一。不少党报着重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上精心策划,力求出新出彩,创作出大量导向鲜明、可读性强的精品力作,并借助新媒体进行推广,爆款频出。例如,2023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推出人工智能编辑部4.0,各类作品全网累计阅读量超2亿。[3]
党报党刊从纸上走到网上,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要做的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与时俱进,从技术手段到思维方式、从表现形式到报道方式,都要大胆创新,从而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
1.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要正确认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关系,是优势互补的促进关系。党报党刊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在做优做强内容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2.报道方式要更灵活
在政策的发布与宣传上,不能做简单生硬的“复读机”。如果说权威性是党报党刊的一大优势,那么“死板说教”的报道方式则是一大不足之处。由于报道方式的呆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对党报党刊的固有印象都是“刻板”“无趣”。其实,党和政府在某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目光的聚集点。然而,不少“政策性”的报道容易被“框架化”“数字化”,即把政府采取的措施一条条罗列出来,把取得的成效用一个个数字堆砌起来,语言刻板形式生硬,读者看了自然会觉得枯燥乏味又觉得与自己无关,效果大打折扣。党报的新闻报道应该站在群众的角度,加强对政策的解读,增强与群众的互动,及时答疑解惑,有效地回应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3.表现形式更创新,更贴近百姓,让群众更喜闻乐见
融媒体时代,党报党刊面对的受众面更广、数量更多、层次更丰富、需求更加多元化。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融媒体时代,如何更多地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不同需求,扩大自身影响力,创新非常关键。打破常规、拓宽思路、大胆想象,“传统”与“新兴”相结合,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漫画的形式科普,形式活泼、语言通俗,让科普知识不再变得“高大上”,看不懂听不明,从而使更多人能容易接受;借助流行的力量推动正能量的宣传,如在杭州亚运会即将来临之际,人民日报携手刘德华推出了自创助威曲《登场》,人民日报抖音号该条视频获赞270.9万次、评论达7.3万条、转发11.7万次,为杭州亚运会增添了浓厚的氛围;根据重要新闻节点,精准策划,利用新技术制作新产品,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推出的互动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成为爆款,为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宣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在报道形式上,大力推进短视频的制作
5G时代,视频将是主战场。第5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4亿人和10.26亿人。此外,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预测,到2026年,全球5G签约用户将达到35亿,占移动签约用户总数的40%,50%以上的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由5G承载。报告还显示,目前视频占全网移动数据流量的66%,2026年这一比例将会上升到77%。毫无疑问,5G时代,视频会成为通用语言,将进一步取代图文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4]由此可见,在今后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短视频仍是舆论场上的必争之地。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新的形势下,党报党刊必须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牢牢把握住新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守好主阵地。在加快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党报党刊正在不断的摸索和创新,虽步履踉跄,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