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版贸编辑的核心素养探析

2023-02-28 17:35:48邓慧敏
传媒论坛 2023年23期

邓慧敏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高质量发展势不可挡。培养一支业务精干的版贸编辑队伍,是出版行业走出去的共同需求。版权输出人才是确保图书版权输出质量的重要保障[1]。版贸编辑作为版权输出人才和编辑人才的结合,需要更加过硬的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

一、思想素质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观念或思想的上层建筑,具有价值导向、行动导向和群众导向的性质,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灵魂。而出版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对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2]。版贸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等精神风貌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工作实效,这对版贸编辑的思想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始终把正确导向摆在首位。版贸编辑作为出版社与海外合作的窗口,更应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自觉肩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利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把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的优秀图书推向更多国家,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外国读者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版贸编辑作为出版社与海外合作伙伴的沟通桥梁,言行举止都代表着出版社的形象与实力。以版权输出为例,图书输出海外后,不但需要跟进翻译、审校、印前审核等环节,更应关注海外图书落地后的宣传推广实效,做好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工作。整个流程都需要版贸编辑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挑起重担,如翻译阶段应注意检查专业术语错用、漏译的内容,印前核查版权信息,印后跟进催办海外宣传活动等。版贸编辑需把海外版图书作为自己责编的图书同等对待,全流程掌握翻译、封面版式设计、排版校对、市场推广等工作。大多出版社虽然对海外版图书考核没有过细的要求,但只要图书上有自家出版社的名字,不论是何语种版本,都应负责到底。

(三)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服务意识

编辑要具有服务意识,既为作者出版优秀作品服务,也为读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服务,还要为社会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进步服务[3]。而版贸编辑在此基础上,还应摆正位置,为各出版中心勤作嫁衣,服务于出版社走出去工作的大局。版权贸易工作的中心是图书版权的引进与输出,而这些图书选题大都来自各出版中心。版贸编辑纵使参与大量外向型选题,也不可能精通所有选题类型。因此,版贸编辑应以全社出版走出去大局为先,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挖掘各出版中心的优质选题,进行适配版权输出推荐。版权引进则要求更高,在版权询价、合同签署、翻译出版备案、年度数据反馈等较长的工作流程中,版贸编辑需要注意各阶段的重点并按时序推进各引进出版流程,服务于引进图书的正式落地。

二、文化素养

在中外出版史上,出版家发掘文化名家的例子屡见不鲜。叶圣陶发掘了巴金、丁玲等人的小说处女作,而巴金发掘了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麦克斯·珀金斯发掘了菲茨杰拉德、沃尔夫、海明威等文学巨匠,还被菲茨杰拉德称为“我们共同的父亲”。这一切的前提是编辑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版贸编辑在此基础上,还需从多维度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一)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版贸编辑,最基本的文化素养是语言表达能力。版贸编辑不仅需要懂得如何以清晰的逻辑促成商务洽谈,更需要借助较高的外语沟通能力,与海外出版社展开合作。不论是面对面商务洽谈,还是电子邮件沟通,在表达上,应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言简意赅;在形式上,应做到口语表达连贯、书面措辞讲究。

(二)积累对外贸易常识

国际版权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分类之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社会制度、行业准则等,且货币、银行、海关等都参与其中,需各个击破、妥善处理。

商务礼仪。国际版权贸易所接触的对象都是海外出版从业人员,在商务往来上一定需要注意相关商务礼仪。参加国际书展等活动时,须提前预约并提早到洽谈地点;大型商务洽谈,需注意各级领导及外宾的座次安排、制定合理会议流程;如遇外事宴请,饮食习惯与禁忌尤需注意。版贸编辑平时应多注意商务礼仪甚至外事礼仪的学习与积累,更新相关知识储备。

文化风俗。版贸推介中,应按照当地文化风俗制定一国一策,避开文化禁忌、精准输出版权。充分做好本土调研,熟悉当地的政治宗教状况、文化市场规则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探索合作的可能[4]。以宗教信仰为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接近60%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在对埃及、黎巴嫩等阿拉伯语国家进行版权推介时,应及时规避与食用猪肉相关的选题。中国人的餐桌上最常见的肉类是猪肉,介绍中国饮食文化或菜谱类图书无法避开猪肉,针对上述区域输出此类图书的概率则较低。同样的图书转换输出地区,如欧美或者日韩,则有可能打造出生活类图书爆品。

贸易技巧。版权贸易作为贸易的一种,决定了版贸编辑必须掌握对外贸易的工作技巧。国际版权贸易中,需要重点关注预付金、报价、洽谈、汇款等操作层面的关键要素。拿图书版权引进来说,版贸编辑应全盘考虑预付版税、翻译费、图片版税、编辑费、封面设计费、排版校对费、印刷费、市场营销成本、货币以及汇款税费等情况,进行成本倒推,合理预估版权费用,最大程度为图书出版节省合理费用。而在报价过程中,更应合理控制不同情况下的报价节奏,以自身实力、数据、综合手段等争取最优报价,实事求是、灵活应对。

(三)掌握行业基本准则,储备合同及法律知识

一个合格的版贸编辑,必须熟悉掌握国际版权公约、著作权法、合同法等相关知识,并定期更新知识储备。在版贸洽谈顺利进行的同时,体现著作权及版权公约的合同需严谨细致。合同是保护当事人权益,确立当事人合作原则、方式以及行为的法律文件。版贸编辑倾向于使用制式的范本合同,在遇到特殊合同关系时则必须注意量身定制符合实情的细则,确定权利与义务、精确合同细节的表达,并注意双语合同措辞。尤须注意合同变更、撤销合同、抗辩权、合同的终止、合同的解除、解除权的消灭等,提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职业素养

邹韬奋先生有言:“一个好编辑的标准是乐其业,尽其职,负其责,精其术,竭其力。”一个好的版贸编辑的终极任务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要求版贸编辑充分理解和掌握国家政策优势,研究海外市场特点,有针对性地策划并输出选题,紧跟时代要求,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一)掌握版贸发展历史,用足国家政策优势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的版权贸易逐步向规范化、国际化转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范围不断扩大,文化走出去实效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的开展具有较为鲜明的“政府推动、企业主体”运作特点,政府的引导作用较为突出[5]。版贸编辑应合理运用政策优势,巧借政策东风,助推文化走出去。每年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申报已形成惯例,版贸编辑应针对相应时间节点,提前与海外出版机构沟通相关选题,为项目申报做好前期准备。

(二)加强走出去内容建设,打造走出去精品力作

“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作品如何突破地域文化差异,通过引发共鸣的故事和普世价值的传递提升中国出版的全球影响力[6]。很多版贸工作者以语言优势入行,往往不具备编辑岗位的能力。版贸编辑应苦练内功,尽早取得图书编辑职称资格,通过掌握图书从选题到纸质图书的编校出版全流程等技能,探寻中国故事与世界关切的契合点,策划出版走出去外向精品。

“按照分层传播的原则、分类传播的策略以及分群传播的方法,分阶段、分步骤的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在研究清楚传播受众需求的基础上,由合适的传播主体选择适合的传播内容,以恰当的讲述方式和传播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7]因此,在选题策划阶段,找准优质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行文方式创新对外话语表达,为图书版权输出打好基础;在选题内容方面,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应注重展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现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在呈现形式方面,应有机结合数字出版,加强平台建设、渠道建设和品牌建设,探索走出去融合出版的发展路径;在图书编校阶段,从图书起名到内文配图再到封面版式设计,都应考虑海外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与国际接轨,最大化发挥图书编辑的作用,为文化走出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以中国话语、中国叙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意识形态冲突日益加剧,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版贸编辑应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复杂性,在变局中寻求发展机遇,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版贸编辑还需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贸易拓展能力,尤其注重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

首先,应以国际化视野紧跟时代热点,主动发掘新客户、维护老客户,利用好国际书展以及线上推广平台,根据欧美、俄罗斯、阿拉伯国家等不同海外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输出。其次,实现版权输出后,应在翻译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学会说话”是中国主题出版走出去新的功课。[9]推进海外项目本土化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翻译本土化,在关注内文精准翻译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鲜明地讲好中国故事蕴含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作品展现更为生动的中国故事、更加鲜活的中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的中华文化。最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从输出国的文化风俗、市场实际出发,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携手优质海外出版机构推进项目落地后的宣传,借助海外热门媒体、国际书展、知名文化科研机构等平台,配合国内相应重大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举办海外宣传活动,吸引海外民众,引起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关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四)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期望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增强本领能力”,提出了“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版贸编辑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应切实增强“四力”,弘扬工匠精神,坚持终身学习。作为编辑,版贸人才首先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新知识体系、完善知识储备、提升编校技能,积极借助所在单位的人才培养机制,参加教育培训、专题学习等,不断在出版实践中提升出版编校本领。同时,版贸编辑应积极关注国际版权贸易动态、研究各国版权贸易特点、制定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定期参加版权经理人培训和论坛,对外应充分利用国际书展平台、加强与海外出版人的联系、提升将项目运营至海外的实操能力。

四、结语

中国出版走出去离不开专业的版贸编辑队伍,版贸编辑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顶层设计。版贸编辑肩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使命,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生产优质出版产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