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雷
(江苏省泗洪姜堰高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900)
在全面推进新课标要求落实的过程中,针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要具有时代性特色,要强化学科与科技之间的联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社会参与意识的目标。为了贯彻落实上述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师在充分应用网络技术搭建网络化物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禁锢学生思维的情况,容易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也为了更好地顺应网络环境时代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以下四个层面分析讨论: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与质量?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特有优势?如何依托网络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用性与趣味性,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能够被有效激发。
物理知识具有繁琐性、枯燥性特点,在学习环节强调学生良好的物理逻辑思维,因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理知识学习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层面基于网络环境展开高中物理教学,不仅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为学生呈现物理知识,也可以依靠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技术与物理学科充分结合的手段,通过搭建案例教学情境的方式,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以物理史实为例,该部分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特征,教师在课前导学阶段,需要遵循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兴趣激发因素,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播放与物理有关的科学趣闻、科学家故事,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明显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的作用。此外,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具有一定关联性,教师在教学环节,可以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具引进生活案例,为学生创设生动化的教学情境,同时配合问题导入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完成物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能够逐步形成物理学科素养。需要注意的是,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储备量以及生活经验丰富程度后,设置难度合理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摩擦力》时,教师就可以引出生活化情境,通过播放运动员滑雪的案例、冬季东北地区学生群体“如履薄冰”的行走、摔倒等过程,带领学生共同了解“滑动摩擦力”,明确“滑动摩擦力”认知两个物体相互进行接触与挤压,当二者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其接触面上会产生能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演出定义的过程中,要重点强调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接触和挤压”;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时,就可以通过播放2011年在韩国大邱举办的田径世锦赛中110m栏决赛视频,让学生对比我国运动员刘翔13.27 秒、古巴运动员罗伯斯13.14 秒百米比赛中谁跑得更快并分析原因。毋庸置疑,学生会认为罗伯斯跑得更快,但事实上,学生得出这样的结果的前提在于两位运动员所走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可以通过对比时间即可得出谁跑得更快。在引进案例方面,教师要特别重视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并在引进案例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交流与分享空间,让学生围绕该案例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讨论,鼓励学生结合小组模式在整合案例信息后,得出具体的结论。此种教学模式,高度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是现阶段最有效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物理知识视野、信息素养的教学手段。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由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而获得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以微课视频教学为例,就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所塑造的短时、高效的视频教学,无论是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视频,还是在课中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抑或是课后巩固阶段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通过应用微课教学模式都能够实现降低物理知识难度的效果。尤其是针对物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困生,此种教学方法的引进,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引出教材理论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通常情况下,微课视频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所制作的简短、可供分享的视频课件,依托其重复播放的功能,可以满足学生查缺补漏的需求。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磁场”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演示奥特斯实验或其他实验,让学生通过磁体或电流受力感知磁场的存在。在视频最后可以布置磁体磁场实验,即在磁体周围放置小磁针,检验磁体的方向、磁场的强弱以及磁场的分布情况,然后磁体上放置一块玻璃板,将铁屑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击玻璃板,铁屑重新分布后,就可以看见磁体周围磁场的情况,让学生自主完成上述实验,并在下一节课上课前与学生进行探讨,帮助学生理解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内容后,教师可以将相关微课视频课件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后利用微课视频重复播放功能,反复观看视频内容,理解弹力方向需垂直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桌椅板凳等一系列事物所受到的弹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微课视频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在学校网站等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网络技术串联教学内容与知识。
例如,为了进一步拍拖学生的物理思维与视野,教师可以发布课外学习任务,在简要提供相关资料链接后,引导学生完成资料佐证论点的查阅与分析,或者让学生结合小组学习的形式,共同完成相关物理问题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安排相关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抛体运动”“离心现象”,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分析与讨论后,鼓励学生通过列举生活现象与实例回答相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课后知识巩固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物理思维视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物理教学启发,帮助学生建立学好物理的行为与习惯。
高中物理知识在理解与内化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思维方式以及物理知识建立牢固程度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因此学生会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化特征,该部分特征正是物理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基于因材施教理念影响下,实现差异化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鉴于此,本文认为物理教师在利用网络技术实施差异化教学活动期间,需要建立全员学习、全员进步的理念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目标。展开来讲,在实施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其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落差以及自卑感,是结合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最适合其发展的课堂任务、目标。所以,本文认为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差异化教学,物理教师群体首先要做的工作内容就是依托网络技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即将学生学习信息录入到特定的程序或软件中,通过精准化分析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然后以此为基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其次,按照学生层次的不同,物理教师需要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案,全面性渗透分层理念,保证课堂提问、教学目标等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现实需要,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差异化教学理念。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内容时,教师方面就可以设置如下自主学习目标:第一,知道机械能形式,能够对动能、势能之间转化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知道机械能守恒条件与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第三,可以判断机械能守恒状态,能够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现实问题;第四,可以根据势能变化、重力做功、动能定理的关系,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五,站在能量转化角度,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条件。在学生完成一定时间的自主学习后,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不同形式的知识梳理题型,其中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推理题等,针对学困生、学中生,要求该部分学生题目回答正确率要达到70%以上,而对于学优生,则需要该部分学生题目回答正确率达到98%以上,同时在学生完成相关内容梳理后,教师还要借助网络平台搜集更为丰富的题目资料,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相关内容的巩固。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差异化教学的针对性,本文建议教师要立足于网络环境,实现教学数据的搜集工作,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整理学生问题回答频率以及正确率,进一步量化学生能力指标,然后结合雷达图展示学生优势、劣势、素质偏向,以此为基础,针对性设置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与目标。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需要面临严苛的高考大关,所以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被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所充斥,分给物理学科的时间相对有限,再加上物理学科学习与理解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常常会出现有心无力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物理教师为了保证物理学科教学成效,除了要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限时间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外,还需要依托网络技术,创建良好的线上交流平台,尽可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学生建立随时随地的交流,提高教学反馈与教学指导的及时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共点力平衡”相关内容时,该部分内容涉及利用平衡条件解方程,学生不仅要了解共点力的定义,同时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其次,要针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次,利用力的合成或力的分解,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力转化为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力;最后,利用平衡条件解方程。学生在自主完成相关练习时,可能找不准力的合成与分解,理不清二力平衡,搞不懂三位平衡,尤其是在物体运动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了学生解题难度。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方程列式,计算题目过程,避免出现知识的后移,教师与学生群体就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展开线上的沟通与交流,及时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指导,保证后续知识学习的顺畅程度,避免学生出现知识断层现象。此外,依托网络技术展开线上交流,教师层面需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重视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建立平等化的探究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层面所设置的课后作业内容,应该包括想象性作业、分析性作业、推导类作业、课题型作业等多种形式,保证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偏好,选择感兴趣的作业类型,然后当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后,需要将作业内容上传至学习平台,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所上传的内容进行分析,立足于开放性角度评价学生解答过程的欠缺之处。
综上所述,受网络环境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革,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有所提升,教师也由以往的教学传授者转变为教学引导者,此种变化为物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网络等方面进行连接,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有助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知识的高效内化,让学生结合网络技术的支持,获取更为丰富的物理教学资料。因此,为了进一步创新与发展高中物理教学,本文建议需要充分借助网络环境发展优势,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物理教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