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让学引思”的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探析

2023-02-28 16:25:57沈琳琳
学苑教育 2023年24期

沈琳琳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大单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教学思维,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逻辑化整合组织,通过设置相应情境任务、组织相应探索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经历思考、质疑、分析、探索、反思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从中掌握知识技能,建立概念性理解,并学会协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教师遵循“让学引思”教学策略,从多种教学路径做切入,调动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思维主动性,触发学生生物课堂深度学习,推动学生生物学科学习力不断成长。

一、整合大单元教学资源,渗透让学引思教育理念

教师要加大生物学科大单元教学资源整合力度,不把目光局限于单小节、单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是以大单元整体教学视角,深度发掘单元教学内容,科学构建大单元教学框架,为生物课堂让学、引思奠定坚实基础。

(一)挖掘单元教材内容

大单元教学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教学内容更大。教师要将生物学科阶段性教学作为整体内容进行深刻的大框架解读,紧密围绕核心知识主线,在大框架之下筛选、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相比于单个小节的知识教学,教师发掘的单元教材内容无疑有更强的整体性,能够更好地彰显生物新旧知识间的密切关联,帮助学生把碎片化的生物学概念性知识联结到一起,简化学生生物新知学习流程,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的准确度。

(二)引入让学引思策略

大单元教学结构下,生物知识的表象联系和内在关联更加突出,能够为学生更有条理性、目的性地投入到生物新知探索学习搭建思维台阶,也为“让学引思”教学机制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切准“让学引思”教育理念内涵,减少自身在学生生物课堂学习进程中不必要的思维干预,采取生物课堂教学留白的方式进行“让学”,赋予学生更广阔的自主思考及合作学习思维空间,使学生生物大单元学习主动思维充分激发。教师依托启思问题、驱动问题、研学课题等载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启动深度学习思维程序,发挥“引思”教学效果。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单元设计中,教材内容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绿色植物的生物结构、生物功能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三大模块核心知识,每个模块核心知识又包含了很多碎片化知识点。如,绿色植物生物结构学习中,探讨了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结构特点;绿色植物生物功能部分,研究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教师发掘单元教材内容,集中于单元内知识内容整合梳理,围绕“结构与功能观”生命观念,整合绿色植物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的对接教学点,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处理,以对比学习的方式进行“让学”组织,让学生合作分析绿色植物结构特点是如何决定其功能属性的,引导学生系统建构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更加立体化、系统化的建构单元知识体系。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编排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体系单元”,而是以“主题单元”形式呈现,具有鲜明的主题性特点。教师随之调整大单元教学方案,根据生物知识特点删减、重构课堂教学内容,将碎片化知识点系统整合到教学框架中,并合理渗透让学引思机制,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的完成生物知识自然生成和迁移应用。

二、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启动让学引思执行程序

教师立足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知识要素和让学引思目标,创设多元的生物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真实生动、活泼积极的单元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生物知识学习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潜力,改善学生生物学习认知品质。

(一)营造单元学习氛围

教师注重生物课堂的趣味化教学设计,深度分析大单元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对接点创意设计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将趣味教学元素融入到大单元教学组织当中,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大单元学习思维积极性。贴合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特点的情境创设手段较为多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情境、生活情境、竞赛情境、游戏情境等,都能为学生生物学科知识学习、生物学科能力成长提供有效助力,教师要正确把握情境教学的特殊价值,设置更加多样的单元学习情境类型,激发和保护学生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二)设计让学引思目标

让学引思教学视域下,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更强,学习思维潜力得到充分释放。这时需要教师设计明确的让学引思目标,为学生梳理生物课堂大单元学习主线,引领学生始终围绕生物大单元教学核心知识要素展开探究思考,推动学生生物新知生成建构。教师设定的让学引思教学目标要凸显多维性,要在强调学生准确理解掌握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知识要素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生物学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生物学科多元思维。

教学《生物圈中的人》主题单元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本生物教材只有这一个单元,大单元教学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宽泛,无法用简单的几条教学目标概括,需要教师根据大单元教学进度安排,分层次、分阶段设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如,《人体的营养》章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联系学生生活饮食习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立足学生生物单元学习认知起点,设计让学引思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分析归结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探究学习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组成,引导学生利用生活认知经验展开迁移学习,加深学生生物知识学习印象;《人体的呼吸》章节教学中,教师则侧重实验教学情境创设,通过展示肺部呼吸生物模型、播放短视频微课素材等方式,将人的呼气、吸气过程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强化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直观认知,为学生生物课堂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所谓“教无定法”,教师选择的教学手段要根据学生生物课堂动态学习情况变通调整,适应学生课堂学习实际需求。教师综合考虑班级学生认知特点、学习心理、经验基础等学情要素,梯度化设计不同章节、不同课时让学引思目标,灵活多变地选择契合度更高的情境教学手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生物大单元知识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

三、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丰富让学引思操作手段

教师以实验为主要活动载体,推出更多操作性强的学习活动课题,增强学生生物大单元学习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生物学科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效率。

(一)设置单元实验活动

实验教学在整个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占据极大知识比重,其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时,要将实验教学放在重要位置,推出更多具有较强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的实验学习活动,协调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增强学生生物课堂学习认知体验。初中生操作生物实验的经验还很有限,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理解能力都还存在较强局限性,教师应做好单元实验活动指导跟进,改善学生生物实验活动学习效果。

(二)传授让学引思学法

从初中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法选择来看,很多学生还是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机械单一,且实效性不高,需要教师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应对。教师加强让学引思学法传授,既要尊重学生生物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生物知识探索学习思维自主性,还要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动态指导学生生物课堂学法选择、探究进程,改善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生物课堂学习任务。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单元教学设计中,要想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生物结构特点,必须有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做支撑。教师加大生物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力度,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动性,从生活中收集实验材料,增加学生观察学习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腔肠动物水母、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蜗牛、节肢动物蝗虫、两栖动物牛蛙以及鱼、鸟等生活中较为常见或便于采购的动物,都可以作为单元教学实验活动的选材。教师以实验作为单元教学的主要抓手,在不同小节教学中引入相应动物,组织学生从多个角度认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并加强实验过程学法指导,着重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动物的外形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怎样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运用进化与适应观看待问题,深化学生生物大单元学习认知理解。

初中生对生物实验有着特殊的学习情感,乐于参与到各种实验学习活动中。教师提高实验教学重视程度,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发掘实验教学素材,设计一些形象直观、易于操作的实验活动,无疑能够对学生生物课堂学习兴趣带来直接刺激,强化学生探索学习的专注力,其教学效果自然更让人期待。

四、延伸大单元教学训练,促进让学引思实践内化

教师关注学生生物学科实践精神培养,创新单元训练教学设计,延伸大单元教学训练深度及广度,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搭建舞台,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知识内化,强化学生生物学科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一)创新单元训练设计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改变“题海战术”训练模式,更多采取“精题精练”的训练方式,减轻学生作业学习负担,提高学生作业训练效率。教师延伸大单元教学训练域度,创新单元训练设计,一方面围绕减负增效的训练目标,开发整合更多高质量的学科训练素材,依托具有较强典型性、针对性的作业内容,推动学生生物学科学习认知迁移,促进学生生物知识体系建立;另一方面着眼训练活动的创意设计,引入更受学生欢迎的趣味游戏、生活实践等,丰富单元训练形式选择,提高学生单元训练学习参与效度。

(二)组织让学引思实践

教师组织让学引思实践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应用方法和应用场景,推动学生生物学科实践内化。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存在广泛的联系点,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学科属性,多层面、多角度切入生物实践学习活动组织,为学生搭建生活气息浓厚的自主思考和实践应用学习平台,将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思维引向更深层面、更广维度,强化学生生物学科学习力。

教学《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单元内容时,相比于其他单元,该单元的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涉及到的概念性知识点不多,教师将教学侧重点由知识目标转向能力目标,创新单元训练设计,关注学生实践学习能力培养。如,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教学中,教师以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做切入,揭示生物分类的意义,接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所学生物知识,思考如何对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类型进行细化分类。留白必要的课堂时间后,教师梳理学生合作学习成果,针对性展开点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课堂核心知识学习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结束后,教师投放拓展学习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课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素材,结合课本学习内容,更加细致地分析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办法,延展学生生物大单元学习深度。

教师基于生物大单元教学结构特点,调整教学目标侧重点,在课中、课下设置启思性较强的让学引思实践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空间和实践学习机会,能够切实发挥让学引思教学机制的赋能作用,改善学生生物学科学习的思维有序性,拓宽学生生物学习知识面,促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知素材支持下,深刻理解和掌握单元知识内容。

五、结语

教师基于“让学引思”教育理念,围绕大单元教学优化创新展开积极教学应对,能够增强生物学科教学的体系性、整体性、关联性,帮助学生摆脱繁杂知识点的学习困扰,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初中生物教师要强化“大教学”意识,善于站在更高、更广的教学视角整合教学内容,创意设计多种类型大单元教学活动,将大单元教学设计贯穿于生物学科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彰显大单元教学的积极作用和独特价值,为学生生物学科学习能力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提供更多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