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对策

2023-02-28 16:25范兰英
学苑教育 2023年24期

范兰英

(福建省宁德市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福建 宁德 352100)

数学是小学阶段逻辑性较强、抽象性较高的一门学科,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概念学习,如几何、代数等,还包含了各种计算题、应用题的教学,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水平、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状态不佳,抗拒、抵触学习数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前预习环节的有效优化,丰富预习教学形式,以充分地提升学生的预习意识,使得学生在预习中就能够大体了解、掌握课程内容,进而有效提升正式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应用数学导案,明确预习目标

要想有效地促进预习环节的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仔细分析教学内容,有效开展备课工作,然后再根据课程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学导案,以导案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使得学生在明确的方向、目标下有效地开展课程预习,以有效优化预习环节。在设计预习导案时,教师也应该注重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针对性导案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针对学习水平、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效地设计“基础类”预习导案,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论知识点的预习。针对学习水平、理解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基础类”预习导案的基础上,设计“应用型”导案,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的基础上,多发现、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针对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布置“问题型”导案,布置拓展性、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在预习导案中感受到挑战性。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出现“茫然”的情况,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预习导案的引导下完成相应的任务。小学数学预习环节的有效开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使得课堂模式变为“学生主动学”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增设更多提问环节、互动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的预习导案设计时,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性划分,针对C类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概念出发设计导案,引导学生有效地预习,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性质;针对B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均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生活观察,有效地预习、思考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针对A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水平设计挑战性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有效完成任务。分层次设计的预习导案,能够有效指引各层次学生学习方向、预习目标,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预习”,以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丰富预习形式,激发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开展预习活动时,也是简单地布置预习任务,设置一些简单的概念性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再加上很多教师只是布置了预习任务,但却没有设置检验环节,这导致很多学生也不重视预习环节,有时候可能只是简单地翻阅课本,应付预习任务,对预习的兴致不高。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有效地丰富课前预习形式,以提升预习的趣味性、多样性,促使学生以自主、积极的态度加入到预习学习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有效联系生活开展实践性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效感知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预习学习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正方体和长方体》这一课教学,教师就可以布置操作型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知识点,以动手操作有效地预习、理解知识点,充分地以趣味化形式激发学生的预习动力,使得学生更轻松、愉悦、认真地进行预习。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效地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在本课程的预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来预习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相关性质,如:正方体与长方体分别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数一数”“找一找”“想一想”,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有效地了解、感知数学知识的奇妙之处,提前熟悉、学习正方体及长方体的特征。这类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也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预习自主性,提升学生的预习学习积极性。又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布置小组合作型预习任务。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提出相关的预习问题:“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引导小组成员有效开展探究,通过裁剪、拼接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的方式,探究这些多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更深层次地探究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预习中有效学习并理解相关内容。这样的小组合作预习作业,也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增强生与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和合作沟通,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学生之间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

三、依托信息技术,加强难点讲解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在课堂教学中也发挥着较强的辅助作用。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存在着很多难度高、抽象性强的数学理论知识点,仅凭课本学习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课程的重难知识点。教师就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围绕课程重难点内容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前发送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更加直观、形象的视频了解数学课本上涉及的概念内容,强化重难点知识讲解。另外,教师还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设计一些数学类游戏、数学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的创设下、游戏的吸引下,更认真、耐心地进行预习,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和效率,优化预习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当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学习水平,设计针对化、趣味化、合理化的微课教学视频及游戏,以充分落实“以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快速学习和有效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教学前,教师要思考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不理解的地方,然后针对性地制作微课教学视频,重点以趣味视频讲解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以促进课程教学的直观化、容易化,使得学生能够在视频的辅助教学下,有效突破课程重难知识点,大体理解、掌握。如很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无法有效地理解不同分母的分数应该如何进行加、减法计算,教师就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制作相关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教师以更直观、清晰的“涂色”方式教学生如何有效进行计算。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难度感知,提升学生的预习积极性、预习质量及效率。又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依托信息技术设计预习游戏创设生活情境,然后依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你能够帮助海绵宝宝量一量它的本子有多长吗?你能够帮助派大星量一量它的桌子有多长吗?”引导学生应用游戏中的“尺子”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预习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大多数小学生对于游戏保持着较高的热情,不用教师提醒就能够积极地加入到游戏中,从而进行有效预习。再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前,由于本课程内容的难度高、抽象性较强,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作微课教学。通过动画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底面图形,并展示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圆柱体,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性质;以同样的方式展示圆锥的正面、侧面、底面等,以直观化视频促进学生对圆锥体的深入记忆、理解,以促进抽象的知识简单化,降低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培养学生的抽象学习思维。针对圆柱、圆锥面积这一重难知识点,教师也可以制作微课视频,以创设生活情境、动画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以充分地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推动后续课堂教学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这样的预习方式,能够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清晰、简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预习体验。

四、强化预习检验,提升预习意识

只有充分地强化预习检测环节,才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预习意识,提高学生对预习环节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正式的学科课堂上,要留出5~10 分钟的预习检测时间,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发展水平设计预习检测问题、习题,以学生的“回答”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教师在检验环节过程中,还可以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充当“小教师”互相进行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整体感知,还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使得学生在互相点评下深入记忆课程内容、理解数学相关概念。在检验环节结束后,教师也能够充分地了解、掌握班级上大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然后教师可以据此快速、有效地调整自身原本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以促进数学教学的快速、顺利开展,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依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计算题,然后让学生上台书写步骤、写出答案。在学生写完步骤后,教师先不要着急进行点评,先让学生自己检查一遍,以避免马虎、大意的情况。在学生自检结束后,教师可以再询问台下的其他学生:“你们觉得他解的对吗?哪里出现了问题?”引导台下的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这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的步骤、答案,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点评完毕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实际解题情况以及台下“小教师”的表现进行总结性的点评、评价,并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并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性地讲解课程知识点,如竖式计算方法的正确用法、写法等。在这样的检验环节中,班级中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强,也会在“质疑”下更主动、认真地听取教师的讲解,探究课本知识,教师再有效地依据学生实际的预习情况,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讲解,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课堂活力,使得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下进行有效学习,以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构建。又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这一课程内容的正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几个时钟,然后指着分针进行询问:“这是什么?”指着时针进行询问:“这又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时钟的钟面上是几时、几分,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以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预习环节的重要性,有效开展预习教学,布置科学、合理的预习任务,以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可以有效应用数学预习导案,以预习导案引导学生确立学习方向、目标;丰富预习形式,以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带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强化重难点知识学习;强化课堂预习检验,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以更好地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