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策略探究

2023-02-28 16:25
学苑教育 2023年24期

吴 娟

(福建省武夷山市余庆小学,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法乱纪现象。这种乱象不仅影响着我国人民生活的稳定及社会的长治久安,对于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十分恶劣的。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违法乱象不仅出现在社会上,在中小学的校园中也是频频可见。恶意伤人等校园霸凌事件的频繁发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当前中小学法治素养的培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加强对中小学生这一群体的法治素养培育刻不容缓。特别是小学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受教育、塑三观的启蒙阶段,学校的法治教育是否到位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能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近年来“法治中国”战略理念的提出,我国不断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理念;而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中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奋力谱写依法治国新篇章。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小学法治教育虽有起色,但小学生的整体法治素养距法治国家建设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全面解析法治素养理念,通过单元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法治素养刻不容缓。

一、法治素养概念解析

(一)法治素养教学内容

从严格定义上讲,法治素养指的就是社会中的行为对象在所处生活环境中对法律章程制度、行为规范和社会中产生的法律的现象所形成的认知、观念、意志、情感和思想活动,同时在这些基础之上形成的学法守法、遵法用法的习惯和行为活动,它属于一种关乎法律的个人品格素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和理解就是形成其法治素养的前提条件;小学生把对法律的认知外化为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活动则是其法治素养的实践基础,此二者合而为一共同构成了小学生整体的法治素养。而在这二者的融合间,又有个不得不提的关节点——就是小学生的法治心理和法治思维。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法治心理及思维是小学法治素养教学的关键。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学习认知特点,学校应当在充分研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基础上,让小学生逐渐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能够树立起基本的法律意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治意识看待社会问题、参与社会生活。基于此,小学生的法治素养教学内容大体包括了法治认知、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四大板块及指标。对待小学低段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的法律认知,告诉他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以此为内核帮助他们初步搭建起一个基本法律法规的框架;而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学校以及小学教师应当进一步培养其法治心理和法治思维,了解作为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形成自觉循法、遇事找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将来成为遵纪守法、维护法律的好公民奠实基础。

(二)法治素养与德育品格

法治素养既是小学教育中独立的一个部分,又是整个小学德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其从本质而论是密不可分的。法治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德育的载体作用,而德育本身又需要法治作为其坚硬的后盾。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尚未形成完全的个人品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处于相对模糊阶段,因此,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抓住这一教育关键时期,将法治素养培育和德育品格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在帮助小学生初步搭建起法治框架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当代小学生法治教学策略

要加快推进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脚步,就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培育,将“法制教育”向着“法治教育”的高度推进,真正遵循和体现“法治”的要求,从小学教育严格抓起,逐步助力当代青少年树立起良好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法治素养,使其成为依法参与社会活动的好公民。

(一)确定目标,凸显法治要素

强化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首先小学方面应当明确教育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小学生搭建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法治素养由法治认知、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四大核心板块组成。小学教师要针对上述四个核心板块分别制定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逐次展开教学活动,保障小学生全面形成法律认知、建立法治思维、具备法律意识和树立法律信仰。当前小学开设有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普及让更多小学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道德”上,却对法治一块相对忽视。唯有真正重视起“法治”部分的教育内容,不断在教育教学中突显法治要素的存在,不断从学校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渗透法治教育,才能逐步帮助小学生提升法治素养。

对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不仅要按照课程和教材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治知识输出,更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结合起来。对于形象思维占据主导的小学生来说,法治方面的内容相对严肃、专业化,如果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孩子难以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法治教育的效果当然也会不尽人意。为此,教师在围绕法治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时应当着重从生活的层面去突出法治要素,如围绕跟当代中小学日常生活环境相关的一些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引出法治教育内容,比如通过对近几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当地城市犯罪案例的介绍引入教学内容。小学生年纪较小,对于法律相关内容兴趣相对欠缺,但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案情会大幅地激发其学习法治的热情,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教师设计的法治教学环境中。

(二)整合思政,连接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属于德育和思政教育的共同范畴,是公民个人素养层面的一种教育,而不能简单地归为法律专业方面的教育。而小学法治素质培养的目标也是让学生最终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做好小学法治素养培育工作,一定要充分整合思政教育内容,连接法治教学目标,将法治观念和法治态度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将法治知识的输出放在后一位,以此达到更好的法治素养培育效果。比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主题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想一想常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法律进程之中认清相关价值。此时可以再总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随机抽选学生扮演校外人员,另有学生扮演被胁迫的学生,他们不敢回家,逃避学习。那么面对危险事情,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此时可以展开讨论,加深学生的认知。当学生能够顺利应答之后,此时再进行法治思维的延伸。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截取《法制生活》之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小案例,渗透法治意识,讲解《民法典》《青少年保护法》等等,让学生能够对应课本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充分思考,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成为法律宣传小达人。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全面认识到法律的意义与价值,这对于提升学生法律思维具有重要帮助。

整合法治与思政教育,小学教师应当做到以思政理念作为法治教育的引领,精心对教学内容及形式进行设计,帮助小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法治学习质量的效果。此外,在法治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延展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合其中,如当前小学低段的法治教育是有具体内容要求的。例如:认识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标志,初步建立起公民、国籍、国家意识,初步树立起规则意识,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公安、消防、卫生标志等。在为小学生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当将此与思政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部分整合起来,让小学生在逐步形成法治规则意识的同时,也能更加了解、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想要建设祖国、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最终达成全面育人的法治教学目标。

(三)完善设计,围绕法治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才是引导他们学习生活的关键,法治素养的培育也同样要注意以兴趣为导向来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法治相关知识过于乏味和枯燥,一板一眼的课堂讲授很难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法治要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课堂设计,让小学生始终保持在一个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接受法治教育熏陶。

首先,作为小学教师可以尝试从日常的教学语言上来做一个最基本的设计,比如法律条文的通俗化转换。一般来说,教材或者新闻中涉及到法律部分的内容专业性都比较强,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更罔谈深入分析。因此就需要教师在传达相关法治内容时用更为通俗化、趣味化的语言来代替。具体采用怎样的语言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特点和交流模式来具体调整。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表意一定要和原法律条文相同,不能改变其原有含义,否则就是歪曲法律。

其次,在法治素养培育的教学手段设计上,教师也应尽量多花心思,以丰富多元的教学形式代替普通的“讲授式”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图画和文段的方式来向小学生输出法治教学内容,如在向学生普及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内容时,可以先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零食,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比较爱吃零食,见到这些喜欢的小零食注意力就会被全部吸引起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趁机向学生介绍一些零食中的常见添加剂,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好吃”并不意味着“健康”,使其在选择零食时将合法、安全、健康的要素置于重要参考位置,使其初步建立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教师也可以融入一些游戏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的设计,帮助小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来接受法治教育影响。比如,角色扮演类的游戏“我当小法官”“我是食品安全员”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的法律知识充分运用到游戏中来,在这种类似实践活动的游戏当中形成深刻记忆,真正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四)多方共育,落实法治精神

多方联合,为小学生筑起全面渗透的教育监管机制,是落实小学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的许多小学对于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认识都有所不足,更未建立起相关的监管机制。学校应与各方沟通形成完整的协同育人网,全方位落实法治精神。要提高法治教育成效,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都应当进一步提高对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视度,给小学生营造出多层次、多方位法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此外,相关部门还须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监管,对发生在中小学校内外的校园霸凌事件、未成年暴力事件及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严格监管,净化小学生互联网学习环境,对网络上各类不良信息及风向及时制止与整改。

此外,作为学校一方,要积极承担起主导家、校、社会多方形成共育阵线的责任,及时、定期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为家长普及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让他们积极与校方配合,共同为增强学生法治素养做出可行努力。当然,正所谓“言传身教”,家长在传递给孩子正确法治观念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法治观念形成积极影响。家、校、相关部门携手并进,为建设一个更加法治文明的和谐社会,全面渗透法治精神做出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教学中,法治素养的培育是小学生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影响着小学生个人的品德素养发展,也对我国能否顺利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在精读国家政策和相关课标的基础上不断精进教学,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此外,法治素养的培育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教师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应做到善于总结、及时反思,努力为小学生创设更好的法治教育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