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勇杰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1]6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贡献。”[2]21《新民主主义论》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性质、前途等重大问题做出的回答。在这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光辉文献中,毛泽东以宽阔的世界视野分析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论自觉和战略素养。步入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2。把握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秉持世界视野的生动展现和生成逻辑,能够启示我们深刻学习和感悟百年党史,从而以全面的战略眼光谋划工作,推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世界历史发展大潮中不断实现。
拥有广阔的世界视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重要特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这种特质集中表现为关注世界整体局势的风云变幻,把握国际国内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动向趋势,及时制定或调整党的政策策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秉持的世界视野,表现为他在这篇文献中深刻洞察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前途、革命策略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正确回答。
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革命,首先要搞清楚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历史特点,进而分析这种形势下革命的首要任务。《新民主主义论》没有回避这样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在文中明确指出:“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4]664,受各种社会历史条件和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具有封建性质的小农经济是整个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政治和文化自然也被赋予了封建主义性质;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扩张,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世界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自给自足、固步自封的经济状态,被迫被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所打破,“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4]664,其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可避免的被赋予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由此构成了现时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是“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政治、旧经济和为这种旧政治、旧经济服务的旧文化”[4]665,革命的目的则是在中国大地掀起一场彻底的社会风暴,建立起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
由此可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以其广阔的世界视野分析和论述了中国基本国情的形成原因,认为封建主义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根源,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则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轨迹;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妄图使中国彻底沦为其殖民地和附庸国,更是推动着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当时最为尖锐和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在世界资本主义运动进程中考察中国社会性质的形成与发展,判断把握各种纷繁复杂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内在实质,深刻揭示不同帝国主义国家及其代理人实施对华政策的本质目的,进而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既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秉持世界视野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分析问题的经典范例。
以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为逻辑起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地位进行了系统阐述。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腐朽力量的媾和,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是一场“双元革命”,即首先通过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原有社会形态,成为独立的民主主义国家,然后继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通过这样的阶段划分,可以清楚看到“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4]666,即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民主主义革命。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争均在空前强大的敌人面前以失败告终,使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膀上;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划时代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推动着中国革命在世界历史的伟大进程中为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4]667。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论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既然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将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继续推进,那么这场革命就不再是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蕴含着社会主义因素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所进行的必要准备;另一方面,在国际帝国主义想要侵略和瓜分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愿意帮助和支持民族解放斗争的整体形势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地方所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民族主义革命,都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战线的同盟军”[4]668。
如前所述,通过将中国革命置于世界革命的整体进程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伟大性。他指出,随着殖民主义逻辑的全球扩张引发越来越多尖锐矛盾,世界革命逐渐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结成了真正的革命同盟军,向共同的敌人即帝国主义进行最坚决的斗争;而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抗日民族战争,牵扯并消灭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量兵力,是对国际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直接呼应,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具有极其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世界革命发展进程中观察中国革命,厘清革命不同阶段的根本性质和具体任务,进而坚持无产阶级在革命发展中的绝对领导地位,确定党在中国革命发展中的斗争策略和行动目的,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世界视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必将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那么,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将会如何?能否选择走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建立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国家?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力回答:革命胜利后,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新民主主义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共和国……舍此没有第二条路走”[4]679。为什么资产阶级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毛泽东对此进行了深刻阐述:一方面,在当前革命所处发展阶段上,中国仍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相比较而言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力量却非常强大,他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进行民族压迫,绝不是想要帮助中国建立起与自己一样的资产阶级政权,而是要“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4]679,这是中国近代史的血泪事实;日本帝国主义采用的战争行径和殖民政策,更是表明“垂死的国际资本主义”对全世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严重依赖,这些情况决定了帝国主义国家绝不会允许中国建立自己的资产阶级专政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从世界革命形势的发展来看,中国要想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实现自己的民族独立,就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激烈斗争,坚决“站在反帝国主义战线方面,变成世界革命力量的一部分”[4]681,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在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胜利后绝不可能走上资产阶级专政的道路。
将中国革命置于现实的世界历史之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深刻揭示了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中国资产阶级对国际资产阶级的依赖性决定了其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取得抗战胜利,因而也没有能力在抗战胜利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的独立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则处于最受压迫和剥削的困境,丝毫也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能够以坚定的革命意志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人民对敌开展最坚决的斗争,因而也能够在抗战胜利后领导建立起一个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进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准确分析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是毛泽东具有世界视野的重要体现。
根据革命发展形势制定合理的斗争策略,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深入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策略问题,得出了只有建立国际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结论。首先,就中日双方军事力量对比而言,此阶段中国革命军队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储备都比较落后,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则是武装到牙齿、具有空中支援和重武器配置的现代军队;残酷的现实倒逼着我们必须充分寻求各方力量的援助,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否则“就休想最后胜利”[4]690。其次,就参与利益博弈各方的现实诉求而言,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发动的侵华战争,遥相呼应法西斯德国在欧洲战场对波兰发动的侵略战争,并利用德国在欧洲的军事胜利,逼迫英法两国同意撤走其在华驻军,要求美国停止对华经济贷款和援助,公然排斥欧美国家的远东利益,这就使得暂时联合这些国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成为可能。最后,就革命形势的发展状况而言,面对政治诱降和经济拉拢,国民党内部出现了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倾向,中国共产党需要寻找更为坚定的抗日力量;随着苏联同日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进一步尖锐化”[4]690,加上中国共产党与布尔什维克党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线的亲密战友,“联俄抗日”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不仅阐述了各方军事力量对比和政治利益博弈的情况,而且对中国文化革命的任务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再次论证了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对革命事业的必要性。他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4]694,要取得社会革命的彻底胜利,就必须进行深刻的思想文化革命;随着世界各国联系交往的日益频繁,进行文化革命不再是仅凭一国之力就能完成的任务了,而是需要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化,打造具有本国特性的新文化。综上,在世界发展的复杂局势中全面分析敌我矛盾,巧妙利用各方博弈的冲突,倡导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充分展现了一代领袖的世界视野和卓识远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政党特质或个人品质的形成,都是一定现实条件下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历史发展浪潮后作出的抉择,毛泽东能够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以其广阔的世界视野分析和解决革命问题,离不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他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起到的理论引领作用,离不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屡遭挫败带来的历史教训,更离不开中国革命发展要求所起到的现实驱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2]16习近平做出的这个论断,道出了党能够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伴随十月革命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传播,成为了无产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理论武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透视各种尖锐复杂矛盾斗争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进而确定革命的根本任务和行动策略,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具有世界视野的理论逻辑。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具有极为丰富的世界观、方法论内涵,包含着经典作家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运动发展规律的思考,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在撰写《新民主主义论》的过程中,毛泽东以“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5]22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在分清敌友的基础上把握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并以主体性方式洞察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内在联系,于对立统一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性质、基本纲领和前进方向;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6]31的阶级分析法为指导,深刻剖析不同阶级阶层在革命进程中的现实境遇,明确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主导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强敌,建立一个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和趋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以“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7]87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将中国革命置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整体发展趋势中加以考察,指明了无产阶级必须争取的革命力量和前进方向,彰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伟大意义。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8]14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以广阔的世界视野分析问题,离不开他对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掌握运用和他对近代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深刻认识。鸦片战争开启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此后的中国近代史成为了一部屈辱的血泪史。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了一个羸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更是逼迫中华民族直接面临着“救亡图存”的重大课题。然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选择放弃,无数仁人志士在民族危亡之际奋起反抗,用淋漓鲜血撰写了可歌可泣的民族抗争史。从封建旧王朝发起的洋务自救运动,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呼吁的改良运动,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近代中国革命的主线始终是反抗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强盛。但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经纬下,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全部以失败告终,不同阶级的粉墨登场都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尤其是资产阶级主导的辛亥革命被窃取胜利果实,更表明了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当然,正如马克思所言:“革命的进展不是在它获得的直接的悲喜剧式的胜利中”,而是“在产生一个敌对势力的过程中为自己开拓道路的”[7]445。这样的历史进程,驱使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只能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只有将中国革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争取和团结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才能改变“落后挨打”的窘境,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7]152因此,要分析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秉持世界视野的内在逻辑,必须到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现实革命环境中去寻找。《新民主主义论》最初是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讲演,其主要目的在于阐述清楚中国的国情是什么、中国革命的任务和前途在哪里,同时对国民党反对派的蓄意挑衅和责难予以坚决回应。这一时期的革命形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9]1479,越来越多先进中国人意识到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正当属性,转而向国际共产主义力量寻求援助;其次,随着广州、武汉等城市的失守沦陷,日军暂时无力组织发动大规模的战役,中日双方的战斗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最后,主要活动于敌后战场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极大的军事压力,国民党反动派却被日本帝国主义的拉拢政策所动摇,多次制造不同程度的军事摩擦事件,并肆意宣扬各种形式的投降论和“限共溶共论”,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中国革命置于极为危险的境地。事实表明,“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7]527,经过革命熔炉的锻造才能形成伟大的意志品质。正是中国革命的现实要求,倒逼着毛泽东站在更高的战略位置上观察世界革命发展动向,将中国革命“救亡图存”的现实诉求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宏伟目标相联系,将抗日战争与国际范围内一切反帝斗争相联系,巩固和团结一切民主革命力量,探寻能够使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摆脱枷锁、走向独立的正确道路。综上,彼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和革命发展形势,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具有广阔世界视野的现实依据和实践逻辑。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将中国革命与世界发展密切联系,以整体性眼光分析问题、研判形势,进而制定对敌斗争的最优策略,充分体现了他的世界视野。新发展阶段,我国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动中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将遭遇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战略思维,认真学习革命先辈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智慧,以世界视野应对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新民主主义论》撰写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此时,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环伺,内有反动势力蓄意破坏,中国革命事业正处于极为艰难的境地。毛泽东从民族利益的全局出发,在这篇文章中深刻剖析了世界局势的变化趋势与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景和未来,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和策略,充分激发了广大军民的战斗力和自信心,为战争与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向新发展阶段,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国际国内环境与条件的深刻变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筚路蓝缕,沧海桑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稳居世界前列,我们有绝对的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多个领域内的综合实力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所采用的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有待提升。这要求我们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28,统筹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确认识中国发展的世界性和世界发展的整体性,将现代化视为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准确把握各种国际性因素的交互影响,致力于形成更加有利的现代化发展定势,为世界发展贡献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中国方案。在数字信息技术引领全球发展的浪潮中,更是要抓住宝贵的战略机遇,制定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战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数字信息交互平台,通过国际交流互动提升自身的数字技术研发水平,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先机,切实推动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激发社会经济的效率与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优势,建设更高质量和水平的现代化开放型经济体系。
拥有强大的战略定力,是在复杂环境下以世界视野分析全局、做出最优决策的基本要求。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沉着应对各方顽固分子对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及政策的造谣和诬蔑,以强大的战略定力应对严峻挑战,将中国革命的进程与世界各国的矛盾纷争紧密联系,从多个维度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同时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略和目标。面向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战略性眼光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复杂性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用实际行动使社会主义事业在21 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品质。与此同时,更加自信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主动承担起了更加艰巨的国际社会责任,与世界上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与民族携手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奋斗。当然,伟大的事业绝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将会改变固有的不公平利益格局,为世界各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现代化方案,并充分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必将引来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诋毁和阻挠。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以维护自身安全为噱头,肆意挥舞制裁大棒,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所谓“遏制中国”政策,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妄图通过技术打压、经济制裁、政治挑衅、文化侵蚀等手段限制中国的发展,维护其在现有世界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攫取更多的国际利益,充分暴露了他们的霸权主义本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各类新型风险所具有的隐蔽性和侵蚀性,坚持自己的道路和方向,在积极回应各种挑战的同时,将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10]382,把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坚持以世界视野和全球思维谋篇布局,打造更加多元的弹性对话机制,倡导各国在国际交往中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通观《新民主主义论》全文,无论是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的论述,还是对抗日战争策略和战略的分析,贯穿其中的主线始终是毛泽东坚定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坚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矢志不渝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坚持世界视野、推进伟大事业的关键所在。面向新发展阶段,必须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夯实铸牢前进的群众根基,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确保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永远不变色、不褪色。
回望百年走过的路,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铭刻着极为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人民烙印。今天,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处,我们于风云激荡的世界形势和浩浩汤汤的历史进程中更加明确了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力量正是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1]11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夯实铸牢党的群众性根基,“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12]17。面向新发展阶段,我们既要胸怀天下,坚持世界视野,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把对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考察作为制定和执行重大决策的现实依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案;又要脚踏实地,坚持人民立场,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失作为各项工作的评判标准,确保始终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努力前行的奋斗目标。在持续增强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宏观叙事的同时,牢记马克思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运行逻辑的批判,警惕各种形式“物对人的统治”[13]469,切实约束和规范各类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深度聚焦各类关乎社会民生的现实问题,解决关照不同社会群体的发展需求,营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共同富裕进程中解决好、回答好“发展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于新时代的沃土上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