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淑凤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德育观念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此外,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要求学校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校园中的办学场地,要联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目标。小学德育实践中融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才能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一个优秀的环境。在正确模式的推动下,实现基础教育时期的道德素养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家·校及社会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小学德育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家·校及社会;三位一体;小学德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2-0042-03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呈现出了弊端。在小学德育引导的过程中也要求学校逐步转变教学模式。要让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联手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引导,才会在潜移默化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接受德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思辨意识。家庭与学校、社会联手会在学生熟悉的氛围中进行德育引导,这样学生的接受程度才会得到增强。学生的主动接受和实践参与,再加上三位一体的活动引导模式,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加速实现。
1.三位一体模式下小学德育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层次性的原则
应该注意的是结合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完成小学阶段的德育引导,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保证层次性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接受能力和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感悟,从易到难、从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样才会在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上和认知结构上建立起正确的逻辑思维结构。秉承对学生的不断指导原则,在层次性的基础上实施德育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心理意识上接受德育知识、认可德育课堂中学习的相关内容以及在实践中的感觉。在三位一体的层次性教育引导下,满足基础教育阶段的实践需求,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趣味性的原则
学校主动做到三位一体的德育引导,突破了课堂教学瓶颈,意图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完成德育知识的探究。所以,要秉承趣味性的原则,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感兴趣的内容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德育,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德育引导过程中的参与者,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主动加深感悟,探究相关重点。这样才会在趣味性体系的推动下,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德育引导在学生心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此才能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德育知识的乐趣,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3)启发性的原则
德育引导是指在思想上和价值观念上对学生实施引领,因此,理论上的教育和思想上的引导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点燃德育智慧的火花。认真分析生活、学习以及社会活动中包含的德育內容和正确的思想给不同活动带来的影响,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正确心理意识,促使学生在基础阶段能够获取价值观念上的引领。秉承启发性的原则开展各项活动,落实德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此能直接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让德育伴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始终。
(4)灵活性的原则
之所以要求做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位一体的融合化德育引导,既是要保证灵活性,也是要突破课堂教学和校园范围的局限性。因此,三位一体融合化的德育引导要遵循灵活性的原则。注意引导形式和引导方法,以及场地应该结合实际内容,基于学生的表现和需求灵活调整。如此,才能在此不经意的大环境影响下实施德育,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探索欲望。发现德育知识学习的价值,能够在生活中和活动中运用德育思想影响自身的行为,使生活、社会实践、学习与德育有效连接,进而,帮助学生走出思想道德观念的困境。
2.家·校及社会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小学德育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
教师若仅局限于课堂、校园完成德育知识的介绍,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能会相对较差。如果能融合家庭和学校在实践氛围中完成德育知识的再次讲述,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升,逐步理解德育知识的内涵。此外,结合三位一体的模式完成德育引导会改变原有教学过程的枯燥和乏味感,会将德育知识有生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德育引导过程更加高效。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弊端,为学生提供探索德育知识的环境,让德育的过程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促进德育效果提升。
(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三位一体的视角下德育课堂教学的引导做到了声情并茂和动静结合,能够使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加真实。融合化的指引模式体现了德育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带给了学生知识上的扩充和感知上的冲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生活化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情感意识上和实践中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在德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和信心。这样学生才会在一体化实践理论知识学习和验证思考的实践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打造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直观完成德育知识的验证和实践探索,在思考中和情感意识的不断深化中提高德育效果。
(3)有助于加强互动,营造优质氛围
互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直观地在生活中验证德育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考量。细致入微地将不同的知识渗透落实能够让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做到有效互动。对德育理论和在社会实践中收获的知识完成讨论和交流才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创新,在思维上得到发展,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一种有力体现。学生能够自主思考知识,探究德育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将德育真正落实在实践中,在思维上和心灵情感意识上与德育知识产生共鸣,才会真正实现教育引导目标。
3.基于三位一体模式促进小学德育发展的有效策略
(1)优化课堂,实施高效德育
学校主要需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因此,要想使德育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不断优化,引导学生完成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就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收获更多、感悟更多。调整模式,更新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德育课堂的主要阵地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后续的实践做好准备。例如,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可以适当融合信息技术模式进行图片和视频展示,这样能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德育引导的过程中也可以列举校园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加深印象。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背景,为学生展示中国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及党领导下的不同英明决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影响。展示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进行对比,使德育引导内容深入人心,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此外,在介绍校园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可以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思想,转变部分学生自私自利的思维意识。校园生活中会涉及不同的集体活动,如集体课间操或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运动会等,均体现一个集体团队协作能力下取得的成果。对比校园生活中发生的相关事件,让学生明确团结、相互协作的意义。结合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形成团结和相互帮助的精神。借此,德育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教学就会摆脱干瘪性、乏味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理论知识。后续家庭与学校在对学生实施德育引导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内容,参与知识的进一步实践和探究。
(2)共同协作,营造家庭德育环境
家庭教育引导是仅次于学校的教育引导环境,学生在家庭中分配的时间和在学校中分配的时间基本对等。因此,家庭中的德育引导也显现出了重要性。家长在家庭教育引导过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将德育知识传授给孩子,这样德育的过程才会更具实践价值,德育引导才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彰显出家庭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家庭中的生活氛围较为浓厚,因此,德育引导可以将更具生活化的内容呈现其中。首先,德育中尊老爱幼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话题,虽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经常涉及,但是仅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此时,家庭教育引导中家长要真实做到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尊老爱幼从家长做起,家长要爱护自己的孩子,同时尊敬家庭中的长辈。孩子才会按照家长的形式标准与兄弟姐妹和谐友爱,同时能够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长辈。家庭氛围中可以开展“捶背活动”,即,孩子给父母捶背,父母给家庭中的爷爷奶奶捶背,营造出尊老的氛围。同时,小学生在家庭中会得到父母的帮助,或者是哥哥姐姐的帮助。但是,家庭中也有比小学生年龄更小、更需要帮助的人群。那么,此任务就要分配给小学生完成,在潜移默化的家庭环境的塑造中让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美德。
此外,借助家庭氛围中的生活化气息也可以向孩子传授传统文化的德育精神。传统中会涉及不同的节日如春节、元旦、中秋节等,学校中的理论知识介绍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家庭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节日。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搜索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意义和象征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包括了哪些内容、不同节日的传统文化习俗是什么,结合真实度过的节日搜索其内涵、背景、意义和特色习俗,讓学生对传统文化加深了解。借此,就能培养学生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德育在家庭文化氛围中逐渐深入,影响学生,塑造有效的环境,促进孩子不断成长。
(3)社会实践,加深德育学习感悟
基于德育课堂中教学的知识组织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感悟能力也会在实践中得以提升。融合社会生活,让德育知识拥有应用的机会和实践验证的机会。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整体感悟能力逐步提高之后,会塑造出优秀的德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环境氛围,让德育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实践过程更具意义。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思考的相关活动,眼界也会逐步开阔,感悟会逐步增强。
例如,社会德育实践活动可以以“环保”为主题,环境保护为目前社会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也彰显了德育思想中的主旨,可以让学生了解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垃圾的分类情况以及清理情况,调查小区内的小广告和其他的不文明行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排队等影响德育文明建设的相关行为。从上述内容出发,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宣传德育思想。通过张贴条幅或情景剧演出以及发放传单等不同形式,将德育思想在社会活动中展示出来。学生能够成为德育思想的传播者,结合自己的演出和努力,让周围人更多地了解德育思想。纠正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为社会德育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基于上述实践,学生才会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到学习德育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德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宣讲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目标和相关措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周围人群的道德素养,让德育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彰显出重要意义。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就实践活动中发现的相关现象进行商讨,研究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宣讲德育思想、传播德育内容的不同形式,指引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传播学到的理论知识。
4.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新课程改革实践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学生实施德育引导,让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努力优化德育引导过程,让各项教育资源能够全面落实。在基础教育时期优化环境氛围,实施全面的德育引导,才能够从心理意识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三者结合营造出优秀的德育氛围,深入完成德育引领的优势,能够促进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形成,也会转变学生以往在学习中的态度,实现教学引导中的目标,进而,为学生的成长铺平道路,使学生逐渐产生良好的大局观念。
参考文献
[1]罗燕翔,高晓敏.新时代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Y市“新时代好少年”德育评价为例[J].中国考试,2022(08).
[2]刘玉霞.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路径探索——以万松园小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2(20).
[3]薛卉.立德树人 践行德育——小学班级管理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措施[J].华夏教师,2022(09).
*本文系漳州市2021年度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家·校及社会三位一体合力共促小学德育发展路径探究”(课题编号:ZJKTY211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