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专
随着“双减”和“新课标”的修订实施,科学设计减负增效的作业成了老师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一个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单元话题为线索,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系列任务为形式,将单元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整合起来进行的作业设计,即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应运而生。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视域下的作业设计, 对教师教学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单元作业设计强调目标导向,追求素养立意,体现学生“学”的需求。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把握单元作业的整体性、关联性和递进性,分析、整合、重组单元整体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话题语境中体验、实践和感知,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1.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的实际行动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基于“双减”政策“轻负担,高质量”的要求,聚焦单元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指向“结构化学习”,把学习理解、实践体验、迁移运用融为一体,使“作业设计”向“学习设计”转向,促进学生“会学”,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2.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
单元整体作业是巩固提升单元主题教学成果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充分整合单元内容和素材,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借助单元话题设置作业情境,引导学生系统探究英语知识, 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传统作业相比,避免了作业的随意性和碎片化。
3.激发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是促进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教师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更具趣味性、多样性、发展性的单元作业,学生在量身定制“营养餐”作业中拓展学习内容,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核心素养,可谓是小改革大作为。
1.科学性
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 围绕单元主题挖掘作业育人价值,确立单元作业育人目标。保持单元作业与单元教学目标相一致, 作业目标不仅巩固教学目标,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平衡作业质与量的关系,提升作业的质量与效益。
2.关联性
重视作业与课堂之间的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作业真正反哺于课堂。重视单元整体内部各模块之间的关联,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 重视新老话题之间的关联,以话题引领单元内容,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
3.层次性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权衡作业难度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匹配度, 设置与学生作业能力相匹配的作业。尝试实施“递进式”作业模式,将作业分为基础类、 提高类和拓展类3 个层次, 促进作业“弹性化”“个性化”,做到减量增质。
4.实践性
坚持以自主发展、实践创新为重,灵活设计生活型作业,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设计录音型作业,提高学生听说和鉴赏自我的能力。设计扩展型作业,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运用。设计探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能力。
1.聚焦单元主题,促进作业设计科学化
(1)定准目标,找准方向
作业设计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 教师应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围绕单元主题分层次提出基础性、拓展性、实践性三大作业目标,再将每个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方法目标、思维目标和文化目标,让学生远方有灯、眼前有光,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实现单元整体作业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如, 外研版二年级上册Module 9,Unit 1 重在让学生掌握季节词汇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气候词汇warm/hot/cool/cold 及相应衣物词汇sweaters/sunglasses/jackets/gloves,并用It's ...和We wear … We don't wear… 分别谈论不同季节的气候和着装。 笔者在设定作业目标时,除引导学生识记重点单词、句型外, 还延伸引导学生赞赏厦门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把词句“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上升到“迁移、创新、应用”层面。
(2)把握主线,突出重点
单元整体作业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教师应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探究单元作业的落脚点和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点, 精心规划单元整体作业主线。笔者认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语言知识的提升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构成了学生语言学习的3 条主线, 贯穿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设计单元作业时,应着眼于这3 条主线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作业成为巩固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天地。如,外研版五年级下册Module 1中, 主要是谈论工作。 笔者通过设计Draw,write and share about your family members' past jobs and workplaces.的作业,要求学生在掌握各类职业词汇的基础上,描述家人的职业特征和工作地点,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伟大,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形成自己的职业理想。
(3)统筹任务,培育素养
单元整体作业绘就“单元育人蓝图”,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和英语学习活动观, 设计具有“高结构”“强关联”和“共成长”特质的单元作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融合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聚焦单元整体知识建构单元规划,“分层” 设计学习理解类作业,“跨界”设计实践体验类作业,“进阶”设计迁移创造类作业,凸显作业全面育人的功能。如, 组织开展英语单元主题意义下特色的体验式活动,通过真实情境和问题驱动,让学生在调查、采访、 参观和交往体验中加深对知识和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意识,提升语言技能。
2.聚焦单元话题,促进语言知识结构化
(1)整合话题,构建结构
学习的本质是建构认知结构。 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要融会贯通、有效整合运用话题,打破单一语篇、 不同课型和课时之间的局限性, 打破“学科”之间、“册”之间和“模块”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 笔者梳理整合了小学阶段1 至12 册6 个话题,其中“节日”话题主要围绕When is it? What do people do? How do you feel? 展开。 在设计单元作业时, 让学生归纳相关月份和季节的词汇及节日事件,把碎片化知识点结构化,串成线。
(2)话题牵引,构建网络
教师应善于依托话题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重点引导学生梳理、聚合词块,把同一话题的词块组合成话题“网络”,让词与词之间有意义联系。还可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同一话题的典型句式, 让学生在理解话题核心内容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外研版四年级下册Module 1 中,谈论的话题是在工厂和公园里需遵守的规则(Rules)。 笔者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常见标志式样和英文, 感知规则(Rules) 无处不在。 Don 't …,please! 在不同场所有不同的说法,如,在图书馆就要说:Don't sing/ talk/ run...in the library. 在动物园就要说:Don't feed / touch/ beat...the animals.等等。 通过话题牵引,聚合新旧知识,词汇和话题意义联系随即接通。
翻译研究的主题归根结底是语言问题,而“翻译诗学”研究也应在保住翻译研究本体的基础上,兼顾影响文本生成的外围因素,唯有如此,才可以避免“文化转向”后翻译学研究学科地位的丧失。吕俊教授(2004:56)就曾明确指出:“文化研究如果成为翻译研究的主导,那么翻译研究就很自然地会走向终结,翻译研究就会仅作为政治批评与文化批评的佐证而存在,从而使这一学科消融在政治学与文化学之中,并成为它们的附庸。”
(3)谈论话题,实践运用
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教师要以话题作业为载体,创设和利用交际或篇章情景,将听说读写技能融为一体,结合话题进行写作训练, 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真实环境。如,外研版六年级上册Module 5 中,话题是写信结交笔友。 为帮助学生建构结交笔友的生活场景, 笔者拿出外籍朋友的照片并介绍其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给外籍朋友写信结交笔友,将学习和生活、语言和做事有机融合。
3.聚焦单元任务,促进学习作业生活化
(1)贴近生活,自主学习
让生活走进作业,让作业走向生活,能使学生轻松愉悦步入英语学习的殿堂。 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生活作业环境,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发展。如,外研版二年级下册Module 5 中,Talking about what people are doing.笔者让学生拍摄亲朋好友行为活动,运用He/ She/ is doing... Those girls/boys are doing... 描述亲人朋友正在做的事情, 通过生活化英语作业,快速拉近学生与英语的距离。
(2)走进生活,合作学习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 教师应把单元作业与生活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设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小组合作或团体活动,推进“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如,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组织开展英语小品小组评比活动, 锻炼学生开口对话英语能力,强化合作意识,增强群体凝聚力。
(3)服务生活,探究学习
“生活即教育”,教师设计“探究性”单元作业应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让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英语。 应鼓励学生勤动脑,通过开展“见解让学生讲,重难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英语运用思维。 应鼓励学生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易错处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英语探究兴趣。 应鼓励学生在情境作业环境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深化对语言知识的认知感悟。如, 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关于Stonehenge 的知识点时, 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感知和自主预习中找出疑难问题, 思考Why people built the Stone鄄henge?和What is the Stonehenge like?学生在质疑问题中,有效激活感知思维,形成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行为。
4.聚焦单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化
(1)注重形式,多元整合
单元作业要求形式多元化多样性,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 学生特点和语言层次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任务,促进学习过程最优化。 从作业类型上,可分为基础型、实践型、自主型和合作型;从作业意图上,可分为巩固型、检测型、反思型、运用型和拓展型;从作业功能上,可分为体验式、实践式、积累式和课题式。 教师还可以整合多元化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如,学习外研版二年级上册Module 10 后,笔者让学生选用自主型或合作型的方式完成Project about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的探究。 学生踊跃参与,家长鼎力支持,经过5 天的努力,学生们战果累累,PPT、视频、手抄报等作品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学生运用英语介绍作品琅琅上口、收获满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信息终端提交完成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反馈渠道,有效地凸显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的创新。
(2)尊重差异,难度适宜
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 掌握好作业难度和时长,做到因材施教。 对不同难度的作业题,比例要分布适宜,既要鼓励学生以“跳起摸高”的姿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又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学生作业时间应在合适的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让每个学生收获自信,获得成长。 如,学习外研版六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1 后, 笔者设计不同难度A、B、C 三个层次的作业,A:①熟读M7U1 课文②抄记M7U1(6 个)单词4 遍。 B:①背诵M7U1 课文②抄背M7U1(6 个)单词4 遍并默写。 C:①默写M7U1 课文、单词②介绍一种动物。 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能力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向提高性和挑战性作业大胆跨越。
(3)多维评价,激发潜能
多维评价方式可以使不同水平、不同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 为学生创造成功机遇。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可采用展示式、表彰式、成果式或档案式等方式;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可采取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各界参与或师生协评等方法,评价时间应多向化,可选择日常性、主题阶段性或期终总结性等评价时机。 如,笔者采用“积分换喜报”方式开展多维评价,设置了课堂互动发言、小组对话表演、才艺展示、背诵单词和优等作业等评价项目, 每个项目赋予1~5 分不等的权重分值,积分叠加达到20 分奖励值的可兑换喜报和奖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习探究的信心。
“双减”背景下,英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探究任重道远。 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加深入领悟“双减”和“新课标”,坚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单元话题为中心,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结合教学任务认真研究设计单元作业,提高作业育人能力,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