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彩如
(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13)
2021年3月3日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替代了旧版的GB 2763—2019,正式实施日期为2021年9月3日。茶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农药残留问题则是影响茶叶“健康”属性和茶产业健康绿色发展的重大负面因素[1]。新国标增加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的种类,对高毒性、高危险的农药残留限量则作出更严格的要求。这说明国家对茶叶食品安全的技术要求日趋严格,饮茶安全也被摆在更为凸显的位置[2]。
新标准对茶叶作了106项的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增加了41项(表1),增幅为63%,为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增农药残留限量内容涉及15种除草剂、18种杀虫剂、4种杀菌剂、7种杀螨剂和1种熏蒸剂。其中,胺苯磺隆、氯磺隆、甲磺隆等3种除草剂,丁硫克百威、甲基异柳磷、乐果、杀扑磷等4种杀虫剂,溴甲烷熏蒸剂等8种农残限量为新增的在茶树上禁限用农药。新标准规定的茶树禁限用农药达到30种,强化了禁限用农药监管,为监督执法提供了依据[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536号》规定自2024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使用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
表1 新增农药及其最大残留量规定表
与GB 2763—2019相比,新标准修订了5项茶叶相关的农药残留限量。丁醚脲、杀螟硫磷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由临时限量5 mg·kg-1、0.5 mg·kg-1修订为正式限量,高风险禁用农药克百威、三氯杀螨醇和乙酰甲胺磷则作出了更加严格的限量。克百威是一种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茶叶中含量超标屡见报道,如四川简阳某公司生产的景棱茉莉花手工毛峰(茶)克百威含量实际检测值为0.22 mg·kg-1,相比新标准规定的≤0.02 mg·kg-1,超标近11倍。三氯杀螨醇是茶叶中杀螨虫最有效的杀虫剂,在新标准中最大残留限量为0.01 mg·kg-1,相比于旧标准严格了20倍。乙酰甲胺磷在茶树上可降解产生高毒农药甲胺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552号》规定在茶叶中禁止使用,新标准将其最大残留量调整为0.05 mg·kg-1。
对比2020—2022年版《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茶叶农残检验项目(表2)看出,2021年检验项目比2020年减少8项,增加了唑虫酰胺项目。减少的项目内吸磷、敌百虫、氯唑磷、灭线磷、丙溴磷等5项为有机磷杀虫剂,啶虫脒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蚜酮为三嗪酮类杀虫剂,莠去津为三嗪类除草剂。啶虫脒具有低毒、高效、广谱的优点,在茶园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为高水溶性农药,可溶解进入茶汤,存在饮茶安全风险。随着生物农药等的推广应用,啶虫脒的检出率和超标率有所下降[4]。CHEN等[5]建立了茶园农药安全选用准则,并经田间药效结果验证,筛选出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唑虫酰胺。GB 2763—2021规定唑虫酰胺的最大残留量为50 mg·kg-1,而欧盟的标准为0.01 mg·kg-1,巨大的限量差导致出口的茶叶因残留超标被拒国门,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其使用规范不容忽视[6]。2021年《细则》将唑虫酰胺列入茶叶的风险检验项目中。
表2 《细则》(2020—2022年版)茶叶农残检验项目对比
2022年检验项目比2021年减少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甲胺磷、茚虫威、唑虫酰胺,增加毒虫畏、氯酞酸甲酯、灭螨醌、甲氧滴滴涕和特乐酚,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5个检验项目均为GB 2763—2021新增茶叶农残限量。随着监管部门对抽检工作的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改善,茶叶抽检合格率达到较高水平。2021年福建省局本级茶叶及相关制品抽检2 534批,不合格样品5批次,合格率99.80%。《细则》依据抽检情况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更新适当增删了检验项目,重点关注高风险项目,同时舍去一些项目以提高检验效率与针对性。
《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应以食品安全标准为本,制定风险项目,与时俱进,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为茶叶的监管提供依据。另外,中国作为茶叶出口大国,农残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茶叶出口、影响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因素。顾国达等[7]建议茶农应积极实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措施,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推广新开发的农残降解技术。GB 2763—2021被称为茶叶农残限量史上最严新国标,茶叶相关的农药残留限量规定虽已达106项,但与欧盟492项仍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是欧盟茶叶的供应大国,作为贸易壁垒,欧盟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项目要求多且严,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更新快。出口企业要按照出口国要求,检查茶叶农残情况,保证产品安全,规避风险。另外,国家应从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的角度出发,构建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形成自己的贸易壁垒,为茶叶生产和出口提供有效依据[8]。殷伟等[9]认为“有品类无品牌”制约我国茶叶出口,我国应注重茶叶品质,培育全球知名品牌,提升贸易中转能力,促进茶叶深加工和价值提升。赵光辉[10]认为中国茶叶应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政策东风,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突破口开发国际市场,同时挖掘国内市场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市场相互促进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