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2023-02-26 12:39李欣泽宋冠呈朱方林朱大威郑建初
江苏农业科学 2023年24期
关键词:产业兴旺典型案例江苏省

李欣泽 宋冠呈 朱方林 朱大威 郑建初

摘要:乡村产业兴旺是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根基。首先研判了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形势,认为江苏省基本省情是农业大省,具有农业产业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种植业和粮食作物比例偏高、粮食种植分布不均衡、农民第一产业收入占比低等特点。总结了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的三产融合带动型、“领头雁”带动型、社会资本带动型、科技帮扶带动型、挖掘文化带动型等五大带动模式的典型案例,从基础条件、发展历程、产业类型、取得成就等方面对各案例进行剖析。探讨制约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的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总体薄弱、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产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可持续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兴旺;江苏省;中坚农民;典型案例;融合;绿色;科技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24-0229-05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1],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既是经济强省,又是农业大省,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2]。近年来,江苏省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江苏样板。

尽管江苏省具有良好的乡村产业振兴基础,农业农村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按照产业振兴的要求,仍存在农业资源环境受到约束、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等许多短板。本研究分析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基础,总结近年来涌现的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剖析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借鉴。

1 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基础

1.1 江苏省基本省情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基础扎实

江苏省既是农业生产大省,也是农产品消费大省。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 733.8亿元,位居全国第6位,全省农业增加值4 959.4亿元,位居全国第6位;粮食播种面积544.4万hm2,居全国第9位,粮食总产量3 769.1万t,居全国第8位;蔬菜产量5 974.7万t,居全国第3位;生猪出栏2 258.7万头,位居全国第12位;畜产品肉类产量318.6万t,位居全国第13位;水产品产量500万t左右,位居全国第5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4百分点。江苏省粮食产量不仅满足自身 8 500 万人口消费需求,还有30%左右的产量外销到其他地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从主导产业布局看,农业产业特色鲜明

江苏省经过多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稻米、蔬菜、畜禽、水产、林木种苗、种业、农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八大农业产业。在区域主导农业产业方面,已经培育形成了射阳大米、兴化大米、泗洪大米、邳州大蒜、东台西瓜、阳山水蜜桃、阜宁黑猪、高淳螃蟹、泗阳食用菌、宿豫肉鸡等众多的县域特色主导产业[3],在全国同类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1.3 从农民收入结构看,第一产业经营收入占比不高

202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486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1.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 ∶[KG-*3]1,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第一产业经营收入4 657元,占比16.3%,第一产业中人均农业收入3 256元,占可支配收入比11.4%。由此可见,无论第一产业经营收入,还是其中的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例并不高,这也是导致农民对第一产业经营重视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1.4 从产出结构看,种植业比例居高

在江苏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中,种植业产出占比最高[4],2022年占53.7%。畜牧业占比略有下降,1978年占比为15.8%,到2022年下降至14.8%。农业发展离不开畜牧业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出占比达到50%以上。资源禀赋与江苏省相近的日本在“二战”之前有“无畜农业”之称,战后通过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比例不断上升,由战后初期的4%上升到1977年的27.5%,基本实现了畜产品自给。

1.5 从种植业内部结构看,粮食作物比例偏高

在江苏省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第1位,2004—2022年之间逐年增加,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544.4万hm2,占种植业结构比例72.2%,增加的面积主要源于“旱改水”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压缩面积。从近2年数据来看,比较效益高的蔬菜瓜果种植结构几乎没有变化(2021年占种植业结构比为19.31%,2022年为19.34%),可见蔬菜等比较效益高的作物种植结构还有大幅度提升空间。

1.6 从区域分布看,粮食产量和面积不均衡

2022年,苏南、苏中、苏北粮食面积和产量分別为62.8万 hm2和413.0万t、130.4万hm2和909.9万t、356.2万hm2和2 489.7万t。苏南、苏中、苏北同期常住人口分别为3 848万、1 683万、2 984万人,人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 0.016 hm2 和107.3 kg、0.077 hm2和540.6 kg、0.119 hm2和834.3 kg。2022年,江苏省粮食总产量超过50万t的县(区)有35个,其中苏南为0个,苏中有9个,苏北有26个,半数产粮大县(区)是经济薄弱县(区),全省12个重点贫困帮扶县(区)无一例外是产粮大县(区),这些地区农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农”问题和城乡矛盾较为突出。苏北地区对粮食产量贡献最大,苏中次之,苏南最小。

2 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近年来,江苏省涌现出一大批以产业兴旺为主导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典型,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本研究将其归纳为三产融合带动型、“领头雁”带动型、社会资本带动型、科技帮扶带动型、挖掘文化带动型等五大带动模式。

2.1 三产融合带动型:无锡市锡山区山联村

山联村地处偏远,位于锡山区与江阴市、常熟市3地的交界处。在2006年以前,山联村的主导产业是开采矿石,然而采矿业并没有给山联村带来真正的富裕[5],当时山联村负债1 000多万元,生态环境欠债更是无法估量。然而“以工致富”的理念早已积淀在苏南民间,“美丽乡村”“无工也能富”对当时的山联人来说太过“时尚”而难以接受,在山联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通过组织开展“山联村发展怎么办”大讨论、“走出去”参观学习等活动,消除了村民疑虑,达成了人心凝聚,形成了“无工也能富”的发展共识。首先,铁腕整治污染严重的小工厂,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整治村庄环境。在此基础上,山联村大力发展菊花产业,开展菊花和油菜轮作种植;开发出菊花茶、糕点、米酒、馄饨等深加工产品;将产业链延伸至三产旅游业,紧紧围绕菊花这一核心特色农产品去深入挖掘,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出了“春看油菜秋赏菊,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金色山联特色旅游,实现了乡村产业兴旺。山联村靠守好“绿水青山”赚来了“金山银山”,一二三产业联动合作,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闯出了一片“无工也能富”发展新天地。

2.2 “领头雁”带动型:苏州市太仓市东林村

太仓市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经济强,特别是建立在乡镇企业基础上的民营企业非常繁荣。太仓市东林村是苏南鱼米之乡的一个农业村,以村支部书记苏齐芳为首的东林村干部,紧紧抓住各种机遇,积极利用各种政策,引领东林村走上一条独具苏南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东林村干部敏锐地意识到物业经济在太仓潜力巨大,于是利用村集体资源、资金、土地盖起了厂房出租,年稳定收益在1 000万元以上。如果单纯靠房租支撑村集体经济收入,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是脆弱的。村干部们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寻求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他们及时抓住苏州农村改革的政策机遇,将全村147 hm2耕地集中进入村股份合作社,创立合作农场的发展模式,有效地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创办稻米加工厂,创立“金仓湖”优质大米品牌,延长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6]。此外,引进韩国技术和设备,建成秸秆饲料加工厂。各项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每年在1 000万元以上。靠农业经营获得稳定的千万元年集体经济收入,这在我国乡村发展中是不多见的。

2.3 社会资本带动型:泰州市兴化市东罗村

东罗村毗邻兴化油菜花核心景区,出产龙香芋、兴化大米、大麦青汁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具有优美的村庄环境。万科集团是我国著名的城乡建设开发商,2018年万科集团选择东罗村作为探索房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试验田”。尽管东罗村村民居住条件在苏中地区靠前,但是村民收入来源比较窄,主要靠打工工资,村集体经济收入途径也有限。虽然比邻千垛油菜花景区,有少量旅游经济收入,但是菜花花期短,短暂热闹过后长时间陷于淡季。为了解决乡村旅游的“潮汐”瓶颈[7],万科集团把战略目标定位在发展多元化乡村经济上。一是做强农业产业。依托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打造“八十八仓”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品牌的溢价收益,增加村民收入[8]。二是发展休闲旅游。在紧邻平旺湖的葫芦岛上,万科集团与村集体联合打造精品民宿,有效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民宿经济。万科集团为村民提供一定的创业支持,鼓励村民自己开餐厅、办民宿等业态进行错位式经营,增加收益渠道。打造特色的创意文化街区。开发研学游线路,结合不同时令展示农业物候,打造城乡对接融合的中小学生教育基地。万科集团在东罗村的实践说明,房企的资本优势、人才优势、设计优势、建筑优势、营销优势等,完全可以与乡村土地、民房建筑、特色农业、地方文化等资源结合,发生共振,产生叠加效应,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居住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改提升、农民就业增收等。

2.4 科技帮扶带动型:连云港市灌云县

灌云县是江苏省有名的贫困县。2006年以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针对灌云芦蒿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组织农户大力发展芦蒿产业,开展了大量科技帮扶工作。一是专家团队长期蹲点帮扶指导。省农科院派出以沙国栋、张培通为首的技术专家以及若干技术骨干,长期持续在灌云基地蹲点帮扶,现场解决芦蒿生产问题。二是省农科院与灌云县合作共建灌云芦蒿产业研究院[9]。在灌云建立了5个科技示范点形成强烈的引领辐射,并帮助制定灌云日光温室芦蒿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日光温室芦蒿产業的技术途径,建立芦蒿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和生产技术规程。三是落地实施多项科技帮扶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建立芦蒿高效种植新模式核心示范方,示范推广芦蒿工厂化育苗、优质高效设施栽培、无公害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以新产品新技术支撑灌云芦蒿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四是加强支部对接共建。以省农科院党委开展“一所(室)一村,文明共建”活动为契机,选择灌云县岗东村为试点,开展“所-村”支部的深度对接共建,提升经济薄弱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经济薄弱村打造一支带领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的强有力领导队伍。在省农科院的科技帮扶下,灌云县芦蒿主导产业得以培育壮大,当前灌云县芦蒿种植面积在2 300 hm2左右,产值达4.5亿元以上[10],成为江苏省最大的芦蒿生产基地。

2.5 挖掘文化带动型:苏州市常熟市勤丰村

勤丰村地处常熟市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2012 年勤丰村将稻作文化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灵魂”,创建江苏勤川农业科技公司,以勤川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为抓手,通过自身流转土地建立优质食味水稻生产基地 200 hm2,并联合周边5个村,建设千公顷无公害优质水稻基地,按照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要求,大力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勤丰村以江南稻米文化为基础,建立了民俗文化、家风文化、农耕文化、健身文化等四大特色平台,吸引了江浙沪地区众多团队前来参观学习,达到了展示创意文化、宣传企业品牌、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等目的。为传承和弘扬江南农耕文化,进一步推动农田环境保护实施,勤丰村还建设了现代农业科技展览馆和少儿实践基地,运用数字化演绎、感应式投影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使来访者沉浸式体验水稻耕作文化和传统农耕生活,了解环境污染对农业的影响、稻米的生长环境以及公司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和机械化生产方法,向来访者系统展示绿色健康大米的生产过程。勤川稻米已成为太湖地区稻作文化传承之笔。

3 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的短板和瓶颈

3.1 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巨大,绿色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

全省土地复种指数高,近467万 hm2耕地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在733万 hm2以上。化肥、农药施用强度较大,近年来平均每年使用化肥310万t左右、农药7.5万t左右,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1%左右和2.1%左右。與此同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成效与环保目标差距较大。稻麦、蔬菜、渔业等产业生产多余的氮磷直接排放,80%养殖场畜禽粪污未全部进行资源化利用而直接排放,导致面源污染严重。

3.2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产业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江苏省一产基础扎实,总量较大,但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二产和三产相比而言却是短板。2022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4 ∶1,仅比全国平均水平2.3 ∶1略高,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6 ∶1 左右相比有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在于辐射带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较少,知名品牌数量不多,截至2022年,江苏省仅有9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的知名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22个。2022年,江苏省休闲农业收入907亿元,还未达到千亿元目标。休闲农业同质化较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项目开发功能单一,中高端休闲农业产品供给不足,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3.3 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总体薄弱,高标准农田建设尚需进一步提档升级

截至2021年,江苏省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面积约307万hm2,耕地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0百分点。但是,到全省各地实地调研不难发现,土地细碎化明显,一些地区早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投资较低,而且有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间较长,年久失修,设施破损率较高。2022年以前,江苏省高标准农田财政标准不高,落后于周边其他一些省份,2022年大幅提高至4.5万元/hm2,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农业生产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当前没施温室大棚存在低档棚 (6 m)占比高问题,与农业生产设施相配套的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CO2施肥技术等尚未得到有效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尚不均衡,园艺业、设施农业、油菜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

3.4 “谁来种地”问题比较突出,“中坚农民”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大

全省农业生产主体面临老龄化危机,农业人才断层困局越来越突出。当前,江苏省小农户仍占很大比例。相对于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有如下不足:一是士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小农户户均经营面积只有0.25 hm2,而家庭农场平均单体经营面积13.71 hm2。二是老龄化严重。据统计,全省小农户的平均年龄近60岁,实地调查发现,有些地方高达70岁,比如无锡阳山水蜜桃产业农民平均年龄在70岁。劳动力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三是科技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较低,在市场中仍处于弱势地位。老龄化及低文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新农人注入新活力。

4 加快推进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4.1 更加注重农业产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

江苏省应始终把产粮大省的地位和责任牢牢扛稳,为全国粮食安全做贡献,作表率。巩固提升粮食及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从系统提升农田持续性生产能力的角度,全面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及配套工程和土壤改良、污染防治等建设,更大程度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全耕层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构建适宜的耕层土壤结构。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和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形成江苏省特点的规模农业,破解重要农产品保供与资源环境压力矛盾。研发适合于江苏省气候条件的农业生产设施,加强政策引导农业生产设施结构调整,重点补贴 8 m棚大棚和中档日光能温室。

4.2 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以融合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8个千亿级农业产业的全产业链构建和多元融合发展。在产业选择上要强化“错位发展”意识,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形成无法替代的消费市场,不能盲目随大流搞重复建设,否则其建设发展就缺乏“根”的支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初级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推进县域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突出苏米、苏菜、苏猪、苏鱼、苏禽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优化乡村休闲农业发展,打造产业融合载体,创新融合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扩建续建新建项目、延伸经营链条,实现“一产向后延”“二产两端连”“三产走高端”,引导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确保农民4类收入稳步增长。

4.3 更加注重产业主体培育,发展“中坚农民”力量

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培育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等主体增强实力、提升能级,引航培育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有活力的新农人队伍,壮大乡村产业发展主体,打造农民新群体、农业新标杆、农村新面貌。深入实施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等主体进行生产、经营、融资等方面的培训,培育高质量农村实用性专业型人才,促进传统农户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充分发挥“领头雁”“排头兵”作用。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通过引智、培训、补助等政策支持,吸引中青年骨干人才回乡下乡创新创业,培育新生代农业“中坚农民”力量,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4.4 更加注重科技引领,提升科技贡献率

围绕产业链,布置科技链。针对产业发展瓶颈,培育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农业新品种。在绿色技术方面,重点研发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畜禽水产养殖绿色防控技术、无抗生素应用技术、农业废弃物零排放技术等。在设施农业方面,重点研发设施环境因子智能化调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在智慧农业方面,重点强化物联网在各类农业产业的应用、智慧化装备、大数据在农业上应用等。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重点研发农产品保鲜储藏技术,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技术,畜禽、水产品风味化加工技术,功能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物流冷链技术等。推进多元化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强化农技推广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加大科技园区成果技术的转移和辐射能力。在主产区建立科研院所与地方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就地进行技术创新与示范。

4.5 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生态可持续水平

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农业产业环境质量,统筹处理好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关系。推进种养业生产标准化,实現种养过程绿色化、环境管控绿色化,建立产业全过程生产标准和监管体系。大力推广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和肥药双减技术,着力提升种植业和养殖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模式,提高绿色标准优质农产品比例。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条码识别等前沿技术,构建从产地到餐桌、从田园到家庭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流通过程信息、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的全程溯源管理。推进农业废弃物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利用,实施农田、养殖塘生态沟渠“减拦净用”生态工程,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废弃物零排放。

4.6 更加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实践证明,乡村产业兴旺不兴旺,与地方政府重视不重视、支持不支持密切相关。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战略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将乡村特色产业纳入财政优先支持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基金,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乡村产业。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方式,开发农业保险特色险种,加强对农业产业的金融信贷支持。根据产业振兴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省级政府对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保障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参考文献:

[1]高 强,周 丽. 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内涵、动力源泉与政策选择[J]. 中州学刊,2023(3):43-51.

[2]周莉雅,邱美琴,蔡晓燕,等. 江苏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2023,51( 4):239-245.

[3]朱方林. 产业兴旺是江苏乡村振兴的“根”[J]. 江苏农村经济,2018(4):52-54.

[4]朱方林,易中懿,朱大威. 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战略性选择[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33-38.

[5]王华华. 互联网时代农村党组织社会治理何以“取信于民”?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95-206.

[6]汪博文,董雯怡,闫琦,等.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基于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的案例调查[J]. 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1):250-260.

[7]崇永祥,刘 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PPP模式助力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研究——基于东罗村视角[J]. 上海农村经济,2020(3):26-29.

[8]朱方林,朱大威. 工商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万科东罗模式分析[J]. 江苏农村经济,2019(5):26-28.

[9]王 超,祁明华,周天豹,等. 江苏灌云小芦蒿转向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考[J]. 长江蔬菜,2019(10):23-25.

[10]杨雅婷,高庆生,陈永生,等. 江苏省芦蒿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4):222-228.

猜你喜欢
产业兴旺典型案例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西部乡村产业兴旺需认清五大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例谈没收手机引发的师生矛盾冲突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贸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试验检测产学研校企合作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