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洁, 童倩倩, 王 虎, 余万民, 韦权高, 付绘澄, 李莉婕, 赵泽英*
(1. 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2.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贵州 贵阳 550001)
农业信息技术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战略决策中的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大热点,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1]。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逐渐显现[2],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随之持续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政务管理及农村信息服务中实现应用普及的程度和过程[3],其包括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等方面[4]。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创新“三农”服务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5]。自2011 年《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6]发布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进入全面融合阶段,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生产率提升、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愈发突显[5]。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7],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传统农业区。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其农业兼具山地农业、高原农业和喀斯特农业特征[7],使得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8]。近年来,贵州持续加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在此过程中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高度重视以“信息知识+智能装备”为特征的数字农业发展,围绕十二个特色优势产业,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有力促进贵州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为促进贵州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总结贵州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委、省政府紧跟国家步伐,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积极行动、多措并举,自上向下逐步规划,先后出台《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的通知》《贵州省大数据助推农业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 年)》《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农业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贵州省“互联网+”现代农业专项行动计划》等政策、规划与方案。2021 年,贵州省发布《关于加快山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贵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的发布,为贵州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指导依据,夯实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基础。
开展农村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推进城乡用电均等化、供电服务现代化,实施“村村通”“小康电”“组组通”等工程,2016 年至2020年,全省通信光纤长度从80.64 万km 增至138 万km,互联网出省带宽从0.46 万Gbps增至1.7 万Gbps,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宽带与4G 网络全覆盖,3.99 万个自然村寨100%实现4G 畅通,累计开通5G 基站2.0 万个,3 016.5 万户光纤到户覆盖家庭,互联网平均接入速率排名全国第11 位,广电光纤网络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移动、联通、电信和华为、腾讯、苹果等企业的数据中心齐聚贵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等互联网关键设施落地贵州,为贵州农业农村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农业信息收集、数据库建立、农业信息上网一体化模式构建了贵州农业信息网络,建成地方农业信息网站和专门网站,形成涵盖省、市、县、乡四级,并以市级为中心、逐层辐射的构架。成立农业技术咨询专家组,完善“12316”农业咨询服务热线,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360 余个,整合集成益农信息社站点1.33 万个,定期监测全省各地农产品信息并分析和上报,构建了集服务站、网站、语音、短信、电话、视频及面授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村信息服务供给主体覆盖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社团组织和农民等五类主体,各类主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通过资源整合、利益激励、协调管理及技术支撑四个相互关联机制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共建共享。
2018 年建成农业大数据中心与农业“一张图”平台,为数据的“聚通用”奠定坚实基础。构建了贵州省畜牧兽医大数据平台,提高了畜牧兽医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促进行业发展。围绕“一个平台、一次填报、一套数据”的目标,构建了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为农产品提供“身份证”及可视化监管,4 086 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审核入驻平台,59.7%的种植业企业在销售环节实现质量追溯,实现农产品流通中全流程数据一站式互联互通,有效支撑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为推动农业精细化管理,实现农业精确化统计,建成全省500亩以上坝区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坝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贵州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信息系统平台已纳入农业合作社663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冷库557 个,覆盖水果、蔬菜、粮油、农副加工、禽畜、中药材6大类农产品、177个品种。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设备等技术和设施,抓实“大数据+农业”发展模式,已扶持建设农业大数据融合标杆项目22 个、农业大数据融合示范项目148个,驱动农业生产向智慧型转变。如石阡县龙塘省级茶叶园区、印江县木黄食用菌产业园区,集成水肥一体化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现代农业园区监测预警和视频监控平台,初步实现园区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及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大数据智能菇房实现远程智能控制,标准化生产管理,数据信息分析和产品安全溯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茶叶生产进行视频监测、数据采集分析等,有力提升茶产量。贵州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在马铃薯主产区年均应用近20 万hm2,成为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的有力技术手段。此外,涌现出无人机飞防、在线技术课堂、大数据管农田、农资农产品线上交易、“大山雀”飞进贵州等新型发展模式,充分体现数字农业特色。
通过智慧微菜场、“云上筑交会”多渠道建平台,以直播带货形式让黔货乘“云”出山;通过大数据赋能区域物流,并引导“京东到家”等平台与线下店铺开展合作,“云上”“云下”联动,构建智慧物流;通过贵州电商云,跨产业深度融合,注入智慧引擎。建成县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8 个、农村电商服务点600 余个、“村淘创富”示范村5个;入驻商家达3 000余个,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累计销售额达10 亿元;农村乡级快递网点实现全覆盖,开拓和完善了农产品销路。如贵谷农业通过一物一码实现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溯源,推动了农产品价格实现翻番,生产成本降低15%;通过“一码贵州”智能调度系统,有力推动威宁三白、凤冈黄牛、赤水竹笋、织金皂角米等销往全国。
省、市、县三级未设立农业农村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大,同时资金使用不易协调,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制约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工作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投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科技创新投入经费相对较少,科技需求项目中涉及农业农村信息化研究的项目立项少,除智能农机外,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其他领域投入的科研项目资金较少。
农业的季节性、地域性,劳动力、劳动对象和产出的动态变化,为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加了难度。整体上,贵州省数字农业发展水平仍不高,数字经济能力薄弱、成效不明显,农业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不足,农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程度不够深入,由点及面深化发展的程度不够,尚未全面形成良好的数字生态。面向全产业链的数字支撑技术尚不成熟,与产业融合度不足,智能化程度较低,个别关键技术有待攻关,全产业链农业大数据发展尚未激活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未充分利用数据实现降本增效。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体系不够完备,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力量仍然存在短板,数字农业专业人才队伍缺口大、结构不合理,造成技术创新环境、发展基础环境、配套体制机制等滞后于农业农村发展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
农业农村数据的相关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数据多元、零散、质量差等情况较普遍,对数据的质量控制、分析处理和建模应用能力相对滞后,缺乏数据间跨生产、管理、经营的深度融合,无法形成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农业农村大数据顶层设计不完善,省、市、县、乡镇等主体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大部分涉农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涉农主管部门,“信息孤岛”现象明显,难以实现纵向和横向的互通互联。
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接口、资源共享”总体设计要求,构建贵州农业农村行业基础数据指标规范与数据共享机制,建成省、市、县、镇、村五级网络化的基础数据采集体系,建立全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大数据、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体系,建成茶叶、水稻、精品水果、水产、高粱、薏仁、辣椒等特色农产品自然资源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自动化汇聚与动态更新,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协同管理能力,为全省农业生产、农村治理、农产品营销提供大数据服务。
推进山地高效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以贵州山地高效特色产业现代化建设为依托,在相关产业优势区开展智慧种植、智慧畜禽业、智慧渔业、“植物工厂”等创新应用。根据产业特点进行重点布局,建设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辣椒等山地种植全产业链数字化示范基地,围绕500亩坝区、“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区域建设水稻、油菜、高粱等大田粮油种植全产业链数字化示范基地;围绕生猪、肉牛、家禽、特色水产等全产业链建设贵州山区畜禽、水产设施养殖产业数字化示范基地。建成主导产业突出、数字技术驱动、设施装备先进、示范效果突出、辐射带动有力的省级5G 智慧农业产业园区、数字农业示范点、智慧农业示范点,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助推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管理智能化。围绕粮油、辣椒、蔬菜、水果、茶叶等主导产业,构建天空地一体的农业大数据可持续采集更新体系,建立和健全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分析、发布和预警业务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等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农业企业实现全流程环节质量追溯;打造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贵州农业农村业务应急指挥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农业应急指挥和灾害预警水平;提高种业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实施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监测信息化,推动政府管理数字化。
紧跟智慧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多元化创新。针对喀斯特地貌地形和立体气候条件,以贵州特色农业产业需求为目标导向,聚焦农业大数据、农业模型、天空地一体立体观测、农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相关技术创新研究,熟化推广一批数字农业农村信息技术模式和典型范例,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以技术、产品、管理、服务、模式等多种形式实现创新,平衡潜在技术需求、产业增长潜力、产品竞争力、技术带动引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