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伟, 郭朝杰, 郑乃博
(1. 武城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武城 253300;2. 武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武城 253300)
辣椒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辣红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口味也深受许多人喜爱,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山东省武城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冷热干湿区别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年均日照2 617 h,无霜期平均200 d 以上,年均降水量508.6 mm,属于辣椒种植最为理想的区域之一。武城辣椒形优、味好、营养高,果实羊角形,皮薄、肉厚、色泽紫红、辣度适中、口感清香无异味,且富含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又因其辣椒红色素含量高的特点,深受国际市场客户喜爱。武城县辣椒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辣椒之乡”,“武城辣椒”据文字记载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在武城县志蔬之属十一中便有记载。自20 世纪80 年代起,武城辣椒产业经历了由贸易带动—规模种植—建立市场—迅速发展—加工引领—三产融合的发展历程,逐渐发展壮大,辣椒种植基地面积一度达到2 万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0%,成为武城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特色经济作物,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近年来国家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可用于辣椒规模化发展的耕地不多,发展瓶颈日益突出,因此提升单位面积辣椒产量和品质,提高单位面积收益率尤为重要。为提升辣椒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益,武城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研究、试验和示范,总结出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全面提高全县辣椒栽培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适合辣椒栽培的土壤类型为pH 6~7.5的沙壤土、壤土、黏土,同时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透水性好的土壤,排灌条件好,茬口是禾本科作物田优先、水旱轮作田,其次是豆科作物田、瓜菜类田,忌烟草、马铃薯、茄科作物田。前茬田块除草剂忌使用过长残效除草剂,如莠去津、烟嘧磺隆类等除草剂。武城县适合辣椒种植的区域分布在中南部的武城镇、李家户、老城镇,因地势高、土质条件好,且农民有种植传统,常年种植面积在6 667 hm2以上。
随着加工辣椒产业的发展,一些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的优质高产品种逐渐在武城县种植。其中,德红1 号、英潮红4 号是由德州市农业科学院和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合武城县土壤、气候条件等联合选育的加工型辣椒主导品种。另外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栽培模式、市场多样化的因素,武城县种植的鲜椒品种还有京红系列、鸡泽椒,干椒品种有英潮红系列、朝天椒。
育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辣椒抗逆性的强弱、成熟期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大棚配套遮阳保温帘幕系统、降温系统、加热系统、环流风机系统、施肥灌溉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使蔬菜育苗智能化,不仅能节约用种、减少间苗、降低成本,而且能集约管理、培育壮苗、提早上市,武城县智能温室大棚主要采用穴盘育苗的集约化育苗方式。
2.1.1 育苗基质的配制 一是自行配制,按照草炭∶蛭石∶珍珠岩=3∶1∶1 进行配制,每立方米基质再加入磷酸二铵2 kg,有机肥2 kg,混合均匀使用,基质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或百菌清消毒,每立方米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充分拌匀后,盖薄膜闷3 d,待土内药气挥发完后使用。二是直接购买商品育苗基质。
2.1.2 基质装盘 先将基质拌匀,调节含水量至55%~60%。然后将基质装到穴盘中,尽量保持原有物理性状,用刮板从穴盘一方与盘面垂直刮向另一方,使每穴中都装满基质且各个格室清晰可见。然后用空穴盘轻压装满基质的穴盘,沉实基质保证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2.1.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晾晒1 d;先是温汤浸种,用2 份开水对1 份凉水,水温55 ℃左右,将种子倒入热水中不停地搅拌,浸种10~15 min,当水温降至30 ℃左右时停止搅拌,继续浸种8~10 h,飘去秕籽,洗去种皮黏液,捞出种子;用1%硫酸铜浸种5 min 或100%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 min 杀灭真菌,再浸入10%磷酸三钠浸泡20 min 钝化病毒,然后放入20%噻菌铜500 倍液浸种30 min,清水冲洗3~5次,晾干表面水分后立即播种。包衣种子直接播种。
2.2.1 播种时间 应以苗龄和定植时间而定。武城县定植时间一般是5月上中旬,育苗播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2.2.2 播种覆土 每盘50 穴或72 穴,每穴播1 粒种子,播后盖基质0.8~1.0 cm 厚,浇水浇透,然后盖地膜保湿,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
2.2.3 育苗温度 保持育苗温度为15~30 ℃,出苗后,白天温度为20~30 ℃,夜间15~18 ℃。
2.2.4 苗期肥水管理 苗出齐后基质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为宜。苗期喷水量和喷水次数视育苗季节和秧苗大小而定,高温天气多喷水,阴天应适当减少喷水次数及喷水量。2~4 叶期时,结合浇水可追复合肥2~3 次,同时创造充分的光照条件,遇连续阴雨天气及时开启补光灯增光补光。
2.2.5 苗期病虫害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育苗棚内禁止吸烟,进行各项农事操作前用肥皂洗手,以防止病害的传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苗期病害重点预防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茎腐病,可用百菌清或多菌灵等;苗期虫害蝼蛄、小地老虎可用毒死蜱防治,蚜虫、螨类可用吡虫啉、哒螨灵等。
2.2.6 炼苗 移栽前7~10 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20 ℃左右,夜间13~15 ℃,培育壮苗。用25%多菌灵500 倍液喷施1 次,防治病虫害;幼苗叶片变黄,表现缺肥,可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辅助追肥,定植前1 d 给穴盘基质喷透水,带肥带药带水出育苗室。
2.2.7 苗龄 一般播种后40~60 d,幼苗6~8 片真叶为最佳定植期。朝天椒苗龄稍大一些,播种后60~70 d,具有15~17 片真叶,幼苗带有花蕾,移栽容易成活,结果期早而且产量高,而苗龄小、柔嫩的幼苗栽后成活率低,结果晚。
选用辣椒移栽机将起垄、覆膜、移栽、铺设滴灌带等生产环节一次性完成,节约人工,节省时间,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结合整地,撒施腐熟农家肥5 000 kg/667m2,腐熟饼肥 100 kg/667m2,磷酸二铵20 kg/667m2,硫酸钾10 kg/667m2,过磷酸钙7 kg/667m2,农家肥和过磷酸钙通过旋耕深翻整平耙细土地施入,化学肥料进行沟施。
3.2.1 移栽前管理 移栽前1~2 d,用吡虫啉5 000 倍液、百菌清500 倍液加阿泰灵喷施1 次,避免幼苗带病虫,喷施1 次“送嫁肥”,可喷施0.4%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5%~1.0%的尿素水溶液。
3.2.2 移栽时间 在5 月上中旬定植为宜,定植原则是“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适时偏早的原则,以利早开花早结果。但病毒病发生严重区域建议适当延迟大田移栽时间。5 月上旬是小麦生长的中后期,也是传毒媒介蚜虫、蓟马、烟粉虱大量转移寄主的时期,此时移栽辣椒,传毒媒介会大量转移至辣椒上,因此适当推迟辣椒移栽时间,可大大减轻病毒病的发生。移栽应选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忌在晴天上午或暴雨后定植,移栽时尽可能多带土少伤根,提高成活率。可在定植前将苗淋足水,然后起苗,尽量多带土入大田。
3.2.3 定植密度 采用大小行起垄覆黑膜栽培,大行距60~65 cm,小行距30~33 cm,垄高12~15 cm,株距30~33 cm,定植穴深5 cm,穴栽1 株,定植3 500~4 000 株/667m2。
3.2.4 打顶摘心 朝天椒幼苗在14~16 片叶时是最佳定植期,同时也是打顶摘心期,结合机械化移栽,椒苗移栽前需人工打顶摘心,只掐顶花不伤叶,若移栽苗龄过大,打顶时间相应提前,以主茎顶芽现蕾为标志,表明主茎不再生长,即可掐蕾打顶。摘心根据品种要求,如不需摘心也可不摘,尖椒、线椒类型的品种可不摘心。
4.1.1 定植后水分管理 及时浇好三水即定植水、缓苗水、扎根水,间隔5~7 d。三水过后进行一次浅中耕,辣椒根系浅,封垄前浇水后,不宜深中耕,只宜浅锄保墒灭草,结合进行基部培土,防止水分蒸发和因温度过高,热气从开口处散出使幼苗受高温伤害。此期防止徒长,不干旱不浇水。
4.1.2 初花期、结果期水分管理 初花期、结果期各浇水1次,忌大水漫灌。由于武城县降雨常年集中在每年5 月至9 月,7 月最多,而辣椒不耐涝比较耐旱,因此夏季田间积水后应及时排水,中耕散墒。
4.1.3 果实成熟后期水分管理 应控制浇水,减少或停止浇水,防止贪青,促进果实转红,减少烂果。
4.2.1 定植后到结果初期 此期营养生长较快,应结合浇水进行第1 次追肥,施尿素10~15 kg/667m2,促进茎叶旺盛生长。
4.2.2 侧枝坐果后 应进行第2 次追肥,促进果实膨大,可沟施尿素5 kg/667m2、磷酸二铵10 kg/667m2、硫酸钾10 kg/667m2。
4.2.3 生长后期 根系活力下降,吸肥能力减弱,可进行根外追肥,可喷洒0.4%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开花结果。若叶色发黄可喷0.5%~1.0%的尿素水溶液。叶面施肥应选择阴天或傍晚喷施,以利植株吸收。喷洒锌、锰、硼、复合微肥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危害辣椒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疫病、病毒病、蚜虫、蓟马、粉虱等。病虫害防治原则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4.3.1 病害防治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拔除病株、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严格卫生操作,在摘心除杈、绑蔓打头等农事操作前,对手、工具等用10%脱脂奶粉或者肥皂水进行浸泡擦洗,充分消毒,防止毒源扩散传播。在发病早期未结果时,对发现的少量病株应立即拔除深埋处理,以减少病原传播;在植株已大量结果时,先处理健株,后处理病株,避免交叉感染。
2)化学防治。辣椒霜霉病、疫病、菌核病可用96%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或6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喷施1∶1∶200 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脐腐病可在结果期叶面喷施含钙的保水剂,可每7 d喷1次0.1%~0.3%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共喷2~3 次;炭疽病、茎基腐病、软腐病发病前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每隔5~7 d 喷施1 次,连喷2~3 次,也可喷施45%咪鲜胺水乳剂或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或43%戊唑醇悬浮剂进行防治,喷药应均匀,每隔7 d 喷1 次,连喷3 次为最佳;病毒病发病初期可喷施植物诱抗剂,选择5%氨基寡糖素水剂、8%宁南霉素水剂、1%香菇多糖水剂等,喷施时可辅助使用根外追肥和施用叶面肥等增强植株抗病力。
4.3.2 虫害防治
1)物理防治。地老虎、甜菜夜蛾,可在辣椒种植区每2.00~3.33 hm2放置1 盏吸入式太阳能诱虫灯进行诱杀;蚜虫、蓟马、粉虱,可放置黄板20~25张/667m2进行诱杀。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异色瓢虫防控蚜虫,定植7~10 d 或初见蚜虫时释放异色瓢虫(卵),释放2 000 头/667m2左右,其后每隔7~10 d释放1次,连续释放2~3次;利用天敌东亚小花椿防控蓟马,定植7~10 d 或初见蓟马时释放东亚小花椿,释放500 头/667m2,其后每两周释放1 次,连续释放2~3 次;利用天敌丽蚜小蜂防控粉虱,定植7~10 d 或初见粉虱时释放丽蚜小蜂,释放2 000 头/667m2左右,其后每隔7~10 d 释放1 次,共释放3~5次。需要注意的是释放天敌不能和喷施杀虫剂同时使用。
3)化学防治。喷施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等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等;当传毒媒介昆虫数量较多时,在使用天敌昆虫前可施用3%啶虫脒乳油,或1.3%苦参碱水剂,或60 g/L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压低粉虱、蚜虫、蓟马等传毒媒介昆虫虫口密度;喷施1.8%阿维菌素,或15%哒螨灵防治红蜘蛛。
摘除门椒以下的腋芽,若植株长势弱,可将第1 层至第2 层的花蕾摘掉。8 月上旬可将植株上部顶心与空枝全部摘除,摘顶心时果实上部应留2片叶。
缓苗水后,地皮发干时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浇水和雨后要及时中耕,以防土壤板结,封垄以后不再进行中耕。同时可结合中耕及早清除田间杂草,辣椒种植一般不使用任何除草剂,由于覆盖了黑色地膜一般不会出现杂草危害,后期出现杂草时,最好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进行除草。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维护植株防倒伏,促进不定根的发生。
生长旺盛地块,为防止后期椒苗倒伏,每隔5~8 m 在垄上插1 根粗木棍,在辣椒两侧用两根较细尼龙绳连接在木棍上拉紧,把辣椒秧夹在两绳中间,小面积椒田可用木棍、树枝支撑。
5.1.1 采收 朝天椒、英潮系列一般采收干椒,标准是色泽深红,手摸果实发软。武城县干制辣椒采收多用人工采收。采收期一般为9月下旬、90%果实转红时开始收获。采收分一次采收和多次采收,一次简单,但量低,果实病果率高;多次采收费事,费工,成本较高。采收后,及时进入干制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1.2 干制 辣椒的干制,是将鲜辣椒中的水分降到16%左右,使其可溶性固形物的浓度提高到生物很难在其上生存和利用的程度,同时抑制辣椒体内酶的活性,达到长期保存、利用的目的。武城县辣椒干制多采用晾晒的方法,达到手握果无气,纸捻不打滑,深红色,无病斑、无虫蛀、无霉变,杂质<0.1%,水分在20%以内的标准要求。
5.1.3 贮藏 当年11 月至次年5 月在半密闭式场站存放,次年6 月以后存放在恒温库,温度控制在0~3 ℃。
5.2.1 采收 鸡泽椒、京红系列一般采收鲜椒,标准是果实坚挺,完全转红。武城县鲜椒采收多用人工多次采收。在出售时需进行精选分级,一般分为深红色、淡红果、青黄果、青果、病虫果五级,从而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经济效益。
5.2.2 贮藏 鲜椒售出后,需进入冷藏库中进行储存,入库前除去鲜椒果实田间热、预冷、入库后调节特定的温湿度、定期通风换气、臭氧杀菌,贮藏时间一般为10~30 d。武城县还有部分辣椒采用速冻冷藏法,将辣椒平铺在冻结盘上,放入快速冷冻机内快速冻结,在-30 ℃以下冻结6~7 min,随后置于冷库中,冷藏温度不能超过-18 ℃,储存时间能达到2~3 年。鲜椒贮藏、运输期间不允许使用化学药品保鲜。贮藏场所和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禁止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放混运。应有专用区域贮藏并有明显标识。
生产过程中,农药、投入品等包装袋应集中收集掩埋,辣椒生产中建议使用可降解地膜或无纺布地膜,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生产后期的辣椒秸秆一般采用集中粉碎,堆沤有机肥料循环利用。
对土壤种类、肥力、pH、前作及整地、施肥、作畦、播种、苗期管理、定植、整枝、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出售等活动,建立档案,生产操作档案保存2年。
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农膜等投入品的品名、种类、来源、使用日期、使用方法、使用效果等,建立档案。投入品使用档案保存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