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艳辉, 尹文书, 张 斌
(1. 息烽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 息烽 551100;2. 贵阳市品牌建设站,贵州 贵阳 550081)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而水稻生产实践中,病虫害发生的轻重是影响水稻稳产的关键所在,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害呈现多发、频发态势,对水稻产量造成一定威胁。水稻重大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农作物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3R 问题”(抗药性Resistance、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农药残留Residue)[1]一直是农作物病虫防治面临的课题。由单一施药向环境友好型绿色控制措施转变已成为农作物病虫防治的发展趋势,我国于2006年提出“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以“绿色植保产品为核心组装的绿色集成防控技术的植保保护发展策略”[2-3],首次提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广思路。2015 年又提出“科学植保、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方针[4],把植物保护定位在以科学为前提,公共为互享,绿色为发展的有机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如河南省[5]、江苏省盐城市[6]、安徽省青阳县[7],南方地区如湖南省宜章县[8]、上海市[9]、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10]等地区已对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进行广泛研究,在当地推广模式下取得相应成效。
息烽县位于贵州中部,地处黔中地带,属典型山地气候,立体气候明显,水稻是息烽县主粮之一,在各乡镇均有种植。为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推广适宜当地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结合当地实践,总结息烽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做法,提出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为息烽县今后开展水稻病虫防治提供参考。
1.1.1 选择高抗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等病虫害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11-13],应根据种植地环境,因地制宜,选择耐性好、抗性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侵染及蔓延,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可选用宜香优2115、泰优808等品种。
1.1.2 深耕灌水灭蛹 在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螟虫重发区,其虫口基数大,蛹期需氧量大,可利用淹水易缺氧死亡等生物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蛹期,一般是3 月底至4 月上中旬为最佳时机,及时深耕灌水浸田,浸没稻桩5~7 d。特别是冬闲田,适宜采取灌水浸田措施,降低虫源基数。
1.1.3 科学施肥 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水稻茎叶水分含量和植株营养增加,易诱发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种群数量增加[14]。控制氮肥用量,促进有效分蘖,增施磷钾肥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即控肥、控苗、控病虫),有利于控制害虫发生。水稻是富含硅的作物,硅元素在水稻的抗虫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5],通过增施硅肥或利用硅含量高的品种,可显著降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1.1.4 稻鸭共育 稻鸭共育是一个种养结合的方式。一般将水稻分蘖中后期作为鸭类放田时间,每667 m2可放20 日龄的鸭50~80只,在水稻灌浆后期即可收鸭。利用鸭在水田中的活动与取食可有效灭除田间害虫,且鸭的粪便能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鸭类动物在田野中的活动,还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减少肥料和杀虫剂的施用。
1.2.1 灯光诱杀 根据害虫趋光特性,在田间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以达到防治目的。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扇吸式诱虫灯,坝区呈棋盘式布局,梯埂田呈线性布局,灯距为100~150 m,在山地丘陵的水稻地块,因自然遮挡物影响,可适当缩小灯距。
1.2.2 性信息素诱杀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诱杀成虫,每667 m2放置诱捕器2~3套,诱捕器间距控制在50 m,安装诱捕器的高度略高于水稻植株高度,运用专用性信息素诱芯,降低害虫繁殖产卵量,减少稻田内害虫基数。通常于5月上中旬安装诱捕器,一般性信息素持效期为30~40 d,长的可达60 d,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高发期即可达到诱杀效果。
1.3.1 种子处理 在水稻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无害化处理,精选种子,将颗粒不饱满、瘪粒种子挑出,晾晒1~2 d,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 倍液,或10%强氯精晶体500 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 500 倍液浸种12 h,可有效预防恶苗病、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水稻种子浸种后,选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5~20 mL,或11% 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3~4 mL,或25%噻·咯·霜灵悬浮种衣剂4~6 mL(兼治蓟马),或10%精甲·戊·嘧菌悬浮种衣剂20~30 g,或12%甲·嘧·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 mL 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 g 对水5 mL 混合均匀,配制成浆状药液进行拌种,可有效预防稻瘟病(苗瘟、叶瘟)、恶苗病、烂秧和立枯病等病害。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 mL,或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5~9 mL 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 g,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 mL 对水5 mL 混合均匀,配制成浆状药液进行拌种,可预防稻飞虱、稻水象甲、稻蓟马等虫害。通过种子浸种与拌种“双保护”处理,切断病虫源,防治效果可达到70%~80%。
1.3.2 虫害防治 水稻虫害主要为二化螟、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在卵孵化盛期至1~2龄虫期,可优先用稻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喷施,在高龄虫期或高发期,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甲维·茚虫威等药剂喷雾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达到防治指标(稻飞虱虫量大于250 头百丛、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大于5%)时,使用噻虫嗪或烯啶虫胺、吡蚜酮、醚菊酯等药剂防治。
1.3.3 病害防治 当纹枯病病株率达到防治指标、稻瘟病出现急性病斑时,用春雷霉素、三环唑、戍唑醇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喷雾防治。在水稻破口期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在扬花期防治稻曲病。水稻破口期前7~10 d,用肟菌·戊唑醇、氟环唑进行防治,如遇多雨高湿、气温为22~25 ℃时,7 d 后可补施药1 次。田间出现稻瘟病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可选用三环唑、百菌清、福美双、异稻瘟灵等进行防治,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防治,注意轮换用药。
病虫监测预警是实施精准防控的基础性保障。按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应用手册》[16]进行监测,落实系统调查与普查结合,定期与不定期调查结合,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每年围绕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开展监测预警,利用网络平台与通讯平台,每年发布病虫情报8~10 期,中长期预测预报5 期,预警准确率达90%以上,为精准用药与科学防控提供信息指导。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综合性技术较强,提高种植户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在示范区根据水稻农时季节,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在播种期,开展药剂浸种与拌种培训,并现场演示拌种技术,掌握拌种关键技术;在秧田期,开展秧苗集中喷施防治苗瘟;在分蘖期至破口期,根据田间虫情,开展现场培训,面对面教农户如何识别病虫害症状,讲解施药关键环节,采取安装杀虫灯和昆虫性诱剂诱捕器等理化诱控措施,在示范区培训安置诱捕器技术要领。采取现场观摩、田间实操、准确识别、安装演示等方式,每年开展技术培训8~10 期,年均累计培训水稻种植户骨干技术员1 500 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形成专家指导-农业技术员培训-骨干农户传递的技术培训新模式,提高技术到位率。
为激发农技人员干事创业热情,2022—2023年,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印发<贵州省2022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贵州省2023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方案>的通知》,贵州省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年发布《关于发布第一批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榜单的通知》和《关于发布2023 年第二批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榜单的通知》。把基础性示范服务纳入专技岗农技人员年度考核任务,县镇(乡)农技干部以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方式,下沉到各村寨,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息烽县累计下沉技术人员73 人,开展基础性示范服务村75 个,开展“揭榜挂帅”活动1个,揭榜团队举办示范点80 hm2,设立“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点”零距离解答农户遇到的病虫防治技术问题。
重抓水稻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在西山镇鹿窝村、新寨沟村等村创建水稻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示范区100 hm2,安装高空虫情测报灯1 台,虫情测报灯1 台,示范区安装杀虫灯35 盏,安放稻纵卷叶螟性诱捕器2 000套,稻鸭共育1.3 hm2,建立苏云金杆菌、稻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生物药剂防治“两迁”害虫示范田,应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超低容量统防统治作业,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提高示范区辐射作用,起到示范带动效果。
息烽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已推广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仍存在以下问题。
病虫防控关键在“防”,有的种植户农业生产观念还停留在“治”的思想意识中,忽视水稻的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等农艺健康栽培技术在病虫害中“防”的作用,致田间病虫害发生时,常用化学农药的速效性解决病虫防控问题,不仅增加施药次数,且导致病虫难控制,给水稻增产保收与保护生态环境带来风险。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虫情监测、病虫调查、性信息素诱捕器安装、天敌昆虫生物控虫等技术需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当前农村因中青年劳动力输出占比较大,中老年人实施种粮作业较多,其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求。
提升智能化监测预警水平,实现适时施药和精准防治。两迁害虫可利用高空测报灯与虫情测报灯监测设备,每5~7 d调查1次虫情,稻瘟病与其他病虫害主要靠定点监测与踏查方式开展监测,病虫监测基础工作量大,可在水稻种植连片区域加大气象站设施投入,定时收集温度与湿度等气象数据,形成模式化数据,传输远程电脑终端,有效预警水稻稻瘟病发生时间。技术人员可结合预警信息开展踏查,研判病虫发生趋势,达到高效、准确预警。
息烽县水稻为山地农业种植,农业生产模式多以分散种植为主,种植户对绿色防控技术认识不够,接受程度低,制约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村,以村为单元,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病虫识别、防治关键技术、统防统治意识、协作配合观念等方面制定培训课程,用参与式、互动式方式提升农户防治能力与协作意识,培育一批村级推广骨干,每期培育村级防治能手30~40 人,每个防治能手带动3~5 户种植户,建立防治示范田,开展田间课堂,以田间教学方式,助推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技术掌握覆盖面,解决防治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助推技术覆盖引向深入。一是提升植保队伍的专业技能,组织乡镇级农技人员参加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植物检疫、绿色防控、科学用药、试验示范等技能提升培训,开展植保技术人员外出交流与学习,强化植保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养一批实用型、技术型的乡土人才。二是创建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投入集监测、防治示范物资,基础设施设备由政府投建,村级监管。
息烽县目前已有九庄镇生态大米和西山贡米两个成功品牌投放市场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可利用息烽县交通便利和土壤植被优势,通过稻谷农残检测,监测农产品质量,创建稻米品牌,引导农户形成科学防治,少施农药,产健康大米的生产观念,促进稻米产业发展,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绿色防控是综合生态调控、农艺栽培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应急性精准化学防治等措施的一套综合技术体系[17],可确保水稻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作物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技术集成应用上还需进一步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