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探微∗

2023-02-26 00:55薛进旭毛慧芳李东顶葛开发梁永林
西部中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天地人医家黄帝内经

薛进旭,毛慧芳,李东顶,葛开发,梁永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巨著,是先辈对世界医学做出的伟大贡献[1]。所以,《黄帝内经》自古及今都是医家学者们学习研究中医学的重心。而《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作为《黄帝内经》“全书最重要、最精彩,统括全局,具有纲领性的论述”[2],自然而然也是历代医家学者们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和于术数”观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思想指导劳动人民创造古代文明,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和”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文化也用以指导中医认识疾病状态、治未病、确立治法、拟定方药、预测疾病预后状态等,中医诊疗过程处处有“和”思想的缩影[3]。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足以使人们充分认识和了解《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鉴于此,本文对《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进行简要论述。

1 《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研究成果

1.1 中国古代医家“和于术数”观研究《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后世医家多对“和于术数”观进行解析、阐释。如唐代王冰言“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者必谨先之。”马莳言“法天地之阴阳,调人事之术数。术数所该甚广,如呼吸按跷,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阴平阳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七损八益’,《灵枢·本神》篇‘长生久视’,本篇下文饮食起居之类。”明代吴崑言“‘法’,则也,‘阴阳’,四时昼夜也,‘和’,济也,‘术’,调神之术,‘数’,调气之数。言既法阴阳矣,而又济之以术数也。盖阴阳之道,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故知道者法则之,如下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也。”清代张志聪曰“‘和’,调也,‘术数’者,调养精气之法也。”综上可知,虽然历代医家对“和于术数”的具体理解存在分歧,但都坚持从养生之术解释。所以,中国古代医家均认为《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是指导人体遵循天地自然客观规律以求高质量生存发展的理念,是中医学天地人一体特性的突出表现。

1.2 近现代“和于术数”观研究近现代以来,诸多医家学者从多学科角度、运用多思维模式对《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进行了研究。侯俊林[4]在将“和于术数”视为《黄帝内经》的重要养生原则下探讨《黄帝内经》全书的养生观;李元琪[5]在将“和于术数”视为养生之道核心的前提下探讨其具体内容;李海峰等[6]认为“和于术数”属养生沟通天人的中间层面法则,是养生法则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马作峰等[7]认为“和于术数”的核心思想是用适当的方法锻炼保养;商铁钢[8]认为“和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温茂兴[9]认为“和于术数”是指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由上可知,将《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视为养生准则是认识主流。

同时,有医家学者从“术数”学的角度展开相关研究。孟庆云[10]认为因为《黄帝内经》中有些理论涉及术数方法,而有些理论直接是术数内容,故《黄帝内经》言“和于术数”;张登本[11]认为“和于术数”是善于养生的人严格遵循“河图”“洛书”之数理所表达的天文历法、四时气候、阴阳五行等自然法则及其相关知识进行养生;金宇[12]认为《黄帝内经》是以《易经》象、数、理、法的统一体为基础提出的“和于术数”论断;梁世杰[13]认为现代中医临床和学术只讲《黄帝内经》,而不吸取其术数学精华,有违《黄帝内经》“和于术数”的古训。并且,目前有学者也认为有足够的事实和文献可以证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术数理论[14]。而李零[15]提出“术数”就是研究天道的学问。综合上述观点可知,诸医家和学者实质上都认同《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是强调人体遵循天地自然客观规律以求高质量生存发展的理念,是中医学天地人一体特性的突出表现。

2 详论《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

2.1 《黄帝内经》“和于术数”含义“和”者何谓也?《中庸》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即为天地人节律相协调的一种状态。故而,此处的“和”可简单理解为“符合”。何谓“术数”?《黄帝内经》全书中“术”字单用或组词使用的篇章共计9篇,11 处;“数”字单用或组词使用的篇章共计87篇,237 处。以“术数”一词出现的唯有《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并只出现1 处。而“术”与“数”在《黄帝内经》中均无“养生之术”的解释[6]。所以,基于《黄帝内经》“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的思维和术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用这一特点[16],“术数”一词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广义之“术数”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和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狭义之“术数”即明代张介宾所言“修身养性之法”张志聪所言“调养精气神之法也”,如日常所见的气功、导引、拳术、针灸、食疗等养生保健方法[17]。所以,《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从狭义角度讲就是人体选择符合生命规律的保健方法,如《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则是基于未病状态下体质(生命规律)差异所进行的预防干预,治未病的目的是以期在“已病”发生之前通过对不同体质的区分,使用某些干预手段使发生偏颇的机体阴阳虚实状态复归于平衡[18]。从广义角度讲就是人体遵循天地自然客观规律以求高质量生存发展的理念,是中医学天地人一体特性的突出体现。而“三因制宜”思想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则,其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认为人体可以因体质、时令、地域的变化和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这正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之一,阐述人随自然的同步变化规律[19]。

2.2 《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内涵方法论简而言之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般方法的理论,而人法于天地是《黄帝内经》术数理论的首要特点[20]。所以《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无疑属于《黄帝内经》方法论的一部分。《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方法论特点,主要侧重于从功能角度、整体角度、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21]。即《黄帝内经》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都是从生命功能的现象、生命功能的联系、生命功能的变化三方面出发。而在将术数之学视为研究“天道”的学问、方技之学视为研究人体“生命”的学问的前提下,属于方技之学范畴的《黄帝内经》其术数理论本身是一个究天道以应人身,沟通天地人,由天地及人的学问,人法于天地是其基本特性[20]。简而言之,《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是对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论的精湛论述和高度概括[22]。而在汉代成熟而且定型的中医学可以言之为天文学在医学领域内的一个翻版[23]。所以《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即为人体遵循天地自然客观规律以求高质量生存发展的理念,是中医学天地人一体特性的突出表现。

2.3 《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的运用我国历代名医如华佗、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以及金元四大家的代表名医等都为后世医家“和于术数”帅旗挥戈[17]。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健康质量的追求,以及建设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多地被践行起来。其可以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也不囿于人们所常论的静坐冥思、导引按摩、食疗药膳等形式。因为“和于术数”指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大旨下,以藏象学说为核心的沟通天地人的一切行为[24],是中医学天地人一体特性的突出表现。中医学思维方法之一为阴阳平衡学说,人体生命活动、发病原因、病理变化都用其进行广泛阐释。中医理论中的平衡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包括人与自然平衡(天人相应)、人体自身平衡(阴阳)、精气血平衡、脏腑平衡等。中医的平衡观思想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易经》。《系辞下传》载:“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黄帝内经》在人与自然平衡、人体内在平衡方面多有阐发,其将“平衡”思想广泛运用于自然、生命、疾病、治疗、养生等相关领域的论述中,这部分内容成为中医平衡思想的源泉。《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其中,关于“阴平阳秘”的认识尤为深刻。阴阳是相互对抗的,也是相互排斥、制约的,为求统一,取阴阳间相对平衡动态,将其称为“阴平阳秘”,而这种平衡思想本质上就是“和于术数”的极致体现[25]。所以《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的运用没有明显的形式约束,只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即遵循天地自然客观规律以求高质量生存发展。

3 小结

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越来越被人们所践行,但其中也出现了人们对于《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理解偏差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希望能为人们更好理解和践行《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提供些许帮助。

猜你喜欢
天地人医家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天地人和·卢禹舜作品展
和谐天地人 中华大吉祥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德国卫德明《易经中的天地人》论释思想析论
禅机天地人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