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成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 222100)
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而对于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除了成绩外,还要重视培养高中生的解题能力,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强化,最终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在更好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保证高中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顺利完成解题过程,实现解题能力的强化.
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思维和语言形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思维的表现工具是语言.语言在输出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思维的活跃和发展.反之,拥有良好的思维逻辑,又可以引导和激发出流畅且严谨的语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冗杂的关系,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对学生“如何解题”的教学,却很少有教师注重“怎样说题”的实践教学.说题指的是教师针对一道题目,对其进行题意、思路、解法、检验等方面的全解说.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够解答对题目即可,没必要再次深究,过多的说题是在浪费时间.这种思想似乎是对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视,但实际上则相反.在短期内的表现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题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这种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题海战术之上,是学生死记硬背而有了一定的暂时性提升.长远来看,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习惯养成,都没有得到彻底性的养成,所以,解题能力的强化,必须从培养学生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判断能力的角度出发,强化“说题训练”在课堂中的地位.
在解题过程中,不要急于让学生去求解,而是要引导学生分别运用顺思维和逆思维来完成对题目的思考和分析,并用语言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尝试着说出来,做到解题计划了然于胸.如图1,两块相同的钢板之间有四块木块,木块的质量都是m,水平力均匀的作用于钢板,作用力大小为F,从而保持木块静止,求第一块木块对第二块木块的摩擦力?
图1
在正式解答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说题的方式,从条件到问题讲出解题思路,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说题思路进行求解.如果学生的说题过程并不顺畅,如语言不清楚、词义模糊、思路不通等,教师可以再做引导“分析问题实质,根据题意可知本题属于求内力的问题,求内力我们比较经常性使用的是隔离法.比较1和2哪个更为简单一些.对比下来观察发现,将1作为解题突破口更为合理,虽然2对1的摩擦力,是我们无法获知的,但学生们可以运用整体法,来获知左板对1的摩擦力,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比较合理的……”沿着这样的思路,学生可以更快的找到解题路径,从看题到分析再到研判,这是一个整体的思维过程,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正确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说”的鼓励,也要给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与平台.课堂中,教师应努力鼓励学生开展更多的探讨学习活动,通过激烈的争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帮助学生锻炼独立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如当教师问到学生:“摩擦力一定是阻力么?”有的学生回答是,而有的学生回答不是.首先,在学生的每一次积极表现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回应,表示肯定与赞扬.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实现不同观点的相互交流.通过辩论,学生们会正确的认识到 “除了是阻力外,摩擦力有时还可以作为动力”.如机动车在运转过程中动力轮所产生的摩擦力,传送带上物体的摩擦力等.
为了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根本性的强化,教师应该努力运用多向探索的方法,转变学生们的固化思维习惯,保持头脑思维与知识内容运用的灵活性.只有当一个人的思维思想变得灵活,其在解题过程中才能更灵活的应对习题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可以针对一道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完成思考,从而顺利的解答问题.通常情况下,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定式思维,从而导致在解题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总是在机械性的将知识内容背诵下来,实际中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同样的题目,只要稍微换一种问法,或者在题干中增加几个干扰条件,学生便不知所措.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证明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证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解题教学中,教师需努力运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指导学生在多变题型中实现求异思维的培养,从而增强其创造性能力.
同样的一道练习题,同样的条件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知识训练.如图2,MN是竖直放置的平行板的两极板,且拥有足够长度,宽度是d,M带正电,带电量为Q,N带负电且接地.电容中有一长度为L(2L 图2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题干中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结合所学习的内容设置如下问题,如求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压值是多少?求其电容值是多少?等等.在教师的多向深度挖掘下,针对一道题目,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训练,达到多问启思的效果,进而实现学生解题灵活性思维的养成. 如果说一题多问是需要学生根据题干内容,自行延展问题,达到对题干给定的知识内容的灵活性运用.那么,一题多解的训练方法,则是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对题干给定的问题进行多向求解的过程,从而达到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内容的灵活运用.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是对思维灵活性训练.一题多解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发挥出不同知识的运用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去求解答案,并通过对比,找到最佳的求解办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发现,当学生面对一套题目时候,即使能够顺利求解出答案,但当题目变换问法或者变化条件后,学生便无法顺利完成求解.这种情况说明两种现象,一方面,学生基础不好,运用基本知识时比较固化;另一方面,学生缺乏求变思维,定式思维严重.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解题时,可以通过变条件,或者变问题,或者通过条件与问题的相互转换来达到一题多变的效果,让学生在变题训练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开展变题训练时,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要做到牢固.只有将所学的基本法则、公式等知识内容完全掌握后,在进行变题训练时,学生们才能灵活的应对各种变题.不然,不仅不会强化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反而会因为跟不上教师变题训练的节奏,而丧失对物理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强化解题思维,上述内容是更好地训练学生.而最为关键的就是确保解题的准确率.如果学生的解题思路清晰,解题过程明确,但最终的结果却总是出现差错,则说明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因此,为了降低学生们的解题失误率,提高准确率,除了要求学生进行日常的估算与检查外.一般比较常用的训练方式是联系对比.学生通过对题目、知识、结果等内容的联系和对比,实现在比较中认识、区别、理解和提高的目标. 首先,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完成对比.联系生活实际对比.物理学科实际上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但由于传统课堂中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比,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只能死记硬背.事实上,只有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并引领学生们多去观察、去实验、去体会,让学生在知识与生活的对比过程中完成学习,真正地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做到透彻理解,相信解题对于他们来说会变得更加简单一些. 其次,联系正误对比.只有经常性的开展正误比较才能使学生拥有更强的鉴别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解题出现错误,通常是认识不清、感知模糊.通过正确解题方式和错误解题方式的对比方式,有助于学生辩证的看待一道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化.在正误对比方法训练中,教师可以选择题型来进行训练教学.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题型之间的对比,对物理概念、公式、算式等进行联系对比,也可以在物理学科教学中,锻炼和强化学生们的解题思维与能力. 综上所述,无论运用怎样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都离不开思维训练.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培养.既要保证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保证学生思考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将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为学生布置海量作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问题,实现强化学生解题能力的最终目标.2.2 一题多解
2.3 一题多变
3 通过联系对比方式,增强学生解题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