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钢琴音乐体系化发展新模式

2023-02-24 09:53谭鼎文
人民音乐 2023年11期
关键词:体系化钢琴创作

19 34 年11 月,在齐尔品倡导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首次将“中国风味”作为音乐创作的明确要求①,目的是引导中国作曲家、教育家对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重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研究、教学、表演各方面均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世界钢琴舞台上已经占据一席之地。中国钢琴音乐如何站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新高度上, 对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式现代化作自主的学理性阐释和学术性表达, 是中国钢琴音乐面临的新时代课题。

2023 年6 月16 日,由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山东师范大学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活动隆重举行(以下简称“中心”)。“中心”是集创作、教学、演出、比赛、理论研究于一体的中国钢琴音乐实践基地, 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以文化为底色、创作为基础、教学为纽带、展演为途径、理论为指导、出版为媒介”的中国钢琴音乐体系化发展理念。

此次活动由“中心”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窦青教授主持,邀请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燕迪教授,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晓静教授为“中心”揭牌。特聘钢琴家、教育家鲍蕙荞、但昭义为“中心”名誉主任,张朝为副主任。蒲方为专家委员会主任,龚晓婷为副主任,储望华、倪洪进、梁茂春、杨燕迪、刘再生、樊禾心、代百生、韦丹文、江晨、卞萌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并专门委约储望华先生为中心创作了12 首中国风格的“音乐会练习曲”,来自全国的两百余位业内专家及高校师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分为成立仪式、研讨会、讲座与音乐会四个板块进行,以“中心”的体系化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同时突出权威性,如作曲家讲自己作品、学生讲导师作品、音乐史学家导赏音乐会、钢琴演奏家示范讲演等。立足“中心”的发展规划,开展了“中国钢琴音乐表演艺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研究”“中国钢琴音乐教学与合作”“基础教育对接高校美育教育”等专题研讨会,对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钢琴音乐价值体系化构建进行了展望。本文结合中心“的体系化发展理念及会议内容,归纳成理论、创作、教学、推广四个层面进行论述。

一、理论层面

“中心”提出了以“中华优秀文化”作为底色、“钢琴理论研究”为指导的根本遵循。中央民族大学张朝教授带来讲座“‘爨与《中国之梦》”。他通过描绘已消失的中华文明的珍丽瑰宝“爨文化”,解析了與他创作钢琴曲《中国之梦》的联系。《中国之梦》的灵感来自《易传》,是站在中华传统“和文化”的哲学高度来处理音乐的走向和逻辑。②作曲家呼吁我们要站在前辈的基础上,研究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这也是创作中国钢琴作品的灵感源泉所在。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史学家蒲方教授与青年钢琴家蔡曦、张奕明联袂带来“致敬中国钢琴音乐先驱———1934 年‘征求有中国风味钢琴曲作品展演”和“万花筒———中国钢琴‘新作展演”两场音乐会。蒲方教授以导赏的形式带领大家欣赏了从最早期的赵元任《和平进行曲》与贺绿汀《牧童短笛》,到当代的沈利群《蚌与渔夫》与葛甘孺《12 首钢琴练习曲》等作品,梳理了自1934 年“中国风味”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现状,让大家对这一课题从理论到现实都有了深入对比和思考。

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杨燕迪教授带来题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钢琴音乐: 梳理与评价”的讲座。他从五种不同的创作路线和线索入手,宏观梳理了中国作曲家在钢琴创作上的实践与成就。他呼吁道:回头看看中国钢琴走过的百年路,最要紧的不是遗弃了什么,而是留下了什么。艺术的优势在于, 留下的杰作都负载着过去时代的个体生命,时代终会过去,但那些杰作却一直存在,一旦再度召回,那些个体生命就会重新复活。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所学。

中国音乐学院赵冬梅教授在理论研讨会上提到,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不是简单地学一首民歌、弹奏一首乐曲,而是需要深入地去学习。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西方音乐在逻辑感和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要想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要在中国文化土壤里培育中国音乐。上海音乐学院李小诺教授提出,我们独有的民族特色, 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加以培养和教育,只有孩子知道自己是谁,才有文化自知,才能促进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才能站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发声。

上述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 中国钢琴音乐理论的认知不仅要横向了解中国的美学、哲学、艺术学,还要纵向贯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戏曲和民间习俗等。要从学科意义上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加强理论研究建设的学科意识, 从文化视角对钢琴艺术理论进一步拓展。③

二、创作层面

在音乐创作研讨会上,“中心” 邀请了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作曲家现身说法, 强调体系化发展以“创作为基础”的重要性,呼吁更多作曲家、钢琴家加入到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行列当中。

储望华先生在谈到为“中心”创作的12 首音乐会练习曲时说道, 本世纪以来中国钢琴艺术事业成就辉煌,在演奏、教学、创作、研究、出版、乐器等领域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要演奏好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钢琴曲, 在演奏技巧方面势必需要有一套适应中国调式且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练习曲,我们要努力弥补这个欠缺。

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倪洪进从自身钢琴作品创作经验出发,分享了幻想曲《托卡塔》《听评弹》《银锭桥》的教学思路,她深入解析了中国钢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认为学习钢琴是认知音乐文化的过程,是提升音乐品位的过程,发展音乐文化对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音乐学院龚晓婷教授通过讲座“在隽逸斑斓中书写诗情画意———谈谈我的钢琴创作”中实例举证作品《淡彩五帧》的文本、风格、演奏,揭示全曲是如何结合中西音乐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糅合现代技法,吸收西方钢琴几百年来的精华语汇, 并使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融合,生发出“多元化”“中国化”“钢琴化”的语言和织体,从而表达出现代中国人的思想、精神和意境内涵。

在“民族特色VS 国际多元: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研究的探讨”研讨会中,上海师范大学魏扬教授提到, 将百年来民族风格浓郁的音乐作品进行分类,由浅入深地进行民族风格研究,通过探索和实践推动研究、创作和表演,有所积累方能进行创作发挥。中国音乐学院樊禾心教授总结道,当代新作品的创作不仅要对早期作品进行挖掘和研究,还要让新作品担负起当今社会的教育责任, 创作者应该让作品能够与时代相呼应, 做到与时俱进地创作。

三、教学层面

在“基础教育对接高校美育教育” 的研讨会上, 北京大学的马广雪老师结合新时代的美育目标, 认为中国钢琴作品是德育浸润在音乐教学中的美育价值与实践路径的一个重要手段, 可以贯穿音乐教育的每一个学段, 要努力将中国钢琴作品从基础教育阶段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展演平台。

中国音乐学院曹军教授指出,“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对于钢琴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需要老师们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视”,并介绍教学方法“一是口传心授,二是把音乐作为人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音乐事件当中去”。

以“教学为纽带”的系列活动中,钢琴家鲍蕙荞带来了大师课, 示范讲解了黎英海的《夕阳箫鼓》和陈培勋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很多钢琴爱好者都慕名而来, 与鲍老师面对面地进行了互动。通过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演绎中国古曲旋律,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旋律的浓郁文化意境, 尤其现场的众多琴童被中国作品深深吸引, 纷纷表示以后要多弹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这一活动对中国钢琴音乐推广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中国钢琴音乐教学与合作研讨会”上,四川音乐学院何沙教授讲道, 中国钢琴作品从生产到最后的传播是一个全流程, 也就是說有人愿意创作,写后还要能传播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起到了创作与传播纽带的作用, 老师对于学生弹奏中国作品的要求至关重要。只有让这些作品弹出国门,让音乐真正超越国界,让广大听众听到,才能实现推广。

“中心”主任窦青教授在教学研讨会上分享了她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研究的一些体会, 从她主编《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60 首》(被周广仁先生誉为“填补了中国钢琴教材的空白”, 已经被国内多所专业院校遴选为指定专业教材④)的体系性创作理论研究开始, 到现在探索构建更宏观的体系性研究,要有一种对中国钢琴音乐执着的、坚定不移的研究精神。她呼吁钢琴教师要起好纽带作用,要自觉加入到传承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大军中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进行中国钢琴音乐体系性建设。

四、推广层面

在如何进行中国钢琴音乐的推广上,“中心”提出了“展演为途径、出版为媒介”的思路,呼吁青年演奏家们多多演奏传播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担负起推广中国作品的现实责任, 促进音乐的历史发展。

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江晨教授, 通过对其导师王建中先生钢琴作品的演绎, 在多样化运力与触键、踏板的灵活运用、“中国意境”特有的触键与踏技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呼吁演奏者要关注、多弹奏中国钢琴作品,让中国作品得到更多的流传。

中央音乐学院卞萌教授解析讲解了汪立三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这部组曲是受日本绘画大师东山魁夷画作的启发而创作的, 是一部音乐与绘画、抒情与哲理意蕴高度结合的佳作,在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艺术地位。汪立三先生巧妙、形象地运用音乐的语言将绘画之景、绘画之韵、绘画之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更站在作品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哲理意蕴的高度上向东山魁夷先生致敬,向鉴真法师致敬。

中国音乐学院樊禾心教授提到, 音乐的发展不是平地而起,是有传承的延续才得以发展壮大,一方面要对早期尘封作品进行挖掘和研究, 另一方面要多方面地进行推广, 让作品在反馈中成熟起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韦丹文在总结发言时强调,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不只是要引领中国的,更要引领世界的, 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人才的培养也是要面向全世界,要充分发展创作者、演奏者、受众者,将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全面地推广中国钢琴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毕春艳馆员在“中国钢琴音乐推广研讨会”上讲道,在新时代中,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推广要未雨绸缪,紧跟潮流,创新服务,在出版端就结合AI#Music⑤、5G 技术、虚拟仿真等现代化科技手段, 让听众随时随地感受中国钢琴音乐并与其互动交流,带来更便利的“声临其境”“身临其境”的传播路径。通过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的展演形式、出版物,结合互联网独特的传播能力可以塑造价值的最大化, 促进中国钢琴音乐寻求到更好的推广契机。

结语

山东师范大学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研究中心在我国首次提出体系化建设的理念, 从窦青教授在2017 年提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体系性构建的“前瞻性”,到“中心”筹备阶段提出体系化建设的“科学性”,再到国内顶尖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理论家代表现身说法的“权威性”,体现了“中心”在中国钢琴音乐体系化发展模式研究的新高度,开创了中国钢琴音乐体系化发展的新篇章。储望华、但昭义、代百生、陈荃有等专家通过视频的方式对“中心”表达了祝贺和期待。

“中心”主任窦青教授指出,本“中心”的成立,应时代之需、教育之需,对推动传统音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钢琴音乐体系化发展在最终形成前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是“体系化”概念的提出价值,在于它能够从理论层面更好地结合实践, 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规划具有更清晰的认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中心”将围绕中国钢琴音乐委约创作、系统教学、专题演出和比赛、理论研究等工作,积极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创新发展。针对理论研究、创作、表演等方面的青年人才要重点培养, 引领中国新一代青年的文化自觉, 加入到中国钢琴音乐体系建设的队伍中来。

中国文化与西方乐器的结合, 已经擦出了绚烂的火花,提倡中国风格,既是一种让钢琴发出中国声音的话语自觉, 更是一种表达中国智慧的文化自觉。现今的发展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⑥

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钢琴音乐,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① 阎宝林《与中国音乐一生结缘的齐尔品》,《人民音乐》1997 年第12 期,第37 页。

② 窦青《论百年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话语营构》,《中国音乐》2023 年第6 期,第184 页。

③ 蔡韧、谭缨英《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70 年》,《中国音乐学》2019 年第4 期,第134 页。

④ 张听雨《创作演奏出版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繁华背后亦有泥沙俱下》,《音乐周报》2022 年5 月19 日,第A4 版。

⑤ 刘奡智、韩宝强《人工智能音乐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人民音乐》2020 年第9 期,第74 页。

⑥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 期,第11 页。

谭鼎文山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萌)

猜你喜欢
体系化钢琴创作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构建体系化试验安全管理模式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钢琴
钢琴
创作随笔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