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2023-02-24 02:35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第二中心幼儿园周效成刘爱丽
家长 2023年35期
关键词:家园幼儿园情境

□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第二中心幼儿园 周效成 刘爱丽

课程是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课程游戏化构建能够深化幼儿教育改革、提高课程育人价值、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明晰课程实施路径,本文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参考建议:针对不同领域,设计课程游戏;注重材料投放,优化游戏环境;采用情境教学,促进游戏开展;加强课程指导,保证课程落实;开展家园合作,提高实施效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载体,根据《纲要》的指导实现课程游戏化构建成为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游戏化是将游戏特征和游戏精神注入课程中,使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在“学中玩”“玩中学”,实现寓教于乐。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学研究,深入理解游戏的教育内涵,合理规划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游戏化课程体系,并采取有效策略推动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针对不同领域,设计课程游戏

教育部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系统描述了不同幼儿发展的典型表现,指明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具体方向。为此,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应针对这五大领域的教育要求,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特点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多元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养成良好习惯,进而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为了提高中班幼儿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户外自主游戏的质量,探索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和教育策略,教师利用园内攀爬架、长短不同的梯子、木板等条件构建了主题课程《玩转木梯,趣味攀爬》,并设计了“木梯初体验”“木梯再推进”“木梯新组合”“木梯深度探索”系列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不断提出“竖梯与横梯连接不起来?“玩滑梯时楼梯处不断拥堵怎么办?”等问题,引导幼儿商量探讨、分工合作,完成趣味搭建。在课程游戏情境下,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和合作探究能力有所提升,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了创新潜力,实现了手脑的协调发展。

再如,为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促进文化传承,教师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了主题课程“皮影戏”,并引导大班幼儿围绕“影子”开展了一系列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影子产生了许多问题和思考。在课程的引导下,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进一步激发,循着兴趣、带着疑问,开启了与影子的深度接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经历了“探寻影子的产生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测量影子”“与影子做游戏”一系列体验,了解了我国传统艺术“皮影戏”,并在此基础上合作策划了一场皮影戏表演。在课程活动中,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游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知到了影子的有趣和皮影戏的魅力,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初步认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幼儿在健康、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构建课程、设计游戏活动,凸显了游戏的教育价值,实现了游戏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趣味、充满挑战的学习、成长环境。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教育要求促进课程开发,为幼儿探索设计更多有趣味、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课程实施中实现全面发展。

二、注重材料投放,优化游戏环境

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一定的空间与材料,同时幼儿也需要有形的物质世界作为参与游戏的基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环境创设大项里对材料投放的具体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应细致研读文件,立足幼儿主体发展,根据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要求投放各种材料,优化游戏环境,让幼儿尽情探索、创造,实现快乐成长。

例如,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基于“搭建蒙古包”这一主题在建构区中投放了若干种类的低结构材料,并根据课程中的任务要求设计了竞赛游戏,引导大班幼儿分组合作,利用不同颜色的绳结积木、连接扣、正方形帆布、三角形帆布等材料搭建蒙古包。在环境的支持下,幼儿与材料展开积极互动,学习了卡嵌、架高、延长、平铺、垒高、围合等技能,深化了对空间、距离、方向、守恒等概念的体会以及对生活的认知。

再如,在推动健康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中,幼儿园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运动区域投放了各种游戏材料,其中包括蹦跳设备(车内胎、树叶堆、跳绳)、扔踢设备(球类、豆袋、低篮球架和球网、提桶、靶心或其他目标)、建筑材料(木板、纸板盒、麻线、旧床单被套、小锯木架、轮胎和内胎、手工工具和工作台)、玩沙的材料(沙坑或沙桌)、玩水的材料(玩水桌、龙头、软管、变形管)、园艺工具、角色扮演的道具、乐器、艺术材料等。此外,教师还利用材料创设和谐有趣的运动情境,充分挖掘每种器械的价值,探索器械的多种玩法,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运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分享、合作。如,利用蹦跳设备为幼儿设计闯关游戏情境,锻炼他们的肢体力量;利用建筑材料构建创意情境,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等。这不仅为幼儿参与户外锻炼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打造了良好的空间,也让他们尽情、安全地游戏、运动。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需要投放了各种材料,构建了契合其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教育环境,凸显了环境育人的价值。当然,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材料的更新与环境的改造,避免一成不变的游戏环境影响幼儿的成长,不断增加环境的新鲜感,同时逐步扩大游戏环境的范围,将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和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基于游戏的课程,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的发展,打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三、采用情境教学,促进游戏开展

情境教学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则是将游戏元素和规则融入课程教学,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能力,实现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契合幼儿的认知发展需求,能够让幼儿更加自然顺畅地接受课程教育目标,并主动参与到游戏之中,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渗透育人要素,让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到引导和培育。

例如,为了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构建了小、中、大班户外系列游戏,并通过情境教学方法推动课程实施。其中,在小班户外锻炼中,教师创设了“开心游乐园”自主游戏情境,设计了《过山车》《鳄鱼来了》《旋转大风车》《摇摆小企鹅》《小马运粮》等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同时采用窄道移动、缩小自身支撑面积、旋转等不同形式,促使幼儿积极参加多样化的平衡自主游戏。在中班户外锻炼中,教师创设军事演习的游戏情境,设计了《黑夜收集》《翻山越岭》《协作押运》《前线运输》《战术翻滚》等游戏活动,同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增加合作游戏环节,促进幼儿团队意识的发展。在大班户外锻炼中,教师针对幼儿身体迅速发展、肢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增强的特点,创设了特种兵训练的情境,设计了《危险营救》《触发警报器》《超级战车》《高跷大比拼》《滚筒挑战赛》等游戏活动,促进幼儿互帮互助,共同挑战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课程游戏的实施要求创设了差异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户外游戏运动,激发了他们的运动热情,有针对地锻炼了他们的平衡能力。当然,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情境教学的运用优势,还应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情境创设与游戏活动之间缺乏有效关联、情境没有贯穿到游戏活动的始终、情境中的信息理解起来存在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还应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教育契机,不断优化课程教学策略。

四、加强课程指导,保证课程落实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现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细致观察和指导,有效激发幼儿在课程游戏中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探索、挑战中充分展现自己。同时,还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保证游戏效果。作为课程游戏化实施中的关键角色,教师在关注集体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到每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要,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交流,避免有些幼儿在课程游戏中被“边缘化”的问题,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获得发展的空间。

例如,幼儿园小班户外运动课程中包含“学小袋鼠”这一游戏活动,为保证课程实施效果,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双手做弯曲状放在胸前并且双脚并拢跳,示范小袋鼠的动作;喊口号“小袋鼠,去运动吧”,并指导幼儿在场地上到处跳,提醒幼儿拉开距离,不要撞到他人;喊口号“小袋鼠,快快到妈妈这里来”,指导幼儿跳回来,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以直接的方式参与到幼儿锻炼中来,示范动作、指导流程,让户外锻炼更加有序、有效;利用环境、材料、情景等因素,为幼儿提供潜移默化、渗透性和暗示性的隐性指导,如利用材料营造“草原情境”,利用标识进行安全提醒等。这样的指导更加灵活、自然,能够有效促进课程的实施,提高幼儿游戏效果。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对幼儿参与课程游戏的过程进行指导,确保了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当然,课程的实施过程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从整体着眼,充分挖掘课程和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沉浸式体验,扩展、提升自己的原有认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注重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感性化、生活化、具体化的经验,为将来获取系统化、专业化的学科知识做积累和准备。教师通过交替式、对应式等多种游戏化教学模式,让活动变得更好玩,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目标,灵活发挥引导、支持、观察、评价等作用,切实保证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五、开展家园合作,提高实施效果

家长不仅是幼儿园工作的配合者,还是幼儿园管理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重要参与者。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支持、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将游戏元素和理念融入课程中,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开展家园合作,能够充分调动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将家长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之中,促进教师、家长教育观念向行为的共同转化,保证课程游戏化实施效果。

例如,为提升中班幼儿语言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开发,教师通过课程建设设计了“说相反”游戏活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营造游戏氛围引导幼儿认真听词语,指导他们学会“大小”“多少”“高矮”“胖瘦”等相反的词组,并通过比赛活动强化认知。在课后,教师引导家长在亲子互动中延续并拓展游戏,即说一个字,让孩子认真倾听并说出和这个字相反的字,或者说一个词语,让幼儿将听到的词语倒着说出来,以此巩固语言课程所学,增进亲子关系,实现家园共育。

在上述案例中,家长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通过观察、感受到游戏活动带给幼儿的影响,增强了参与家园合作的意愿。当然,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幼儿园还应继续秉承“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着力构建家园协同教育机制,构建从家园联系、家园共育、家园共管三方面出发的策略体系。在日常活动中多渠道、多形式探索家园共育工作路径,创新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通过全面深入的体验式的家长会、直观的半日活动、具体实例的家长讲座,以及参与式的亲子运动会、亲子游园等活动,为家长搭建参与保育教育实施及管理的平台,深入了解园所的教育理念。同时,依托园所文化和家长群体优势,深入挖掘家长、社区等周围资源,提高家长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家园深度融合,有效形成家园合力,提高课程游戏化实施效果,共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六、结语

总之,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加强课程设计,设计多元化游戏活动,不断优化课程实施环境、创新教学实践方法、加强课程指导、促进家园合作。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教育要求,让游戏贯穿在幼儿成长过程。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未来,教育工作者还应继续深入教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指导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潜心精研,再次审视、反思与调整课程建设方案,推动课程游戏化项目不断深入,为幼儿的健全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猜你喜欢
家园幼儿园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