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理念下依托读书笔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素养

2023-02-24 19:34:06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洋川街道城南小学陈天祥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表达方法读书笔记习作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洋川街道城南小学 陈天祥

“三教”是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2014年1月提出的“数学教育中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简称“三教”)的教育理念,用其引领“情境—问题”数学教学,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可见,“三教”理念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其引领语文教学活动,亦能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习作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外显形式,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三教”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进而培养其习作素养?笔者所主持的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思考。

一、“三教”理念引领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一)教思考——在学思考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三教”理念中的“教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与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两者都强调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注重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启发。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文本内容设计问题串、问题群或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促进深度阅读。

例如,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四季之美》按季节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四个时段的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变化之美。教科书把它放在单元的开头,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为习作“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积累语言和学习表达方法。教师抓住“景物的变化”设计了问题群:其一,作者写春天黎明时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其二,找出描写黎明时天空中颜色的词语,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变化?其三,如果你来写,你会写春天黎明时的哪些景物?教学时,教师首先用以上问题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其在默读、勾画、圈点的基础上,初步体会“春天的黎明”景物的动态变化之美,其次入情入境地朗读品味并积累语言。最后,用同样的方式和相似的问题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段落。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思考,在深入的思考中感悟景物的变化,学习描写景物动态变化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体验——在学体验中丰富学生语言积淀

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彻底摒弃浅层次的讲解分析和机械操练,基于文本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在语言体验中感悟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言语体验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阅读中的“咬文嚼字”和“品词析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体验和领会文本的语言特色,在对精妙语言的重点品味中进行深度阅读。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中描写“鸟的天堂”动态画面时,为了展现榕树上群鸟纷飞、热闹无比的场景,作者用了“应接不暇”一词。教师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时候,先引导其反复朗读课文的12~13自然段,然后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有了阅读理解的基础,很快就会找到文中的语句“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来替代“应接不暇”。教师再点拨一下,学生就明白了“应接不暇”是“形容鸟儿太多,人的眼睛看不过来”。如此,带领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品味文本语言,思考其精妙之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进而在类似语境中实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三)教表达——在学表达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语言运用的实例最直接的来源就是课文,教师可以以单元语言要素为中心设计指向表达的学习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习得表达方法,培养习作能力。

例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材选编了《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三篇经典的场面描写文本,旨在通过其阅读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为习作“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储备表达方法。《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第一课时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接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朗读课文,根据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用“加小标题”的方式厘清故事脉络,把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解成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五个场面。第二课时在把握了课文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把教学的重心聚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上。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关注其中对人物群像和英雄个体的描写刻画。让学生自主阅读勾画相关语句,在交流中建构起“整体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再分别写每一位战士的具体表现”的“点面结合”写作方法。其次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的战斗场面,勾画描写的语句,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进一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最后在课堂小结中,由学生结合相关内容对“点面结合写场面”方法及其作用进行梳理。紧紧围绕文本的表达方法,以读促写,读写共生,着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读书笔记融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习作素养

教师依托统编教材,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摘录式、批注式、图表式、感悟式四大笔记类型,阅读摘抄、勾画批注、图画、表格、绘本、思维导图、阅读小报、提纲、书签、脚本、读后感、心得贴、阅读日记、文本赏析14种读书笔记,图文结合,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

(一)摘录式读书笔记学语言,促进学生言语积累

摘录是最常见的一种读书笔记,是指读者在阅读文本时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和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的阅读行为。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就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读记词语”“抄写句子”,到三年级上册七单元“感受课文丰富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再到后面各年级的“比较语句,摘抄句段”,都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写摘录式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促进语言积累。

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课文后面有3个思考练习,其一是“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其二是“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3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起一个名字”;其三是“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3个思考练习都指向语言品味和积累。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作者的感情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当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去品味表现事物特点的语句,才能更深刻领悟蕴含在课文字里行间的情感。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启了品味语句的过程。首先,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句子”。其次,用思考练习一的问题“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再次,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其入情入境地朗读语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最后,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句子摘录在笔记本上。这样的设计,学生从朗读品味语言,到摘抄优美语句,既体会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又促进了语言的积累,为习作时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二)批注式读书笔记学文法,培养学生写作技能

批注是一种既古老又常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阅读中使用批注式读书笔记能有效辅助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

例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精读课文。单元语文要素有二,其一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加深和丰富对文本的理解。其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引导学生通过勾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方面的语句,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不能孤立地看待两个语文要素,可以用批注式读书笔记为载体加以整合,以达到既学习批注方法,又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目标。《牛和鹅》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的故事。教材中呈现了学习伙伴作的批注,让学生直观认识批注,提示学生可以批注对内容的体会、疑问,对写法的体会,以及获得的启发。根据整合语文要素的思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了批注的方法后,重点指导学生用这样的读书方法对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进行批注阅读,写批注式笔记,帮助学生领悟课文“通过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并根据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要求采用读写结合,当堂练笔的策略展开语言实践,尝试运用表达方法,实现迁移运用,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技能。

(三)图表式读书笔记解文思,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图表式读书笔记是现代读书笔记的典型代表,它的出现丰富了读书笔记的形式。经过教学实践,教师总结出了图画、表格、绘本、思维导图、阅读小报、阅读书签等形式的图表式读书笔记。在教学中使用图表式读书笔记,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写作思路,培养其思维能力。

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田忌赛马》,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旨在通过以画图的方式突破课文理解上的难点,达成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标。这一思考练习其实就是一个思维导图。教学中,第一课时是整体感知,大致了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后,引导学生提取文中关键信息,画出“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情要素思维导图,厘清故事的发展脉络。第二课时,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重点理解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两个思维导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感悟式读书笔记悟文情,培育学生写作修养

郑秉成认为写作素养主要是文体形式感、写作行为感及以言语人格为核心的情意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除了学习写作的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育其写作修养,也就是培育其写作行为感和言语人格。写作修养外显的形式表现为学生习作的兴趣、习惯和习作中展现出来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总结了读后感、心得贴、阅读日记、文本赏析等感悟式读书笔记的写法,发现写感悟式读书笔记是培育学生写作修养的有效途径。

例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四单元“小说与生活”中的精读课文《桥》,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教学中,教师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目标深度融合。第一课时从小说的特点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再读文本,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从人物描写入手,在品词析句、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悟人物形象。第二课时从品析环境描写的句子入手,进一步感悟人物形象,接着重点学习文章的结尾,突出小说结尾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而升华老汉的光辉形象。最后以问题“此时此刻,你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引领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领悟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为单元习作“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奠定基础,又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潜移默化地把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融入学生的生命之中。

当然,写作修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感悟式读书笔记的运用不仅在于课堂,在研究与实践中更多的是以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的课外读本为材料,以阅读活动为载体,推动“课外阅读课程化”,在整体书阅读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书写感受,分享心得,陶冶其思想,磨砺其情感,锻造其性格。

综上所述,“三教”教育理念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思考、教体验和教表达”,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体验,学会表达。依托教材,运用摘录式、批注式、图表式、感悟式等形式多样的读书笔记,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其深度阅读,从而提升习作素养。

猜你喜欢
表达方法读书笔记习作
如果艺术有一万种表达方法
艺术启蒙(2022年11期)2022-12-06 09:34:38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系统医学(2016年8期)2016-02-20 02:55:08
习作展示
人肠系膜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通道在HEK293 细胞上的表达方法研究
表达感谢
海外英语(2013年7期)2013-11-22 08: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