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2023-02-24 19:34:06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张考杰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导向物理课堂教学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 陈 维 张考杰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物理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情,构建物理高效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与提升学生物理素养。在物理教学中融入问题导向方法,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掌握物理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应用问题导向方法的作用

首先,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物理学科本身具有显著的工具性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但学生基础不同、个性有差异,统一化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差异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使得每个层次学生都可以进行高效学习,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其次,问题导向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价值观。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容易让学生陷入迷茫状态。物理课程本身具有人文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最后,初中物理课程引入问题导向方法,有助于落实教学改革目标。问题导向方法应用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在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侧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学生人格发展。问题导向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获得相关知识,逐步实现教育目标。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提问方法陈旧

新课改背景下,物理课堂是课改热点,但课时设置数量有限,每堂课40分钟。教材上知识点较多,教学时教师照本宣科,读一遍教材上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其中蕴含的道理,生活中需要遵循什么等,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枯燥无趣。

即便教师想要打破教材束缚,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利用多样化活动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进而感受学习的乐趣,但每周授课时间有限,直接阻碍了教师教学创新。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只能讲述有限的内容与组织有限的活动,这就和课程开设理念产生矛盾,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二)提问效果较差

传统物理课堂上,教师大多只重视知识学习,忽略引导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只重视知识学习,应付考试,并没有重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物理教师不重视问题设置,课堂提问时较为随意,缺少针对性,使得课堂上频繁出现无效提问的情况,影响了教学质量提升。

如果教师教学模式刻板,采用传统灌输教学方式,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学生会觉得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存在差别,觉得物理课程没有学习价值。虽然新课改后的物理内容丰富,趣味性更强,但教学方式不理想,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三)教师素质问题

物理课程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教师配置不合理,很多学校直接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或一个教师带的班级数量偏多,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少数教师缺少专业化学习,教学时只会照本宣科,或发表一家之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甚至误导学生。

教师结构中存在专业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较大等问题,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凭经验,知识更新缓慢,教学思路跟不上新课改的进度,无法实现新课标要求。教师对新课标认知存在偏差,无法寻求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影响到教学质量提升。

三、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措施分析

(一)问题导向个体学习

研究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问题导向的个体性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但是,传统问题教学法都是教师提问,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发言,虽然目标明确,但是不利于学生探索新知识,学生像完成任务一样,缺乏新鲜感。为寻求转变,在开展问题导向性教学时,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提问方式,结合学情进行有效提问,使物理课堂教学更加个性化,帮助学生启迪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针对问题进行分组设问。

在利用问题导向进行“压强”学习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实验用品,鼓励学生自己开展试验,证明压强存在。而在学生操作前,学生需要先分组,进行组内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同时,教师也需要向学生提出相关导向性问题,可以就可能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行提问,如接触面、压力等,学生也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质疑,如实验物品自身重力、摩擦力等。学生提出问题及相关质疑内容后,再开始动手进行试验验证,根据试验结果,再结合自身问题、质疑等展开讨论。此时教师就需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对跑偏的方向及时纠正、对学生忽视的重点及时提醒、对解释不了的问题及时引导,等等。这样一种基于问题导向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帮助教师营造一个积极、有趣的课堂讨论氛围,对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有很大优势。

(二)合理进行问题调度

在利用问题调度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优化,使其符合学情。比如,在学习“功”时,教师通过案例引入法帮助学生对“功”及其概念有一个大概认识,然后再提出相关导向性问题。教师可以用以下案例进行问题导入:①用力推车车没动,人做功与否?②用滑轮将重物从低处运到高处,为其施加了哪个方向的力?该力是否做功,又对哪个物体做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功”的定义对这两个案例展开讨论。第一个较为简单,学生很快得出“人未做功”的结论。但是针对第二个案例,大家却是各有各的说法。有学生认为人所施加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同,因此并未对其做功;有学生认为人所施加的力借助绳子传导给了重物,虽然间接,但确实做了功。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积极引导,给予必要的提示。之后,教师再引入第三个案例:背着书包向前走,人有没有对书包做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结论继续讨论。在此过程中,有学生认为书包没有在所受力方向上产生移动,因此未做功;也有学生认为人需要用力才能背起书包,所以做了功。上述几个案例中,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案例的同时设置了对应的问题,虽然有些案例的导向性问题较为简单,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加深了理解。

(三)利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物理学科趣味性较强,且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可利用生活情境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兴趣,促进学生思维长远发展。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基础上。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生活实例、经验和旧知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开展“抓尺”游戏,利用尺子进行时间测试的悬念吸引学生关注;在学习“摩擦力”时,可以开展“夹玻璃球”游戏,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材质筷子夹取的难易程度激发起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在学习“合力”时,可以借助“提水桶”活动,让学生理解“等效替代”的含义,为相关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在学习“电”时,可以结合家庭用电,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间的实际联系,降低学习难度;在学习“惯性”时,可以为学生模仿汽车加速、刹车时乘客的状态,让学生借助实景模拟理解物理原理;在学习“能量守恒”时,可以借助“滑梯”,让学生思考能量之间的转化规律。此外,物理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现象设置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掌握物理知识点,实现培养与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目的,进而实现打造物理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提问,需要选择合适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问题,切实发挥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顺利实现物理高效课堂建设。物理教师要重视课堂问题设置,选择合适提问方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导向物理课堂教学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中学生(2015年2期)2015-03-01 03:43:33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