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 高 霞
创客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力、探究力、创造力的培养,其与通用技术课程的融合是相得益彰的,且创客教育理念的融入,不仅可以让通用技术课程更具前沿性、创新性,也能满足对学生实施创新培养、实践培养的要求,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下文中,笔者将通过对探究交流、案例展示、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分析,阐述如何开展创客教育理念下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创客教育理念一直遵循自由开放、创新创意、探究体验的思想,将其融入通用技术课程中,不仅可以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创新性、探究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掌握通用技术的同时,实现对通用技术的有效运用。而且,在创客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也会以实践运用为主要目的,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做好创新运用,实现对学生创新思想的有效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当前教材更新的进度来看,教材的更新是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教师在传授学生通用技术知识时,既要保证知识的基础性、通用性,也要保证知识的先进性,让学生既能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也能了解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这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实践运用有积极意义。
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播,多是以教师为主导,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探究与交流的机会较少,这就无法实现对学生创客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新时代的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旧有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关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与交流,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创客精神的培养。
以粤科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实现对以下知识内容的掌握:了解并掌握技术的性质;掌握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到技术的巨大影响。对此,为了实现对学生创客精神的有效培养,教师在授课中将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与交流。在学习关于技术的性质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需要分别掌握技术的实践性、综合性、相关性、价值性、目的性、创新性六个性质。但是学生对技术性质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对这六个性质的掌握上,应对每个性质都有深入的认识,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件解释技术的性质。如在认识实践性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探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哪些事件可以体现出技术的实践性。学生在交流中会发现,不同时期,技术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是不同的:古时候人们是通过钻木取火技术获取熟食,并用火取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取熟食,便是运用燃气、电等技术。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会发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其技术的进步也体现着社会的进步。所以,学生在学习技术、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也应以社会发展为前提,这样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技术有效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创客精神的培养。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交流是必要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打开思路,深入探讨技术的发展对人、对生活的作用与影响,进而实现创客精神的培养。
在进行通用技术教学时,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增加案例展现环节,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技术的认识,了解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有效运用,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发现不同技术的不同设计思想,这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以粤科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为例。在本次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完成教师设置的下列学习目标:知晓设计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有哪些;掌握各种思维方式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并掌握各种开发创造潜能的方法。对此,为了实现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教师应通过案例展示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为学生预留一个需要在整堂课程中进行思考的问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学生在完成本次课程学习后,应给出自己的答案。其次,教师便带领学生进行正式的课程学习。如学生在了解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雷达的设计、飞机的设计、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等,不同的设计可以展现出设计师不同的素质。上述案例,就可以展现出设计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可以将自己的观察付诸实践,进行大胆猜测与假设。再如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思维时,教师可以定式思维为例,为学生列举诸葛亮设空城计这一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该计谋可以让司马懿相信,借此告诉学生思维定势的弊端,让学生认识到进行设计不能受到思维定势的限制,要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呈现了不同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在上文中笔者曾提到过,通用技术课程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而学生对技术的创新运用也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因为技术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实现在生活中的有效运用。因此,在开展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将生活实际融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对技术运用的有效认识,以此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粤科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结构”为例。在本次课程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掌握结构的含义;理解结构的概念;知晓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的力;知晓结构的分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对上述学习目标的掌握,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结构、学习结构,从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进步。首先,在了解结构的含义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结构的建筑都有着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并利用VR技术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每种结构设计。如我国著名的军事建筑结构之一的长城、著名桥梁建筑赵州桥、北京鸟巢、水立方、电脑机箱的蜂窝状散热结构等,这些案例中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结构案例。在相关技术的辅助下,学生进入情境中,对上述案例进行细致的观察,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结构间的共同点与异常点。其次,教师可为学生播放魁北克大桥坍塌的视频,以此让学生认识到结构对桥梁的重要性,也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结构的重视。
因此,在开展通用技术课程时,教师应合理运用情境创设,让学生有真实的情境认知,这样学生才能在结合情境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结构的重要性,认识到技术掌握与技术运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法是许多教师必选的教学方法之一。这是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可以平等地交流,有利于思维的发散。而且,在没有教师参与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做到身心的放松,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开展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对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粤科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探究结构”中的“结构的稳定性”为例。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有怎样的作用、结构的稳定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知识内容。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师将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学生需要跟随教师的指点实现高效合作。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几幅图片,如落地风扇、落地灯、电脑显示器、不倒翁等,学生需要根据这些图片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不容易倾倒?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虽然这些物品的结构不同,但是它们各自都有一个稳定的结构,如落地风扇结构的稳定性来自底座,落地灯的稳定性来自三根支架形成的三角结构。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并总结:物体的重心越低越稳定、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不倒翁不倒、电脑显示器只有一个底座便可以不倒。接下来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上述两个影响物体稳定性的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影响物体稳定性的因素。
布置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让学生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获取,实现对知识的深层认知。
学生在学习通用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技术知识的扎实掌握,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开展教学活动,借助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技术知识的思考,实现对通用技术的多面认识,进而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发现创新点,实现创新意识的养成。
以粤科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设计”为例。在进行本次课程学习时,学生需要掌握技术对结构设计的影响;能做到绘制结构设计图纸;学会多方面考虑材料的使用情况与相关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对此,为了确保学生对上述知识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教师将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借助赵州桥的真实案例带领学生进行结构设计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问学生:“从设计的角度看,赵州桥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应从赵州桥的外观、稳定性、结构强度、形状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接着,教师继续提问:“在设计桥梁结构时,除了考虑桥梁本身的建筑结构,还应考虑哪些因素?”此问题是引导学生从实用性、美观性、地域性、接受度等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与回答。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让你为学校的花坛设计一座观赏桥梁,你会怎样设计?”在思考此问题时,学生应以桥梁的结构为基础,思考如何让桥梁的设计更美观、更实用,还可以与周围的花坛环境相得益彰,这就需要学生结合学校花坛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设计。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启发,让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做到深入认知、深层思考、有效掌握,这样学生才能在后续的作品设计中将自己的创新意识融入其中。
所以,在开展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时,有效的问题引导可以激活学生的思考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对技术知识的有效思考,让学生可以在熟练掌握基础技术知识的前提下,实现对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开展创客教育理念下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更需要突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在以教材为基础、以实践为媒介的通用技术课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发展力。同时,为了确保通用技术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应运用好探究交流、案例展示、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创客精神、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