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友,古小彬,陶 勇,廖成斌,张浩杰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维尔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 隆昌 642150;3.成都中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100)
家畜螨病主要是由疥螨科的疥螨和痒螨科的痒螨以及足螨寄生于家畜(牛、羊、猪、兔和马)皮肤的表皮内外所引起的,经接触感染与传播的常见外寄生虫病。该病严重危害家畜的健康,增加养殖成本,可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家畜螨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各地均有报道。疥螨、痒螨和足螨可危害的动物种类存在一些差异,疥螨主要危害牛(黄牛、牦牛和水牛)、羊(绵羊和山羊)、猪、兔和马;绵羊痒螨主要危害牛(黄牛、牦牛和水牛)、羊(绵羊和山羊)、兔和马,牛足螨和德州足螨主要危害牛(黄牛、奶牛、牦牛和水牛)、羊(绵羊和山羊)和马。
家畜螨病的流行具有季节差异,多发于寒冷的冬季和初春季节,健康动物主要通过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而感染,其次可通过与被污染的畜舍、畜栏、场地、各种饲养用具等间接接触而感染,此外,饲养员的衣服和手也可造成螨病传播。
1.1 疥螨病 由疥螨寄生于家畜皮肤表皮内引起的外寄生虫病。家畜疥螨病多始发于皮肤柔软、被毛短少的部位,病畜以剧痒,皮肤增厚、结痂和畜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不同家畜的发病部位存在差异。
1.1.1 牛 疥螨可危害各种牛(包括肉牛、奶牛、水牛和牦牛),皮肤病变常见于肩部、颈背部、尾根部、臀部、头部及四肢,严重时可波及全身。
1.1.2 绵羊 病变始发于嘴唇四周、角两侧、鼻边缘和耳根部,严重时蔓延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其中以头部症状最明显。病变部可形成坚硬的灰白色痂皮,俗称“石灰头”。
1.1.3 山羊 病变多发生于被毛稀疏的皮肤,如嘴唇四周、眼圈、鼻梁和耳根部,严重时可蔓延到腋下、腹下和四肢曲面,甚至全身。
病羊烦躁不安、剧痒,被毛脱落,病变部位逐步向四周延伸、扩大,其皮肤增厚,形成皱褶和龟裂。
1.1.4 猪 各品种和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疥螨,临床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
皮肤过敏反应型:常见于乳猪和保育猪,主要是由螨虫引起的迟发型和速发型超敏反应。病变常起始于眼周、颊部和耳根,后蔓延至背部、躯干两侧、后肢内侧及全身。病猪出现剧痒,到处摩擦或以蹄搔弹患部,至皮肤出血、脱毛、结痂、增厚,形成皱褶和龟裂。
皮肤角化过度型:又称为慢性疥螨病,常见于经产母猪、种公猪和成年猪。由于皮肤过度角质化和结缔组织增生,病猪皮肤变厚,形成大的皱褶、龟裂、脱毛,其被毛粗糙,多屑,常见成年猪耳廓内侧、颈部周围、四肢下部,尤其是踝关节处形成灰色、松动的厚痂。患猪常用蹄挠痒或在墙壁、栏栅上摩擦患部,造成脱毛和皮肤损坏、开裂和出血。
1.1.5 兔 皮肤病变常见于四肢,后蔓延至嘴、鼻及耳周围等处。
1.1.6 马 皮肤病变始发于头部、体侧、躯干及颈部,后蔓延至肩部、髻甲及全身。
1.2 痒螨病 由绵羊痒螨寄生于家畜皮肤表面引起的外寄生虫病。家畜痒螨病多始发于毛浓密的部位,主要以皮肤瘙痒、结痂、脱毛和畜体消瘦为临床特征,不同家畜的发病部位存在差异。
1.2.1 黄牛、奶牛和牦牛 患牛皮损区皮肤发红,出现淡黄色的结痂,中等感染病例出现鳞状皮屑。皮损区多出现在尾根、背部和肩胛部,严重病例皮损区可蔓延到全身。
患牛奇痒,常摩擦或舔吮患部,其皮肤损伤、脱毛,渗出液凝固形成痂皮。皮肤增厚,失去弹性。
1.2.2 水牛 水牛发病部位、临床症状与黄牛、奶牛和牦牛相似,但形成的痂皮较薄,呈“油漆起爆”状,痂皮薄似纸,表面平整,一端稍微翘起,另一端则与皮肤紧贴。若揭开痂皮,可见大量仍在爬动的黄白色螨虫。
1.2.3 绵羊 病变始发于背部和臀部,后很快蔓延到体侧。患羊初期轻度至中度瘙痒,表现为晃头,后肢搔抓患部,在木柱、墙壁等处擦痒,皮损区形成结节,后形成浅黄色脂肪样的痂皮。随病情加重,其瘙痒加剧,患羊被毛结成束或躯体下部泥泞不洁,后零散的毛丛悬垂在羊体上,最后毛束逐渐大片脱落,甚至全身被毛脱光。
病羊贫血,高度营养障碍,在寒冷季节,加上皮肤脱毛,可造成羊大批死亡。
1.2.4 山羊 病变多发生于耳壳内面。病羊食欲不佳,常摇动耳朵,病变部发痒,常在硬物上摩擦患部。患部形成硬而坚实、紧贴皮肤的黄白色痂皮块,炎症常蔓延至外耳道。
1.2.5 兔 病变主要见于外耳道内,可引起猛烈的外耳道炎。病兔耵聍过盛分泌,其干涸成痂,厚厚地嵌在耳道内如纸卷样,甚至完全堵塞耳道。患兔耳变重下垂,发痒,常摇头、搔耳,病变还可能延至筛骨及脑部,引起癫痫发作。本病多发生于成年种兔。
1.2.6 马 病变常出现于鬃部、鬣部、尾部、颌间部、股内侧及鼠蹊部。
患部盖有浅黄色脂肪样的柔软痂皮,痂皮容易剥离,邻近的皮肤亦迅速脱毛。乘马及挽马病变常发生于装置鞍具、颈套、鞍褥的部位。
1.3 足螨病 由牛足螨和德州足螨寄生于家畜皮肤表面引起的外寄生虫病。
家畜足螨病多始发于皮肤细嫩部位,以患处瘙痒、结痂和脱毛为主要临床特征,不同家畜的发病部位存在差异。
1.3.1 牛 足螨病可危害各种牛(黄牛、奶牛、牦牛和水牛),常始发于尾根部和尾根部两侧的凹槽。
病牛皮损处覆盖干燥的细白色鳞片,皮损区发痒,后皮损可蔓延到会阴、大腿内侧,甚至骶部、背部或乳房,严重病例皮损区出现厚结痂,瘙痒明显。
1.3.2 羊 对绵羊,足螨主要寄生于蹄部及腿外侧;对山羊,足螨主要寄生于颈部、耳及尾根等处。
1.3.3 马 足螨可寄生于马的肛周皱褶、后肢远端及尾部等处。
2.1 病原学诊断 根据流行特征与临床症状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可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虫体、虫卵)诊断。
2.1.1 病料采集
2.1.1.1 疥螨病病料的采集 剪去病畜患病部和健康部交界处的被毛后,用消毒小刀垂直于皮肤面刮取交界处痂皮,至皮肤微出血后,将刮取物收集到容器内,待检。刮取病料处皮肤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
2.1.1.2 痒螨病病料的采集 用消毒小刀刮取病畜病部皮肤表面的痂皮,收集到容器内,待检。取痂皮处皮肤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
2.1.1.3 足螨病病料的采集 用消毒小刀刮取病畜病部皮肤表面的痂皮,收集到容器内,待检。取痂皮处皮肤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
2.1.2 显微镜镜检
2.1.2.1 热源法 采集的病料放入平皿内,平皿放入25~37 ℃的恒温箱中0.5~1 h 后,将平皿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查到活的螨虫(幼螨、若螨和成螨)可确诊。
2.1.2.2 直接涂片法 采集的病料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 滴5%甘油(丙三醇)水溶液,加盖另一载玻片搓压至病料散开,移去加盖载玻片,加盖玻片后,置显微镜下检查,查到螨虫(幼螨、若螨和成螨)或螨卵可确诊。
2.1.2.3 浓集法 当螨虫数量较少或病料采自死亡家畜时,可采用浓集法收集螨虫镜检。将刮取的较多病料放入10%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夜或加热煮5 min左右后自然沉淀15 min,取沉淀物镜检,或将上述沉淀物转入试管中,再加入60%硫代硫酸钠溶液,试管口加盖玻片,静置5~10 min后,取盖玻片镜检,查到螨虫(幼螨、若螨和成螨)或螨卵可确诊。
具体可参考《家畜螨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DB51/T 3014-2023)和《马螨病诊断技术》(GB/T 27641-2011)进行检查诊断。
2.2 间接ELISA 抗体检测 采集家畜血液分离血清,参考《家畜螨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DB51/T 3014-2023)进行抗体检测。本方法主要用于螨病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3 PCR 检测 疥螨病以线粒体COX1 为靶基因进行常规PCR 检测,具体方法参考《家畜螨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DB51/T 3014-2023)。
痒螨病以核糖体ITS2 基因为靶基因进行常规PCR检测。
确诊病畜可采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的选择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药物的使用按照NY/T5030-2016 标准执行。杀螨药物种类、剂型与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伊维菌素注射液:规格(1mL∶10mg;2mL∶4mg;2 mL∶10 mg;2 mL∶20 mg;5 mL∶10 mg;5 mL∶50 mg;10 mL∶20 mg;10 mL∶100 mg;20 mL∶40 mg;100 mL∶1 000 mg),一次量,牛、羊0.2 mg/kg体重,猪0.3 mg/kg 体重。休药期牛、羊35 日,猪28日。药物限于皮下注射,每个注射点剂量不宜超过10 mL。含甘油缩甲醛和丙二醇的伊维菌素注射剂仅适用于牛、羊和猪。药物病畜泌乳期禁用。该药物与乙胺嗪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严重的或致死性脑病。
伊维菌素溶液:规格(0.1%,0.2%,0.3%),以伊维菌素计,一次量,羊0.2mg/kg体重,猪0.3mg/kg体重。休药期羊35 日、猪28 日。该药母猪妊娠期前45日慎用,泌乳期禁用。
伊维菌素片:规格(2 mg,5 mg,7.5 mg),以伊维菌素计,一次内服量,羊0.2 mg/kg 体重,猪0.3 mg/kg 体重。休药期羊35 日、猪28 日。该药病畜妊娠期前45日慎用,泌乳期禁用。
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片:规格0.21 g(芬苯达唑0.2 g+伊维菌素10 mg),一次内服量,牛、羊、猪0.025-0.0375 片/kg 体重。休药期牛、羊35 日,猪28 日。药物母猪妊娠期前45 日慎用,泌乳期禁用。
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片:规格0.36 g(阿苯达唑350 mg+伊维菌素10 mg),一次内服量,牛、羊0.03 片/kg 体重。休药期牛、羊35 日。阿苯达唑具有致畸作用,妊娠期动物慎用,泌乳期禁用。
硝氯酚伊维菌素片:规格0.11 g(硝氯酚0.1 g,伊维菌素10 mg),一次内服量,牛、羊0.3 mg/kg体重。休药期牛、羊35日。该药病畜泌乳期禁用。
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规格100 g(阿苯达唑6 g+伊维菌素0.25 g),每1 000 kg饲料,猪用1 000 g。休药期猪28 日。阿苯达唑具有致畸作用,妊娠期前45日动物慎用。
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规格100 g(阿苯达唑10 g+伊维菌素0.2 g),内服,每10 kg 体重,猪0.7~1 g,休药期28日。
阿维菌素透皮溶液:规格(按阿维菌素B1计算0.5%),牛、羊、猪0.1 mL/kg 体重,由肩部向后沿背中线浇注,药物孕畜可用。休药期牛、猪42日。该药物病畜泌乳期禁用。
多拉菌素注射液:规格(1%),肌肉注射,一次用量,牛、羊0.02 mL/kg 体重,猪0.03 mL/kg 体重(或每33kg体重1mL)。休药期牛35日、猪28日。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埃普菌素)注射液:规格(1%),皮下注射,一次量,奶牛0.2 mL/10 kg 体重。奶牛弃奶期1日。
莫昔克丁(莫西菌素)浇泼溶液:规格(0.5%),沿着奶牛背脊从鬐甲到尾根倾注,每1 kg 体重0.5 mg(以莫昔克丁计,即每1 kg体重0.1 mL)。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和莫昔克丁均对虾、鱼等水生生物有剧毒,残留药物的包装及容器切勿污染水源。
辛硫磷浇泼溶液:规格(40%),猪0.075 mL/kg体重。休药期14日。该药物禁止与强氧化剂、碱性药物合用,禁止与其他有机磷化合物和胆碱酯酶抑制剂合用,避免与人的皮肤和黏膜接触,避免污染下水道、河流和池塘。
外用或环境处理药物如下:
氰戊菊酯溶液:规格(20%),加水1∶1000~1∶2 000 稀释后喷雾,配制溶液时水温以12 ℃为宜,水温超过25 ℃会降低药效,超过50 ℃则失效,药物避免使用碱性水稀释。休药期28 日。该药物对蜜蜂、虾、鱼有剧毒,残留药物的包装及容器切勿污染水源、桑园和养蜂场所。
双甲脒溶液:规格(12.5%),加水1∶250~1∶500 稀释后,配成0.025%~0.05%浓度进行药浴、喷洒或涂擦。休药期牛、羊21日,猪8日。药物病畜泌乳期禁用。该药物马属动物敏感,其对鱼有剧毒,残留药物的包装及容器切勿污染水源。
二嗪农溶液:规格(25%),绵羊每1 L 水加1 mL(初液)或3 mL(补充液)药浴,牛每1 L 水加2.5 mL(初液)或6 mL(补充液)药浴。休药期牛、羊14日,弃奶期72 h。药浴时必须精确计量药液浓度,动物全身浸泡1 min为宜。
此外,一些植物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亦可用于家畜螨病的防控。
保持畜舍清洁、干燥、通风、透光、不拥挤。新引进的家畜严格隔离观察15~30 d,确诊无螨后方能合群。
螨病常发地区定期对家畜进行检查,发现可疑家畜立即隔离治疗,并使用外用杀虫药物对圈舍进行杀螨处理。养殖场驱虫方案或驱虫程序如下:
4.1 猪场
4.1.1 种猪 每季度用药1 次,一年用药4 次。可选伊维菌素(注射液、溶液或片剂)、多拉菌素注射液和莫昔克丁浇泼溶液等交替与轮换使用。
4.1.2 商品猪 断乳仔猪40 日龄、80 日龄、120日龄各驱虫1 次。可选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溶液、片剂)、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片、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阿维菌素透皮剂、多拉菌素注射液、莫昔克丁浇泼溶液。
4.2 牛场 每年春秋用药2次。可选用伊维菌素注射液、伊维菌素溶液、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片、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分散片、阿维菌素透皮剂、羟氯扎胺混悬液等组合、交替与轮换使用。
4.3 羊场 每季度用药1 次,一年用药4 次。可选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溶液或片剂)、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片、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分散片、阿维菌素透皮剂和羟氯扎胺混悬液等组合、交替与轮换使用。
预防放牧家畜螨病可在每年春、秋两季选用氰戊菊酯、双甲脒和二嗪农等外用杀虫药物进行药浴或喷淋,亦可选用伊维菌素、多拉菌素等药物进行预防。
驱虫药物应按生产厂家推荐的用量与用法规范使用。肉用或乳用家畜使用杀螨药物时要严格注意休药期。
圈舍、饲养用具及周围环境定期使用氰戊菊酯、双甲脒和二嗪农等外用杀虫药物杀螨,药物按生产厂家推荐的用量与用法规范使用。小型笼舍可用火焰喷烧杀螨。圈舍垫料、毛发等废弃物集中堆积发酵杀灭螨虫或虫卵,具体按GB/T 36195-2018规定的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