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言语实践 构建语用课堂

2023-02-24 08:37:02廖聪颖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言语文本语文

廖聪颖

小学语文教学如若以教师讲解为主,以学生知识的获得为重点,内容分析和僵硬问答占据言语训练的时间,那么,学生会缺少自主的言语输出的机会和言语实践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弱化,读说能力得不到提高,语用能力会更加薄弱。在统编版语文学习中,教材的编排与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借助言语实践,自主掌握话语运用方式,从而使语文课堂能够增强言语学习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具有切实的运用价值。虽然学生的言语实践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但在实际课堂中,教师还是需要不断完善教学策略。本文将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为例,探讨课堂言语实践的策略,力争打造言语实践的有效课堂。

一、透析文本,迁移言语方法

课堂是学生言语实践的主阵地,教材便是学生言语实践的根本。统编版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学生积累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关注文本教学,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言语自主学习的迁移。通过学习文本,引导学生掌握言语表达的方法,并加以迁移运用,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基础的言语表达,做到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例如,教学《四季之美》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作者笔下的春天之美,发现作者通过对“天空”“红晕”“彩云”等景物的描写,塑造春天的黎明之美。同时,通过“泛”“染”“飘”“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等词语,写出天空色彩变化的动态过程。然后,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运用对春天部分文段的学习方法,展开对其余三个季节的鉴赏。教师可以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小组学习:“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展现这个季节的美呢?作者抓住了哪些词句表现景物或季节的特点呢?”学生运用相同的学习方法,通过充分的讨论,很快便能进行精彩的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言语表达能力,又透彻分析了文本,掌握了言语表达的方法。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训练的机会与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促使学生将学习落到自身的言语训练上。

二、创设情境,锤炼言语表达

在学习中,需要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常常不知道该说什么,这让教师的言语实践训练成为一场没有回应的独角戏。究其原因,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文本,自然不能设身处地地有感而发。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恰当准确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忘记自我,从而克服言语表达的畏惧,全身心投入到语境中,从而进行准确精彩的表达。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你们的父母对你严格吗?”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严格”。此时,教师可以请几位学生简单讲一讲父母严格教育自己的小故事。这样的环节给了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感,此时再去文中了解作者的故事,就会拉近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会更加感同身受。然后,教师可以邀请三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朗读来梳理文中的故事,再让扮演作者的学生分别谈一谈面对母亲的鼓励与父亲的批评时,他是怎样的感受。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请之前讲述自己故事的学生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就会畅所欲言,而且往往都能对比文中的父亲,去理解自己父母的严格教育。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完整、连贯的、利于学生进行言语表达的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活跃思维,有话可说,从而锤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

三、个性表达,累积言语经验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总会针对一个问题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被设置了框架与枷锁,许多学生习惯于、倾向于模仿与复述,这样的言语表达人云亦云,学生根本不能积累自己独特的言语经验。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让学生学会从文本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有较新颖的表达。

例如,教学《长相思》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一首思乡之词,在学习词的下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作者明明迫切地想要在梦中回到故乡、见到亲人,但他为什么会睡不着呢?”学生根据词中的“风一更、雪一更”,能飞快地想到是因为外面的风雪声太大、太吵导致作者无法入睡。此时,教师再追问:“仅仅是这样一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想到,可能是白天赶路前行太累了,作者腿脚腰身酸痛,所以难以入眠;有的认为,周围有许多将士安营扎寨,许多帐篷亮着灯,大家可能会交谈,所以影响了作者休息;有的想到,作者可能是太思念家乡和亲人了;有的认为,天寒地冻,作者一定吃得不好,可能是饿了;还有的认为,作者可能并不想去山海关,所以他在担忧,在想办法……学生的思路逐渐被打开,有了自己的见地,虽然大多依然是围绕边塞的苦寒,展现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是课堂的言语表达却更加独特并且丰富起来。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要设置一些独特的环节,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独立表达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言语表达内核。

四、拓展延伸,促进言语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环节,展开的言语实践活动较为相似,缺乏新意,也缺乏针对性,这样的言语实践训练过于常规化,不但不能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且起到的效用也会随着实践的次数降低。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模式,丰富言语实践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提高言语表达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有自己独特的切入点与落脚点。

例如,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言语表达。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雄追悼会”的活动,让大家畅所欲言,以不同的身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故事中的村民、小白蛇、龙王以及现代小学生,分别会说些什么呢?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进行故事复述,作为海力布、小白蛇、龙王、村民,分别应该怎么讲述这个故事呢?学生会通过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口吻进行讲述,讲述的语句也会不同。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故事进行创编,让学生讲一讲村庄淹没之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学生发挥想象,有了五花八门的设想,能围绕文本进行言语上的再创造。教师还可以开展自我介绍的游戏,让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自我介绍,说一说自己的形象、性格以及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训练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言语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教师需要有创新的意识,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言语实践训练,让学生始终保持言语表达的兴趣,拓宽自己言语训练的思路,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言语实践是一门充满多样性与艺术性的学问,教师需要不断去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样、更多元、更新颖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勇于开口、善于开口、乐于开口,真正掌握言语运用技巧,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创建一些新颖的言语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搭建言语实践的架构,时刻注意完善言语训练,让学生基于实践,真正成为言语的学习者与创造者。

猜你喜欢
言语文本语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关于冬天
中国诗歌(2013年3期)2013-08-15 00:54:22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4:49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