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智,季梦怡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断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信息化先进的硬件设施结合多样的教学软件及方法,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形式提供了多样选择,也为教学内容增添了创新性和趣味性。因此,国内外信息化强国都致力于利用信息化打造本国优质的教育教学体系。如日本自20世纪开始,就把信息技术放在国家战略产业的发展地位,利用广播电视、翻转学习以及远程在线学习等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已逐步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平均化和低龄化。新加坡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发展规划,目前已成功实施四个阶段,包含从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法的深化改革到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教育改革创新以及打造信息化学习生态系统等方面,为新加坡信息化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多种发展路径。我国于2012年推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立了信息化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2017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开启信息化2.0时代;随后在2019年提出《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以及全方位升级服务体系,确保信息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在这一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中提出“增加古诗篇目”为本次教材改编的重点,体现出古诗教学的重要性。而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应用在古诗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提升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互动,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古诗词大多篇幅不长,但古诗词言简意赅的特点依然会令大多数小学生无法切实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及具体意境。尤其是在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普遍落后,教学方法也多为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因此,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古诗词时,容易产生一定的枯燥乏味之感。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笔者选取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5所海岛学校为研究对象。这5所海岛学校属于远离城区的农村性质学校,普遍具有小学生规模数量少、教师配备不足、学校内部无法开齐开足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等特点,再者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惠及偏远的海岛学校,制约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再利用深度访谈和资料分析等方式,以信息技术融合古诗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多维度思考海岛学校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实现路径,并针对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本文主要论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部分学者主要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策略及不同教育模式构建等方面展开探究。其中李克东教授主张教学过程中要多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1],张玉莹老师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展示优秀学习成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郭磊则指出先进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3]。可以说,如何更好地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运用和改革的核心问题。
诗歌是我国在远古时期就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以律诗为代表,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古诗教学”则是指古诗的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中要求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同时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发现美的能力。而古诗正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曹艳春老师提出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4],秦晶晶则强调学生可以通过古诗学习在心中扎下文化根基,丰富心灵,培养高尚人格从而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5]。因此古诗教学担负了更多的责任,学生通过诵读优秀的古诗,可以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阶段的古诗短小精悍,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便可以读得通顺流畅,相对于初、高中的古诗简单容易,但古诗美在“意境、语言、音乐、形象”四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易感受到诗中的感情和言外之意,此时更加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
1.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美
小学古诗大部分具有非常强的节奏感及韵律感。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时,通常会通过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对古诗意境进行相应的感受。若教师能在实际范读过程中,利用课件对古诗所描述的背景意境进行更为直观地展现,那么学生便更容易感受到古诗中的节奏之美及意境之美。如教师在为学生范读《江南》时,根据诗词意思,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诗中所描绘的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展现在屏幕上,教师再根据所放映出来的诗词背景进行更具节奏感的古诗范读,那么学生便会对该首古诗产生更为浓烈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首古诗的整体意境[6]。
2.有利于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能将原本枯燥静态的文字更加真实地展现到学生面前,学生同时也能根据信息技术中的多元化特征,对古诗词意境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展开更加丰富的联想。由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受限,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视野不够开阔。因此,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古诗教学课堂中,无疑会对学生思维视野进行更大程度的拓宽,同时让学生“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世间万物的情感之美及意境之美,而学生通过教师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其发散性思维也能得到更加全面的拓展,从而能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想象[7]。
3.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妥善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引,学生则很容易对古诗学习产生较大的学习欲望及好奇心理。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除了经常提到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外,各类线上教学平台同样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低年级所学习的古诗词,其意境感皆较为强烈,包括一些写景叙事的古诗也如此,教师若能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古诗整体所描绘的事物情境动态化地展现出来,那么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便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
为更好地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其中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2019年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的意见》,文件指出要抓住“关键人群”的技术指导,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的多项提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小学阶段学习的相关内容中,优秀诗文背诵篇数远远超过课本所收录的古诗文,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并完成古诗积累。然而古诗结构严谨,抽象难懂且一般历史年代久远,小学低年段学生抽象想象能力不强,感悟力薄弱难以共情,而传统古诗教学课堂往往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且难以体会诗中的情感。
杨小彪指出现代信息设施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有利资源整合故事情节,使每个学生扮演特定角色阅读且具有互动性,学生参与概率大大增加[8]。袁媛则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学进行调查发现,近 80% 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稍有提升或有很大提升[9]。基于以上学者的观点,信息技术融合小学古诗教学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外部学习动机,满足学习效能感从而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循环。
笔者对湛江海岛学校中的5所学校进行了调研,发现影响信息技术融合小学古诗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职员工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是否具备信息化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教师群体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三是涉及学校层面,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可能性。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使信息技术融合小学古诗教学陷入困境。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多数海岛小学的信息技术设备普遍较为落后,计算机设备配置也比较低,所用的大部分教学资料多是一些文字图书形式的纸质资料,学校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学习时,通常会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切实满足教师实际教学需求。因此,大多数海岛小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往往无法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真正的掌握,无法在课堂中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直接性的利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也无法得到真正有效地开展及普及。
大多数海岛小学皆未开设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因此不少低年级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有限,学生正式跟随教师学习相应的古诗课文时,其想象力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便部分海岛小学开设了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其课程的整体教学课时也通常较少,甚至部分任课教师因对信息课程的不重视而对该课程进行一定的压缩甚至取消。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好奇心及探索欲皆比较重,而信息技术中所涵盖的不同的资源内容及其变化较强的使用形式则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常会被古诗中较为简练的语言特色所迷惑,从而无法一开始就直观地对古诗意思进行深刻理解。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能提前令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资源搜索意识,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等较为广泛的信息技术方式,对古诗创作背景及实际意义进行一定的搜索及记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加顺利。但海岛小学课程教学现状却在一定程度上隔断了学生搜索信息资源的机会[10]。
大多数海岛小学教师不论是在课后管理还是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时,注意力皆会全面集中在自身教学效果中,无法真正地对自身教学形式进行更进一步的扭转,更无法借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对自身教学课堂进行更为有效的辅助。教师此种教学现状除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外,其本身所具有的信息技术发展意识也不够强烈。农村教学环境往往具有较大的制约性,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能向学生传递比较有限的课堂内容知识,此种教学情形往往不利于学生进行真正的思维发展[11]。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思维正处在发展阶段,教师的教学手段往往对学生学习方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课文时,古诗词句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色以及该首诗的整体创作背景皆是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但多数海岛语文教师知识储备有限。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若不能有效结合多元化的网络资源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指引,那么学生对整首古诗的理解便会流于片面。
笔者以信息技术融合小学古诗教学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湛江5所海岛学校的调查研究,发现了信息化教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一是资源不足,导致信息化教学工作施展空间有限;二是教师发展需求不足,造成教学模式固化,信息化教学发展受限;三是信息技术人才欠缺,学校信息化发展动力不足。基于以上困境,可针对性探索以下发展策略:
1.完善硬件设施,打造信息化课堂
海岛小学要切实顺应国家教育部门相关要求,时刻秉持“实用、够用、好用”等原则来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配置方案进行一定的设置,这样一来,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才能被构建的更加完善。海岛小学资金往往有限,因此,必须大力争取政府所创设的教育发展专项基金项目,来对学校信息技术建设资金进行更大量的投入,学校应重视机房建设以及对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合理引入,只有如此,学校硬件设施条件才能真正与教师教学需求相互契合。
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后,教师便可利用更为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为学生呈现更生动的教学画面。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由于海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的经历,理解能力往往不够健全,教师若只通过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讲解或是古诗意境的描绘,学生往往无法真正对古诗中的具体情境进行感受及想象。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照片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后,引入这首古诗,并向学生提问:“如今我们在欣赏美景时通常会利用手机拍照的形式来对壮观的美丽景象进行记录,那么古人在没有手机的年代又是怎样将秀丽自然景色的壮观之感进行反映的呢?”学生则很容易发现古人可以通过写诗的方式来将美丽的山川景色进行记录,而学生也能由此对古诗描写手法产生更进一步的好奇。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网络视频等方式将诗中所描绘的庐山瀑布不同角度的壮丽景观动态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切实感受到庐山瀑布的自然之美后,利用“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句式中的“挂”字化动为静,将诗人遥望瀑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河流上惟妙惟肖的动态视频展现出来,从而令学生能够对诗人夸张、想象的艺术描写手法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及感受[12]。
2.强化信息技术认知,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意境能力
海岛低年级小学生往往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部分学生可能无法真正地理解教师的实际教学目的。对此,海岛小学则应在拓宽自身资金来源渠道的同时,对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专门建设,使学生从小就建立起信息技术运用的意识,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古诗教学时,学生通常也能更快的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
海岛小学可将信息技术课时设置为每周两节,其中一节学校可派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信息技术操作训练。另外一节,学校则可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例如学生可复习上一节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所具体讲解的信息技术知识,其也可同时利用该节课来搜集其他学科的学习资料,从而对自身文化知识基础进行一定的强化。
如语文教师在指引学生学习《小儿垂钓》这首古诗时,便可提前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对该篇古诗进行一定的理解及赏析,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来制作相应的古诗PPT。学生在制作PPT时,必须首先对该首诗进行一定的了解,而后其才能根据古诗中的具体意境来完成PPT的设计及制作。学生首先要对古诗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人物进行一一明确。如“蓬头”“稚子”“纶”“莓”等,学生在对古诗所描绘的具体实物进行了解及明确后,在不断搜集资料及制作的PPT的过程中,对意境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刻,学生思维视野也能得到更切实际的拓展。
3.建设信息化师资队伍,师生共同体会古诗音韵之美
海岛学校应当对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合理引进并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对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进行更大程度的强化,从而在本质上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意识进行一定的带动。可先从现有任课教师入手,针对现有任课教师教学现状来为其设定相应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在培训结束后,学校还可同时参加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信息技术学科竞赛,通过有效的学科竞赛,学校任课教师能够对自身教学思路进行一定的拓宽,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意识也能由此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强。
如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登鹳雀楼》这篇古诗时,便可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在古诗教学课堂中设置相应的音乐情境,从而使学生对该首诗的节奏及情感进行更加深刻的掌握及理解。教师可在正式上课前提前为该首诗配备好专门的曲调音乐,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音频播放为古诗配乐的歌曲,当学生彻底融入音乐旋律中时,教师可借此为学生介绍该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具体意境。这首诗对诗人王之涣登高望远时的远大抱负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展现,当学生置身于音乐情境中,则能对古诗内在最真实的情感进行最切实际的感受,而此类将古诗及音乐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也更加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13]。
海岛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及青年教师不足等问题,难以迅速接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积极进行校内机制改革的同时,应当积极寻求校外学校的合作,主动接受城区教育的辐射影响,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转化为内部教育资源。
1.引入城区学校专递课,分享教育资源
专递课专递课堂能够实现主辅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多所学校学生同步上课,为解决海岛学校教学点问题、促进城区-海岛教育优质均衡提供了新途径。相比于短期“输血式”支教,专递课堂的应用可以实现多所学校教学点的“自造血”,还能为来自不同地区学校的师生共同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分享教育资源,构建城区-海岛“教育一元化”体系。目前信息化教育资源海量、优质的“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开展的专递课堂,更方便快捷地为学校提供了资源共享、教学支持、学习交互、学情分析和决策评估等支持服务,促进了提供专递课的学校单位以及海岛学校的有效对接,达到理念引领、合作共享、资源互通等方式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发挥了课程、师资、课堂等教育资源的协同作用,助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势头。
2.承接送教下乡活动,对接优质课堂
“送教下乡”培训政策是当前乡村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力推手,提升“送教下乡”培训政策的有效性对于推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还能够有效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在专业能力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能够给予乡村中小学教师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专业能力发展建议,对于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 的整体素质有着极高的实践意义。城区学校可以与海岛学校教师和校长结对子,建立日常指导互助机制,加快提升海岛学校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完成优质教育的分享。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合理应用在小学古诗教学课堂中可以有效提高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大多数海岛学校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中存在硬件设置不齐全、相关信息技术课程不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一方面海岛学校可从学校自身入手,通过完善硬件设施、强化信息技术认知、建设专业的信息化师资队伍等途径,提高信息化技术教学;另一方面海岛学校可通过校外途径引入城区优质的专递课,承接“送教下乡”培训等项目,改善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局面。相信在已有协同教学、教研的基础上,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海岛学校信息化技术融合古诗教学的困境,未来还可以把信息技术+古诗教学课堂打造成助力海岛学校教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湛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