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风险挑战与实践理路

2023-02-24 03:45宋新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话语时代政治

田 越 宋新伟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新的形势,2019 年1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同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 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 亿人,较2022 年12月增长1109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2]由此可见,融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融媒体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融媒体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尔教授提出的,从概念维度看,融媒体是一种理念,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面对新的发展环境,融媒体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筑牢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时代选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演进规律过程中的内在遵循,而将融媒体与高等教育相结合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时代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人们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质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样化等等。融媒体时代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当前网络教育的基础设施、教学平台建设越来越完善,尤其疫情期间,钉钉、腾讯会议等网络软件发展了远程教学、线上教学,还有例如微信公众号、大学生慕课、微课等等使得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多样的方式可以被更多人看到,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力引擎。

(二)内在需求:筑牢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

“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党中央的号召和指引下,以极大的责任心,居安思危,科学分析,奋力应对,与时俱进,兴起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建设。”[3]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领域战略部署的主阵地,融媒体时代,网络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意识形态的斗争仍未停止,并且形式愈加隐秘,“战况”也愈加激烈。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4]因此必须在融媒体时代多元文化交织的情况下坚守筑牢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的要求,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

“阵地”的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政课堂,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各样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政课堂要与融媒体紧密结合,并且吸收传统思政课堂的优势,借助各种媒介载体,突破传统思政课堂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向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方向发展,满足学生需求达到教育目的[5]。

日常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居所,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日常生活为源泉,贴近日常,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利用各种融媒体平台、载体,投放各种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信息内容,促使教育信息起到对象化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而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守好、筑牢马克思主义阵地。

(三)必然之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

任何一种话语的生成都有着长时间的积淀,都与其相关的实践活动、知识体系、传播手段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是时代要求内生演进的产物。话语作为最直白、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传播手段。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工作转型的同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

融媒体时代,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兴起,为各个阶层行业的人们能够参与到一起提供了空间载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突破了性别、年龄、阶层等各方面的限制与差异,话语内容在不断拓展与创新,话语方式也随之变得更加进步与新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理论话语到大众话语不断转型,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感与生命力。

二、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风险挑战

融媒体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通过对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总结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前融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养成、高校育人效果以及学生自身发展尤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育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一)融媒体时代价值多元化消解主流价值观

主流意识形态指的是在社会思潮中占据统治地位且具有指导作用的意识形态。作为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自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并且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导力,使中华各族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在一起。从融媒体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有何影响的角度来看,根据调查显示,选择融媒体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视角100%,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开放多元100%,其中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所冲击或改变73.8%,而对自己的价值观没有影响仅占26.2%,表明融媒体时代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调研学生中利用各类媒体看电影、动漫、韩剧、美剧等视频比例高达87.5%,在这些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中不仅夹杂着其国家的价值理念,而且不少影片都是其进行意识形态“侵略”的工具。以美国好莱坞大片为例,好莱坞这些影片中充斥着美国的价值理念,其中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通过影片传播受众会潜移默化地对美国价值观产生认同感与亲近感,在生活中效仿电影人物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不知不觉中在心理上形成对美国的崇拜和向往[6]。此外对于各媒体平台上传播的相关新闻,在辨别新闻报道的真假方面,根据调研显示,完全能够辨别仅有12.5%,基本能够与不一定达37.5%,完全不能占12.5%,这体现出学生对于平台新闻并不能进行科学的判断,容易被不良居心之人“带节奏”,对学生们的理想信念造成负面影响。

融媒体时代,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网络信息开放,谁掌握了网络优势,谁就拥有网络信息主动权。而大学生作为最容易被煽动的对象之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把控好大学生们思想的“总开关”,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文化入侵是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手段之一,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平台,散布各种隐性的含有政治思想的文化产品,宣扬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等,例如在某些群体中盛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都严重侵害了学生们的理想信念与文化自信,动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致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受到挑战,给当前高校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融媒体时代交流社群化影响育人效果

融媒体时代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进步,社群传播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之一,以微信、微博、抖音、贴吧等平台为载体形成了不同群体的圈层,构建起各种交流社群。从调研是否经常性参与群组性对话(例如群聊、部落、贴吧、超话等)角度看,经常性参加的比例达58.62%,对教育类视频点击不再推送的比例达75%,收到的推送信息类型固定比例达87.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经常在固定圈层中进行交流互动,对于教育类新闻视频普遍不感兴趣,得出信息固化程度较高的结论,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类内容很难进入到学生圈层之中。加之大数据的精准推送,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对于平台推送的视频类型,影视87.5%、娱乐圈62.5%、教育32.5%、新闻50%、纪录片12.5%、生活62.5%,教育类信息在众多数据中并不占据显著优势。

交流社群化乍一看会促进相关信息传播,但实际上却容易形成“信息茧房”,窄化社群受众接受信息的来源,同时在这些社群中人会对同社群中的人有较高的信任度,因此社群间传播信息不自觉降低受众的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不利于正面教育内容的传播,甚至被不良居心的人利用传播虚假信息危害社会,对教育效果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融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弱化深思能力

融媒体时代,伴随科技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学习方面则表现为碎片化学习,当前碎片化学习俨然已成为大学生们的一种学习方式,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阻碍,主要表现为“快餐式”的信息接收模式,致使学生的深思能力逐渐下降。根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 月,即时通信、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和10.26 亿人,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1%和95.2%。从调研对象每天使用各类媒体(包括手机、电脑等)的时间长度来看,2 小时以内12.5%、2 至5 小时37.5%、5 小时以上37.5%、几乎不上网仅占12.5%,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上网时间普遍较长。其中每个视频的平均观看时长1-30 秒占37.5%、30 秒-2 分钟37.5%、2-5 分钟25%、5 分钟以上10%,其中会耐心观看较长时间视频以及纪录片的学生仅占25%。由此可以看出,融媒体时代学生短时间内会接受大量碎片化信息,并且利用相关搜索引擎,寻找碎片化信息的来源,久而久之缺乏聚焦精力的思考以及基于理性思维的推理,自身的逻辑辨析能力与批判精神被大幅削弱。

学生们通过使用自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进行学习,通常对于教育知识的学习没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持有一定的偏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都是空洞的理论,没有实际意义。据调研结果显示,对于目前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62.5%的学生认为一般,无趣占25%、有趣仅占12.5%,使得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追求浅显快速易接受,不能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去思考问题的本质,进而知识吸收率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阻[7]。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路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适应新变化,具体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

(一)占领网络高地,做好价值引领

高校不是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岛,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高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融媒体时代高校也要紧跟潮流,对于网络高地的占领可以从教师队伍以及话语体系两个方面开展,做好价值观念的引领。

一是打造高素质媒体队伍,掌握媒体技术。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对于教师媒介素养的培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将媒介素养纳入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年轻教师要拥有新媒体信息获取、科学解读、评判、鉴别与运用的能力,不断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将媒介素养纳入教师评估考核体系。将媒介素养与职称的评审、评奖评优等挂钩,激励思政课教师提升媒介素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多种方式协同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融媒体人才队伍,带领高校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二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做到有效输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承载着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理论与观点的重要使命,融媒体时代高校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权保障工作。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话语观念,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认知,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融媒体时代各种新型传播工具与媒介的使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媒介结合起来,做到内在有理论外在有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得心应手。第二,高校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方式不断开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保留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正确性前提下,对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现代化的表达,并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性。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主动融入学生中,用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去传递话语内容,逐步构建出切合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大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最终做到有效输出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更新工作方式,完善培育机制

经济、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经济上的“供给侧改革”必然呼唤并引领教育上的改革。对此高校要及时更新工作方式应对好融媒体时代的挑战,把握好融媒体时代的机遇,完善培育机制,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更加符合现实的需求。

一是发挥精准推送功能,完成“个人定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要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8]融媒体时代的信息具有数量大、属性乱等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融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广阔的平台路径,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个人定制”提供了可能。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个人定制”,首先要做到精准定位。高校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托融媒体平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为实现精准供给提供前提与保障。其次要做到精准供给。在实现精准定位后,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前瞻性、精确性和高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精准供给,同时注重大学生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诉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最后要做到精准评估。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定位与精准供给工作的正常运转[9]。

二是推进教育模式变革,实现“三全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0]融媒体时代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造就了网络无人不用,信息无处不在,内容无所不及的现状,为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提供了重要条件。为此高校要抓住融媒体时代的机遇,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转变姿态,主动融入学生圈层之中。关注关心关爱学生,了解学生需求,为“三全育人”构建良好环境。其次,高校要完善相关平台与队伍建设,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桎梏。整合高校现有媒体资源,建立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推进线上课堂、线上讲座等线上资源的普及,实现全员参与。最后,高校要做好监督工作,有效联动,协同并进,逐步推进教育模式变革,将“三全育人”机制不断完善,落到实处,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11]。

(三)增强学生自身能力,做到主动对接

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虽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丰富的资源,但是也对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对于教育的内容不能仅是被动地接受,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性作用,因此高校要注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做到主动对接。

一是培养融媒体参与意识,完善参与机制。学生是当代大学的主体性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为此高校要完善学生参与制度,重视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 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公布以后,我国高校在结合自身实际和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之上,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和修改了系列关于学生参与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学生参与工作。融媒体时代,各方平台助力学生参与发展,例如近年来一些APP、小程序等在高校中的应用,使用“keep”督促学生跑步锻炼,使用“雨课堂”加强师生课上互动等,都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在教育中的参与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以此为参照,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确保参与和加入,注意学生参与形式与内容的创新,确保学生参与权力的保障,完善学生参与机制,逐步加强学生参与意识,打破参与壁垒,主动对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习能力。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既是教学工作之需,亦是时代发展使然。一方面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融媒体时代教育资源丰富,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防止学生因操作问题遇到学习瓶颈。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要求。面对融媒体时代信息的强渗透力,要用批判的眼光去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解读其背后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做到科学合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结语

当今,各种媒体的深度融合迫在眉睫,融媒体时代俨然已经到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工作中的关键一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其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新的背景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表面上做到简单结合,而是涉及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等各个主体,在理念、技术、机制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助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话语时代政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