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亚阁 刘宜文
(1.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郑州 450016;2. 洛阳市宜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洛阳 471611)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导管腔狭窄或闭塞所致,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06%。我国拥有14亿人口,冠心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群体[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是通过疏通堵塞血管,使缺血心肌获得血供,进而恢复血流,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术后容易受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诱导患者出现血栓或再狭窄等情况,因此术后仍需要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3]。传统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但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长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故在运用中受限[4]。随着研究的进展,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 NOAC)能够在保证抗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获得医生、患者的青睐。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抗凝药物,具有起效快优点,且不易与其他药物发生交叉反应[5]。本文就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将2021年1—12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71.74±6.98)岁;其中糖尿病21例、高血压23例、高血脂26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70.89±7.11)岁;其中糖尿病19例、高血压26例、高血脂2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6];②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③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②合并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近3个月内接受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者;④合并血液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⑥合并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者;⑦有长期酗酒或严重创伤史者;⑧有活动性出血病史。
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对照组给予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初始计量为3 mg/d,然后以0.5 g为剂量调整单位,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达到目标范围(1.6~2.5),连续治疗6个月。
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连续治疗6个月。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治疗2周出院在家服药,每周回院复查凝血功能,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1)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凝血功能变化。采集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4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处理5 min,然后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用动态透光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MPAR),用免疫荧光法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试剂盒由北京星洪科技公司提供,步骤以说明书为准。
2)比较患者冠状循环功能。采用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IMR),仪器由成都永安科技公司提供。
3)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T、APTT均升高,而FIB、MPAR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T、APTT高于对照组,FIB、MPAR低于对照组(表1,P<0.05)。
表1 凝血功能比较(±s)
表1 凝血功能比较(±s)
注:a)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PT/s APTT/s FIB/(μg·L-1) MPA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 20.17±2.11 15.21±2.87a) 25.31±3.31 34.31±5.09a) 3.98±0.31 1.87±0.31a) 51.31±4.11 26.87±3.11a)对照组(n=50) 20.76±1.98 12.14±2.11a) 25.87±3.21 30.98±4.12a) 3.91±0.42 2.43±0.23a) 50.98±5.09 36.11±4.09a)t值 1.441 6.094 0.858 3.595 0.948 10.258 0.356 12.716 P值 0.153 <0.001 0.393 <0.001 0.345 <0.001 0.722 <0.001
治疗前,两组冠状循环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FR、IMR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表2,P<0.05)。
表2 冠状循环功能比较(±s)
表2 冠状循环功能比较(±s)
注:a)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FFR/% IMR/U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1.34±0.21 2.98±0.39a) 23.41±3.11 34.13±3.98a)对照组(n=50)1.31±0.19 2.31±0.22a) 22.98±3.01 28.41±2.31a)t值 0.749 10.580 0.703 8.789 P值 0.456 <0.001 0.484 <0.001
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表3,P<0.05)。
表3 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n(%)]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0.0%(表4,P<0.05)。
表4 不良反应比较[n(%)]
冠心病属于一种缺血性心脏病,男性发病早于女性,且多集中发生于40岁以上群体,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资料表明,冠心病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闭塞而诱发心肌损伤坏死,故多采取PCI术治疗,以恢复心肌再灌注,但PCI术会损伤血管内膜,诱导血小板激活、聚集,进而形成血栓,因此术后多推荐给予抗血小板治疗[7]。
华法林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之一,被广泛用于血栓的预防,但在使用过程中剂量变化大,且容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故在临床运用受限。随着NOAC药物的问世,因其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性高等有点,被推荐应用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抗凝治疗中。利伐沙班是最常用的NOAC,属于Ⅹa因子抑制剂,其与凝血酶Ⅲ结合后能够作用于Ⅱa、Ⅹa、Ⅸa,并阻断其活性,对预防介入术中的接触性血栓具有显著效果[8]。资料表明,利伐沙班给药后的半衰期为4.5 h,一般于口服2~4 h后达到最大浓度,具有稳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9-10]。
冠状循环功能障碍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较常见,严重影响治疗效果。IMR是冠脉血流与微循环两端的压力阶差,其所得的数值越高表明冠脉微循环功能越差,同时也提示冠脉狭窄越严重,能够特异性的反映微循环阻力[11-12];FFR是一项可以反映冠脉病变功能狭窄的指标,对于指导冠心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利伐沙班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还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在扩张冠状动脉的同时也可增加冠脉血流,促进冠状循环功能恢复[13]。本结果显示,利伐沙班治疗后患者的FFR、IMR明显高于华法林治疗患者,表明利伐沙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冠状循环功能,提高治疗效果。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易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14]。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但利伐沙班治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华法林治疗患者20.0%,表明利伐沙班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理想效果。此外,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提示NOAC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安全性较高。
NOAC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冠脉循环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高。但本次研究未对药物最佳剂量及最佳用药时间进行探讨,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评估,为后续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提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