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
1.“步辇”指的是古代皇帝、皇后乘坐的一种需要人抬的代步工具。
2.阎立本的《步辇图》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3.西藏地区在唐代被称为“吐蕃”。《步辇图》所描绘的是吐蕃使臣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4.两把巨大的障扇和皇帝乘坐的步辇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唐太宗处于三角形的中央。
5.禄东赞遵从唐朝的礼仪习惯,像典礼官那样双手合握,向唐太宗致意。
6.画面中描绘了多处红色,你找到了吗?这些红色暗示了当时和睦愉悦的气氛。
7.画中唐太宗的体形明显比其他人大很多,这种构图方法叫作“主大从小”。
8.唐太宗被侍女们团团围绕,他所在的一侧人数更多、声势更大,让主人公有了先声夺人的气势。
1.壮哉!此地可是“东土大唐”?
更鼓打过五声,正当晨光熹微、东方将白之时,鸿胪寺的大小官员已有条不紊地张罗起来,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一行。话说,禄东赞此行乃是为了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前来拜谒唐朝皇帝并迎回文成公主。这可是一件值得史官挥断毛笔、大书特书的大喜事。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盛唐公务员”,阎立本认为自己有必要“开个直播”,将这一隆重的会晤场面定格下来,于是被世人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由此诞生。
就此图的绘制而言,有家学傍身的阎氏分寸感十足,对人物的站位、体量、姿态、服饰皆有细致的考量。画中人按照“君臣有别”的格局分为左右两组:
右侧的中心人物为唐太宗李世民,他面容宽和、身姿端正而不紧绷,安坐于几名宫女所抬的步辇之上,周围另有两名宫女掌扇、一名宫女手持华盖,尽显帝王威仪。
左侧侍立三人:前面气宇轩昂的这位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不,是身穿红色官袍的鸿胪寺引见官员;中间这位拱手恭谨而立的瘦小使臣是禄东赞,他身着吐蕃传统服饰,眉峰微蹙,似乎有些紧张;而最左侧着素服的侍立者当为宫廷内官。
人物的身份信息都被描繪在画中,大家看出来了吗?这种恰如其分的安排,不知唐太宗看到后,是否也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脑洞时刻:
唐太宗气度雍容:“贵使跋山涉水而来,实在辛苦了。不知尊姓为何?朕当赏赐于卿。”
禄东赞攥紧袖角:“多谢大唐陛下,臣叫‘不紧张!”
2.朕乃“天可汗”
朕乃陇西李世民,家父乃大唐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朕少年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被父皇封为秦王。这原本是件足慰平生的快事,谁料朕因此被兄长和幼弟忌惮。朕为求自保,不得已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这才被立为太子并顺利登基。因为玄武门之变的“黑料”,许多人对朕误解颇深——朕也很冤枉啊!即位以来,朕对内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安抚北方各民族,彰显了大唐威严,被尊为“天可汗”。今日接见吐蕃来使,朕定要展现大唐的风华气度——不过,诸卿可否别再叫朕“假笑男孩”了?若是做不好形象管理,国公大人定然又要给朕呈上一封《谏太宗十思疏》!个中苦楚,实无法为外人道哉……
脑洞时刻:
禄东赞:“鄙人自吐蕃而来,前往东土大唐代主迎亲。高僧欲往何处?”
玄奘:“善哉!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施主觐见,劳烦代问陛下安好。”
禄东赞:“好说好说,多多交流!”
唐太宗:“烦着呢!提朕作甚?”
3.使命重大,公主略显焦虑
吾本大唐宗室女,恰逢大唐与吐蕃欲结姻亲之好,遂受封为文成公主,不日将远嫁吐蕃为王后。驸马都尉是平定吐蕃内乱、统一西藏的英雄人物,吾此行意义重大,须得周密安排。虽然远嫁令吾惆怅万分,难免婚前焦虑,但作为一名有格局的公主,怎能不为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缔结略尽绵力?翻越日月山不在话下,就算是语言不通,吾也要将大唐的先进理念、文化习俗和四时风物带到吐蕃,惠及当地子民!
脑洞时刻:
松赞干布:“常闻公主贤名,特在此亲迎。忝为大唐子婿,吾不胜欣喜,今建布达拉宫,内有宫室千余间,供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驸马客气了,除了随行的能工巧匠外,吾还带来了大唐的农用器具、农作物、诗文经史、乐器、药物和美丽的绸缎……我们不妨将之分发给子民,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吐蕃侍从:“这公主为人还怪好嘞,就是怎么感觉像被布置了作业……”
吐蕃百姓:“大唐名不虚传,果然甚‘卷!”
4.鄙人来自吐蕃,不是吐鲁番!
鄙人禄东赞,乃吐蕃名臣,是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的重要促成者之一。说来怪不好意思的,因为吾机智善辩,太宗皇帝甚至动过将琅琊公主的外孙女下嫁于吾的念头。吾当然不愿抛弃发妻、远离故土,遂坚持留在吐蕃建设家乡。我们吐蕃统一了各部,可是青藏高原上实打实的“扛把子”。
脑洞时刻:
禄东赞急得直跺脚:“吾的家乡不是吐鲁番。吾没去过火焰山,没见过铁扇公主,也不负责带货哈密瓜和葡萄干!”
长安百姓悄悄地咽口水:“贵使早说嘛,青稞酒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