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情境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3-02-22 14:2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连星星
家长 2023年36期
关键词:创设课文阅读教学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 连星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情境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知识应用能力,两者存在密切关联。教师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情境教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体验和感知语文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情境教学的融合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创造真实的语境和场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主动进行阅读。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一篇科幻小说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太空探险队的任务,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文本材料。这种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让他们更有动力去阅读,并从中获得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活动,如模拟推理过程、展开小组讨论等,促进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境教学则强调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方法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内容。在情境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主动阅读,不仅能够掌握阅读技能,还能够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并运用所读内容。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一篇历史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重演历史事件的活动,让学生扮演相关人物,并以此为基础展开阅读。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自觉地去理解文本中的背景知识、人物关系等因素,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影片、图片等与阅读材料相结合,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创新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并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深入理解所读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一个综合的语境,让学生将所读内容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又能体验到语言的真实运用,从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模拟各种实际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语言运用方式,实现学以致用。这种运用性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言运用的积极性,使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身在知识应用方面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寻求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情境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运用媒体设备,创建视频情境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积极应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等媒体设备,创造出更加直观、形象的阅读情境。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育视频进行播放,配上音频、图像等元素,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内容。

例如,在《草船借箭》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创建一个视频情境,结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草船借箭》片段,引领学生提前了解这个故事,以激发学生对该篇课文的阅读兴趣,有效组织阅读教学工作。通过观看相关片段,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形象,发挥想象,为阅读做好铺垫。这个视频情境有助于学生与已经熟悉的作品《三国演义》建立联系,将两者进行比较,以更好地理解《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以及整体的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关联,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篇章中的细节、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好地解读文本。

此外,视频情境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的可能性,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分析片段中的视觉元素、角色对话以及背景音乐等要素,以促进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和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撰写影评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时,尽管能够为教学增添乐趣和活力,但过度依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工具,确保其在提高教学质效的同时得以合理运用,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避免喧宾夺主,以免影响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二)结合生活常识,创建生活情境

将阅读材料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贴近学生实际经验和生活场景的阅读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先尝试了解相关生活常识、背景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阅读理解中。

例如,在《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具体案例来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与课文中的情境建立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花园、公园或农田,并请学生描述对这些地方的感受或观察到的事物。一名学生谈到在公园里看到了色彩鲜艳的鲜花、鸟儿在树上唱歌、人们在草地上野餐等。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描述和常识知识,引导他们与课文中祖父的园子展开联想并进行提问:“你觉得祖父的园子和你去过的花园或公园有什么相似之处?祖父园子中的植物和动物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祖父的园子中需要做哪些工作,你曾经参与过类似的活动吗?”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中的情境,并且能够获得更多共鸣。这种生活化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中。

最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创设其他生活化情境,加深学生对《祖父的园子》的理解,如安排学生实地考察附近的花草树木,或者在课堂上邀请专业园艺工作者分享关于植物的知识和园艺经验。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阅读活动,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来创设积极、互动的阅读情境,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阅读分享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和参与。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提前将课文分成不同的角色段落,邀请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进行朗读,每个人负责朗读自己所饰演角色的对话。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朗读。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协作,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还原角色的语气和情感表达。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调、节奏和表情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种参与式的阅读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真正参与到阅读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朗读之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体验和对角色的理解。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阅读活动情境,学生能够融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深度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并通过模仿朗读和讨论等形式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参与到阅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猴王出世》这篇课文。

(四)分享趣味资源,创建动画情境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优秀动画片进行展示,创设出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分享趣味资源,如有趣的故事书、优质的动画片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动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动画片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动画情境,更加直观地展示文章的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场景,制作一段简短的动画来展现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比如,课文描述了主人公像一棵挺拔的树,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主人公挺拔的身姿、坚定的目光以及稳定的气质。通过动画情境的呈现,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快速进入文章阅读状态。

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以此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本或漫画等创作活动,要求学生将所读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整理和转化,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通过绘画、文字描述等形式写出属于自己的阅读感想。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尊重和肯定,从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欣赏和交流彼此的创作成果,进一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五)加强阅读讨论,创建分享情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活动,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内容、情感、价值观等展开深入交流。这种积极的分享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还能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加强阅读讨论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积极互动的分享情境,进而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篇优秀的文章或故事作为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活动。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情感以及价值观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从讨论中获得新的见解和知识,提升自己的思辨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垃圾,并分享自己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学生可以互相启发,激发出更多的想法,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讨论活动有助于引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互动、交流分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互相倾听和尊重彼此的观点。教师则可以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发问、分析和总结,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这种形式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入探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情境教学的有效融合,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于真实环境中,在实践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打开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创设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