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振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初中体育教学愈发重视,并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体育教师也应严格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没有改变,在教学中一味沿用滞后的教学方式,侧重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动作拆分,让学生反复练习,然后再整合。这样便使体育教学失去了趣味性,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而合理引入情境教学法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枯燥的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最终实现深度理解知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这就需要教师认清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并在课堂上合理落实,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而初中体育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各方面机能,使学生了解体育职业特点与工作性质,能够在具体学习时主动思考体育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受益终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体育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体育课堂十分枯燥无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而初中体育教师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比赛型、问题型的内容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十分契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避免他们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推动教师的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强调以外在刺激带动内在变化,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这一点与传统教学法存在很大的差别。初中体育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法时注重课堂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反思与改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依旧有部分教师存在错误的观念,对体育教学不重视。究其原因,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大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各个学校来说,重心往往也放在升学率上[2]。学校的不重视,导致体育教学硬件设施落后。教师在教学中也秉持得过且过的态度,这样便导致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难以起到良好作用。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模仿与示范为主。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自己的创意,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往往也比较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样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引领,直接关乎教学成效。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当前部分初中体育教学依旧存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内容也十分单一滞后,很难让学生有学习动力。正因为这样,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兴趣培养自然更是无从提及。
教师的教学情感在教学中有着很强的激励与感染作用。良好的教学情绪能够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更充分地发挥出来,还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和分析,最终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协调好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3]。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境教学法时,应注重情感投入,在课前需要酝酿情感,避免带着不良情绪进入课堂。在课堂上,初中体育教师还应搭配灵活的讲解和积极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后,教师也应主动和学生接触,聊理想,聊学习等,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关爱,将教师当成朋友。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信任教师,并对教师有亲近感,自然会将这种喜爱转移至学习上,实现高效学习。
学校开设体育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与终身锻炼意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组织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组间比赛、个体挑战及体育游戏等,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以篮球教学为例,篮球是很多男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把握好这一点,先教授学生篮球基本知识和比赛规则等,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组间对抗赛。而对女生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她们进行投篮比赛[4]。这样便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有促进作用。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当学生情感被很好地调动,便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在传统体育课堂上,教师很少会提出问题,除了一些必要的喊口号和知识技能讲解,很少和学生交流。这样便使课堂氛围十分枯燥,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时代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把握好问题情境的作用,并合理发挥。如在讲解体育活动作用时,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借助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初中体育教师首先可以提出:“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运动呢?”这时,学生必定会踊跃回答,说出篮球、跑步等。而教师便可以由此入手,让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对自己身体有哪些好处?通过这种连续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够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思考,主动性得到很大提升。
初中体育和学生的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合理创设生活情境,这样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生活体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能够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体育学科的现实性[5]。如在跑步这一运动项目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将其与生活中的晨练结合起来。很多人在晨练时选择慢跑,主要原因就是慢跑能够让人们的大脑更清晰。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体育课堂设置为晨练模式,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下选择跑步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积极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身个性特点,思维也十分活跃,时常会产生一些别样的想法。而初中体育教师应将这一点合理利用起来,创设情境,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6]。以体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体操的魅力,并让学生利用自己想象力进行体操的二次创作。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的学生会选择融入一些民族特色的动作,有的学生会选择骑马舞等。学生的每一次大胆想象,都是参与体育课堂的一种表现,也是对体育教学发展的一种贡献。所以,教师要关注这一点,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影响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合适的情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认真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遵循教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讲解固定的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重复机械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难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导致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极为不符。当代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将其与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融入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弹跳”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一项目与相关故事相结合,在导入环节讲故事,然后顺势引入正课。这样便能让学生自觉将故事与学习结合,生成兴趣情境,并主动投身其中,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各个学科教师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辅助手段,借助多媒体合理进行情境创设,给予学生多感官刺激[7]。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视频集锦、动漫等进行体育项目规则与特点的介绍,借助比赛激烈的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良好的视听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精彩的运动图片,为学生讲解某个项目运动时的发力特点,这样能避免学生在操作时出现运动损伤,加深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对教学效果的考评,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助于师生认清自身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如组织学生自评、互评等,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能够更好地维护学生的自尊。此外,教师还应创设合适的内在评价情境,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优缺点,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做好评价引导作用,不吝啬自身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体育学习,实现不断提升与进步,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体来说,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引入情境教学法十分有必要,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不过,要想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认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然后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合理落实,发挥其正面意义,促进教学改革。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合理落实情境教学法,还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使学生更信任教师,为教学活动更高效开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