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产业升级的“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建设路径探索
——以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2-22 09:43郭向周李若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理州乳制品云南省

马 立,郭向周,李若良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a.农学学院;b.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部;c.工程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自20世纪80年代末,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部门的引导下,瞄准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紧密围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中的乳制品加工产业链进行办学转型升级。围绕乳制品产业开设食品储藏、加工、质量检测、销售等一系列专业,构建食品类专业群,培养食品产业中的高级技能人才,创办乳品加工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带动大理州乳制品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学校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之路。

一、“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建设背景

大理州是农业大州,历史上经济都是以农业为主。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时,农业总产值为1.2749亿元,到1986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尽管农业连续多年增产丰收,但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农业增产但农民不能增收。大理州是我国南方发展奶业最早的地区之一,有数百年的奶牛养殖历史,1988年,乳牛饲养量占全省的72%,乳制品产量占全省的80%,乳扇等传统特色乳制品更是蜚声海内外。由于牛奶加工企业少、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生产的奶制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产品,大理的乳制品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发展,1987年前后开展系列调研,意识到在全州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学院大有可为而且将大有作为。要主动服务从一产到二产的产业升级,培养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技术保障、科研保障。

二、“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建设主要内容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农业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对农业转型升级服务能力和推进作用不强的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关于农产品加工专业开设计划》,开办食品类专业,实施“四位一体化”和“产业闭环、专业跨界”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校办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开展科学研究,试点现代学徒制,建设高水平骨干专业,重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改革,带动专业集群发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模式,助推大理州食品产业转型升级[1]。

(一)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专业,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为解决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不紧密、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在办学过程中,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强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意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依据“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发展思路,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和教学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将产业、企业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优势骨干专业带动建设新示范企业。服务农业由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升级,建设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形成食品行业专业链,大力开展引企入校,形成食品行业企业链,探索形成“双链对接、双元融合”的产教融合模式。

(二)依据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确定培养规格

为解决人才培养标准不高、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校企双元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共同制定、实施专业链人才培养方案。重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以“职业能力模块”为框架的课程体系。课程方面以行业和企业职业需求为标准,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职业技能需求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专业技能模块培训,制定了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岗位校内和企业培训方案。结合行业标准《发酵水牛乳-RHB703-2012》及来思尔企业标准《乳味饮料-QYHL 0001 S-2016》制定必修技能模块(乳制品生产技能3门),结合来思尔企业标准《植物蛋白饮料-Q/YHL 0002 S-2016》制定选修技能模块(饮料生产技能5门),校企共同评价教学效果,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5门企业专业技能模块,才能达到专业培养要求。

(三)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健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

为解决校企合作平台缺乏、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引进食品生产特别是乳制品生产标准和先进技术设备,建设高标准、具备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示范企业基地,注册成为区域优质品牌“来思尔”。学校依托与校创企业间的独特合作关系,持有企业部分股份,参与董事会管理企业,发挥学校的智力和人力优势,做大、做强校创企业,带动区域食品行业整体发展。企业的成长也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实训岗位和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同时,由欧亚乳业、新希望蝶泉乳业等多家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指导、设备、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与实习场所,提供专业实习指导师傅,有效解决学生实训经费和实训岗位不足等教学问题。校企搭建了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学生、员工与教师的交流平台和职工培训平台——来思尔商学院。

(四)开展协同创新研究,研发乳品发酵核心技术

为解决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对食品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搭建云南省乳品发酵工程技术中心等协同创新中心,建立菌种种质资源库,开展云南高原特色益生菌的筛选和应用研究,筛选29株优良乳酸菌菌株用于酸奶生产,打破了进口菌种长期对我国发酵乳制品行业的垄断。校企合作开展水牛奶科研攻关项目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云南奶业协会推广应用,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增强了企业科技竞争实力,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建设特色

(一)探索形成了现代学徒制育人的实施路径

2016年起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云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开展实施了现代学徒制项目,每年派出61人次的食品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各生产工段的技术学习训练,并进行换岗轮流学习。通过试行多岗位技能培训和多技能模块培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多行业、多岗位的职业技能,解决了学徒在同一家企业学习导致的技能单一的缺点,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增加选择余地和就业机会。通过编写3门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校本教材,即《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和《畜产品加工技术》,强化了实践技能教学的针对性。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完成了12门现代学徒制的实训技能手册的编写。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的食品专业学生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成绩逐年提高,获奖人数也逐年增多。2019年,食品生物技术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的参赛学生取得了100%获奖的历史性突破。2019年,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顺利通过了省级专家的评估验收[2]。

(二)找到了“重点突破、辐射带动、整体推进”的专业群建设新方法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到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再到对接食品产业链的专业群,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已成为学校的“王牌专业”,被认定为云南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和大理州优质专业。通过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到上下游专业,迅速提升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群的办学水平。以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为目标,紧贴食品现代化生产实际需要,校企协同育人,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和对接省级技能大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申报各类教科研课题,参与三区人才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经过34年的发展,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以食品专业建设服务、带动与引领食品产业发展,学校成为“地方离不开、社会都认可”的职业院校。

(三)实现了从“支撑产业”到“引领产业”的转变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校创企业来思尔进行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共研发了来思尔四大系列(巴氏奶、常温奶、发酵奶和植物蛋白乳饮料)的70多个畅销产品。2006年,共同开展了云南省科技厅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水牛奶干酪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奶水牛产业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的研究,获得了水牛奶干酪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等科技成果。2014年,开展省科技厅生物重大专项(奶业专项)《奶业现代化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云南优质益生菌菌种的选育及高原特色乳制品的产业化开发》的研究。2015年,开展益生菌高浓度培养等直投式发酵剂关键技术攻关研究。2018年,组建云南省乳制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云南高原特色优质益生菌的筛选和产业化开发研究。近5年来,创新效益明显,成果丰硕,校企联合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申请专利2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8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企业标准2项,取得了1项科技成果(《水牛奶干酪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获得2015年度大理州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2015年度、2019年度技术发明一等奖。

四、“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建设效果

(一)培养了一批人才

经过34年的办学实践,食品专业累计培养培训了1万多名行业优秀人才,有近2000人在当地乳制品企业就业,从事乳品加工及销售工作,为大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起,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分3批派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廊坊益生菌产品研发基地学习深造,学成后进入来思尔研发部工作。在校创企业和各实习实训基地的支持下,食品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先后获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进步一等奖、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专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劳动模范、大理州优秀高层次人才、大理州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理州技术发明三等奖、大理州劳动模范、大理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学生在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赛项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共获得19项大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

(二)创办了一家企业

学校结合大理州传统奶业和乳业发展状况,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验室扩建为酸奶厂,以乳制品的产业化开发为目的,以酸奶加工厂为依托,开展乳制品产业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校创企业来思尔曾获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优秀新产品奖,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乳业精神模范企业、云南名牌、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创新性试点企业、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云南质量走廊省级示范单位、云南高新技术企业、大理州知名商标,入选《2020中国奶业“融智创优”品牌企业名录》。近几年来,来思尔新建1条年产10 000吨功能性活性益生菌饮料生产线;改扩建日处理60吨生鲜乳酸奶生产线,形成年产30 000吨酸奶的生产能力;新建千头示范牧场1个,扶持家庭牧场100户,新增奶牛存栏3000头;建立首个企业自建菌种种质资源库;首次对云南高原特色益生菌进行普查、筛选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云南高原特色益生菌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来思尔年产值达9亿元,累计支付当地农民的奶款22亿元,上缴税收2.4亿元,企业员工912人,产业链带动3000~4000人就业,每年支付工资2亿元,对服务地方经济、完善乳制品加工产业链、满足百姓对营养和大健康的需求,做出重要贡献。

(三)带动了一个产业

通过建设高标准示范企业链、产业链和专业链,再以专业链孵化高质量企业来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真正发挥了职业院校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学校与区域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在校创企业来思尔,以及欧亚乳业、新希望蝶泉乳业等学校合作企业带动下,2019年大理州乳制品产量达33.1万吨。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水牛奶干酪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奶水牛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带动了大理州奶水牛产业的发展,使乳制品产业链从荷斯坦奶牛延伸至奶水牛,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链的覆盖范围和带动能力。为进一步打造云南省“绿色食品牌”,来思尔乳业正投入10亿资金,在大理州凤仪开发区建设年产20万吨的智能化新工厂,为大理州“打造世界一流乳制品生产基地”做出更大的贡献。2021年,来思尔入选云南省第一批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这体现了云南省对学校和来思尔产教融合带动区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充分肯定。

猜你喜欢
大理州乳制品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通过乳制品源头控制提高原料奶品质的措施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杜马斯燃烧法快速测定乳制品的含氮量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理州试验推广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